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晋玄言—山水诗赋的旗手——孙绰
被引量:
1
1
作者
顾农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7-59,66,共4页
通过对孙绰作品的分析 ,说明山水诗如何从玄言诗中孕育生发出来 ,指出文学史应当加强对于古代公认而后人不甚重视之“文宗”
关键词
孙绰
玄言诗
山水诗
诗歌
文学研究
文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王维山水诗中“云”意象的禅悟意蕴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铁峰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1-14,共4页
通过诗人独特的心境改造,自然界中的云在王维山水诗中成为诗人禅思饰理籍以外化的一种对象物,它显示出了诗人那种空灵澹泊,任运无心的禅悟意蕴。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云意象
佛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情画意的完美融合——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
5
3
作者
汤春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5-48,共4页
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的最典型代表。本文采用分析对比等手法,结合诗歌创作理论,具体剖析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对这种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艺术特色
对比
文学创作
情
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宋山水诗探析
4
作者
黄萍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1-23,共3页
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自然美从作为社会美、人格美的陪衬地位中解放出来,走向了独立。山水诗产生在东晋时代绝非偶然的文学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山水诗的产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东晋
山水诗
自然
玄言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六朝送别诗的美学特色
被引量:
1
5
作者
叶当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60-64,共5页
送别诗是六朝题材诗中显赫的一支,特别以其独特的美学风韵,丰富了六朝诗歌美学,在六朝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领略一首首六朝送别诗,优秀之作所展示的人情美、山水美、场景美尤其引人瞩目。六朝送别诗略带悲怨或清新或绮丽的美学风格...
送别诗是六朝题材诗中显赫的一支,特别以其独特的美学风韵,丰富了六朝诗歌美学,在六朝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领略一首首六朝送别诗,优秀之作所展示的人情美、山水美、场景美尤其引人瞩目。六朝送别诗略带悲怨或清新或绮丽的美学风格正是从其别具姿态的人情、山水、场景中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送别诗
人情美
山水美
场景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岑参诗歌的前期创作心路
6
作者
孙植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3-68,共6页
从岑参的创作分期来说,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从最主要的方面而言,岑参应该被定位为盛唐诗人,其一生重要的诗歌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前期。根据其主要生平行迹和题材关注,结合其艺术成就与创作心路,我们又可以将岑参的前期诗歌分为山...
从岑参的创作分期来说,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从最主要的方面而言,岑参应该被定位为盛唐诗人,其一生重要的诗歌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前期。根据其主要生平行迹和题材关注,结合其艺术成就与创作心路,我们又可以将岑参的前期诗歌分为山林读书诗、河朔游历诗和西域军旅诗来进行讨论。结合岑参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各有侧重的比较探察,可以较为准确地剖析和把握其创作心路的发展历程,较为全面和正确地读解其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山林读书诗
河朔游历诗
西域军旅诗
创作心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道”与“禅”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体现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振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中国山水诗较好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山水亲密无间的生活态度。本文以陶渊明、王维的山水诗为例,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初期山水诗及王维山水诗当中的道气与禅味,并分析了中国语境中诗画融合的问题。
关键词
山水诗
自然
道
禅
诗画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型文化视域下范仲淹隐逸诗歌的达观意趣
8
作者
卢晓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67,共9页
范仲淹并非隐士,也从未隐居,他自称“儒隐”,在地方为官也有“吏隐”思想的流露。他无论居于朝廷还是离京外仕,无论参政还是贬谪,均有诸多诗篇表现了山水隐逸之情。宋型文化造就了士大夫在“出”与“处”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外仕为官、治...
范仲淹并非隐士,也从未隐居,他自称“儒隐”,在地方为官也有“吏隐”思想的流露。他无论居于朝廷还是离京外仕,无论参政还是贬谪,均有诸多诗篇表现了山水隐逸之情。宋型文化造就了士大夫在“出”与“处”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外仕为官、治世济民亦不忘徜徉山水、寻仙访道,诗意人生似“出”又似“处”,既实现了儒家拯世济众的理想,又不忘世外山水情致的体味。宋代文士对待生命的豁达之态,尤其在面对现实、表现苦难哀伤情绪时,独具宋人特质。范仲淹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没有失意之愤,只有潇洒超逸的旷达意趣,表现出的开阔胸襟体现了他志尚高远的精神境界,是儒、道思想相融的结果,也是宋型文化影响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型文化
范仲淹
隐逸诗
山水逸情
达观意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东晋兰亭诗的定位问题
9
作者
伍文林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53-55,共3页
东晋兰亭诗有着区别于山水诗和正宗玄言诗的不同特质。兰亭诗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一种变体玄言诗,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兰亭诗
山水诗
玄言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乌衣之游”到“山泽之游”——论谢灵运诗风的转变
10
作者
刘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80-83,共4页
谢灵运曾是东晋末期谢家子弟"乌衣之游"的重要人物,他在仕途屡遭坎坷后,转而寄情山水,与谢惠连、何长瑜等人结为"四友",共为"山泽之游"。谢灵运在山泽之游中创作了大量情、景、理相融的山水诗,这标志着...
