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前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荣军 刘树根 +3 位作者 吴熙纯 赵霞飞 彭靖淞 孙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5-462,共8页
马鞍塘组在龙门山前缘多次出露和钻遇,由于其岩性的差别较大,对其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四川盆地西北部多个剖面的测量和龙深1井的分析,结合古构造背景和薄片观察,对川西卡尼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龙门山前缘马鞍... 马鞍塘组在龙门山前缘多次出露和钻遇,由于其岩性的差别较大,对其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四川盆地西北部多个剖面的测量和龙深1井的分析,结合古构造背景和薄片观察,对川西卡尼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龙门山前缘马鞍塘期(卡尼期)沉积从北向南主要分为三个区:马鞍塘车站沉积区、汉旺-佛爷洞礁滩沉积区、龙深1井饥饿沉积区。结合当时构造背景,认为马鞍塘期沉积地层主要受到龙门山早期断层带控制。该断层带为正断层性质,但同时也具有走滑特征。由于断层间的互相作用,在龙门山后山带形成"龙门山岛链",在龙门山前缘形成川西北马鞍塘组的三个具不同特征的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马鞍塘组 沉积 构造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大兴安岭Cu-Mo-Ag多金属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玉波 邢树文 +5 位作者 肖克炎 张彤 田放 丁建华 张勇 马路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6-1333,共18页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重新厘定大兴安岭成矿带的边界并将其命名为"大兴安岭C...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重新厘定大兴安岭成矿带的边界并将其命名为"大兴安岭Cu-Mo-Ag多金属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5个III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Cu-Mo-Ag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两期:海西期和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热液型银铅锌矿、斑岩型铜钼矿和接触交代型铁锡多金属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Cu、Mo、Ag、Sn、Pb、Zn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6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6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成矿地质特征 潜力分析 成矿类型
下载PDF
从岩石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论北秦岭地壳增生和地壳深部性质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宏飞 赵志丹 +1 位作者 骆庭川 张本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北秦岭各岩类116个样品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0.9~2.4Ga之间,反映北秦岭地壳主要形成于元古代,0.9Ga之后没有明显大规模新生地壳的形成。在Nd模式年龄分布图上出现2.05Ga、1.40Ga... 北秦岭各岩类116个样品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0.9~2.4Ga之间,反映北秦岭地壳主要形成于元古代,0.9Ga之后没有明显大规模新生地壳的形成。在Nd模式年龄分布图上出现2.05Ga、1.40Ga和1.05Ga三个明显的峰值,它们相应地代表北秦岭地壳的三个增生期。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存在2.65Ga、2.10Ga和1.40Ga三个增生期相对比,表明从华北克拉通南缘到北秦岭,地壳侧向增生是逐渐发展的,这是一个统一典型陆块的地壳增长过程,而北秦岭原来应属于华北的一部分。另外,从北秦岭花岗岩揭示的北秦岭地壳深部性质看,北秦岭地壳深部在1.0Ga~1.2Ga左右的板底垫托作用是相当明显的,而在晚古生代后可能又受到区域折离层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地壳增生 地壳深部
下载PDF
秦岭山地华山松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得祥 刘建军 +2 位作者 李登武 雷瑞德 兰国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7-362,共6页
以秦岭南坡华山松群落为对象 ,分析了其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华山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 16 6种 ,分属 5 1科 111属 ,区系组成丰富 ;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 ,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 ,共 6 5个 ,占总属数的 6 6 7% ,表明了群落植物... 以秦岭南坡华山松群落为对象 ,分析了其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华山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 16 6种 ,分属 5 1科 111属 ,区系组成丰富 ;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 ,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 ,共 6 5个 ,占总属数的 6 6 7% ,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 ;在群落外貌特征上 ,华山松群落高位芽植物最多 ,占 75 9% ,叶级以中型叶为主 ,共 96种 ,占 5 7.8% ,叶型以单叶为主 ,共 139种 ,占 83 7% ;群落可分为乔、灌、草 3个层次 ,亦有层间植物伴生 ;随年龄增长 ,群落中华山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 ,聚块指标变化不大 ,其聚块面积在 10 0m2 左右波动 ;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 ,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 ;尽管缺失某些年龄阶段的幼数、幼苗现象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林区 华山松 群落特征 区系成分 外貌特征 空间结构 植物群落
下载PDF
湖南紫金山马尾松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毅 周国英 +5 位作者 祁承经 陈春林 闫法领 杨枝林 邓小军 邓耀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采用样方法,对湖南紫金山马尾松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200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41种,隶属于25科38属,其中优势科主要有樟科、山茶科、豆科、大戟科及蔷薇科等;该群落是以马尾松... 采用样方法,对湖南紫金山马尾松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200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41种,隶属于25科38属,其中优势科主要有樟科、山茶科、豆科、大戟科及蔷薇科等;该群落是以马尾松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季相明显;群落分层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灌木层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紫金山
