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he Type of Fertilization on Nitrogen Balance of the Mountain Meadow
1
作者 Piotr Kacorzyk Miroslaw Kasperczyk Wojciech Szewczyk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10期828-834,共7页
Among fertilizer ingredients nitrogen is the one noted for biggest losses because its susceptibility to volatilize to the atmosphere and to be leached away from the soil. These losses depend on the level and mode of f... Among fertilizer ingredients nitrogen is the one noted for biggest losses because its susceptibility to volatilize to the atmosphere and to be leached away from the soil. These losses depend on the level and mode of fertilization. It appears that every year in Poland river waters transport to the Baltic Sea from the whole area about 180 thousand tons of the nutrient. The largest portion of this load is ascribed to agricultur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highland areas, which are commonly seen as a water supplying region owing to the fact that they cover about 35% of water need in the authors' country. Specificity of grassland fertilization in these lands is high contribution of natural fertilizers including dunging with fresh manure left by penned animals, particularly by sheep. Authors decid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dunging by folded sheep on meadow nitrogen balance and on its concentration in percolating water.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 nitrogen balance was highly negative for each object, so the grassland plants supplied their needs in large part with nitrogen from minera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Relatively high loads of nitrogen leached out of the folded objects indicate that nitrogen from mineral fertilizers is better utilized by grassland herbage and thus is much safer for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NITROGEN ENVIRONMENT mountain meadow folding.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Cattle Grazing in High Elevation Sierra Nevada Mountain Meadows over Widely Variable Annual Climatic Condi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Lindsey Myers Brenda White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年第8期823-837,共15页
The impact of summer cattle grazing on water quality during three very different climatic years in the Sierra Nevada was investigated. Water year 2009 had near normal precipitation;2010 had late precipitation and snow... The impact of summer cattle grazing on water quality during three very different climatic years in the Sierra Nevada was investigated. Water year 2009 had near normal precipitation;2010 had late precipitation and snowmelt;and 2011 had 150% above normal precipitation. Surface waters were tested for pathogenic bacteria indicators fecal coliform, E. coli, and total coliform before and after cattle were released onto summer grazing allotments.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meadow stream sites up to 6 weeks before and up to 6 weeks after cattle grazing began. Streams passing through ungrazed meadow served as controls. Eight sample sites were between 1694 m and 2273 m in elevation;one site was lower at 1145 m in elevation. Samples were transported within 6 hours to a water analysis laboratory, wher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llowing standardized laboratory methods.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 site and total mean concentrations of E. coli in surface waters were within regulatory standards before cattle arrived during each of the 3 study years. After the beginning of grazing, mean E. coli counts increased as follows: 2009 from 8 to 240 CFU/100mL, 2010 from 7 to 561 CFU/10mL;2011 from 7 to 657 CFU/100mL (p < 0.05 all years). Total coliform bacteria and fecal coliform concentrations showed the same pattern. This study shows that cattle grazing in the high elevation Sierra Nevada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indicator bacteria. This impact on the watersheds occurs despite widely variable annual climati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Sierra NEVADA mountain meadowS LIVESTOCK GRAZING CATTLE Indicator Bacteria
下载PDF
Non-growing season soil CO_2 efflux and its changes in an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of the Qilian Mountains,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ZongQiang CHANG XiaoQing LIU +4 位作者 Qi FENG ZongXi CHE HaiYang XI YongHong SU JianHua S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488-499,共12页
