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黄河漕路与秦汉隋唐帝国
1
作者 陈隆文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6,共10页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运输渠道,其畅通与否和秦汉隋唐帝国的国运兴衰息息相关。在秦、汉、隋大一统的过程中,中原黄河漕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桃花峪以西的中原黄河漕路转输军粮物资之便,帮助秦人在兼并统一战争中占得先机;而关中以东中原黄河漕路的畅通及其对敖仓之粟的控制,几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决定性因素。汉代时,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转输的漕粮数额一直呈现攀升之势,最高在元封年间达六百万石,约为当今的18万吨。隋帝国借助中原黄河漕路控制了当时东亚大陆上最富庶的区域,更是以郑州桃花峪西至三门峡灵宝段黄河漕路为主轴,西引渭水,东连黄河下游与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永济两渠,构建了南至淮水、北达海河流域的水上交通运输系统。唐代关中长安对中原黄河漕路的依赖则超过了汉、隋,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西输至关中长安的漕粮数量与规模随着唐帝国国运盛衰而不断起伏变化,可以说中原黄河漕路畅通、漕运制度不断完善,唐帝国蒸蒸日上;中原黄河漕路断绝,唐王朝政权亦随之衰亡。因此,中原黄河漕路足以称为秦汉隋唐帝国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黄河漕路 秦汉隋唐帝国
下载PDF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环保选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凌 《铁道勘察》 2024年第2期85-90,97,共7页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西安至商洛段穿越秦岭高中山区,郧西至十堰段跨越汉江,具有沿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区域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保护秦岭及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十高铁建设中需要考虑...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西安至商洛段穿越秦岭高中山区,郧西至十堰段跨越汉江,具有沿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区域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保护秦岭及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十高铁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采取GIS+BIM的技术手段,制作区域环境敏感区图层,搭建多维度区域生态保护目标空间分布及管控范围的环保选线平台,结合工程技术条件开展各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及环境影响程度的综合比选,从而得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线路方案,为设计选线及控制工程方案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先期开展敏感区路段环境影响专题论证,可进一步优化工程选线及工程形式,保障项目依法合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环境保护 选线设计 秦岭山区 汉江流域
下载PDF
关联山川形势的汉江上游历史城镇空间格局研究
3
作者 颜培 姚曼琳 +1 位作者 林予欣 段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山川形势是中国古人营建历史城镇时体察、相辨、因循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彰显地域特色、塑造山城景观的关键自然要素.探索城镇营建与山川形势的内在关联对历史城镇的整体性保护发展,对传承本土营造智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汉江上游地... 山川形势是中国古人营建历史城镇时体察、相辨、因循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彰显地域特色、塑造山城景观的关键自然要素.探索城镇营建与山川形势的内在关联对历史城镇的整体性保护发展,对传承本土营造智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汉江上游地区的历史城镇,从城镇择址、空间营建两方面探究历史城镇空间格局与山川形势的关联.通过核密度与渔网分析方法,研究北宋、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城镇与周围山川的空间关系,发现该地区历史城镇“以山为屏、以水为障”的山川选择倾向;以典型历史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盒维数、轮廓曲折度等量化分析方法,发现其在水平与垂直维度均契合山川形势的空间形态特征.汉江上游历史城镇关联山川形势的空间格局营建经验可为该地区历史城镇的整体保护、局部更新、新区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川形势 汉江上游 历史城镇 空间格局
下载PDF
踔厉西垂:早期秦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以西汉水上游考古发现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蒲向明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1期6-11,共6页
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资源丰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原初性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该区域大量早期秦文化资源的发现和积累,开启了早秦文化遗存研究保护与利用的新纪元,取得了很多工作实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目前状... 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资源丰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原初性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该区域大量早期秦文化资源的发现和积累,开启了早秦文化遗存研究保护与利用的新纪元,取得了很多工作实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目前状况,必须采取务实性措施在宣传展示、品牌打造、学术研究等方面扎实推进,以提升早期秦文化作为陇南乃至甘肃历史文化名片形象和中华文明起源一分子的标志性地位,突出其厚重的文化品位和深刻内涵,踔厉奋进、守正创新,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上游 早期秦文化 考古及保护 西垂
下载PDF
