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s in Water 被引量:4
1
作者 CHEN Jie YAO Zhen +4 位作者 JIANG Chang-bo WU Zhi-yuan DENG Bin LONG Yuan-nan BIAN Che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720-733,共14页
The motion of particle clouds(i.e.,sediment clouds)usually can be foun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wastewater discharge,land reclamation,and marine bed capping.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are c... The motion of particle clouds(i.e.,sediment clouds)usually can be foun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wastewater discharge,land reclamation,and marine bed capping.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are conducted on coral sand to investigate the shape feature of the single particle and the mixing processes of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s.The shape of coral sand particle is measured and quantif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hape of coral sand particles tends to be spherical as the particle size decreases,and empirical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 of D50 and fS,50 of coral sand.Compared with the silica sand,the evolution of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 still experiences three stages,but the threshold for the Reynolds number of particle clouds entering the next stage changes.Further,the normalized axial distance of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s is 58%smaller.The frontal velocity exhibits similar varying tendency for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in shape between coral sand particles and silica sand particles,a semi-empirical formula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original silica sand prediction formula by adding the shape factor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122μm≤D_(50)≤842μm.It can predict the frontal velocity of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sand dredged material particle clouds THERMAL particle shape sediment disposal
下载PDF
Particle breakage evolution of coral sand using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被引量:5
2
作者 Gang Wang Zhaonan Wang +1 位作者 Qinguo Ye Jingjing Zh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321-334,共14页
Particle breakage continuously changes the grading of granular materials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mechanical behaviors.Revealing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particle breakage is valuable for development and ... Particle breakage continuously changes the grading of granular materials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mechanical behaviors.Revealing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particle breakage is valuable for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constitutive models for crushable materials.A series of paralle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long the same loading paths but stopped at different axial strains were conducted on two coral sand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under drained and undrained conditions.The tested specimens were carefully siev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mediate accumulation of particle breakage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both drained and undrained conditions,particle breakage increases continuously with increasing axial strain but exhibits different accumulating patterns,and higher confining pressures lead to greater particle breakage.