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correlation of pit and mound topography with canopy gaps in a virgin mixed beech forest, northern Iran 被引量:2
1
作者 Hashem Habash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95-303,共9页
In a reserved forest parcel in a virgin eastern Hyrcanian mixed beech forest,80 ha was surveyed to determine the pit and mound topography,canopy gaps and dead trees.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 In a reserved forest parcel in a virgin eastern Hyrcanian mixed beech forest,80 ha was surveyed to determine the pit and mound topography,canopy gaps and dead trees.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correlation of pit and mound features with canopy gaps.Seventy-five canopy gaps and 61 pit and mound features were identified.The univariate first order nearest neighbor(R_(CE))and bivariate second order test(Ripley’s K)statistic were applied.R_(CE) statistics highlighted a general aggregation pattern for canopy gaps and pits and mounds,while pits and mounds alone were more clumped.Distances between canopy gaps were 130 m average,whereas distances between pit and mound features and dead trees were 60 and 78 m,respectively.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canopy gaps with pits and mounds were observed with all distances.The result of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canopy gaps with pits and mounds confirmed that windthrows cause micro successions in fallen tree ecosystem-scale correlated with gap phase dynamics in the forest community-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 and mound CANOPY gap MIXED BEECH SPATIAL pattern SPATIAL correlation
下载PDF
高原鼢鼠鼠丘斑块空间分布格局及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董克池 郝媛媛 +5 位作者 董瑞 蔡新成 叶国辉 马义杰 赵希存 花立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3-1860,共8页
为探究高原鼢鼠不同干扰强度下鼠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选取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典型分布区,根据鼠丘面积占比表征鼢鼠干扰梯度,人工调查各干扰区鼠丘斑块特征和植物群落特征,解译无人机图像得... 为探究高原鼢鼠不同干扰强度下鼠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选取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典型分布区,根据鼠丘面积占比表征鼢鼠干扰梯度,人工调查各干扰区鼠丘斑块特征和植物群落特征,解译无人机图像得到鼠丘斑块空间格局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全子集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鼠丘斑块平均半径、高度、体积、面积、边缘长度、数量和植物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鼠丘斑块欧氏邻近距离和地下生物量随干扰强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但鼠丘斑块形状和聚集指数随干扰强度增加而不变;相关性分析表明鼠丘面积与斑块欧氏邻近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鼠丘平均高度、斑块边缘长度、斑块形状和斑块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鼠丘斑块面积和聚集属性指示了鼠丘空间格局变化,并解释了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鼠丘斑块 空间格局指数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何俊龄 张金沙 +3 位作者 杨莹博 邓汉刚 魏进招 张卫国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3类土丘比例关系的分析,可预测鼠群数量的消长趋势。由于当年8月前形成的土丘具有易于识别、代表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高原鼢鼠相对密度的指标更为适宜。在正常情况下.鼠丘植被的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3年龄土丘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与背景植被已无显著差异.但鼠丘地仍有较明显的凸起,平均高出背景地约7~8cm,而鼠丘占地面积则较新生土丘有显著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土丘格局 土丘性状 种群密度
下载PDF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宁东 陆永跃 +2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许益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1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m。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活动蚁丘 生境 空间格局 抽样
下载PDF
红火蚁多蚁后型种群婚飞新形成蚁巢的局域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陆永跃 李宁东 +1 位作者 梁广文 曾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野外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多蚁后型种群婚飞新形成蚁巢的局域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短期内婚飞形成的活动蚁巢在局域平面空间上呈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且蚁巢间相互排斥.在平面空间上不同... 采用野外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多蚁后型种群婚飞新形成蚁巢的局域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短期内婚飞形成的活动蚁巢在局域平面空间上呈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且蚁巢间相互排斥.在平面空间上不同间隔距离间该类型蚁巢半方差值呈明显规律性变化,具有空间相关性.建立了5个球状模型,其变程分别为12.6、14.1、9.7、13.3和14.5 m,平均为12.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婚飞 活动蚁巢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生境白刺(Nitraria)灌丛沙堆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1