下载PDF
火干扰后短期白桦林和落叶松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海清 吴畏 +4 位作者 岳彩玲 陈婉婷 张冉 李莹 孙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以小兴安岭2种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火后短期(火烧后1年内)土壤呼吸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比较火干扰后短期内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月份火烧与对照样地之间... 以小兴安岭2种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火后短期(火烧后1年内)土壤呼吸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比较火干扰后短期内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月份火烧与对照样地之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最显著的月份均出现在8月(P<0.05),其他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但火干扰后短期内白桦林的土壤呼吸总平均值有所下降,落叶松林略有增加,具体表现为白桦林火烧样地生长季土壤总呼吸平均值(3.91μmol·m-2·s-1)明显低于对照样地(5.29μmol·m-2·s-1),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同样小于对照样地,4个月的土壤呼吸总平均值火干扰后亦下降。落叶松林火烧样地生长季土壤总呼吸(4.62μmol·m-2·s-1)高于对照样地(4.18μmol·m-2·s-1),自养呼吸(火烧0.76μmol·m-2·s-1高于对照0.50μmol·m-2·s-1)和异养呼吸(火烧3.86μmol·m-2·s-1高于对照3.67μmol·m-2·s-1)同样大于对照样地,并且4个月的总平均值火干扰后亦有所升高;在回归模型中白桦林和落叶松林5 cm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解释土壤总呼吸的82.9%和88.6%,火干扰后白桦林的解释比例为88.8%有所上升,落叶松林为72.9%有所降低。本研究旨在估测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更深入地研究土壤呼吸对火干扰的响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火干扰 影响因子 典型林型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北大巴山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质火山杂岩形成时代的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7
作者 向忠金 闫全人 +1 位作者 宋博 王宗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6-916,共21页
北大巴山早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一套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质火山杂岩(包括碱性玄武岩和粗面岩),为研究北大巴山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利用锆石U-Pb定年和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它们的形成时代进行... 北大巴山早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一套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质火山杂岩(包括碱性玄武岩和粗面岩),为研究北大巴山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利用锆石U-Pb定年和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它们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它们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通过对岚皋县和镇坪县的两个辉绿岩墙开展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它们的年龄为399±1Ma和451±4 Ma,是研究区目前已报道的有关超基性、基性岩墙最年轻和最老的就位时代。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主量元素与区内其他基性岩墙位于同一演化趋势线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类似于OIB的特征,表明它们来自相同的地幔源区。因此,研究区内基性岩墙侵入事件最早开始于晚奥陶世中期(约450Ma),结束于早泥盆世晚期(约400 Ma),期间经历了多次岩浆侵入活动。对与碱性玄武岩共生的火山碎屑岩中金云母晶屑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446±3Ma,代表了火山喷发时间,表明碱性玄武质岩浆喷发活动与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大致同时发生。对粗面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虽未获得准确的岩浆结晶年龄,但较年轻锆石年龄(165±3Ma和229±2Ma)的存在,暗示其形成时代可能属于中生代。系统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北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中的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性玄武质火山杂岩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最早开始于450Ma,经历了多期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450~400 Ma),结束于早泥盆世晚期(~400Ma)。而粗面岩与上述岩石不是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研究区不存在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它们可能形成于中生代,属于南秦岭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为南秦岭、北大巴山中生代成矿作用提供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云母 锆石U-Pb定年 碱性玄武岩 基性岩墙 北大巴山
下载PDF
长白山主要针叶树种最优树高曲线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赵俊卉 亢新刚 刘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共6页
树高曲线是建立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基础。该文使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465株冷杉、423株云杉和251株红松标准木数据,分别选用10种树高曲线,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用决定系数R2、残差和MD、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 树高曲线是建立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基础。该文使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465株冷杉、423株云杉和251株红松标准木数据,分别选用10种树高曲线,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用决定系数R2、残差和MD、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唐守正树高曲线能较好地模拟当地主要树种的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所选出的最优树高曲线可以用于长白山地区针阔混交林中的云杉、冷杉和红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曲线 长白山 云杉 冷杉 红松
