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熊健 谢华辉 +5 位作者 何文涛 李明堃 沈明 张仁浩 牛天峰 罗靖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ndoanal advancement flap,ERAF)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ansanal opening of intersphincteric space,TROPIS)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复杂... 目的 探讨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ndoanal advancement flap,ERAF)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ansanal opening of intersphincteric space,TROPIS)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病人8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ERAF治疗组(E组,48例)和TROPIS治疗组(T组,3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创面情况以及肛管直肠压力。结果 T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高于E组的8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手术时间为(31.53±7.2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9.56±7.37)ml,手术当天、术后7天和14天创面面积分别为(10.03±0.96)cm~2、(8.76±0.87)cm~2和(6.20±0.77)cm~2,E组分别为(35.36±8.54)分钟、(36.86±8.04)ml、(12.09±1.23)cm~2、(10.52±1.09)cm~2和(7.36±0.85)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VAS评分、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1.38±0.27)分和(0.21±0.08)分,E组分别为(1.56±0.29)分和(0.33±0.09)分,T组20 mm处、30 mm处肛管直肠收缩压和20 mm处、30 mm处肛管直肠静息压分别为(138.18±29.58)mmHg、(136.22±35.41)mmHg、(35.47±6.58)mmHg和(32.97±8.01)mmHg,E组分别为(152.78±31.53)mmHg、(156.29±32.74)mmHg、(38.29±7.62)mmHg、(36.41±7.63)mmHg,两组评分和肛管直肠压力均下降,且T组低于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高于F组的(13.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OPIS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更好,能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 复杂性肛瘘 直肠 肛管
下载PDF
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袁维堂 文建国 +4 位作者 张瑞莉 吴长才 刘金波 刘会范 齐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测定出口梗阻型、结肠慢传输型和混合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状态,为诊治便秘提供依据。方法对156例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用胃肠通过试验分为出口梗阻型(n=87),结肠慢传输型(n=29)和混合型(n=40)。采用多功能动力检测仪行肛管直肠测... 目的测定出口梗阻型、结肠慢传输型和混合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状态,为诊治便秘提供依据。方法对156例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用胃肠通过试验分为出口梗阻型(n=87),结肠慢传输型(n=29)和混合型(n=40)。采用多功能动力检测仪行肛管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增高(P<0.05),肛管收缩压下降,排便时肛管压力升高,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和最大耐受容积增大(P<0.05),静息状态下及缩肛时肛管高压区长度均增加(P<0.05),静息状态下以及排便时盆底肌电图电压幅度增高,缩肛时降低(P<0.05);混合型便秘与出口梗阻型结果相似;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直肠初始感觉容积、最大耐受容积和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的最小容积均增高(P<0.05)。结论各型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状态不同,肛管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可以为诊治便秘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动力学 直肠和肛管 女性
下载PDF
不同性别、年龄及伴随症状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闫小妮 殷燕 +2 位作者 任晓阳 吕军 姚晚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13-2917,2923,共6页
背景功能性便秘(FC)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肛门直肠测压是检测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重要方法,可了解、量化和评估肛管、直肠排便功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可评估疗效,目前已广泛... 背景功能性便秘(FC)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肛门直肠测压是检测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重要方法,可了解、量化和评估肛管、直肠排便功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可评估疗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FC的诊断治疗。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伴随症状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室行固态高分辨率直肠肛管测压的FC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参照20世纪末联合国对年龄划分的新标准(规定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将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Bristol分型及伴随症状(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腹胀、腹痛)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肛管静息压、高压带宽度、肛管最大缩榨压、最大缩榨压持续时间、直肠感觉阈值(初始感觉容量、排便感觉容量、最强便意容量、最大耐受容量)、直肠压及肛管残余压、压力差、松弛率〕特点。结果男性与女性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持续时间、肛管残余压、直肠压及松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高压带宽度、肛管最大缩榨压、初始感觉容量、排便感觉容量、最强便意容量、最大耐受容量、压力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肛管静息压、初始感觉容量、排便感觉容量、最强便意容量、松弛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高压带宽度、肛管最大缩榨压、最大缩榨压持续时间、最大耐受容量、直肠压、肛管残余压、压力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ristol分型及有无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及直肠感觉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胀、腹痛患者排便感觉容量大于无腹胀、腹痛患者(P<0.05);有无腹胀、腹痛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初始感觉容量、最强便意容量、最大耐受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矛盾收缩发生率高于女性,老年组矛盾收缩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排便费力者矛盾收缩发生率高于无排便费力者(P<0.05);不同Bristol分型及有无排便不尽感、腹胀、腹痛患者矛盾收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FC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特点表现为盆底肌功能紊乱和排便推动力不足。