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素瘤组织内三种血液供应模式时间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诗武 郭华 +3 位作者 张丹芳 谷彦军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马赛克血管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血液供应模式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延续性变化。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组织块接种到C57纯系小鼠鼠鼷部,待肿瘤大小约0.5mm左右时,连续处死小鼠,将瘤组织块制作成切片,在切片...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马赛克血管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血液供应模式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延续性变化。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组织块接种到C57纯系小鼠鼠鼷部,待肿瘤大小约0.5mm左右时,连续处死小鼠,将瘤组织块制作成切片,在切片上进行三种血液供应模式的计数,初步判定三种血液供应模式的时间关系趋势,同时利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技术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VM数目不断减少,而内皮依赖性血管数目呈现出不断增加趋势,马赛克血管的数目多少无明显变化,肿瘤体积的大小与内皮依赖性血管数目呈高度正相关(!=0.718,P=0.009)而与VM成高度负相关(!=0.77,P=0.003)。免疫组化双染和电镜观察的结果显示马赛克血管的管壁同时由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构成。结论:VM是黑色素瘤生长的早期血液供应的主要形式。后来VM逐渐被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替代,马赛克血管可能是VM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VM 马赛克血管 三阶段现象
下载PDF
血管生成拟态和马赛克血管与肾癌的靶向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建华 李汉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2-467,共6页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为17.9/10万,有逐年增加趋势。转移性和高危肾细胞癌预后差,且对化疗和/或放疗均不敏感。虽然细胞因子(干扰素和白介素-2)治疗被广泛应用,但因其反应率低和生存期短,故而疗效欠佳。针对抗...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为17.9/10万,有逐年增加趋势。转移性和高危肾细胞癌预后差,且对化疗和/或放疗均不敏感。虽然细胞因子(干扰素和白介素-2)治疗被广泛应用,但因其反应率低和生存期短,故而疗效欠佳。针对抗血管生成途径,运用靶向药物行术前辅助或术后辅助治疗肾细胞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无复发存活率。本文主要综述从基础到临床,尤其是有关血管生成拟态和马赛克血管在肾癌治疗中的一些重要进展。虽然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已确立了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新标准,但是仍需要新的药物或联用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相关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血管生成拟态 马赛克血管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对荷人脑胶质瘤裸鼠血管生成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子龙 黄强 +4 位作者 储亮 刁艺 董军 王爱东 兰青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蛋白VEGF、CD34、VLA-2α在荷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中的表达,同时运用CD34-PAS双染法观察移植瘤中的血供模式。方法:建立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0例。所有标本同时行HE染色和...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蛋白VEGF、CD34、VLA-2α在荷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中的表达,同时运用CD34-PAS双染法观察移植瘤中的血供模式。方法:建立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0例。所有标本同时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以正常人脑组织6例作为对照。光镜下检测上述基因的表达率和表达部位,并观察移植瘤中的血管生成模式。结果:ABCG2、VEGF、VLA-2α在移植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平均阳性细胞占有率分别为(3.93±1.438)%、(34.84±6.212)%、(30.33±4.428)%;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平均达29.78±5.88个;内皮细胞被覆的血管、马赛克血管及拟态血管三种血供模式在移植瘤组织中均存在。结论:ABCG2高表达的细胞有亲血管分布趋向,VEGF、VLA-2α在移植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恶性程度较高的移植瘤组织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血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移植 小鼠 免疫组织化学 马赛克血管 拟态血管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吴义春 蔡逗逗 +2 位作者 汪晓庆 潘献柱 谢琳琳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在肿瘤的起源、发展、侵袭与转移过程中,血管生成至关重要,该文就血管生成拟态、马赛克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等三种肿瘤血管形成方式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要介绍,为临床科研及抗肿瘤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拟态 马赛克血管 内皮依赖性血管
下载PDF
PI3K突变与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远处转移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峰瑜 郑勇斌 +3 位作者 童仕伦 罗海平 施强 李胜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 探讨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中癌细胞PI3K的突变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存在镶嵌血管的168例结直肠癌标本;PCR测序鉴别PI3K突变,并分析其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进而探讨PI3K突变... 目的 探讨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中癌细胞PI3K的突变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存在镶嵌血管的168例结直肠癌标本;PCR测序鉴别PI3K突变,并分析其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进而探讨PI3K突变在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中的意义.结果 168例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标本,其PI3K突变率为25.0%,外显子9突变率为15.5%,外显子20突变率为9.5%.56例患者术前即出现远处转移,其中发生PI3K突变的为20例,其远处转移率为47.6%,而未出现PI3K突变的36例,其远处转移率为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发生PI3K突变的复发率及复发伴转移率与未发生PI3K突变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3K突变为出现镶嵌血管结直肠癌转移的相关影响因子之一,在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中检测PI3K基因的突变有利于进一步判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 结直肠癌 镶嵌血管