6
作者 贾晓红 李新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046-2053,共8页
运用地统计学和数量生态学方法,从维持天然白刺灌丛稳定性和持久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生境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生境白刺固沙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境地下水埋深和白刺植株发育状况的差异... 运用地统计学和数量生态学方法,从维持天然白刺灌丛稳定性和持久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生境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生境白刺固沙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境地下水埋深和白刺植株发育状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白刺耐沙埋的能力,间接地影响了白刺沙堆的固沙效应.湖盆低地白刺种群的植株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山前冲积扇区(p〈0.01),植株高度则相反,且无显著差异(p〉0.05).湖盆低地的半固定生境沙堆高度平均为1.20m,单个沙堆积沙体积平均为88.19 m^3,固定生境的山前冲积扇沙堆高度平均为1.14 m,单个沙堆积沙体积平均为33.16 m^3.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刺沙堆的斑块大小和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1).湖盆低地的白刺灌丛沙堆趋向于大斑块、小密度,空间自相关距离较长,而山前冲积扇区相反.湖盆低地由自相关因素引起的沙堆大小和积沙体积空间异质性占主要部分,分别体现在1.2-84 m和1.2-505 m尺度;而山前冲积扇的随机因素引起的沙堆大小和积沙体积空间异质性占到100%,在100 m以下尺度该区白刺灌丛沙堆大小和积沙体积具有恒定的变异,其空间分布格局在这个尺度无规律体现呈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沙堆 空间分布 固沙效应
下载PDF
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莹 魏代红 +1 位作者 张卫国 卫万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738-2743,共6页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种群数量增加时往往会在地面造成大量土丘,这些土丘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高原鼢鼠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和草原生产领域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于高原鼢...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种群数量增加时往往会在地面造成大量土丘,这些土丘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高原鼢鼠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和草原生产领域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于高原鼢鼠属于营地下生活的鼠种,相较于其他地面鼠,研究技术难度更大,特别是对其种群数量的测定一直是难点。目前,利用与鼢鼠实际数量高度相关的地上土丘数量作为表示其种群密度的相对指标,是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高原鼢鼠在不同季节和生长阶段产生鼠丘的数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简单地采用地面土丘数量来代表鼠群密度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不同季节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数量、大小及分布格局等基本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地上土丘数量、体积和聚集度等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2)高原鼢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扰动主要集中在秋、春两季。3)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鼢鼠土丘的聚集度与土丘密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地上土丘 土丘性状 季节性差异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新疆和田河流域灌丛沙堆风洞流场的实验研究(Ⅱ)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志忠 武胜利 +3 位作者 肖晨曦 刘丽梅 孙秋梅 张中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4,共6页
灌丛沙堆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类型,风力、沙源、植物是影响灌丛沙堆发育的主要因素。依据风沙运动实验相似理论,以新疆和田河流域实测的灌丛沙堆数据为基础,按40:1的比例缩小制作成无植被“灌丛沙堆”模型,在风洞中选用区间在6~1... 灌丛沙堆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类型,风力、沙源、植物是影响灌丛沙堆发育的主要因素。依据风沙运动实验相似理论,以新疆和田河流域实测的灌丛沙堆数据为基础,按40:1的比例缩小制作成无植被“灌丛沙堆”模型,在风洞中选用区间在6~14m·s^-1的5组不同风速分别对沙堆模型作纯气流模拟实验流场观测,探讨在不同风力作用下灌丛沙堆表面的流场结构变化特征。模拟实验表明,气流在半球形沙堆迎风坡下部受到正面风压影响有较明显反射涡流,丘顶具有高速气流风蚀区域,而圆锥形沙堆迎风坡气流均匀爬坡加速,背风坡涡流强盛,因此两者在无沙情况下的纯气流流场结构特征、沙堆形态动力平衡特点有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植被沙堆 风洞实验 模拟流场
下载PDF
论良渚文化的高台墓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恒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124,共6页
良渚文化高台墓地作为一种大型人工营造物,对于探讨良渚文化的聚落分布模式和聚落等级分化具有重要意义。高台墓地共时性的考察是利用高台墓地进行聚落分布研究的前提,而高台墓地的共时性研究则需探明两个方面:即土台堆积或营造的持续时... 良渚文化高台墓地作为一种大型人工营造物,对于探讨良渚文化的聚落分布模式和聚落等级分化具有重要意义。高台墓地共时性的考察是利用高台墓地进行聚落分布研究的前提,而高台墓地的共时性研究则需探明两个方面:即土台堆积或营造的持续时段;作为墓地利用的持续时段。基于这样的认识,将良渚文化高台墓地划分为4个区域,对各墓地的相互年代关系以及土台营造、堆积过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台墓地资料所反映的良渚文化各个时期的聚落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高台墓地 聚落分布模式