老年FC较非老年FC直肠高耐受及盆底肌功能失调更明显,盆底肌功能失调及直肠高耐受是老年FC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伴随症状方面,伴有腹胀、腹痛的患者常常伴有排便感觉容量的异常,其排便感觉容量阈值高于对照组,排便感觉敏感性降低。功能性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FC与直肠肛管压力和感觉功能异常有关,通过对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的分析,可了解、量化和评估肛管、直肠排便功能,有助于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可评估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结肠疾病 功能性 肛管 直肠 动力学
下载PDF
便秘症状与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研究:1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俞华芳 梁春丽 +2 位作者 卜淑蕊 汤玲玲 樊晓明 《胃肠病学》 2014年第6期336-339,共4页
背景: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有观点认为不同便秘症状或症状群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有一定提示作用。肛门直肠测压是研究便秘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目的:探讨便秘症状与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 背景: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有观点认为不同便秘症状或症状群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有一定提示作用。肛门直肠测压是研究便秘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目的:探讨便秘症状与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16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并记录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和腹胀症状发生情况。分析上述症状与两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腹胀组直肠最小感觉阈值降低发生率、排便次数减少组和排便费力组直肠推进力不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症状阴性组(P<0.05),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不良组排便费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反射正常组(P<0.05);结肠慢传输以及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直肠肛门矛盾运动均与便秘症状无关。结论: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费力对直肠推进力不足有提示作用,腹胀则与直肠感觉过敏有关。深入细化便秘症状并综合考虑影响粪便性状的因素可能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分型具有更好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直肠 肛管 测压法 胃肠通过试验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倒立位X线片与MRI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复宾 方林 +4 位作者 盛茂 郭万亮 王亮 刘玉奇 吕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6-308,310,共4页
目的探讨倒立位X线片与MRI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38例CARM患儿,术前均行倒立位X线片与MRI检查。判断直肠盲端与耻尾线的关系及肛门闭锁的类型,比较倒立位X线片与MRI检... 目的探讨倒立位X线片与MRI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38例CARM患儿,术前均行倒立位X线片与MRI检查。判断直肠盲端与耻尾线的关系及肛门闭锁的类型,比较倒立位X线片与MRI检查诊断CARM类型的准确率。结果 38例患儿中,低位肛门闭锁型CARM 19例,中位肛门闭锁型CARM 8例,高位肛门闭锁型CARM 11例。倒立位X线片诊断CARM类型的准确率为92.1%(35/38),MRI诊断CARM类型的准确率为97.4%(3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05)。MRI可以发现瘘管7例,脊髓病变5例,右肾缺如1例。结论倒立位X线片与MRI检查均能较准确地诊断CARM类型,MRI还可以诊断CARM伴发的瘘管、内脏、脊髓病变等其他畸形,较倒立位X线片检查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畸形 直肠畸形 先天畸形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不同性别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异同点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汤玉蓉 王美峰 +4 位作者 宋玉磊 林征 张红杰 李学良 林琳 《胃肠病学》 2012年第2期96-100,共5页
背景:性别为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感觉运动功能研究的重要混杂因素。目的:分析不同性别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及其异同点。方法:纳入271例符合罗马Ⅲ标准和研究要求的FC患者以及24例健康对照者。所有入组者接受肛门直肠... 背景:性别为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感觉运动功能研究的重要混杂因素。目的:分析不同性别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及其异同点。方法:纳入271例符合罗马Ⅲ标准和研究要求的FC患者以及24例健康对照者。所有入组者接受肛门直肠测压,FC患者按测压结果分型,分析不同性别健康对照者之间、同性别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动力、感觉参数和测压分型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女性相比,健康男性肛管缩榨压显著增高(P<0.05),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的最小松弛容量(MRV)和排便窘迫阈值显著降低(P<0.05)。男、女性FC患者力排时肛管剩余压均显著高于同性别健康对照者(P<0.05),男性FC患者引出RAIR的MRV、排便窘迫阈值、最大耐受容量显著高于健康男性(P<0.05),女性FC患者直肠感觉参数与健康女性无明显差异。男性FC患者测压分型以肛门痉挛型比例最高(65.1%),女性FC患者依次为肛门痉挛型(38.9%)、直肠无力型(31.4%)和正常型(25.9%)。结论:男、女性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存在明显差异。两者排便时均可见肛门括约肌反常收缩,以男性更为常见;此外,男性患者存在直肠敏感性降低而女性患者存在结直肠动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性别因素 肛管 直肠 动力 感觉 测压法
下载PDF