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ticle breakage and the stress state as well as the input energy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ither the stress state or input energy alone is inadequate for describing the intermediate process of particle breakage evolution.Then,based o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a path-dependent model was proposed for particle breakage evolution,which was formulated in an incremental form and reasonably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the past breakage history and current stress state on the breakage rate.The path-dependent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le breakage during undrained triaxial compression using the parameters calibrated from the drained tests,preliminarily demonstrating its effectiveness for different stress pa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breakage coral sand Triaxial compression Relative breakage Breakage model
下载PD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oral sand and structure surface 被引量:2
3
作者 FENG Ze-kang XU Wen-jie MENG Qing-s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436-3449,共14页
Based on the interface shear tests,the macro-and meso-mechanical behavior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oral sand and different structure surfaces are studied,in which CCD camera is used to capture digital images to analyz... Based on the interface shear tests,the macro-and meso-mechanical behavior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oral sand and different structure surfaces are studied,in which CCD camera is used to capture digital images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and and a particle analysis apparatus is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morphology.This study proposes four-stage evolu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shear stress−strain curve.During the shear process,coral sand particles slide and rotate within the interaction band,causing the changes in shear stress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In addition,the effects of structure surface roughness on shear strength,volume change and particle breakage are illustrated that the greater the roughness of slabs is,the larger the shear stress is,the more obvious the contraction effect is and the more the particles break.Furthermore,the change in particle’s 3D morphology during the breakage will change not only their size but also othe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convergence and self-org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sand direct shear test interaction surface particle morphology
下载PDF
不同形状的珊瑚砂颗粒沉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杰 蒋超 +1 位作者 蒋昌波 姚震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珊瑚砂在液体中的沉速是反映泥沙运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于珊瑚砂形状多样,套用现有的珊瑚砂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针对珊瑚砂颗粒开展形状分析,将珊瑚砂颗粒分成枝棒状、片状和块状3种形状,然后开展单颗粒沉降试验。基于试... 珊瑚砂在液体中的沉速是反映泥沙运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于珊瑚砂形状多样,套用现有的珊瑚砂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针对珊瑚砂颗粒开展形状分析,将珊瑚砂颗粒分成枝棒状、片状和块状3种形状,然后开展单颗粒沉降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形状珊瑚砂颗粒的沉降特性,与各家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选取经典的珊瑚砂颗粒沉速公式,引入颗粒形状系数进行公式修正,从而推求了枝棒状、片状和块状珊瑚砂颗粒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不规则珊瑚砂颗粒形状的影响,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颗粒形状 沉降速度 阻力系数
下载PDF
间断级配珊瑚砂地基渗流侵蚀稳定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黄鹏 雷学文 +3 位作者 王新志 沈建华 丁浩桢 文东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66-3377,共12页
