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r nerve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被引量:5
1
作者 Wei Huang Pei-xun Zhang +3 位作者 Zhang Peng Feng Xue Tian-bing Wang Bao-guo Ji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690-1695,共6页
Although several surgical procedures exist for treating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the best surgical op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r nerve in pa... Although several surgical procedures exist for treating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the best surgical op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r nerv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and to analyze prognostic factor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62 patients(65 elbows) diagnosed with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who underwent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Preoperatively, the initial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Mc Gowan scale as modified by Goldberg: 18 patients(28%) had grade IIA neuropathy, 20(31%) had grade IIB, and 27(42%) had grade III. Postoperatively, according to the Wilson & Krout criteria, treatment outcomes were excellent in 38 patients(58%), good in 16(25%), fair in 7(11%), and poor in 4(6%), with an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83%.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reoperative Mc Gowan grade and the postoperative Wilson & Krout score. The patients having fair and poor treatment outcomes had more advanced age, lowe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lower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 compared with those having excellent and good treatment outcom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r nerve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and initial severity, advancing age,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can affect treatment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ulnar 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 ag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electrophysiology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odified Mc Gowan scale Wilson Krout criteria anterior transposition ulnar nerve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晋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 分析硫辛酸胶囊的基础上辅助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主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均以甲钴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 目的 分析硫辛酸胶囊的基础上辅助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主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均以甲钴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均以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结果 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MNCV与SNCV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TCSS评分较低(P<0.05)。结论 以硫辛酸胶囊辅助甲钴胺片治疗DPN患者可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胶囊 甲钴胺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运动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慕玮瑶 史春雨 +4 位作者 吴纯 高献忠 王然 华敏 徐晨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治疗药物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治疗药物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疹起始后1个月内)的34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6岁;带状疱疹肢体麻痹累及单侧上肢21例,累及单侧下肢13例。接受st-SCS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回溯性分析,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疱疹累及的上肢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下肢股神经、腓肠神经在运动和感觉方面的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以及肌力评定量表(MRC)评级记录肌力变化详情。同时记录电刺激治疗周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NRS为(8.2±0.8)分,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NRS评分显著下降[(4.3±1.1)分、(2.9±1.1)分、(2.3±0.9)分、(1.9±0.9)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6.52、22.45、27.62、29.60,P<0.001)。治疗前PSQI为14.6±1.6,治疗后3个月、6个月PSQI逐渐下降(5.6±1.1、3.9±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12、32.30,P<0.001)。说明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后3、6个月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及累及下肢股神经MNCV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01),且尺神经、腋神经和股神经SNCV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MRC评分逐步提高[(36.4±2.9)分、(38.6±3.7)分、(39.7±3.9)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t-SCS可以缓解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且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改善肌力和提高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急性期带状疱疹 运动麻痹 疼痛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依帕司他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郑玲 胡华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研...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的SNCV和MNCV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SOD和MDA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PNDN,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显著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SNCV和MNCV,改善SOD和MD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丁苯酞软胶囊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电针介入时机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斌 柳刚 +3 位作者 宋书婷 王友刚 张国庆 杨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大鼠最佳介入时机及其功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每组10只,采用神经卡压法建立左侧周围性面瘫模型。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分别于...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大鼠最佳介入时机及其功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每组10只,采用神经卡压法建立左侧周围性面瘫模型。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分别于术后1 d、1周、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术后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行为学评分和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术后(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术后(P<0.05);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静止期组低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低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静止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术后4周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面神经组织的NGF、VEGF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静止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高于静止期组(P<0.05)。结论电针介入时间越早对损伤面神经的再生修复效果越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NGF、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周围性面瘫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肘管扩大成形术后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萍 张学磊 +4 位作者 余航 金燕燕 宿晓雷 陈广先 尹红玉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肘管扩大成形术后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上肢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肘管扩大成形术后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上肢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甲钴胺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上肢功能优良率以及血清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血清IL-1、TNF-α、N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ALT、BUN及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提升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后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改善上肢功能,降低血清IL-1、TNF-α、N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黄芪桂枝五物汤 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上肢功能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及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韩雪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肢SEP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析患侧SEPP15、N20、P25、N13及N9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参数、运动神经传导参数与上肢运动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卒中后亚急性期偏瘫患者102例,平均(68.76±11.33)岁,男性78例。