谢灵运曾是东晋末期谢家子弟"乌衣之游"的重要人物,他在仕途屡遭坎坷后,转而寄情山水,与谢惠连、何长瑜等人结为"四友",共为"山泽之游"。谢灵运在山泽之游中创作了大量情、景、理相融的山水诗,这标志着谢灵运诗歌创作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衣之游”
“山泽之游”
山水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时空、行迹书写与景物刻画
11
作者
马黎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7-24,共8页
谢灵运山水诗中常见大幅开阖的时空、变换不定的行迹以及“钻貌草木”的刻画,深蕴着诗人内心的不平以及为了排解忧闷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巨大开阖的时空,映衬出诗人匆促行走、东奔西突的孤独形象,以及诗人的微渺与别无选择。变换不定的...
谢灵运山水诗中常见大幅开阖的时空、变换不定的行迹以及“钻貌草木”的刻画,深蕴着诗人内心的不平以及为了排解忧闷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巨大开阖的时空,映衬出诗人匆促行走、东奔西突的孤独形象,以及诗人的微渺与别无选择。变换不定的行迹和随之而来的错综复杂的画面,以其无序和多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山水景物的精细刻画,令诗人得以用冷静的目光审视自身命运,从而暂时忘却内心的愁苦。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结尾本质上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和自我勉励,其诗堪称情、景、意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时空
行迹
景物刻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浅析
被引量:
1
12
作者
高晓春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6-47,共2页
王维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发展的高峰,他的山水田园诗特别富有画意,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
关键词
山水诗
诗情
画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晋玄言—山水诗赋的旗手——孙绰
被引量:
1
1
作者
顾农
机构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7-59,66,共4页
文摘
通过对孙绰作品的分析 ,说明山水诗如何从玄言诗中孕育生发出来 ,指出文学史应当加强对于古代公认而后人不甚重视之“文宗”
关键词
孙绰
玄言诗
山水诗
诗歌
文学研究
文学史
Keywords
Sun Chuo
abstruse-theory-poem
mountain-river-poe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9.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王维山水诗中“云”意象的禅悟意蕴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铁峰
机构
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1-14,共4页
文摘
通过诗人独特的心境改造,自然界中的云在王维山水诗中成为诗人禅思饰理籍以外化的一种对象物,它显示出了诗人那种空灵澹泊,任运无心的禅悟意蕴。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云意象
佛禅
Keywords
WANG Wei
mountains-and-rivers poem
the image of cloud
Buddhist medit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情画意的完美融合——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
5
3
作者
汤春华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期刊出版中心
出处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5-48,共4页
文摘
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的最典型代表。本文采用分析对比等手法,结合诗歌创作理论,具体剖析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对这种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艺术特色
对比
文学创作
情
景
Keywords
Wang Wei
poems about mountains and rivers
pictures in the poems
poems in picture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宋山水诗探析
4
作者
黄萍
机构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
出处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1-23,共3页
文摘
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自然美从作为社会美、人格美的陪衬地位中解放出来,走向了独立。山水诗产生在东晋时代绝非偶然的文学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山水诗的产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东晋
山水诗
自然
玄言诗
Keywords
East-Jin dynasty
poems about mountains & Rivers
natur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六朝送别诗的美学特色
被引量:
1
5
作者
叶当前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60-64,共5页
文摘
送别诗是六朝题材诗中显赫的一支,特别以其独特的美学风韵,丰富了六朝诗歌美学,在六朝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领略一首首六朝送别诗,优秀之作所展示的人情美、山水美、场景美尤其引人瞩目。六朝送别诗略带悲怨或清新或绮丽的美学风格正是从其别具姿态的人情、山水、场景中表现出来。
关键词
六朝
送别诗
人情美
山水美
场景美
Keywords
Six Dynasties
departure poems
beauty in human
beauty in mountains and rivers
beauty in scenerie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岑参诗歌的前期创作心路
6
作者
孙植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3-68,共6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SJB750011)
文摘
从岑参的创作分期来说,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从最主要的方面而言,岑参应该被定位为盛唐诗人,其一生重要的诗歌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前期。根据其主要生平行迹和题材关注,结合其艺术成就与创作心路,我们又可以将岑参的前期诗歌分为山林读书诗、河朔游历诗和西域军旅诗来进行讨论。结合岑参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各有侧重的比较探察,可以较为准确地剖析和把握其创作心路的发展历程,较为全面和正确地读解其诗歌。
关键词
岑参
山林读书诗
河朔游历诗
西域军旅诗
创作心路
Keywords
CEN Shen
reading poems of mountains
travel poems of Yellow River
western military po-ems