早期秦人城址形态分析——以西汉水上游地区为例
5
作者 杜博文 徐卫民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8,共7页
随着21世纪初早期秦文化考古工作的大范围展开,学界对早期秦文化的面貌逐渐有了新的认识。2005至2006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西汉水上游确认、发现了三座早期秦文化的城址遗存,它们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早期秦人城邑形态布局结... 随着21世纪初早期秦文化考古工作的大范围展开,学界对早期秦文化的面貌逐渐有了新的认识。2005至2006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西汉水上游确认、发现了三座早期秦文化的城址遗存,它们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早期秦人城邑形态布局结构的认识。本文拟通过对这三座城址平面形态、地形选择、布局结构等方面要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早期秦人的城邑形态演变过程以及所体现出的文化特点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秦文化 西汉水上游 城邑形态 布局方式
下载PDF
关于河套地区战国秦汉长城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张文平 《鹿城学刊》 2023年第1期35-39,共5页
战国秦汉时期,河套地区是中原王朝的北疆咽喉所在。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一地区,从赵武灵王开始,一直到西汉武帝时期,均沿着阴山山脉东西一线构筑长城防御体系,今天可见“故河南塞”长城、阴山长城、秦始皇长城、阳山长城、外城等数条线路... 战国秦汉时期,河套地区是中原王朝的北疆咽喉所在。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一地区,从赵武灵王开始,一直到西汉武帝时期,均沿着阴山山脉东西一线构筑长城防御体系,今天可见“故河南塞”长城、阴山长城、秦始皇长城、阳山长城、外城等数条线路。通过对这几条长城线路的调查与研究,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管辖的北部边疆有着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阴山山脉 战国秦汉长城 北部边疆
下载PDF
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 被引量:43
7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88,共6页
甘肃西和、礼县七夕节盛行乞巧活动,城乡姑娘从六月底开始,按村庄或街道结合,布置灵堂,从纸马店请回扎糊好的“巧娘娘”,从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打扮一新,又跳又唱,其歌词多反映着青年妇女的心声。此风俗由来已久,应同秦人的传说有关。织女... 甘肃西和、礼县七夕节盛行乞巧活动,城乡姑娘从六月底开始,按村庄或街道结合,布置灵堂,从纸马店请回扎糊好的“巧娘娘”,从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打扮一新,又跳又唱,其歌词多反映着青年妇女的心声。此风俗由来已久,应同秦人的传说有关。织女、牵牛本皆为星名。织女是由秦人始祖女修而来,牵牛则由周人之祖叔均而来。古人称银河为“汉”,织女星、牵牛星皆在银汉旁,这也同秦人发祥于汉水(西汉水)上游,周人也去汉水不远有关。目前所见最早反映牛郎织女故事情节的材料,也都同秦文化有关。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牵牛织女的故事才发展为表现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男耕女织生活的故事,而随着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加强,在东汉时变为悲剧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 礼县 牛郎织女 乞巧节 秦文化 女修 汉水
下载PDF
秦汉时期人类开发活动对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肖瑞玲 于志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2-25,55,共5页
秦汉暖湿期农业文化向北扩展是顺应干预型的综合开发,有其合理因素。阴山南麓,河套冲击平原,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相对适宜的生存条件和气候环境,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引起北方干旱和地质时期沙漠的形成、发展。第四纪... 秦汉暖湿期农业文化向北扩展是顺应干预型的综合开发,有其合理因素。阴山南麓,河套冲击平原,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相对适宜的生存条件和气候环境,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引起北方干旱和地质时期沙漠的形成、发展。第四纪环境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临戎、三封、窳浑三城所在的乌兰布和北部古绿洲消亡的直接原因,可能与黄河干流改道有关。秦汉时生产力相对低下,处初垦状态,人类活动并没有对当时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其影响不应过于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暖湿期 河套地区 顺应干预型开发 生态环境影响
下载PDF
黄河流域的竹林分布与秦汉气候史的认识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子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10,共6页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分布是生态史研究和经济史研究都应当关注的历史事实。认为当时黄河流域的竹林非“自然生”、“皆为经济栽培的产物”的意见缺乏论据。竹林分布的变化,实具有“气候变迁指示意义”。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分布是生态史研究和经济史研究都应当关注的历史事实。认为当时黄河流域的竹林非“自然生”、“皆为经济栽培的产物”的意见缺乏论据。竹林分布的变化,实具有“气候变迁指示意义”。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以“竹”的分布论述秦和西汉时期的“温和”气候,是有说服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黄河流域 秦汉 气候
下载PDF
秦及汉初家庭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宁江英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0-83,共4页