为解决降雨入渗导致的岛礁珊瑚砂地基沉降、塌陷等渗流侵蚀问题,利用自制渗透仪对不同D_(15)/d_(85)(D_(15)为粗粒组中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累计百分含量为15%所对应的颗粒粒径,d_(85)为细粒组中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累计百分含量为85%所对... 为解决降雨入渗导致的岛礁珊瑚砂地基沉降、塌陷等渗流侵蚀问题,利用自制渗透仪对不同D_(15)/d_(85)(D_(15)为粗粒组中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累计百分含量为15%所对应的颗粒粒径,d_(85)为细粒组中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累计百分含量为85%所对应的粒径)和细颗粒含量的间断级配珊瑚砂开展自上而下的单向渗透试验,厘清细颗粒迁移特征和流失的基本条件,揭示珊瑚砂渗透性变化规律,并借助微观手段对其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土骨架粒径为2~10 mm的珊瑚砂而言,粒径为0.25~0.50 mm的粒组是保证其渗流侵蚀稳定的关键粒组;(2)间断级配珊瑚砂地基D_(15)/d_(85)比值小于10且细颗粒含量在20%~30%之间时,渗流侵蚀稳定性较好;(3)与石英砂相比,珊瑚砂特殊的矿物成分及颗粒形貌导致其更难发生颗粒迁移,抗渗流侵蚀能力更强;(4)工程实践中,可通过提高相对密实度、优化颗粒级配或采取注浆胶结等措施提高地基渗流侵蚀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岛礁地基抗渗流侵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 珊瑚砂 细颗粒含量 颗粒迁移 渗流侵蚀 渗透试验 水力梯度
下载PDF
基于体积变化的珊瑚砂砾破碎率研究
6
作者 王步雪岩 孟庆山 钱建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7-1975,共9页
颗粒材料的破碎行为广泛地存在于各个领域内,且对散粒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对颗粒破碎行为的大量研究皆建立在合理可靠的破碎率计算方法上。针对现有方法不能准确评估不规则形貌颗粒(以珊瑚砂砾为典型代表)破碎率的现状,提出了... 颗粒材料的破碎行为广泛地存在于各个领域内,且对散粒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对颗粒破碎行为的大量研究皆建立在合理可靠的破碎率计算方法上。针对现有方法不能准确评估不规则形貌颗粒(以珊瑚砂砾为典型代表)破碎率的现状,提出了以颗粒体积作为基础参数的颗粒破碎率计算方法,对原有的基于颗粒粒径的Hardin破碎率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可以更好地评估不规则颗粒破碎率。通过不同形状珊瑚砂砾的颗粒破碎试验,对上述理论公式进行了可靠性验证,进而分析了传统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试验得出了不同形状颗粒在不同压力下、不同算法下的破碎率值。结合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和影像观测,获得了片状、块状、棒状3种不同形状珊瑚砂砾的颗粒破碎阈值,揭示了不同形貌颗粒随压力变化过程表现出的破碎模式演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破碎率 珊瑚砂砾
下载PDF
珊瑚砂抗剪强度及颗粒破碎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7
作者 娄昕骐 刘文化 李吴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92,共9页
珊瑚砂质脆易破碎,其力学与变形特性有别于石英砂.为研究粒径、预压缩对珊瑚砂抗剪强度及颗粒破碎的影响,对珊瑚砂试样进行了侧限压缩试验与三轴剪切试验.同时探讨了珊瑚砂-石英砂混合物在三轴剪切状态下的力学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破... 珊瑚砂质脆易破碎,其力学与变形特性有别于石英砂.为研究粒径、预压缩对珊瑚砂抗剪强度及颗粒破碎的影响,对珊瑚砂试样进行了侧限压缩试验与三轴剪切试验.同时探讨了珊瑚砂-石英砂混合物在三轴剪切状态下的力学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破碎后的珊瑚砂颗粒主要集中在较原粒径小一级的粒径中;初始粒径越小,颗粒团簇现象越明显;粒径对颗粒破碎影响较大,大于1 mm粒径的珊瑚砂颗粒破碎尤为明显;破碎后的珊瑚砂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大于0.25 mm的范围内.预压缩(颗粒破碎)会导致珊瑚砂内摩擦角增大,掺入石英砂对珊瑚砂内摩擦角影响很小,预压缩和掺入石英砂都会减小珊瑚砂的假黏聚力,石英砂掺量越多,假黏聚力降低越明显;预压缩、增加石英砂掺量和增大粒径都会减小颗粒团簇程度,同时增大颗粒破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颗粒破碎 抗剪强度 侧限压缩试验 三轴剪切试验
下载PDF
粗骨料粒径对珊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冬冬 张文清 《广东建材》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为了探究粗骨料粒径对珊瑚混凝土的静态力学性性能,采用RMT-150实验机结合材料力学相关知识,对连续级配粗骨料粒径为5~16mm(J0)及单一级配粗骨料粒径为5~10mm(J1)、10~16mm(J2)、16~20mm(J3)和20~25mm(J4)进行静态抗压抗拉试验,并且对... 为了探究粗骨料粒径对珊瑚混凝土的静态力学性性能,采用RMT-150实验机结合材料力学相关知识,对连续级配粗骨料粒径为5~16mm(J0)及单一级配粗骨料粒径为5~10mm(J1)、10~16mm(J2)、16~20mm(J3)和20~25mm(J4)进行静态抗压抗拉试验,并且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探究不同粗骨料粒径珊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粗骨料粒径为5~10mm的时候珊瑚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达到最佳,随着骨料粒径的增大,珊瑚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适当的粗骨料粒径能够提升粗骨料混凝土的静态抗压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抗拉强度 粗骨料粒径 珊瑚混凝土 RMT-150实验机
下载PDF
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珊瑚砂临界状态与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蔡正银 侯贺营 +3 位作者 张晋勋 张雷 关云飞 曹永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9-995,共7页