婴儿期便秘肛门直肠测压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燕 王捍平 +4 位作者 王俊 严文波 沈涤华 沈佳伟 施诚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对临床有便秘表现的1岁以内婴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作者对126例因便秘就诊的婴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用白行制作的球囊替代原有球囊进行检查,结合钡剂灌肠、直肠黏膜活检... 目的对临床有便秘表现的1岁以内婴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作者对126例因便秘就诊的婴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用白行制作的球囊替代原有球囊进行检查,结合钡剂灌肠、直肠黏膜活检等方法。在测压检查后进行1至3个月随访。结果126例中,未出现内扩约肌松弛反射的婴儿76例,其中钡剂灌肠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70例;50例有内括约肌松弛反射出现,经保守治疗1至2个月后门诊随访,其中39例能自行排便,便秘改善,7例偶尔用泻剂辅助治疗,4例症状无缓解,经强力扩肛及Lynn氏手术后,能自行排便。结论 肛门直肠测压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之一,对1岁以内便秘患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时应将测压的球囊进行改进,使其适应1岁以内婴儿,同时应用少量镇静催眠药,对内括约肌松弛反射阴性者可作1~3次反复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肛管 直肠 测压法 巨结肠/先天性 婴儿
下载PDF
直肠肛管测压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春燕 向波 +5 位作者 陈咏梅 钟麟 李福玉 蒋小平 徐志诚 李贵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66-371,共6页
目的 以直肠全层活检病理诊断(FTB)为金标准,X线钡灌肠(CE)为对照,探讨直肠肛管测压(ARM)对先天性巨结肠(HD)及巨结肠类源病(HAD)的诊断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22例疑诊为HD患儿的... 目的 以直肠全层活检病理诊断(FTB)为金标准,X线钡灌肠(CE)为对照,探讨直肠肛管测压(ARM)对先天性巨结肠(HD)及巨结肠类源病(HAD)的诊断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22例疑诊为HD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ARM诊断HD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并以6月龄为度将病例分为大于6月龄组和小于6月龄组,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ARM及CE的阳性率进行相关性比较,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ARM对HD及HAD的鉴别特点. 结果 本组选取的所有病例均行CE、ARM及FB三项术前诊断性检查.ARM的大部分诊断指标明显优于CE,但低于两项 检查联合对HD的诊断价值.在小婴儿组(小于6月龄)中:CE的诊断价值普遍低于ARM.随着年龄的增长,CE的诊断率逐渐提高,但是仍然低于ARM.两组间CE阳性率为别为48.84%和68.35%(P=0.034),而ARM阳性率为81.40%和83.54%(P=0.764).HAD的ARM诊断特点:RIAR波存在,但是表现为W型、U型等异常波形. 结论 ARM对HD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且优于CE,两者联合,更有助于提高HD的诊断价值.ARM诊断新生儿、小婴儿HD同样较准确且稳定.HAD出现“W”或“U”为主的异型RAIR波,有助于其与HD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肛管 HIRSCHSPRUNG病 诊断
下载PDF
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手术后肛门括约肌肛管内超声评价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晓霞 孙小兵 +3 位作者 安果仙 任红霞 靳园园 赵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应用肛管内超声检查评价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 anal sphincter,EAS)功能,并与正常儿童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括约肌受损程度与肛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应用肛管内超声检查评价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 anal sphincter,EAS)功能,并与正常儿童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括约肌受损程度与肛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2例肛门直肠畸形手术后患儿的肛管内超声资料及临床资料,同期纳入50例消化系统功能正常儿童作为对照,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受试对象进行括约肌受损程度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括约肌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儿童IAS、EAS的厚度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IAS、EAS最大厚度与正常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类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IAS、EAS最大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括约肌受损程度与肛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728,P<0.05)。结论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管内超声结果提示其IAS、EAS最大厚度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但存在局部缺损或变薄,其完整性、受损程度与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畸形 直肠/畸形 结直肠外科手术 肛管/损伤 超声检查/方法
下载PDF
肛门直肠常见病变中HPV感染基因型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崑岚 张金浩 +6 位作者 耿建祥 王小峰 王宏景 刘忠伦 李海 王晓红 赵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2516-2518,共3页
目的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 目的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3/30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27.48%(83/30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13.25%(40/302),两性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肛门直肠组织HPV分型检测,对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基因型 分子生物学 肛管 直肠