Most soil respiration measurements are conduct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In tundra and boreal forest ecosystems,cumulative,non-growing season soil CO2 fluxes are reported to be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ese syst... Most soil respiration measurements are conduct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In tundra and boreal forest ecosystems,cumulative,non-growing season soil CO2 fluxes are reported to be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ese systems' annual carbon budgets.However,little information exists on soil CO2 efflux during the non-growing season from alpine ecosystems.Therefore,comparing measurements of soil respiration taken annually versu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ill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stimating ecosystem carbon budgets,as well as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of soil CO2 efflux to climate changes.In this study,we measured soil CO2 efflux and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for different altitudes during the non-growing season in an alpine meadow located in the Qilian Mountains,Northwest China.Field experiments on the soil CO2 efflux of alpine meadow from the Qilian Mountains were conducted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from October 2010 to April 2011.We measured the soil CO2 efflux,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temperature on this meas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CO2 efflux gradually decreased along the elevation gradient during the non-growing season.The daily variation of soil CO2 efflux appeared as a single-peak curve.The soil CO2 efflux was low at night,with the lowest value occurring between 02:00-06:00.Then,values started to rise rapidly between 07:00-08:30,and then descend again between 16:00-18:30.The peak soil CO2 efflux appeared from 11:00 to 16:00.The soil CO2 efflux values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October to February of the next year and started to increase in March.Non-growing season Q10 (the multiplier to the respiration rate for a 10℃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with raising altitude and average Q10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growing season Q10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Seasonally,non-growing season soil CO2 efflux was relatively high in October and early spring and low in the winter.The soil CO2 efflux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alpine ecosystems,soil CO2 efflux continues throughout the non-growing season,and soil respi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nnual soil CO2 eff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growing season soil CO2 efflux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alpine meadow Q10 values Qilian mountains
下载PDF
不同牧压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生活型的影响
4
作者 张丽萍 田聪 +2 位作者 李晓敏 阿斯娅·曼力克 沙吾列·沙比汗 《草食家畜》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具代表性地段的放牧场,设置3个不同牧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3个重复。【结果】在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略有差异,群落物种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牧压增大,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的重要值下降,而杂类草及醉马草的重要值增大;不同牧压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植被的盖度和高度,对频度的影响较小,呈现出植被平均高度、总盖度和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不同放牧时期对山地草甸植被优势种和植物生活型有明显影响,在夏季放牧场中植株矮小、重要值很低的金露梅在冬季放牧场中却株型高大,重要值也极高。【结论】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不同,HG、MG、LG物种数分别为26、22和33种,物种间数目相差明显。重度放牧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增大了杂类草和醉马草的优势。随着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的生活型和重要值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中段 不同牧压 山地草甸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放牧对山地草甸土壤细菌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学书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2 位作者 于昭文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刘桂松 《草学》 2024年第3期8-16,共9页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山地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北坡中段中高山带的昌吉市阿什里乡阿什里村的夏季牧场为对象,设置重度放牧和轻度放牧两个放牧强度,无放牧区(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山地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北坡中段中高山带的昌吉市阿什里乡阿什里村的夏季牧场为对象,设置重度放牧和轻度放牧两个放牧强度,无放牧区(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结果显示:轻度放牧显著提高土壤中的全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重度放牧下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显著升高(P<0.05);通过RAD分析可以得出主要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因子是全磷、全钾、速效钾和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山地草甸 土壤细菌群落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东祁连山山地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对微量元素含量和退化程度的响应
6
作者 漆昊 纪童 +7 位作者 何国兴 徐贺光 李娅丽 杨卓丽 汪云君 马成龙 李强 柳小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6-753,共8页