临界状态是土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许多土体本构模型建立的基础。对于珊瑚砂,由于显著的颗粒破碎,其变形特性和临界状态值得深入探讨。通过不同密度和不同围压组合的一系列三轴试验,研究了颗粒破碎对土体变形特性和临界状态的影... 临界状态是土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许多土体本构模型建立的基础。对于珊瑚砂,由于显著的颗粒破碎,其变形特性和临界状态值得深入探讨。通过不同密度和不同围压组合的一系列三轴试验,研究了颗粒破碎对土体变形特性和临界状态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珊瑚砂临界状态数学表达式,并将其引入砂土状态相关剪胀方程,提出了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珊瑚砂状态相关剪胀方程和本构模型。该模型仅采用一套模型参数就能较好地反映珊瑚砂在不同密度、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应力变形特性,并且可以考虑珊瑚砂的颗粒破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临界状态 颗粒破碎 状态相关 本构模型
下载PDF
珊瑚砂三维孔隙微观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崔翔 胡明鉴 +3 位作者 朱长歧 汪稔 王新志 王天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32-3640,3686,共10页
孔隙是多孔介质内渗流的发生场所,与介质渗透性存在必然的联系。珊瑚砂因其特殊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较陆源砂具有截然不同的孔隙特性。通过一系列微观研究手段,从本质上揭示了珊瑚砂特殊孔隙性质的原因。研究发现,从孔隙形状、孔喉尺... 孔隙是多孔介质内渗流的发生场所,与介质渗透性存在必然的联系。珊瑚砂因其特殊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较陆源砂具有截然不同的孔隙特性。通过一系列微观研究手段,从本质上揭示了珊瑚砂特殊孔隙性质的原因。研究发现,从孔隙形状、孔喉尺寸和整体连通性3个角度描述孔隙性质较为合理。其中,孔隙形状用形状因子度量,孔喉尺寸包括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珊瑚砂多孔介质整体连通性利用配位数进行描述。而影响孔隙形状、孔喉尺寸和整体连通性的主导因素包括颗粒形状和颗粒表面粗糙度两方面。其中颗粒形状主要影响孔隙形状、喉道尺寸、孔喉尺寸离散性和介质内部连通性的均匀分布情况。颗粒表面粗糙度主要影响孔隙形状、孔隙形状离散性、孔隙尺寸和介质整体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石英砂 微观角度 颗粒形貌 孔隙性质
下载PDF
密度与应力水平对珊瑚砂颗粒破碎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蔡正银 侯贺营 +3 位作者 张晋勋 张凤林 关云飞 曹永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珊瑚砂在剪切过程中容易发生颗粒破碎,而颗粒破碎与应力水平、初始密度以及应力路径等因素有关。为了研究密度和应力水平对珊瑚砂颗粒破碎的影响,对珊瑚砂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和侧限压缩试验。文中建立了三轴压缩条件下颗粒相对破碎与围... 珊瑚砂在剪切过程中容易发生颗粒破碎,而颗粒破碎与应力水平、初始密度以及应力路径等因素有关。为了研究密度和应力水平对珊瑚砂颗粒破碎的影响,对珊瑚砂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和侧限压缩试验。文中建立了三轴压缩条件下颗粒相对破碎与围压和试样初始孔隙比之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以及相对破碎与试样平均粒径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研究表明,在三轴压缩和侧限压缩条件下,试样的相对破碎均随着应力水平(围压或竖向应力)和试样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两种应力路径下的颗粒破碎程度有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颗粒破碎 三轴试验 单向压缩
下载PDF
珊瑚砂渗透性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翔 朱长歧 +2 位作者 胡明鉴 汪稔 刘海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36-2341,共6页
珊瑚砂是一种海洋特殊土。特殊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导致了其水文物理性质与陆源砂存在差异。文中设置了珊瑚砂和石英砂作为对照组,通过一系列微观试验,从微观角度定量研究并揭示了珊瑚砂特殊性质的原因。研究发现,导致珊瑚砂特殊性质... 珊瑚砂是一种海洋特殊土。特殊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导致了其水文物理性质与陆源砂存在差异。文中设置了珊瑚砂和石英砂作为对照组,通过一系列微观试验,从微观角度定量研究并揭示了珊瑚砂特殊性质的原因。研究发现,导致珊瑚砂特殊性质的微观因素包括颗粒表面性质和颗粒形状性质两方面。其中,颗粒表面性质包括颗粒带电性和表面亲疏水性。颗粒带电性显示,石英砂较珊瑚砂颗粒更易发生聚集和凝聚;表面亲疏水性显示,珊瑚砂较石英砂颗粒表面亲水性差。颗粒形状性质包括颗粒整体形状和颗粒表面粗糙度,并呈现分段性规律。粒径≤0.25 mm时,珊瑚砂较石英砂颗粒形状规则,且表面光滑;粒径介于0.25~0.75 mm时,珊瑚砂较石英砂颗粒形状规则,但表面粗糙;粒径≥0.75 mm时,珊瑚砂较石英砂颗粒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粗糙。最后,通过上述微观结论对珊瑚砂和石英砂渗透性差异机理作出合理解释,并总结出颗粒微观性质对珊瑚砂渗透性影响的分段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石英砂 微观试验 颗粒表面性质 颗粒形状性质
下载PDF
珊瑚骨粉、口腔修复膜应用于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礼明 胡丽曼 +1 位作者 柳锋 黄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选择合适的适应征进行微创拔牙后行即刻种植术,观察人工珊瑚颗粒、海奥生物膜行GBR技术,应用于前牙区即刻种植成骨效果。方法:25例前牙冠根折伴骨吸收患者进行即刻种植手术。微创拔除残根,牙槽窝嵴周少量骨缺损或伴唇侧骨壁洞穿,... 目的:选择合适的适应征进行微创拔牙后行即刻种植术,观察人工珊瑚颗粒、海奥生物膜行GBR技术,应用于前牙区即刻种植成骨效果。方法:25例前牙冠根折伴骨吸收患者进行即刻种植手术。微创拔除残根,牙槽窝嵴周少量骨缺损或伴唇侧骨壁洞穿,常规预备后植入种植体,种植体与牙槽窝骨壁间隙内、骨缺损处植入人工珊瑚颗粒(天博骨粉),盖海奥口腔修复膜,种植体均为潜入式愈合,二期手术后常规修复。观察二期手术及修复后6月或1年植骨区外形及牙龈状况。结果:二期手术时牙槽嵴成骨明显,包绕种植体颈周,二期手术修复后6月或1年牙槽外形均较植骨前丰满,牙龈质地、色泽良好。结论:珊瑚骨粉颗粒联合海奥生物膜应用于即刻种植修复少量骨缺损,成骨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骨粉 海奥口腔修复膜 即刻种植 修复
下载PDF
循环单剪下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剪切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纪文栋 张宇亭 +1 位作者 王洋 裴文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82-288,共7页