下载PDF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林 廖文波 +3 位作者 杨志松 张阳 何娅 周材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采用2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对四川的若尔盖、甘肃的合作、夏河、临潭以及青海的西海5个草原点的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高原鼢鼠种群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呈典型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与土丘平均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线... 采用2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对四川的若尔盖、甘肃的合作、夏河、临潭以及青海的西海5个草原点的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高原鼢鼠种群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呈典型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与土丘平均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对高原鼢鼠土丘聚集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空间分布 土丘
下载PDF
基于栅格数据的沙漠-河岸过渡带白刺沙堆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晓晖 于春堂 慈龙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共8页
在详细介绍基于栅格数据的植物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沙漠-河岸过渡带上的2种不同气候类型区的白刺沙堆为例,采用g函数和L函数对沙堆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所有沙堆还是面积大小不同的沙堆均以聚... 在详细介绍基于栅格数据的植物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沙漠-河岸过渡带上的2种不同气候类型区的白刺沙堆为例,采用g函数和L函数对沙堆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所有沙堆还是面积大小不同的沙堆均以聚集分布为主,这可能是沙漠生态系统中庇护植物效应的反映,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较概化点格局分析方法所反映的近距离聚集程度明显;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气候类型区内不同大小的白刺沙堆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干旱区的巴拉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概化点格局的分析方法则在较远距离得出不同的结果,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更加适合在植物比较稀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遥感技术来研究植物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沙堆 栅格数据 空间格局分析 点对相关函数 Ripley L函数 干旱半干旱区
下载PDF
咸阳“周陵”属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清波 朱晨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6,共7页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有两座四条墓道、覆斗形封土的大墓,其属性历来有周陵、秦陵和汉陵三说。通过对"周陵"的考古勘探成果进行分析,并与战国秦陵以及西汉帝陵等进行对比,可以认定该陵园不具备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晚期秦国陵...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有两座四条墓道、覆斗形封土的大墓,其属性历来有周陵、秦陵和汉陵三说。通过对"周陵"的考古勘探成果进行分析,并与战国秦陵以及西汉帝陵等进行对比,可以认定该陵园不具备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晚期秦国陵园特征,也与西汉前期帝陵形制不同。此处陵园以及在汉成帝陵东北侧发现的陵园,均属西汉后期帝陵的附属陵园,"周陵"的主人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和王莽的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土形制 麻点纹瓦 壕沟 西汉后期
下载PDF
粤北地区3种生境红火蚁蚁丘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靖 刘锐英 +2 位作者 孔令枝 肖榕 黄红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研究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中红火蚁蚁丘的分布特征,为该虫的监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方法调查3种生境(荒地、田埂、草坪)红火蚁蚁丘的密度和大小,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Taylor幂函数回归模型对蚁丘的空间分... 【目的】研究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中红火蚁蚁丘的分布特征,为该虫的监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方法调查3种生境(荒地、田埂、草坪)红火蚁蚁丘的密度和大小,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Taylor幂函数回归模型对蚁丘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并对荒地生境蚁丘密度和植物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田埂蚁丘密度明显高于荒地和草坪,高达18.67个/100 m^2,超过草坪生境蚁丘密度的10倍;荒地、田埂和草坪生境蚁丘基部周长相差不明显,但荒地生境蚁巢高度明显高于田埂和草坪;通过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函数来看,荒地和田埂生境蚁丘多表现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而草坪生境蚁丘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研究发现粤北地区红火蚁入侵并未造成荒地生境植物多样性下降。【结论】受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田埂、荒地、草坪;蚁丘在荒地和田埂上多呈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在草坪上多呈聚集分布,这种分布差异主要是由人为干扰和红火蚁筑巢习性共同引起的;红火蚁蚁丘密度与荒地中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生境 蚁丘 分布型 密度
下载PDF
文昌B凹陷陡坡带珠海组二段海侵扇三角洲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迎朝 陈志宏 +1 位作者 李绪深 徐新德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5,共10页
利用构造、层序地层、沉积古地貌、沉积微相分析、成藏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陡坡带特殊构造背景下的珠海组储层沉积相及其油气成藏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该区珠海组二段与珠海组一段构成了一套优质区域性储盖组合,珠海组二... 利用构造、层序地层、沉积古地貌、沉积微相分析、成藏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陡坡带特殊构造背景下的珠海组储层沉积相及其油气成藏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该区珠海组二段与珠海组一段构成了一套优质区域性储盖组合,珠海组二段沉积期,在陡坡带古丘地貌上发育潮控海侵退积型扇三角洲相,其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岩较好的孔渗性使珠海组二段成为油气优势运聚成藏层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结合烃源岩、沟源断裂及圈闭等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该区珠海组二段"垂向运移、优势聚集、有效断块"的油气成藏模式,钻探发现文昌B凹陷陡坡带X构造整装规模储量的商业性油田和一批含油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B凹陷 陡坡带 珠海组二段 古丘-洼 潮控海侵退积型扇三角洲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微地貌土壤种子库特征