为探明退化程度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东祁连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个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MND、轻度退化-MLD、中度退化-MMD和重度退化-MHD)山地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及其... 为探明退化程度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东祁连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个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MND、轻度退化-MLD、中度退化-MMD和重度退化-MHD)山地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饱和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显著影响土壤Ca,Zn,Mg和Mn含量;土壤容重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影响着土壤Mo和Cu含量。退化程度显著影响着东祁连山山地草甸部分土壤物理性质以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而土壤微量元素又受到部分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未来考虑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时将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剔除,使得测得的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值更加符合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山地草甸 土壤 微量元素 植被 退化
下载PDF
藜芦扩散对山地草甸草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庞波 海香 +4 位作者 张海芳 张艳军 王慧 刘红梅 杨殿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4-1181,共8页
藜芦(Veratrum nigrum)可作为草地退化的指示指标,其在天然草地中常为伴生种,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不可逆地取代本土植物演化为优势物种。然而,藜芦扩散对植被与土壤性质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为探明藜芦扩散蔓延对山地草甸草地植被... 藜芦(Veratrum nigrum)可作为草地退化的指示指标,其在天然草地中常为伴生种,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不可逆地取代本土植物演化为优势物种。然而,藜芦扩散对植被与土壤性质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为探明藜芦扩散蔓延对山地草甸草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以内蒙古山地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根据藜芦覆盖度等级设置对照C_(0)(无藜芦)、轻度危害C_(1)(盖度≤20%)、中度危害C_(2)(20%<盖度≤40%)、重度危害C_(3)(盖度>40%)4个危害度等级,调查分析不同藜芦危害程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理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无藜芦对照C_(0)相比,C_(3)处理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下降;总地上生物量随着藜芦危害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相比C_(0),C_(1)、C_(2)和C_(3)处理除藜芦与优势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显著下降9.93%、57.7%、46.9%;同时,随着藜芦危害度的增大,土壤p H显著下降,而土壤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C_(3)处理下均显著高于C_(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藜芦地上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因子;土壤p H值、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藜芦通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 H,同时降低草地植物群落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加速自身种群数量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山地草甸草地 植被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放牧方式对植物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8
作者 刘桂松 艾尔肯·达吾提 +3 位作者 于昭文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史学书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草学》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放牧是人类利用草原最主要的方式,影响着植物和土壤的养分。为探究放牧对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放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了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昌吉市阿什里乡冬季和夏季牧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 放牧是人类利用草原最主要的方式,影响着植物和土壤的养分。为探究放牧对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放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了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昌吉市阿什里乡冬季和夏季牧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并测定表层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电导率、全氮、全磷、全钾。夏季、冬季定居放牧下植物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冬季游牧放牧下地上植物生物量整体呈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趋势;干物质含量在夏季定居放牧下LG含量最高,有机物含量在冬季游牧放牧下HG含量最高,粗蛋白在冬季游牧方式CK和定居放牧CK较高,粗脂肪在夏季游牧方式CK含量最高,NDF在冬季定居放牧HG最高,ADF在夏季定居放牧CK含量最高;在冬季定居放牧有机质LG含量最高,在夏季定居放牧HG碱解氮、全氮含量最高,在冬季定居放牧HG速效磷、速效钾、pH值含量最高,电导率在夏季游牧方式CK含量最高,全磷在夏季游牧方式LG含量最高,全钾在夏季定居放牧下LG含量最高。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与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定居放牧下植物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显著高于其他放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草地 放牧 土壤养分 植物营养品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9
作者 赵力兴 徐兴健 +6 位作者 其格其 李宇宇 王松杰 姜永成 王洋 候伟峰 王忠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研究区植物共22科52属61种,植物种类主要集中在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蔷薇科、豆科。2)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种类,群落的生物量、高度、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3)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在群落中的重要值逐渐增加,形成狼毒型退化草地。【结论】随着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程度加重,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多样性逐渐降低,草地质量急剧下降,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草甸草原 退化程度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西天山山地草甸不同坡向昆虫群落与植物多样性及功能性状的关系
10
作者 许贞魏 贺炯坤 +3 位作者 张雨晴 侯智文 李东育 韩大勇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82-188,共7页