患者偏瘫侧上肢SEPP15[(16.90±1.67)ms vs.(16.27±1.50)ms,P<0.001]、N20[(20.13±1.49)ms vs.(19.42±1.60)ms,P<0.001]、P25[(24.39±1.75)ms vs.(23.70±1.50)ms,P<0.001]、N13[(14.05±1.25)ms vs.(13.42±1.26)ms,P<0.001]及N9[(9.25±0.96)ms vs.(8.80±1.40)ms,P<0.001]的潜伏期均大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指1-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velocity,SCV)[(48.93±6.82)m/s vs.(51.26±6.40)m/s,P<0.001]、波幅[(22.54±9.91)μv vs.(32.71±17.68)μv,P<0.001]小于健侧;正中神经(指3-腕)SCV[(49.26±7.31)m/s vs.(52.98±5.99)m/s,P<0.001]、波幅[(24.71±11.39)μv vs.(38.57±20.21)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指5-腕)SCV[(48.72±7.46)m/s vs.(52.01±6.82)m/s,P<0.001]、波幅[(19.51±11.35)μv vs.(25.74±13.44)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SCV[(54.53±6.06)m/s vs.(56.99±4.84)m/s,P<0.001]、波幅[(11.37±6.04)μv vs.(14.53±7.89)μv,P<0.001]小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肘-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54.79±4.89)m/s vs.(57.10±5.07)m/s,P<0.001]、波幅[(8.42±3.85)μv vs.(10.00±3.72)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MCV[(53.12±6.81)m/s vs.(55.01±6.35)m/s,P<0.001]、波幅[(6.89±2.56)μv vs.(8.78±2.26)μv,P<0.001]小于健侧。P15(r=-0.358,P<0.001)、N20(r=-0.674,P<0.001)、P25(r=-0.465,P<0.001)潜伏期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upperextremityscale,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指3-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31,P=0.026),尺神经电极位置为指5-腕(r=0.292,P=0.006),腕-肘上(r=0.391,P<0.001)的SCV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电极位置为指5-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12),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肘-腕的MCV(r=0.220,P=0.037)、波幅(r=0.223,P=0.034)与FMA-UE评分均呈正相关,尺神经电极位置为腕-肘上的MCV(r=0.231,P=0.027)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及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的改变,且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 体感诱发电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延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分析在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针灸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包括在我院接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基础... 目的 分析在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针灸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包括在我院接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基础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糖代谢情况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糖代谢情况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上,试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提高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 糖代谢情况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益气活络生肌汤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9
作者 周倩 徐娜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生肌汤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全身综...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生肌汤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局部创面,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络生肌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尺神经与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252,P<0.001).尺神经与腓总神经SNCV、M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尺神经:t=3.014、5.730,P=0.003、P<0.001;腓总神经:t=3.391、2.932,P=0.001、0.004)。结论益气活络生肌汤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促进损伤神经修复,提高患肢神经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 益气活络生肌汤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针刀联合雷火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传导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晓静 黄云声 +1 位作者 章小梅 吴伟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期92-94,98,共4页
目的 探究小针刀联合雷火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山陈星海医院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治疗组(27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雷火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 目的 探究小针刀联合雷火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山陈星海医院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治疗组(27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雷火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针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评分,股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动作电位潜伏期、MCV以及SCV,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相关神经的动作电位潜伏期、MCV以及SCV及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2组腓总神经、胫神经以及股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且治疗组缩短更显著(P<0.05),2组腓总神经、胫神经以及股神经MCV以及SCV均较治疗前加快,且治疗组加快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雷火灸能能明显减轻腰部症状,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有效恢复腓总神经、胫神经、股神经传导速度,治疗LDH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小针刀 雷火灸 动作电位潜伏期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三七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申小年 宋媛媛 +3 位作者 盛红 代馨 赵忠 吴兆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2-844,853,共4页
目的:本实验观察SD大鼠坐骨神经完全切断再植后,中药三七对大鼠自噬行为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将20只完全切断坐骨神经吻合术后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和空白对照组(10只/组),分别观察6周内损伤侧足趾自噬情况。于术后第6周、第10周用肌... 目的:本实验观察SD大鼠坐骨神经完全切断再植后,中药三七对大鼠自噬行为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将20只完全切断坐骨神经吻合术后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和空白对照组(10只/组),分别观察6周内损伤侧足趾自噬情况。于术后第6周、第10周用肌电图仪电刺激大鼠的坐骨神经远、近端,在腓肠肌肌腹部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与健侧对照。结果:①三七组的大鼠自噬脚趾评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三七组动物损伤侧神经传导检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在10周时上升(P<0.0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七能够显著地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大鼠的自噬行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神经再植 自噬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敏 李嵩 +2 位作者 刘春辉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患肢功能及EMG、MCV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明显改善桡神经损伤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运动疗法 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及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群励 梁晓春 +4 位作者 姜楠 孙连庆 栾松 崔丽英 郭赛珊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CVD)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CVD,与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进行比...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CVD)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CVD,与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进行比较;并进行中医证候归类、5级计分法量化评分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CVD异常率为86.1%,较同步检测的MCV、SCV异常率高(P<0.01);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是CVD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CVD各频纤维传导速度与血糖呈负相关。中医证候中阴虚证、血瘀证所占比例>50%;病程长者阳虚比重显著增加(P<0.05);>60岁组阳虚、血瘀证候所占比例较高,阳虚积分显著高于≤60岁组(P<0.01)。