下载PDF
基于血管边缘特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拼接 被引量:4
6
作者 崔栋 刘敏敏 +1 位作者 郭永新 焦青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管边缘特征的图像拼接方法。首先,对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小波边缘检测算法检测出血管的图像边缘;然后,基于链码描述方法进行特征匹配;最后,采用了一种基于... 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管边缘特征的图像拼接方法。首先,对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小波边缘检测算法检测出血管的图像边缘;然后,基于链码描述方法进行特征匹配;最后,采用了一种基于局部区域灰度信息的图像融合方法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拼接。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拼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 血管边缘特征 图像配准 图像拼接
下载PDF
肝细胞癌微循环模式的形态及分布
7
作者 林扬元 林丽彬 +3 位作者 陈智伟 杨学明 许莉妍 谢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微循环模式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法对87例肝细胞癌标本进行染色,判定各种微循环模式组织学结构特点并量化各种微循环模式的分布.结果:肝细胞癌中存在CD34-PAS染色双阳性的内皮细胞依...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微循环模式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法对87例肝细胞癌标本进行染色,判定各种微循环模式组织学结构特点并量化各种微循环模式的分布.结果:肝细胞癌中存在CD34-PAS染色双阳性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其是血液供应的主要模式;35.63%的病例存在血管生成拟态,且出现肿瘤细胞型和细胞外基质型2种组织学类型;32.18%的病例组织中出现马赛克血管;肿瘤细胞型血管生成拟态、细胞外基质型血管生成拟态和马赛克血管的供血面积之和占全部的36.22%.结论:肝细胞癌组织至少存在4种微循环模式且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循环模式 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 血管生成拟态 马赛克血管
下载PDF
阴道镜联合病理学微血管密度评价宫颈CIN
8
作者 汪清 王丽 李大金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检测CIN不同病变程度及阴道镜下不同血管表现的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揭示该指标与宫颈CIN病理分化的关系,评估MVD及阴道镜下血管表现不同对不同病变程度CIN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8月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宫... 目的:检测CIN不同病变程度及阴道镜下不同血管表现的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揭示该指标与宫颈CIN病理分化的关系,评估MVD及阴道镜下血管表现不同对不同病变程度CIN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8月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诊治的宫颈癌前病变(CIN)165例,其中CINI18例,CINⅡ24例,CINm123例。正常对照组1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各组病理标本MVD。对其中72例阴道镜下表现为点状和镶嵌状血管和异形血管的活检组织进行MVD测定。结果:CINⅠ和CINⅢ的平均MVD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INⅡ和CINⅢ的平均MV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IN与MVD之间有相关性(r=0.3168,P〈0.05)。点状血管表现者平均MVD显著低于镶嵌者平均MVD(P〈0.01);更显著低于异形血管表现者的平均MVD(P〈0.01);但镶嵌与异形血管之间MVD均无统计学差异。阴道镜下血管形态与MVD之间有相关性(r=0.4542,P〈0.05)。结论:CIN病变程度及阴道镜下不同血管表现与MVD呈正相关。阴道镜下观察不同血管表现联合检测MVD可能在CIN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微血管密度 CD31 阴道镜 点状血管 镶嵌
下载PDF
应用于压力容器红外无损检测的SIFT图像拼接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晓 黎琼炜 +4 位作者 殷春 陈凯 邱根 薛婷 黄雪刚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40,共10页
压力容器在航空航天以及工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压力容器使用环境复杂作用性强,会产生如疲劳裂纹腐蚀的损伤,并且其不可分割移动的特殊性需要对其使用基于红外热传导的无损检测方法,对压力容器升温后降温过程... 压力容器在航空航天以及工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压力容器使用环境复杂作用性强,会产生如疲劳裂纹腐蚀的损伤,并且其不可分割移动的特殊性需要对其使用基于红外热传导的无损检测方法,对压力容器升温后降温过程采集红外视频流对其进行信号处理获得红外重构图像。由于压力容器体积较大需要对其多次拍摄获得多幅红外重构图像,为了分析检测高压容器整体缺陷,使用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的红外重构图像拼接方法对图像进行拼接融合,首先使用SIFT对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然后对特征点进行匹配,使用随机一致性(RANSAC)去除误匹配点以及获得仿射变换矩阵参数,最后对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和融合后获得最终拼接图像,图片拼接结果反映了压力容器的完整缺陷,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图像拼接 红外重构图像 SIFT算法
下载PDF
直肠癌镶嵌血管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周满 童仕伦 +1 位作者 郑勇斌 吴红学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500-502,共3页