下载PDF
祁连及邻区成矿区带的划分 被引量:12
9
作者 谭文娟 杨合群 +2 位作者 张小平 姜寒冰 宋志杰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15,共7页
文章借鉴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在分析了祁连山及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将祁连及邻区划分为5个Ⅱ级成矿省、11个Ⅲ级成矿带和19个Ⅳ级成矿亚带,并对划分出的Ⅳ级成矿亚带进行了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成因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的分析。
关键词 成矿省 成矿带 成矿亚带 成矿地质背景 祁连山地区
下载PDF
桐柏山商丹断裂带东延段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子石显微构造特征及变质—变形环境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升莲 宋传中 +5 位作者 林寿发 张浩然 李加好 涂文传 张欢 章骏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9-809,共11页
韧性剪切带上岩石变质—变形条件的研究是探讨造山带造山过程及造山机制的重要环节。岩石中矿物显微、超微构造特征是造山带形成环境的真实体现,是造山带变形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商丹断裂带(即商南—丹凤断裂带)东延段桐柏山地区石... 韧性剪切带上岩石变质—变形条件的研究是探讨造山带造山过程及造山机制的重要环节。岩石中矿物显微、超微构造特征是造山带形成环境的真实体现,是造山带变形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商丹断裂带(即商南—丹凤断裂带)东延段桐柏山地区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子石的位错特征及动态重结晶型式等显微构造特征,分析研究石榴子石塑性变形方式、变形机制及形成环境。该石榴子石的位错主要是自由位错、位错壁,位错运动以滑移为主,滑移面为1/2<111>{110}和<100>{001}。石榴子石的动态重结晶是由于晶体边界的亚晶粒生长和边界迁移而形成。用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其形成温度为562~617℃,白云母中的压力计计算出的压力为0.77~1.02GPa。石榴子石的自由位错密度平均值为ρ=6.14×108/cm2,差异应力是0.51GPa,应变速率为0.497536nm/s。通过系统分析认为其位错特点与构造带的形成发展有关,早期经受了中级区域变质作用,随着造山作用导致的剪切带形成,该岩石经历了较强的应力作用,其中的石榴子石形成了高密度位错和亚晶粒,最后在相对低应力的热驰豫阶段产生重结晶,导致石榴子石产生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山 石榴云母片岩 变质环境 石榴子石变形 石榴子石动态重结晶
下载PDF
桐柏山老湾金矿带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来自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及控矿构造地质约束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梅珍 陆建培 +2 位作者 付静静 任爱琴 王世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1-666,共16页
老湾金矿带为桐柏山北麓一条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其内的老湾和上上河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分属脆性右行走滑断裂体系中压扭性P型和张扭性R型断裂。老湾金矿床的矿脉呈右形侧列、向南相对缓倾,以浸染状、条带状、网脉状的蚀变岩型矿化为... 老湾金矿带为桐柏山北麓一条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其内的老湾和上上河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分属脆性右行走滑断裂体系中压扭性P型和张扭性R型断裂。老湾金矿床的矿脉呈右形侧列、向南相对缓倾,以浸染状、条带状、网脉状的蚀变岩型矿化为特征。上上河金矿床的矿脉平行展布,向北陡倾,除浸染状蚀变岩型矿化外,石英脉型矿化较发育。该矿带的金矿化类型与断裂构造性质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右行断裂控矿体系晚于韧性剪切带形成,更晚于区域峰期变质作用,这排除了热液成矿作用与早期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变形之间的成因联系。矿带矿化元素显示,以松扒花岗斑岩脉带为中心的Mo→Cu-Pb-Zn-Ag→Au空间分带特征。矿石硫同位素较窄的变化范围和较均一的组成(δ34S值多变化在1.69‰~5.99‰),显示单一深源岩浆硫特征。矿石与燕山期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可能源自相同的源区。含金石英脉石英流体的氢、氧同位素(δ18O流体值为3.2‰~5.4‰,δD值为-86.3‰~-53.5‰)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岩浆来源。花岗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38.9±3.3)Ma,与前人测得的矿脉中热液云母(39Ar/40Ar法)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老湾金矿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浅成岩浆作用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右行走滑断裂体系 地质年代学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老湾成矿带 桐柏山
下载PDF
山丘型疫区人群暴露与血吸虫再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纳 袁鸿昌 +1 位作者 姜庆五 张绍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在感染率为38.1%的山丘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吡喹酮普治后1年人群血吸虫再感染率为12.6%,成人暴露水平很高但再感染率不高,而未成年人的暴露水平很低但再感染率却很高.根据个体暴露和再感染状况的不同,获得两组人群;一组是低暴露而治... 在感染率为38.1%的山丘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吡喹酮普治后1年人群血吸虫再感染率为12.6%,成人暴露水平很高但再感染率不高,而未成年人的暴露水平很低但再感染率却很高.根据个体暴露和再感染状况的不同,获得两组人群;一组是低暴露而治后再感染者为易感组,共8例,均为男性;另有一组,尽管高度暴露但治后未再感染者为拮抗组,共8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7例.结果显示:拮抗组的平均年龄(31.7岁)比易感组(21.0岁)大10.7岁,提示一种年龄依赖的、迟发的获得性免疫在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 再感染 日本血吸虫 山丘型
下载PDF
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 被引量:34
13