由于史料稀缺的原因,学术界对秦及汉初家庭结构的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对两次商鞅变法进行研究发现,商鞅变法的分异之策已使秦国的主要家庭结构成为小家庭,同时直接影响到了秦朝的家庭结构,这一点也得到了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印证。秦朝的家... 由于史料稀缺的原因,学术界对秦及汉初家庭结构的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对两次商鞅变法进行研究发现,商鞅变法的分异之策已使秦国的主要家庭结构成为小家庭,同时直接影响到了秦朝的家庭结构,这一点也得到了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印证。秦朝的家庭结构在汉初得到了承继。对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及相关材料的研究发现,汉初庶民家庭结构均以两代人组成的夫妻子型家庭为主流,同居共财的大家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家庭结构 汉初家庭结构 商鞅变法 睡虎地秦简
下载PDF
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考——兼与王绵厚、李健才先生商榷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海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5-31,共7页
辽西走廊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燕秦汉时期,走廊所在地纳入中原政权管辖体系,大致相当于右北平、辽西郡地。《东北古代交通》对该时期走廊交通作出研究,但某些观点值得商榷、完善。如"卢龙—平刚"道主干与开辟时间,&qu... 辽西走廊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燕秦汉时期,走廊所在地纳入中原政权管辖体系,大致相当于右北平、辽西郡地。《东北古代交通》对该时期走廊交通作出研究,但某些观点值得商榷、完善。如"卢龙—平刚"道主干与开辟时间,"辽西大凌河古道"名称和支线归属,傍海的辽西"碣石道"主体路径。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交通多线并行、主次分明、联系紧密,交通网业已成熟,总体布局合理,效率较高。厘清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交通面貌,有助于考察交通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交通与民族关系的互动演变、交通与区域文化特质的关系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秦汉时期 辽西走廊 "卢龙-平刚"道 "白狼水-渝水"谷道 辽西"并海道" 交通网
下载PDF
充满魅力的“东方莱茵河”——关于襄阳汉江文化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汉华 杜睿杰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9,共6页
汉水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中华文化的母亲之河、也是孕育楚文化给予湖北文化决定性特色基因的父亲河。襄阳段汉江有"英雄之河、爱情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的突出特点。建议用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对待襄阳和汉... 汉水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中华文化的母亲之河、也是孕育楚文化给予湖北文化决定性特色基因的父亲河。襄阳段汉江有"英雄之河、爱情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的突出特点。建议用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对待襄阳和汉水,确定襄阳成为世界级旅游景观城市的建设目标,争取在不长的时间里把襄阳建设成为湖北省的龙头旅游景观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名城,把湖北汉水旅游推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 母亲河 父亲河 英雄爱情 商贸文化旅游 山水城古风公园 城防体系 莱茵河
下载PDF
嶓冢山与汉水古源——对一桩史地疑案的梳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祝中熹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时代较早的文献对汉水源流的记载,同后世水系实况严重不符。魏晋以来,许多学者力求解释这一现象,但众说纷纭,歧见丛出,久无定论,遂成史地学上一大疑案。直到近世,方弄清汉水中断、河道变易的真相。这一疑案的获解,对于古地志学和古代史... 时代较早的文献对汉水源流的记载,同后世水系实况严重不符。魏晋以来,许多学者力求解释这一现象,但众说纷纭,歧见丛出,久无定论,遂成史地学上一大疑案。直到近世,方弄清汉水中断、河道变易的真相。这一疑案的获解,对于古地志学和古代史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做一番全面、系统的梳理工作,以为涉及此域的学人们提供些资料信息的查阅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贡》 嶓冢山 汉源 《汉志》 嘉陵 天水
下载PDF
秦始皇陵对中国阴宅审美化的导引——中国人居理论史研究之二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义成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由于秦代废除了国家治理中的宗法体制,使个人墓地问题在中国人居理论发展史上的分量日益突显。体量空前绝后的秦始皇陵,其"山水格局"把中国人居理论中"阴宅"建造的审美成份进一步扩充放大,成为充满赞颂人生乐趣的... 由于秦代废除了国家治理中的宗法体制,使个人墓地问题在中国人居理论发展史上的分量日益突显。体量空前绝后的秦始皇陵,其"山水格局"把中国人居理论中"阴宅"建造的审美成份进一步扩充放大,成为充满赞颂人生乐趣的大地景观艺术,奠定了中国人居理论中极独特的"阴宅"建造审美化的基础,充分显示了中国人在生死界面上仍积极、乐观、向上的审美精神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阴宅审美化 山水格局 墓地
下载PDF
论李翕黾池五瑞画象及“修崤嵚之道”题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子今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7,共8页
自宋人金石学论著已可见李翕黾池五瑞画象与"修崤嵚之道"题刻,刻于《西狭颂》摩崖之前。此石刻在《隶释》中列于《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与《李翕析里郙阁颂》之间。另有《隶续》卷一一《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作为共同出现... 自宋人金石学论著已可见李翕黾池五瑞画象与"修崤嵚之道"题刻,刻于《西狭颂》摩崖之前。此石刻在《隶释》中列于《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与《李翕析里郙阁颂》之间。另有《隶续》卷一一《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作为共同出现"李翕"姓名的四种石刻,形成重要交通史料中特殊的组合,值得研究者重视。李翕"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的交通建设功绩在武都的宣传,与武都地方特殊的交通形势有关。李翕任军政长官期间,或许是武都地方交通发展较好的历史阶段。实际主持交通建设工程的仇审的事迹,因石刻资料而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翕 黾池 崤嵌 道路 交通建设 武都