【目的】阐明坡向对昆虫群落的影响,探究不同坡向昆虫群落与植物多样性及功能性状的关系。【方法】以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植被和昆虫取样,分析阴坡、阳坡和坡顶3种生境的昆虫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 【目的】阐明坡向对昆虫群落的影响,探究不同坡向昆虫群落与植物多样性及功能性状的关系。【方法】以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植被和昆虫取样,分析阴坡、阳坡和坡顶3种生境的昆虫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探讨与植物多样性、功能性状的关系。【结果】1)该山地草甸的昆虫种类丰富多样,隶属于8目172种,双翅目(Diptera)和半翅目(Hemiptera)为优势类,分别占个体数的77.02%和21.32%。阴坡昆虫数量最多,为4 399头,其次为坡顶和阳坡,分别为2 750头和1 959头;2)昆虫群落特征指数在阳坡、阴坡、坡顶具有明显差异性,阳坡昆虫群落特征指数最高。3)植物多样性和功能性状对昆虫群落的影响具有差异性(P<0.01)。叶长与昆虫群落优势度指数和丰度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株高与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植物种类与昆虫多样性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西天山保护区山地草甸植物功能性状中的叶长、株高是影响西天山山地草甸昆虫群落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群落结构 植被特征 山地草甸 西天山国家级保护区 伊犁河谷
下载PDF
伊犁河谷山地草甸群落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对封育年限的响应
11
作者 陈茂 马晓林 +1 位作者 陈路瑶 巴雅尔塔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本研究以伊犁河谷那拉提山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封育年限草地为对象,对围封条件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不同群落特征对封育年限的响应不同,其他平均高度和... 本研究以伊犁河谷那拉提山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封育年限草地为对象,对围封条件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不同群落特征对封育年限的响应不同,其他平均高度和生物量封育10年显著大于封育4年(P<0.05),密度封育4年显著大于封育10年(P<0.05),盖度封育4年与封育10年差异不显著(P>0.05)。草地植物群落由未封育的杂草为主要物种逐步向以禾草为主要物种的方向演进。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物种数从放牧地的15种增加到41种后降低到34种。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特征与封育时间的相关性:高度>生物量>盖度>物种数>密度。通过对这些群落特征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高度、密度、盖度、物种数在9.7年、3.9年、6.2年、5.9年达到最大。封育第4年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但多样性指数封育4年和封育10年差异不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封育4年和封育10年差异显著(P<0.05),均匀度指数封育10年最大并且和封育4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得出,那拉提山地草甸最佳封育时间为6~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封育年限 群落特征 多样性
下载PDF
天山北坡山地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对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宏 江康威 +3 位作者 杨永强 孙瀚博 王亚菲 张青青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4-884,共11页
在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设立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研究围栏禁牧(CK)、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对植被特征(植物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山地草甸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山地草甸群落... 在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设立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研究围栏禁牧(CK)、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对植被特征(植物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山地草甸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山地草甸群落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重度放牧下,草地优势种多年生禾草和莎草科植物逐渐被毒害草和杂类草取代;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禾草、豆科牧草、莎草科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毒害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均表现为减少;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容重则相反(P<0.05),土壤全磷和全钾变化不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植被特征因子显著相关,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磷是影响群落植被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由此可知,放牧对山地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有着重要影响,重度放牧会加剧草地植被和土壤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放牧强度 山地草甸 植被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山地草甸草地植物与昆虫多样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5 位作者 于昭文 夏停停 史学书 刘桂松 叶尔克江·库腊勒贝克 牙森·沙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9,共10页
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作为研究区域,设置对照区、轻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3个不同放牧强度,通过野外植被和昆虫取样方法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指数、昆虫群落特征及昆虫多样性指数,从而探讨山地草甸草地植物... 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作为研究区域,设置对照区、轻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3个不同放牧强度,通过野外植被和昆虫取样方法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指数、昆虫群落特征及昆虫多样性指数,从而探讨山地草甸草地植物与昆虫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而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对照区出现最高值(P<0.05)。昆虫种群总密度在6、7、8月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表现为轻度放牧区>对照区>重度放牧区;在6月轻度放牧条件下出现最高峰值。草地昆虫Shannon-Wiener指数6、7、8月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变化趋势,表现为轻度放牧区>对照区>重度放牧区。植物群落特征与昆虫群落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盖度、密度与昆虫总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植物密度与昆虫Shannon-Wiener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昆虫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昆虫Simpson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昆虫Pielou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轻度放牧会明显增加草地昆虫种群密度和昆虫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山地草甸草地 植物多样性 草地昆虫多样性
下载PDF