15
作者 王东丽 张野 +2 位作者 钱晓彤 王东 赵晓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425-8434,共10页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力冲刷强烈,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水力作用耦合形成的不同微地貌可通过对种子的不同拦截作用而影响植被的恢复及发展。为了探讨排土场不同微地貌对种子的拦截效益及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恢复潜力,选取不同恢复模...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力冲刷强烈,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水力作用耦合形成的不同微地貌可通过对种子的不同拦截作用而影响植被的恢复及发展。为了探讨排土场不同微地貌对种子的拦截效益及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恢复潜力,选取不同恢复模式下形成的细沟、丛岛和草带三种微地貌为研究对象,以邻近裸坡为对照,研究不同微地貌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拦截力。结果表明:(1)在不同微地貌中土壤种子库均以一年生藜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丛岛微生境的土壤种子库中有较丰富的物种和较高的多样性指数。(2)各微地貌的土壤种子库均具有表层聚集现象;草带微地貌中的土壤种子库总储量最大,且草带的0—2 cm土层处的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各微地貌的各个土层(P<0.05)。(3)细沟和丛岛在上坡位对种子的拦截效果更好,草带在下坡位对种子的拦截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沙蒿恢复模式形成的丛岛有利于增加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草带有利于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储量,故在黄土区排土场进行植被恢复时可以利用不同微地貌对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的优势构建适宜的复合植被恢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细沟 丛岛 草带 种子拦截力 植被恢复模式
下载PDF
川南浅丘区旱地三熟新模式“菜—粱—粱”技术
16
作者 宋其龙 朱建忠 +3 位作者 任健 魏新琦 粱明清 罗莹 《中国园艺文摘》 2010年第11期116-117,127,共3页
通过对川南浅丘区气候和旱地耕作特点的分析,探讨适应当前生产的"菜—粱—粱"新旱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旱三熟 “菜一粱一粱”模式 川南浅丘区
下载PDF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留根 陈钰(摄影/执笔) 高倩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73,F0002,I0008,F0003,共18页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现春秋时期墓葬40座,呈向心形分布。发现器物群3处。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和原始瓷器。此次发掘的土墩墓为探讨江南土墩墓墓葬形制以及营造工艺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子午墩 土墩墓 春秋时期 一墩多墓 向心形结构
原文传递
人工梭梭林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土丘斑块与鼠洞塌陷斑块破碎度及点格局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江 徐先英 +3 位作者 张荣娟 丁爱强 付贵全 赵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0-618,共9页
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思路、点格局分析方法 O-ring统计和Programita软件,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林下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土丘斑块与鼠洞塌陷斑块的破碎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两类斑块与梭梭林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思路、点格局分析方法 O-ring统计和Programita软件,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林下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土丘斑块与鼠洞塌陷斑块的破碎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两类斑块与梭梭林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塌陷斑块破碎度远大于鼠丘斑块,植物园整体破碎度大于新果园;(2)新果园塌陷斑块在0~3.8m尺度上趋于聚集分布,3.8~5m尺度上随机分布,5~10m尺度上均匀分布;新果园中鼠丘斑块与植物园中塌陷斑块在整个尺度上基本随机分布;植物园鼠丘斑块在0~4.6m尺度上聚集分布,4.6~10m尺度上随机分布;(3)两样地中人工梭梭林对塌陷斑块影响较小,植物园中梭梭林在1~4.4m尺度上有利于鼠丘斑块的保存,而新果园中梭梭林对鼠丘斑块影响较小;(4)两类斑块平均面积在两样地间和梭梭冠内外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洞塌陷 鼠丘 斑块 破碎化 人工梭梭林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内丘坑复合体特征及分布格局
19
作者 段文标 魏全帅 +5 位作者 乔璐 陈立新 王婷 张鑫 顾伟 孙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76-3082,共7页
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及郁闭林分内丘坑复合体特征及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小林隙及郁闭林分中丘坑复合体的丘宽、丘高、丘厚均大于与之对应的坑宽、坑长、坑深.大林隙内丘... 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及郁闭林分内丘坑复合体特征及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小林隙及郁闭林分中丘坑复合体的丘宽、丘高、丘厚均大于与之对应的坑宽、坑长、坑深.大林隙内丘坑复合体的丘宽、丘高、丘厚、坑宽、坑长、坑深均最大,分别为2.85、0.37、2.00、2.99、2.10、0.39 m;郁闭林分均最小,分别为2.35、0.19、1.60、2.66、1.65、0.21 m.丘的平均体积(1.66 m3)均大于坑的(1.44m3).同一大小林隙内绝大多数丘坑复合体之间的特征值差异显著,而郁闭林分内绝大多数丘坑复合体之间的特征值差异不显著.不同大小林隙及郁闭林分丘坑复合体之间的特征值大多差异显著.2012年样地内丘坑复合体大多数特征值显著小于2011年.89.5%和60.5%的丘坑复合体类型为铰链式,形状为半椭圆状,丘坑复合体的分布格局为相对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林隙 丘坑复 合体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