目的:研究直肠癌中镶嵌血管(MV)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科室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50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标本。经CD34和CEA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组织中的MV表达,并与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等临床指... 目的:研究直肠癌中镶嵌血管(MV)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科室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50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标本。经CD34和CEA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组织中的MV表达,并与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等临床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50例直肠癌患者中发现20/50(40.0%)存在MV表达。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中MV表达的比例分别为1/12(8.3%),1/10(10%),8/15(53.3%),10/13(76.9%)。直肠癌MV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0.441,P=0.001)和远处转移(r=0.423,P=0.002)正相关、与生存时间负相关(r=-0.510,P=0.001)。结论:直肠癌存在MV表达。检测直肠癌中MV的表达对于判断直肠癌的恶性转化、病理过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镶嵌血管 临床研究
下载PDF
Angioarchitecture and CD133^+ tumor stem cell distribution in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meningioma 被引量:2
11
作者 Zhongguo Zhang Mingguang Zhao +1 位作者 Zaihua Xu Zhenquan S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4期2687-2693,共7页
Angioarchite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lignant development of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It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whether high frequency of hemorrhage during clinical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hem... Angioarchite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lignant development of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It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whether high frequency of hemorrhage during clinical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is associated with angioarchitecture. The present study utilized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ith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vimentin, CD34,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nd CD133 to observe characteristics of angioarchitecture. In addition, silver stains were used to demonstrate changes in reticular fibers in the wall of vessel channels in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and meningioma. Five patterns of angioarchitecture were identified in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namely tumor cell islands, vasculogenic mimicry, mosaic blood vessels, sprouting angiogenesis, and intussusceptive angiogenesis. Several CD133+ tumor cells were found to form tumor cell islands. A connection between vWF ^+ and vWF channels was detected in the pattern of intussusceptive angiogenesis, and some vimentin^+ tumor cells were embedded in the periodic acid-Schiff positive channel wall. Incomplete threads of reticular fibers formed the walls of larger pseudo-vascular channels and some tumor clumps or scattered tumor cells were detected "floating" in them. The angioarchitecture, specific markers and reticular fibers of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meningioma. Angioarchitecture provides a functional vascular network for vascular evolution in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and contributes to significant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ANGIOARCHITECTURE tumor cell islands vasculogenic mimicry mosaic blood vessels sprouting angiogenesis intussusceptive angiogenesis MENINGIOMA CD133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glioblastoma cell-derived vessels and poor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被引量:6
12
作者 Xin Mei Yin-Sheng Chen +8 位作者 Qing-Ping Zhang Fu-Rong Chen Shao-Yan Xi Ya-Kang Long Ji Zhang Hai-Ping Cai Chao Ke Jing Wang Zhong-Ping Chen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20年第5期211-221,共11页
Background:Vessels with different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s are required for glioblastoma(GBM)growth.However,details of the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s in GBM remain unclear.Here,we examined the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 Background:Vessels with different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s are required for glioblastoma(GBM)growth.However,details of the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s in GBM remain unclear.Here,we examined the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s of GBM and analyzed their roles in patient prognosis together with two well-known GMB prognosis factors(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promoter methylation status and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mutations).Methods:Eighty GBM clinica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diagnosed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December 