放牧和刈割对山地草原植被多样性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永琪 李维思 +4 位作者 张树振 阿斯娅·曼力克 胡晓静 孙群策 张博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为探究天山北坡谢家沟区域草地利用模式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和凋落物分解(土壤碳输入)的影响,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乌鲁木齐县谢家沟的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放牧(载畜量2.8羊单位/hm^(2))和刈割为试验处理,采用样方法和凋落物原位分解法... 为探究天山北坡谢家沟区域草地利用模式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和凋落物分解(土壤碳输入)的影响,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乌鲁木齐县谢家沟的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放牧(载畜量2.8羊单位/hm^(2))和刈割为试验处理,采用样方法和凋落物原位分解法对放牧、刈割草地的植被α多样性、凋落物分解动态进行测定,同时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土壤表面和10 cm温度、土壤水分、容重、辐照度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放牧降低了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同时其植被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一性指数显著低于刈割草地(P<0.05);地上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高于地下凋落物(根系)(P<0.05);放牧显著降低了地上、地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同时相较于刈割处理,放牧降低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和辐照度(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水分是该区域限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天山北坡谢家沟区域刈割利用维持了草地植被多样性,同时其凋落物分解碳输入也没有受到抑制,而放牧利用使得草地植被多样性下降,抑制了作为碳输入的凋落物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原 放牧 刈割 植被多样性 土壤环境因子 凋落物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养分对放牧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海涛 曹文侠 +4 位作者 李文 刘玉祯 王世林 辛雨琼 王金兰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4期97-104,112,共9页
【目的】合理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仍有争议。【方法】选取东祁连山全年连续放牧、休眠季放牧以及禁牧3种模式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模式下植被和土壤指... 【目的】合理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仍有争议。【方法】选取东祁连山全年连续放牧、休眠季放牧以及禁牧3种模式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模式下植被和土壤指标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在禁牧样地最高,休眠季放牧样地次之,且禁牧样地显著增加了禾本科植物的盖度和密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效以及速效养分含量均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且均为禁牧样地含量最高。速效氮含量与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容重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和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全年连续放牧公共草场并未完全退化,需要政府及牧民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恢复,而短期禁牧和休眠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生产力提升和土壤养分保持,退化较重的草场选择短期禁牧,休眠季放牧草场建议配套补饲和提前转场,从而改良东祁连山区草甸类草地植被和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草甸草地 植被 土壤养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亚高山草甸冻融期土壤水热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葭悦 赵传燕 +6 位作者 魏杨 臧飞 常亚鹏 郝虎 安金玲 张茂军 张恒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1-1601,共11页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高寒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能力广泛受到近地表冻融过程的复杂影响。为了解土壤水热在冻融期的变化情况,以祁连山中部天涝池流域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2014—2019年冻融期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及未冻...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高寒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能力广泛受到近地表冻融过程的复杂影响。为了解土壤水热在冻融期的变化情况,以祁连山中部天涝池流域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2014—2019年冻融期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及未冻水体积含水量(USWC)变化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法对亚高山草甸土壤冻融期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的响应及土壤水热拟合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冻融期亚高山草甸土壤呈单向冻结双向融化特征,观测时段内冻结深度在100~140 cm,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的相关性较好,其中0~40 cm深度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120~180 cm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冻融过程中土壤USWC变化趋势呈“U”形,40~60 cm深度土壤层和表层分别在冻结期和融化期出现水分高值区;土壤USWC与负温绝对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相关关系(y=axb),其中经验参数a始终为正值,b始终为负值且逐年增大;观测期间(2014—2019年)的土壤冻结时长、冻结速率和冻结深度等都在减小。本研究可为祁连山亚高山草甸土壤冻融作用对径流形成的影响研究奠定基础,对进一步探讨祁连山区季节性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亚高山草甸 冻融期 水热变化特征
下载PDF
百花山自然草甸群落结构与组成分析
17
作者 肖卓琳 张建 +2 位作者 刘艳芬 范希峰 张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构建自然的混播组合,以百花山草甸的草本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个生长季的调查,记录分析草甸的植物组成、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记录野生花卉27科、51属、62种,其中90.32%为多年生植物;将草甸按株高分为3个亚层... 为构建自然的混播组合,以百花山草甸的草本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个生长季的调查,记录分析草甸的植物组成、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记录野生花卉27科、51属、62种,其中90.32%为多年生植物;将草甸按株高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植物平均种数、株数、覆盖度的比例分别约为第一亚层:第二亚层:第三亚层=1:5:4、3:13:4、1:7:2;随时间变化第三亚层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Gleason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第二亚层3项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一亚层3项指标均最低。自然草甸中的植物组成、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特征等是影响草甸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可为模拟构建更加自然的混播组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草花混播 北京百花山 自然草甸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18