作者 彭舜磊 王得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选择秦岭火地塘林区7个森林类型,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敏感性分析,选择17个反映森林类型特征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数学模型。根据等间距法,将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 选择秦岭火地塘林区7个森林类型,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敏感性分析,选择17个反映森林类型特征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数学模型。根据等间距法,将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综合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秦岭7个主要森林类型即铁杉天然次生林、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红桦天然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度评价综合指数分别为0.98,0.90,0.78,0.56,0.39,0.35,0.01,近自然度等级分别为1,1,2,3,4,4,5,铁杉和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处于近自然状态,其他林分分别处于半自然、远天然、近人工和人工状态,近自然度顺序表现为顶极群落森林>演替过渡群落森林>先锋群落森林>乡土树种人工林>外来树种人工林。评价结果与该区森林天然性程度相吻合,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适用性。针对不同森林类型的近自然度,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森林类型 指标体系 近自然度 评价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区主要树种耐旱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党宏忠 周泽福 赵雨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41-2247,共7页
应用P-V技术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水分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参数在树种上的变化规律各异,反映了植物耐旱机理的复杂性;对10项水分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以|φπ100-φπ0|、RCV、ROWC0和εmax分析植物的耐旱性... 应用P-V技术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水分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参数在树种上的变化规律各异,反映了植物耐旱机理的复杂性;对10项水分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以|φπ100-φπ0|、RCV、ROWC0和εmax分析植物的耐旱性能具有可靠性.用两种几何数学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按照耐旱性大小可将供试树种分为耐旱性强树种(青海云杉和千里香杜鹃)、耐旱性较强树种(祁连圆柏、烈香杜鹃、头花杜鹃和青海杜鹃)、耐旱性较弱树种(金露梅、绣线菊和红桦)和耐旱性弱树种(青杨).苗木清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率间变化趋势可以用双曲线方程、幂函数式(或指数函数式)取得满意的拟合.通过逐步聚类分析,按照树种主要耐旱机理可分为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红桦和青海杜鹃)、亚高水势延迟脱水型树种(青海云杉、千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祁连圆柏)与低水势忍耐脱水型耐旱树种(金露梅、绣线菊和烈香杜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区 耐旱 水分参数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蚬木叶片性状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欧芷阳 庞世龙 +3 位作者 何峰 申文辉 何琴飞 郑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25-2231,共7页
【目的】探究桂西南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蚬木叶片性状随微地形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为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地形因子调查、样品采集和性状测定,采用相关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灰色关联... 【目的】探究桂西南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蚬木叶片性状随微地形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为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地形因子调查、样品采集和性状测定,采用相关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蚬木叶片功能性状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结果】蚬木叶面积、鲜重和干重等性状间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叶干物质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显著下降,叶片厚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极显著上升,叶磷浓度随着坡度的增加显著下降。坡位对叶鲜重和叶片厚度产生显著影响,上坡位蚬木的叶鲜重和叶片厚度显著高于下坡位。坡向对叶干重、比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氮浓度产生显著影响,对叶干物质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位于西坡的蚬木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最高,比叶面积和叶氮浓度最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除叶氮浓度外,影响其余叶片性状的首要地形因子均为海拔。【结论】不同地形条件下蚬木叶功能性状的差异,是蚬木适应喀斯特高度异质性微生境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蚬木 叶片性状 喀斯特山地 海拔 坡位 坡向
下载PDF
皖东石灰岩山地次生林演替趋势与树种的生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傅松玲 黄宝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
本文在研究分析琅琊山天然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榆科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皖东石灰岩地区立地分类的基础上 ,探讨了皖东石灰岩山地的适宜造林树种 ,从而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绿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青檀、榉树、琅琊榆、... 本文在研究分析琅琊山天然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榆科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皖东石灰岩地区立地分类的基础上 ,探讨了皖东石灰岩山地的适宜造林树种 ,从而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绿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青檀、榉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 ,由于在生理上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较好适应性 ,同时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山地 榆科树种 生理特性 生态特性 次生林 演替趋势 树种选择
下载PDF
新疆肯登高尔铜钼矿地质和S、Pb、O、H同位素组成及Re-Os测年 被引量:23
17
作者 贾志业 薛春纪 +2 位作者 屈文俊 赵强 张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6,共13页