对普通硅质砂和西沙群岛珊瑚钙质砂开展多级正应力下循环单剪试验,对比多循环周期下两种砂土剪切性质和颗粒破碎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种砂样在循环剪切下体积变化都比较微弱,剪切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剪胀,使得试样的轴向位移呈波动变化;循... 对普通硅质砂和西沙群岛珊瑚钙质砂开展多级正应力下循环单剪试验,对比多循环周期下两种砂土剪切性质和颗粒破碎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种砂样在循环剪切下体积变化都比较微弱,剪切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剪胀,使得试样的轴向位移呈波动变化;循环单剪下剪应力峰值包络线可以用联合型指数函数表达;剪应力随循环周期变化分为同步阶段和差异阶段,两个阶段转变节点对应的循环周期数随着正应力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同步增长阶段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的剪应力变化一致,在差异阶段普通硅质砂的剪应力要高出珊瑚钙质砂。两种砂剪应力差异程度随试验正应力不同而变化,普通硅质砂剪应力最大可高出珊瑚钙质砂14.7%;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的颗粒破碎存在明显差异,珊瑚钙质砂全粒径范围内颗粒破碎分布更均衡,普通硅质砂在特定粒径区间内出现了剧烈的颗粒破碎,颗粒级配曲线存在明显拐点。普通硅质砂和珊瑚钙质砂滞回曲线的形状及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有显著差异,是两种砂样剪切性质不同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沙 循环单剪 砂土 剪应力 颗粒破碎
下载PDF
珊瑚礁砂砾料力学行为与颗粒破碎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刚 叶沁果 查京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2-810,共9页
珊瑚礁砂砾石是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填料,因为特殊的生物成因和多孔隙的颗粒结构,极易产生颗粒破碎。对取自南海某岛礁的珊瑚礁砂砾石填料开展了大型压缩试验、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压缩指数、杨氏模量、剪... 珊瑚礁砂砾石是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填料,因为特殊的生物成因和多孔隙的颗粒结构,极易产生颗粒破碎。对取自南海某岛礁的珊瑚礁砂砾石填料开展了大型压缩试验、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压缩指数、杨氏模量、剪胀和强度等基本工程力学指标与颗粒破碎的变化规律。在相同的压缩作用下,疏松试样比密实试样的颗粒破碎程度更大。颗粒破碎程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导致珊瑚礁砂砾料的压缩模量和杨氏模量随压力的增大增幅不明显,峰值摩擦角和临界状态摩擦角随压力的增高而显著降低。颗粒破碎过程具有明显的应力路径和应力历史依赖性,有无预压作用的相同密度的试样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压缩特性,相同密度和初始压力的试样在排水和不排水剪切下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剪胀和强度特性。峰值摩擦角依赖于应力路径和颗粒破碎的演化过程;临界状态摩擦角与最终的颗粒破碎指标值有较好的相关性,与颗粒破碎的产生过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砾料 颗粒破碎 模量 摩擦角 相对破碎指数
下载PDF
印度洋吹填珊瑚砂岩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晋勋 李道松 +2 位作者 张雷 李建光 曹永勇 《施工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23-27,共5页
依托印度洋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对珊瑚砂填料的物理特性、击实特性、渗透特性、剪切特性、压缩特性、颗粒破碎等岩土工程特性进行试验测定,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详细的基础数据,对海上丝... 依托印度洋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对珊瑚砂填料的物理特性、击实特性、渗透特性、剪切特性、压缩特性、颗粒破碎等岩土工程特性进行试验测定,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详细的基础数据,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广泛分布的珊瑚礁岛区域的工程建设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击实特性 渗透特性 剪切特性 压缩特性 颗粒破碎特性
下载PDF
PRF联合珊瑚骨粉在前牙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柳锋 雷志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对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美学区前牙因外伤及炎症等原因需拔除牙齿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A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处理后植入珊瑚骨粉,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对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美学区前牙因外伤及炎症等原因需拔除牙齿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A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处理后植入珊瑚骨粉,表面覆盖制备好的PRF膜关闭创口做位点保存;B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内仅仅充填PRF;C组:拔牙后常规清理牙槽窝,缝合或压迫止血。分别于拔牙前及拔牙后1和3个月,取患者的口腔石膏模型,并行X线及CT检查,对比观察3组前牙美学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前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拔牙1个月及3个月后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拔牙1个月后,A、B两组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间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的骨密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3个月后,A组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恢复情况显著优于B和C组(P〈0.05),3组间的骨密度仍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F联合珊瑚骨粉进行前牙美学区的拔牙位点牙槽骨保存,保护残余牙槽骨骨量、恢复牙龈外形及促进新骨形成效果明显,为后期美学区修复提供了有利的硬软组织条件。而单独使用PRF时,临床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珊瑚骨粉 前牙 拔牙 位点保存