下载PDF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41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穆云 王顺和 +3 位作者 姚健 王玉 刘纪锋 牛苏剑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符合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次60min,每周1次,4次一个疗程,完成10次以上生物反馈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1例患者在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符合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次60min,每周1次,4次一个疗程,完成10次以上生物反馈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1例患者在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收缩压,初始排便感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排便Cleveland便秘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41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17%。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生物反馈疗法 肛管 直肠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丛进春 戴显伟 +2 位作者 张宏 陈春生 刘恩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应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估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16例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并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 目的应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估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16例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并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将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分为污便组和排便功能良好组,其肛管最大压力、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P<0.001);污便组的最大收缩压、收缩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明显低于排便功能良好组(P<0.001);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25.0%(4/16)的患者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明显低于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93.3%(28/30),P<0.001。结论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肛管最大压力及向量容积下降,肛门功能不如行低位前切除术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是评估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直肠肛管向量测压
下载PDF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振辉 张治平 +2 位作者 王关顺 李鵾 丁莹莹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57-96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一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AMM患者的临床、CT、MRI和病理资料。11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1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15例AMM中,10例病变位于直肠远端与...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一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AMM患者的临床、CT、MRI和病理资料。11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1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15例AMM中,10例病变位于直肠远端与肛管交界处,2例位于直肠,3例位于肛管。肿瘤形态呈蕈伞形肿块9例,肠壁环形增厚4例,肠壁未见明显增厚2例。4例有肺部或者肝脏转移,5例有周围淋巴结转移。15例患者均未见明星的肠梗阻征象。CT平扫示肿块呈稍低密度,最大径约2~4cm,增强后强化方式不一,以中度强化为主。MRI示肿瘤在T2wI上以等信号为主,T2wI上以稍高信号为主,D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结论:AMM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AMM病灶较大时,MRI信号不具有黑色素瘤特异性的典型信号。CT检查有助于发现远处转移灶,MRI检查对其鉴别诊断有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肛管 直肠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高位直肠闭锁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新星 毛永忠 +5 位作者 汤绍涛 王勇 李时望 曹国庆 李帅 梅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高位直肠闭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位直肠闭锁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7个月。患儿出生时 X 线检查均提示直肠闭锁,肛窝如漏斗状,新生儿期均行横结肠造瘘。二期在腹腔镜监视下游离直肠,远端予结扎...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高位直肠闭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位直肠闭锁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7个月。患儿出生时 X 线检查均提示直肠闭锁,肛窝如漏斗状,新生儿期均行横结肠造瘘。二期在腹腔镜监视下游离直肠,远端予结扎;然后经肛门环形切开肛管盲端黏膜,电刺激确定肌肉中心点,在腹腔镜监视下建立盆底隧道,将直肠盲端拖出与肛管黏膜吻合。2-3个月后行结肠造瘘关闭术。结果5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直肠肛管吻合术,手术时间70-90 min,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所有患儿肛门外观正常,排便功能均为优,无肛门失禁、污粪等。随访期间行直肠肛管测压检查,本组病例肛管静息状态平均肛门外括约肌(EAS)及肛门内括约肌(IAS)压力分别为(25.7&#177;8.4)mmHg、(16.8&#177;6.5)mmHg。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肠肛管吻合术,避免了骶尾部手术对括约肌的损伤,可以获得较好的肛门外观,达到良好的排便控制,可作为高位直肠闭锁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肛管 吻合术 外科 直肠
下载PDF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书亮 王晓童 张红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200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5例A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BRAF基因突...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200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5例A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5例AMM患者年龄45~88岁(中位年龄66岁),男5例,女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肛管直肠肿物、肛门坠胀疼痛。15例中仅有2例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大,核仁明显,胞浆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S-100、Vimentin、HMB-45及Melan-A,不表达CK、EMA、LCA,Ki-67表达10%~60%阳性不等,1例可见BRAF基因突变。结论AMM是一种临床少见、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明确诊断需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直肠 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腹膜外平坦形人工肛门造设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辉 郭杰 +8 位作者 王仁华 王斌 张思杰 刘放 李晓霞 陈玉泽 刘德营 周丽君 鞠燕 《临床外科杂志》 1997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文总结我院1210例直肠肛管癌,行Miles术腹膜外平坦形人工肛门造设经验,介绍了这一新的人工肛门造设方法。本手术操作简单省时,不影响粪袋安装,不因挤压、磨擦引起疼痛和出血.不影响衣着和美观,不易引起肠腔狭窄,不发生脱出和... 本文总结我院1210例直肠肛管癌,行Miles术腹膜外平坦形人工肛门造设经验,介绍了这一新的人工肛门造设方法。本手术操作简单省时,不影响粪袋安装,不因挤压、磨擦引起疼痛和出血.不影响衣着和美观,不易引起肠腔狭窄,不发生脱出和内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管肿瘤 人工肛门造设术