2012.The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s,including endothelium-dependent vessels(EDVs),extracellular matrix-dependent vessels(ECMDVs),GBM cell-derived vessels(GDVs),and mosaic vessels(MVs),were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IHC)and immunofluorescence(IF)staining in both GBM clinical specimens and xenograft tissues.Vascular density assessments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were performed.MGMT promoter methylation status was determined by methylation-specific PCR,and IDH1/2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by Sanger sequenc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patient prognosis was analyzed by Kaplan-Meier method.Results:All 4 microcirculation patterns were observed in both GBM clinical specimens and xenograft tissues.EDVs were detected in all tissue samples,while the other three patterns were observed in a small number of tissue samples(ECMDVs in 27.5%,GDVs in 43.8%,and MVs in 52.5%tissue samples).GDV-positive patients had a median survival of 9.56 months versus 13.60 months for GDV-negative patients(P=0.015).In MGMT promoter-methylated cohort,GDV-positive patients had a median survival of 6.76 months versus 14.23 months for GDV-negative patients(P=0.022).Conclusion:GDVs might be a negative predictor for the survival of GBM patients,even in those with MGMT promoter methy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endothelium-dependent vessel extracellular matrix-dependent vessel glioblastoma cell-derived vessel GLIOBLASTOMA MGMT promoter methylation MICROCIRCULATION mosaic vessel prognosis vasculogenic mimicry
原文传递
大肠癌患者血管新生及嵌合体血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卫真 陈文明 +3 位作者 王世鑫 夏长青 赵红颖 王建鑫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管新生、嵌合体血管(MV)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2002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49例大肠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切片,用抗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用抗CE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肠癌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管新生、嵌合体血管(MV)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2002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49例大肠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切片,用抗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用抗CE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肠癌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检测患者瘤组织“热点”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MV,并分析其与Dukes临床各期的关系。结果在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标本中,MVD计数分别为B期43.98±21.46,C期59.54±26.95,D期70.80±19.04,表明大肠癌组织MVD随疾病分期的升高而增加,D期明显高于B期(P<0.01)。MV在B期占40.0%;C期占60.0%;D期占87.5%,表明MV随大肠癌的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经随访发现,随着大肠癌分期、MVD及MV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降低,生存期短。表明MVD与大肠癌的预后相关。结论大肠癌MVD及MV与疾病的分期及预后有关,提示临床对高MVD及MV患者应积极治疗。大肠癌血管新生及MV的存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管新生 嵌合体血管
原文传递
阴道镜下子宫颈血管形态学改变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英 刘丽 +1 位作者 万晓倩 蒋芝蓉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7期42-45,共4页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通过宫颈转化区血管形态学改变(即点状、镶嵌和异型血管)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早期浸润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成都誉美医院对宫颈细胞学阳性或可疑宫颈疾病患者596例行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转化区点...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通过宫颈转化区血管形态学改变(即点状、镶嵌和异型血管)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早期浸润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成都誉美医院对宫颈细胞学阳性或可疑宫颈疾病患者596例行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转化区点状血管、镶嵌血管、异型血管者立即取活检,无血管形态学改变区也同步活检作自身对照。对阴道镜下宫颈形态学改变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早期浸润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进行评价。结果点状血管诊断CIN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78.7%、90.9%、89.6%、81.0%;镶嵌血管分别为80.6%、90.3%、89.2%、8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型血管诊断早期浸润癌符合率为66.7%。结论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点状血管、镶嵌血管诊断CIN敏感性、特异性、PPV、NPV高;异型血管诊断早期浸润癌的符合率高。因此,宫颈转化区血管形态学改变是发现CIN、早期宫颈浸润癌的一种方便可行且有价值的诊断手段,为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血管形态学 点状血管 镶嵌血管 异型血管 宫颈病变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