作者 夏停停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3 位作者 于昭文 李宏 吕文钧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4-981,共8页
【目的】研究游牧放牧与定居放牧不同利用方式下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山地草甸草地生产力及确定合理的放牧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 【目的】研究游牧放牧与定居放牧不同利用方式下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山地草甸草地生产力及确定合理的放牧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分别在游牧放牧区和定居放牧区设置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2种放牧强度,围栏打草场(未放牧区)为对照(Check test),分析2种放牧方式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分布。【结果】(1)在LG和HG下,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游牧放牧和定居放牧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大小均为CK>LG>HG;除杂类草外,多年生禾草、多年生豆科草、多年生莎草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游牧放牧区与定居放牧区多年生莎草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在LG下有显著差异(P<0.05),多年生豆科草地上生物量在HG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2)在CK和LG下,不同放牧方式下土层0~10、10~20、20~30 cm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定居放牧区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比游牧放牧区分别高出36.79%、31.55%、27.38%。游牧放牧区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范围在743.99~1229.83 g/m^(2);定居放牧区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分布范围在864.33~1550.95 g/m^(2)。(3)在LG和HG下,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根冠比有显著差异(P<0.05),定居放牧区植物群落根冠比游牧放牧区分别高出19.38%、9.9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游牧放牧区和定居放牧区植物群落根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HG>CK>LG。【结论】山地草甸草地的不同利用方式改变了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布,定居放牧方式下植物群落地上、地下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游牧放牧方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山地草甸草地 生物量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山地草甸土壤细菌类群与多样性变化的影响
19
作者 蔚恒瑞 郑伟 汪洋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24-332,共9页
为研究旅游干扰对山地草甸土壤细菌类群多样性的影响,以新疆阿勒泰喀纳斯景区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干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细菌类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土壤细菌类群组成、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 为研究旅游干扰对山地草甸土壤细菌类群多样性的影响,以新疆阿勒泰喀纳斯景区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干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细菌类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土壤细菌类群组成、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旅游干扰使监测期内土壤碳氮磷养分及化学计量比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减小;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增加,属水平下各菌属相对丰度有差异;门和属水平下,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减小。旅游干扰改变了土壤细菌类群组成、多样性与土壤碳氮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以及土壤碳氮比、土壤碳磷比、土壤氮磷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的相关关系。旅游干扰改变了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组成,使土壤细菌多样性、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活性下降,并重塑了土壤细菌与土壤养分、生物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土壤细菌组成与多样性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放牧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昆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史学书 +4 位作者 牙森·沙力 于昭文 刘桂松 赛达尔·帕尔哈提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7-1396,共10页
放牧强度的调整是草原保护利用相互协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方面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 放牧强度的调整是草原保护利用相互协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方面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作为研究区域,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放牧强度,分别以捕虫网扫网和马氏网采集法对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讨山地草甸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共采集到18146只昆虫,隶属8目45科,其中优势科为秆蝇科、寄蝇科和蝇科,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8.77%、12.20%和16.37%。从山地草甸草地昆虫群落功能团科级水平来看,科级数量顺序依次为植食性昆虫(44.93%)、捕食性昆虫(28.66%)、寄生性昆虫(15.85%)、杂食性昆虫(7.26%)和腐生性昆虫(3.29%)。与CK相比,轻度放牧条件下的昆虫总数量增加同时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昆虫总数量降低同时植食性和捕食性昆虫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然而,重度放牧条件下的杂食性昆虫数量多于轻度放牧条件,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放牧强度增加,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和杂食性昆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先增加后下降,而在重度放牧条件下腐蚀性昆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Simpson指数在3种放牧条件下均先增加后下降,且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和杂食性昆虫不同放牧条件下Pei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腐生性昆虫的Peilou指数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表现为CK>HG>LG。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昆虫群落多样性与植物密度、植物Margalef、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显著相关。综上,在禁牧和放牧条件下,昆虫群落结构群落数量和多样性下降趋势,轻度放牧促进昆虫群落及其功能群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放牧强度 昆虫功能群 昆虫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