阳虚、血瘀、痰湿3种证候积分值越高,CVD异常的危险性越大。结论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CVD的敏感性高于NCV,是一种DPN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病程、血糖是DPN患者CVD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阳虚、血瘀和痰湿3种证候及其病变程度对CVD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证候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西格列汀对db/db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茅薇 顾萍 +3 位作者 马健 杜宏 卢斌 邵加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55-2058,共4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db/db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只12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3组:西格列汀组、二甲双胍组、db/db组,各20只,分别给予8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安慰剂灌胃治疗。另选取20只同周龄、同窝出生的db/m非...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db/db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只12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3组:西格列汀组、二甲双胍组、db/db组,各20只,分别给予8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安慰剂灌胃治疗。另选取20只同周龄、同窝出生的db/m非糖尿病小鼠(对照组)。治疗8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治疗前后分别测定4组小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db/db组比较,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组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显著下降(P<0.05),而西格列汀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负荷120 min后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组小鼠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低于db/db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小鼠治疗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db/db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而二甲双胍组与db/d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其作用独立于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坐骨神经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玉容 方向明 叶文春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以后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选用...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以后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选用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一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较对照组比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联合用药较单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薛红丽 王文健 +1 位作者 陈剑秋 陈伟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32-34,共3页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防治作用 ,并与弥可保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别用益气活血方和弥可保进行治疗 ,用药 4周后测定大鼠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防治作用 ,并与弥可保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别用益气活血方和弥可保进行治疗 ,用药 4周后测定大鼠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结果 :糖尿病大鼠MNCV明显减慢 ;益气活血方和弥可保均可延缓糖尿病大鼠MNCV的减慢 ,而且益气活血方的疗效优于弥可保。结论 :益气活血法可明显减轻早期DPN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弥可保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磁刺激疗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及损伤运动神经元内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维 苑秀华 +3 位作者 王中莉 刘宁 张立新 李隆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刺激疗法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前两组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制模后观察组给予表面场强为0.09 T磁刺激,30 min/d1,次/d;其余两组不予干预。各组... 目的探讨磁刺激疗法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前两组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制模后观察组给予表面场强为0.09 T磁刺激,30 min/d1,次/d;其余两组不予干预。各组分别于第2、48、1、2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4~L5脊髓运动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于12周末行电生理检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GAP-43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12周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潜伏时缩短(P<0.05)。结论磁刺激疗法能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MCV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为增加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中GAP-4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坐骨神经损伤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下载PDF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晓贤 郝美美 +4 位作者 贺亚龙 马世红 范百亚 高焱 康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年第3期207-208,236,共3页
目的:分析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行神经电图检测,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 目的:分析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行神经电图检测,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均P<0.01);健康组上下肢的起始潜伏期均明显短于糖尿病组(均P<0.01),但糖尿病组上下肢的波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下肢NCV和SSR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上肢(34.8%vs 18.9%,55.7%vs 35.2%,均P<0.01);SSR总异常率显著高于NCV(45.5%vs 24.2%,P<0.01)。结论:NCV和SSR可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且SSR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诊断
下载PDF
无水乙醇神经内及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与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蓓蓓 王碧蕾 +1 位作者 曹震宇 王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6-831,共6页
目的:研究无水乙醇神经内及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与形态学的影响并对两种阻滞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72只雌性健康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成神经内和神经周围无水乙醇阻滞两大组,每组36只。每大组又分为阻... 目的:研究无水乙醇神经内及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与形态学的影响并对两种阻滞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72只雌性健康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成神经内和神经周围无水乙醇阻滞两大组,每组36只。每大组又分为阻滞前、阻滞后24h、72h、1周、4周、12周六个观察组,每组6只,分别在阻滞前及阻滞后五个时间点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测试其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以及神经肌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其修复情况。结果:①神经内阻滞组大鼠各时间点运动功能学指标和坐骨神经MCV均较神经周围阻滞组低(P<0.01);②两组大鼠均于阻滞后24h出现运动功能显著下降(P<0.05)和MCV减慢(P<0.01),72h损伤最重,1周后可见恢复,并延续至第12周;③阻滞后12周时,两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和运动传导速度均未恢复到阻滞前的水平(P<0.01);④两组大鼠于阻滞后早期局部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阻滞后12周,周围阻滞组可见阻滞局部瘢痕形成,内阻滞组可见阻滞局部肌纤维萎缩;⑤阻滞后72h,神经组织结构损伤达高峰;阻滞后1周,出现修复反应,并持续至12周;内阻滞组神经结构在阻滞后12周仍难以恢复正常。结论:①坐骨神经内阻滞较周围阻滞造成的神经结构损害更加难以修复,运动功能下降更加显著;②无水乙醇阻滞造成的神经损伤持续时间达12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运动传导速度
下载PDF
芪归糖痛宁颗粒调节炎性因子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道卫 申国明 +5 位作者 王浩 江爱娟 王靓 尤良震 王芹 何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预防性给药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归糖痛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采用链脲佐... 目的通过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预防性给药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归糖痛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相应药物8周,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摆尾温度阈值评价DPN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摆尾温度阈值显著升高(P<0.05),MNCV显著下降(P<0.05),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均显著升高(P<0.05)。芪归糖痛宁颗粒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对不同指标的效应呈现不同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芪归糖痛宁颗粒与甲钴胺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和IL-1的效应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归糖痛宁颗粒能预防DPN,其机制与调控复杂的炎性因子网络有关,其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芪归糖痛宁颗粒 炎性因子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摆尾温度阈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