肯登高尔是新疆西天山备受关注的一处铜钼矿,它处于博罗霍洛古生代岛弧带。矿体呈板状、不规则脉状和透镜状产在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与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铜矿、辉钼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透辉石、钙铁榴... 肯登高尔是新疆西天山备受关注的一处铜钼矿,它处于博罗霍洛古生代岛弧带。矿体呈板状、不规则脉状和透镜状产在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与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铜矿、辉钼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透辉石、钙铁榴石为主;硫化物矿物呈自形晶或他形结构,网脉状、浸染状分布于矽卡岩中。内生成矿作用明显经历了矽卡岩和石英-硫化物2期。肯登高尔铜钼矿石中辉钼矿、黄铜矿的δ34SV-CDT值介于-0.55‰~1.90‰,集中在零值附近;206Pb/204Pb=17.963~18.256,207Pb/204Pb=15.549~15.605,208Pb/204Pb=36.802~38.271;成矿物质显示上地幔与下地壳混合来源特点。石英-硫化物铜钼矿石中石英的δ18OH2O(V-SMOW)=-2.82‰~3.65‰,δDH2O(V-SMOW)=-96‰~-82‰,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铜钼矿石中辉钼矿的w(Re)介于11.13~59.72μg/g,Re-Os等时线测年获得(313.9±2.5)Ma的晚石炭世成矿年龄。铜钼成矿与早石炭世中期依连哈比尔尕小洋盆向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钼矿 S、Pb、O、H同位素组成 Re-Os法测年 肯登高尔 新疆西天山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分形几何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锡大 赵希俊 +1 位作者 侯建军 郑文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讨论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分段性,计算了各不同段落的分形值,结果表明,分形值大小和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性强弱具一致性。用分形值作为定量标志,对太行山山前断裂带进行了分段。
关键词 分形几何 地震危险性评估 太行山山前 断裂带
下载PDF
沉积盆地型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国建 宁丽荣 +5 位作者 李广之 吴传芝 朱怀平 胡斌 肖鹏飞 唐俊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作为地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之一,在地热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沉积盆地型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由于自身地质特征的不同,必然造成它们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和异常模式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这两种类型地热系统...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作为地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之一,在地热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沉积盆地型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由于自身地质特征的不同,必然造成它们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和异常模式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这两种类型地热系统判识指标和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进行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导致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在方法选择和异常解释上依据不足。以典型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河北雄县地热系统,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安徽巢湖半汤地热系统为例,开展地球化学方法试验,建立了两种类型地热系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从地热系统的地质因素(热源、热水、热储、通道、盖层)出发,对其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进行分析,表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受导水断层、破碎带控制的正异常;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受热储构造控制的正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的负异常;二者在有效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和异常形态上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不同类型地热系统勘探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系统 地球化学勘探 沉积盆地型 隆起山地型 异常模式 差异性
下载PDF
武夷山脉南北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文 李振基 +4 位作者 BENITO C Tan CHANG Ying 陈鹭真 何建源 刘初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1-437,共7页
从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等方面比较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梁野山、闽江源、武夷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武夷山脉由南到北,蕨类植物的热带性成分趋于递减,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 从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等方面比较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梁野山、闽江源、武夷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武夷山脉由南到北,蕨类植物的热带性成分趋于递减,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及其变型递增.由物种数及丰富度指数DGl可以得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容量最大.连通性方面,武夷山脉不同的保护区间物种水平的相似性不到55%,而从武夷山脉南段至中段、中段至北段,种的β多样性指数βL值都达到30%,这两点说明武夷山脉是蕨类植物的现代分化中心之一.通过考察Cody指数βC发现,中段的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武夷山脉的重要节点.虽然流通率表明武夷山脉蕨类植物的连通性较强,但在物种水平上,更替值在南段到中段、中段到北段均超过30%,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在保护区之间建立与建设供动植物物种迁移的生态廊道.由于保存了较多的蕨类植物模式标本种和局域种,在充分考虑物种权值的前提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质量指数值达764,因此其多样性质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保护区群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物种流 连通性 相似性 武夷山脉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