creation mentali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道”与“禅”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体现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振华
机构
复旦大学
出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文摘
中国山水诗较好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山水亲密无间的生活态度。本文以陶渊明、王维的山水诗为例,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初期山水诗及王维山水诗当中的道气与禅味,并分析了中国语境中诗画融合的问题。
关键词
山水诗
自然
道
禅
诗画融合
Keywords
Mountains-rivers Poems
the nature
Dao
Chan
the musing of poem and drawing.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型文化视域下范仲淹隐逸诗歌的达观意趣
8
作者
卢晓河
机构
陇东学院文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67,共9页
文摘
范仲淹并非隐士,也从未隐居,他自称“儒隐”,在地方为官也有“吏隐”思想的流露。他无论居于朝廷还是离京外仕,无论参政还是贬谪,均有诸多诗篇表现了山水隐逸之情。宋型文化造就了士大夫在“出”与“处”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外仕为官、治世济民亦不忘徜徉山水、寻仙访道,诗意人生似“出”又似“处”,既实现了儒家拯世济众的理想,又不忘世外山水情致的体味。宋代文士对待生命的豁达之态,尤其在面对现实、表现苦难哀伤情绪时,独具宋人特质。范仲淹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没有失意之愤,只有潇洒超逸的旷达意趣,表现出的开阔胸襟体现了他志尚高远的精神境界,是儒、道思想相融的结果,也是宋型文化影响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
宋型文化
范仲淹
隐逸诗
山水逸情
达观意趣
Keywords
Song Dynasty culture
Fan Zhongyan
reclusive poems
the sentiment of retreating to mountains and rivers
optimistic interest and charm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东晋兰亭诗的定位问题
9
作者
伍文林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53-55,共3页
文摘
东晋兰亭诗有着区别于山水诗和正宗玄言诗的不同特质。兰亭诗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一种变体玄言诗,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兰亭诗
山水诗
玄言诗
Keywords
Lanting poem
Mountains-and-Rivers poem
Metaphysical poe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乌衣之游”到“山泽之游”——论谢灵运诗风的转变
10
作者
刘睿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80-83,共4页
文摘
谢灵运曾是东晋末期谢家子弟"乌衣之游"的重要人物,他在仕途屡遭坎坷后,转而寄情山水,与谢惠连、何长瑜等人结为"四友",共为"山泽之游"。谢灵运在山泽之游中创作了大量情、景、理相融的山水诗,这标志着谢灵运诗歌创作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关键词
“乌衣之游”
“山泽之游”
山水诗
Keywords
"Family Tour"
"Mountains and Rivers Tour"
poems about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时空、行迹书写与景物刻画
11
作者
马黎丽
机构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7-24,共8页
文摘
谢灵运山水诗中常见大幅开阖的时空、变换不定的行迹以及“钻貌草木”的刻画,深蕴着诗人内心的不平以及为了排解忧闷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巨大开阖的时空,映衬出诗人匆促行走、东奔西突的孤独形象,以及诗人的微渺与别无选择。变换不定的行迹和随之而来的错综复杂的画面,以其无序和多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山水景物的精细刻画,令诗人得以用冷静的目光审视自身命运,从而暂时忘却内心的愁苦。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结尾本质上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和自我勉励,其诗堪称情、景、意交融。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时空
行迹
景物刻画
Keywords
Xie Lingyun
the mountains-and-rivers poem
space-time
traveling trails
landscape picturing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浅析
被引量:
1
12
作者
高晓春
机构
延安体育运动学校
出处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6-47,共2页
文摘
王维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发展的高峰,他的山水田园诗特别富有画意,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
关键词
山水诗
诗情
画意
Keywords
mountain-and-river idyll
the feeling to compose poems
the purpose to draw picture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晋玄言—山水诗赋的旗手——孙绰
顾农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王维山水诗中“云”意象的禅悟意蕴
刘铁峰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情画意的完美融合——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汤春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晋宋山水诗探析
黄萍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六朝送别诗的美学特色
叶当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岑参诗歌的前期创作心路
孙植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简论“道”与“禅”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体现
韩振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宋型文化视域下范仲淹隐逸诗歌的达观意趣
卢晓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东晋兰亭诗的定位问题
伍文林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乌衣之游”到“山泽之游”——论谢灵运诗风的转变
刘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时空、行迹书写与景物刻画
马黎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浅析
高晓春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