下载PDF
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庆中 戴文森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发病特征和病理诊断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及其与相关抗原表达的关系。结果: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发病特征和病理诊断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及其与相关抗原表达的关系。结果: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59岁。临床均有便血,脓血便,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病理类型:息肉样型2例,肿瘤型2例,溃疡型4例;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多样性,组织结构多样性,多数瘤细胞含有黑色素颗粒且色素含量分布不对称。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Malen-A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和组织结构呈多样性,瘤细胞含有黑色素,S-100、HMB-45和Malen-A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 黑色素瘤 病理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先天性低位肛门直肠畸形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秀兰 陈思远 +2 位作者 吴永隆 李晓庆 王佚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低位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准确诊断及治疗该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12月30日该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20例先天性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伴发畸形、治疗及预... 目的总结先天性低位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准确诊断及治疗该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12月30日该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20例先天性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伴发畸形、治疗及预后,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120例先天性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分为肛门狭窄、肛门闭锁无瘘及肛门闭锁伴瘘3种类型,就诊时间分别为(1.00±1.47)、(102.60±155.20)、(317.60±368.41)d,且3种类型患儿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其中有23例患儿术前行倒立位摄片及会阴部超声检查,测得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为(19.83±16.21)、(9.39±3.65)mm,2种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该组病例以伴发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发生率分别为57.3%(47/82)、45.1%(37/82)、9.8%(8/82),PDA与VSD、ASD与VSD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SD与PDA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20例患儿中110例行经会阴肛门成形术,且均治愈出院;64例患儿术后成功随访,术后无排便意识4例(6.2%),便秘14例(21.9%),粪污3例(4.7%);根据国内评分标准分类,59例(92.2%)为优,4例(6.2%)为良,1例(1.6%)为差。结论先天性低位肛门直肠畸形的就诊时间与其畸形类型有关,且经会阴肛门成形术为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需要进行长期、规范随访,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预防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畸形 直肠/畸形 直肠瘘/外科学 超声检查 先天畸形
下载PDF
U形肌袢成型重建原位肛门治疗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
19
作者 王德俊 袁小芳 +3 位作者 朱艺成 廖秀玲 王健 蔡祥悟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在Miles术式的基础上,采用U形肌袢成型重建原位肛门治疗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方法为72例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实施保留耻骨直肠肌双重U形肌袢成型重建原位肛门,同时建立直肠角和直肠瓣的新术式。结果本组72例,于术后4~6d开始... 目的在Miles术式的基础上,采用U形肌袢成型重建原位肛门治疗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方法为72例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实施保留耻骨直肠肌双重U形肌袢成型重建原位肛门,同时建立直肠角和直肠瓣的新术式。结果本组72例,于术后4~6d开始出现便意感,1个月左右排便有自控意识,排便次数1~2次/日。1年内,优41例,良19例,差12例。结论本术式是在Miles术式基础上完成重建肛门,能彻底切除肿瘤,重建肛门排便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肌袢 重建原位肛门 直肠癌 肛管癌
下载PDF
CO_2激光治疗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20
作者 吕蓉 陶丁 扬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2点麻醉法下CO2激光治疗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对286例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肛门2点法麻醉下的CO2激光治疗,并进行末次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 1次治疗痊愈55例占19.2%,2次治疗痊愈75例占26.2%,3次治疗痊... 目的观察2点麻醉法下CO2激光治疗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对286例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肛门2点法麻醉下的CO2激光治疗,并进行末次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 1次治疗痊愈55例占19.2%,2次治疗痊愈75例占26.2%,3次治疗痊愈97例占33.9%,3次以上治疗痊愈53例占18.5%,6例伴HIV感染者失访,无并发症。结论 2点麻醉法CO2激光治疗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简单、安全、方便,患者痛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尖锐湿疣 肛管 直肠下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