下载PDF
级配对珊瑚砂颗粒破碎与变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正银 陈元义 +1 位作者 朱洵 唐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1-670,共10页
珊瑚砂具有典型的颗粒破碎特征,而破碎导致的粒径变化对珊瑚砂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为探究初始级配和围压对珊瑚砂颗粒破碎及变形特性的影响,选择4种不同初始颗粒级配的试样在4种不同围压下进行了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珊瑚砂具有典型的颗粒破碎特征,而破碎导致的粒径变化对珊瑚砂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为探究初始级配和围压对珊瑚砂颗粒破碎及变形特性的影响,选择4种不同初始颗粒级配的试样在4种不同围压下进行了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围压下,剪切过程中不同级配的珊瑚砂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均表现出应变软化现象,体变曲线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剪胀,而且粒组的颗粒粒径越细,峰值强度越大,体积应变也越大。随着围压的增加,粗颗粒级配砂样表现为应变硬化。研究发现对于某一级配,随着围压的增加加剧了珊瑚砂颗粒破碎的发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通过引入级配参数β,建立了颗粒破碎率Br与级配和围压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研究还发现在e-(p’/pa)ξ平面内,不同级配的珊瑚砂试样临界状态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其截距eГ与初始孔隙比eic、级配参数β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并据此建立了考虑级配影响的珊瑚砂临界状态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颗粒级配 临界状态 颗粒破碎 本构模型
下载PDF
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逸文 许建安 +1 位作者 桂鉴超 马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多发生于骨质钙丢失严重的老年人群,轻微的外力就可以引起椎体骨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材料的特...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多发生于骨质钙丢失严重的老年人群,轻微的外力就可以引起椎体骨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材料的特性。方法:采用骨水泥充填材料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2例,共158个椎体。治疗后复查X射线、CT等辅助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用CT容量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疼痛强度评价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分析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纳入结果分析32例,158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后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①治疗后随访6-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和椎体塌陷。②治疗前椎体体积为(22.2±8.6)cm3,治疗后增至(24.8±6.9)cm3,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分别为椎管内硬膜外2个、椎旁静脉4个,可能与椎体后缘爆裂、骨水泥黏度过低以及注射速度过快有关。④治疗后48h目测类比评分为(2.2±3.7)分,较治疗前(8.3±1.6)分显著下降(t=25.2,P<0.05)。作者认为,对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采用充分的治疗前准备和恰当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充填材料,一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中操作要注意防止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骨水泥充填材料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渗漏 椎体容积 目测类比评分 硫酸钙骨水泥 磷酸钙骨水泥 珍珠母 石珊瑚 颗粒
下载PDF
改性UHMWPE髋臼的磨损与磨粒参数的相关性
20
作者 黄孝龙 葛世荣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3,共4页
将天然珊瑚(NC)粉碎成微米级粉末,采用热压固化成型工艺制备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NC复合材料。在人工髋关节模拟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该类复合材料与CoCrMo合金在小牛血清润滑条件下的阶段磨损性能,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磨... 将天然珊瑚(NC)粉碎成微米级粉末,采用热压固化成型工艺制备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NC复合材料。在人工髋关节模拟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该类复合材料与CoCrMo合金在小牛血清润滑条件下的阶段磨损性能,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磨损颗粒粒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NC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当NC填充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相对于UHMWPE增强69.8%;髋臼材料的阶段磨损量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不同磨损阶段磨粒的平均粒径和拐点粒径与其阶段磨损状态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天然珊瑚 生物摩擦学 磨损量 磨粒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