下载PDF
两汉之际江南农业发展的转折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宏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6,62,共8页
With series of measures and policies taken by Qin and Han governments,although the agriculture of South Area of Yangtze River had made rapid progress,at the same time,it put up 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in many field d... With series of measures and policies taken by Qin and Han governments,although the agriculture of South Area of Yangtze River had made rapid progress,at the same time,it put up 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in many field during different eras.In Qin and West Han dynasties,the agriculture of South Area of Yangtze River still had been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and it had arrived at its boom in many aspects,such as the extending of agricultural areas,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yield of agriculture,the boom of region economics,and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These phenomena owed to complex reason,including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he transfer of the governments’ Strategic Stresses of Exploration in period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农业发展 原因 两汉 开发经营 社会经济 农业开发 东汉时期
下载PDF
《史记》与秦汉之际淮河流域军事地理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46-55,共10页
《史记》兵学色彩浓厚,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关注不够。秦汉之际淮河流域尤其是淮北地区成为群雄竞逐的主要沙场,文章以此作为研究的基本地域范围,充分发掘和利用《史记》的相关记录,从军事地理的视角较为细致... 《史记》兵学色彩浓厚,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关注不够。秦汉之际淮河流域尤其是淮北地区成为群雄竞逐的主要沙场,文章以此作为研究的基本地域范围,充分发掘和利用《史记》的相关记录,从军事地理的视角较为细致地分析不同时段的军事争夺和攻守形势,期望以此为个案,引起学界对《史记》军事历史地理全面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军事地理 淮河流域 秦汉之际
下载PDF
加里·斯奈德的中国情结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小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斯奈德受中国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禅宗、中国山水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斯奈德的诗有禅意,他特别钟情于寒山和王维等人充满禅机佛理、歌颂大自然的诗篇。斯奈德所翻译的寒山诗和他... 斯奈德受中国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禅宗、中国山水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斯奈德的诗有禅意,他特别钟情于寒山和王维等人充满禅机佛理、歌颂大自然的诗篇。斯奈德所翻译的寒山诗和他寒山式的生活方式使他成为美国的寒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情结 禅宗 中国山水画 中国古典诗歌 寒山
下载PDF
西汉水流域早期秦青铜器纹饰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蒲向明 《河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西汉水流域出土有丰富的早期秦青铜器,其纹饰表现出的文化意义,揭示了早期秦人青铜文化一个规律性的审美演进过程。自西周晚期西山遗址至春秋中晚期大堡子山、圆顶山出土所见,青铜纹饰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线条由松散到细密,纹饰主体由具... 西汉水流域出土有丰富的早期秦青铜器,其纹饰表现出的文化意义,揭示了早期秦人青铜文化一个规律性的审美演进过程。自西周晚期西山遗址至春秋中晚期大堡子山、圆顶山出土所见,青铜纹饰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线条由松散到细密,纹饰主体由具体到兼有抽象,器物装饰风格也经历了由古朴自然到华丽神秘的转变,显示出清晰地渐变轨迹。文化意义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早期秦人在西汉水流域自身的不断强大,丰富了他们对地理环境、诸侯并峙、生产力提升的新认识,同时这种认识累积和沉淀形成观念,推动着对铜器纹饰的创新与思考;二是早期秦人在西汉水流域发展的视野并不闭塞,甚至极其开阔,不仅东望关中还同时回顾西犬丘边陲,兼收并蓄戎狄和其他国邦优秀文化,纹饰不忘继承也颇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流域 早期秦青铜器 纹饰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山海经》“暂显于汉”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守亮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
《山海经》流传史上的"暂显于汉"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与其魏晋时的"寝废"状态形成了明显对比。《山海经》之"暂显于汉",主要决定于两汉以其为内容可信的地理典籍。两汉与西域交流、谶纬之学兴盛等时代因... 《山海经》流传史上的"暂显于汉"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与其魏晋时的"寝废"状态形成了明显对比。《山海经》之"暂显于汉",主要决定于两汉以其为内容可信的地理典籍。两汉与西域交流、谶纬之学兴盛等时代因素也为《山海经》在当时广泛传播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刘歆的校订对于扩大《山海经》在两汉传播亦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两汉 地理典籍 谶纬 刘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