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COⅠ)序列分析揭示扶桑绵粉蚧复合种存在隐存谱系(英文) 被引量:19
1
作者 褚栋 刘国霞 +1 位作者 付海滨 徐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61-1265,共5页
过去约20年间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许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该害虫传入我国,对农业生产构成严峻威胁。外来入侵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对来自海南三亚和陵水地区的扶桑绵粉蚧... 过去约20年间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许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该害虫传入我国,对农业生产构成严峻威胁。外来入侵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对来自海南三亚和陵水地区的扶桑绵粉蚧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t COI)测序并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扶桑绵粉蚧序列进行了比较。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物种存在两个遗传支系,即海南支系与佛罗里达支系;这两个支系的遗传距离约3%。这是利用mt COI分子标记对我国扶桑绵粉蚧的首次分子鉴定。这些结果提示:(1)扶桑绵粉蚧可能是至少含有两个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2)新入侵我国海南三亚和陵水地区的扶桑绵粉蚧是该复合种内的一个隐存谱系或物种,且海南三亚和陵水种群可能不是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扶桑绵粉蚧隐存谱系的发现对于该物种的分子鉴定及其入侵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生物入侵 复合种 隐存谱系 mtcoⅰ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MT0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成骨细胞MG63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引 申玉芹 +5 位作者 高涵 费鸿博 胡天琦 李洋洋 顾中一 林崇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1-684,I0002,共5页
目的:检测单链寡脱氧核苷酸MT01作用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成骨细胞MG63中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水平,探讨MT01对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T01组、Pg组和MT01+Pg组。按分组... 目的:检测单链寡脱氧核苷酸MT01作用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成骨细胞MG63中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水平,探讨MT01对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T01组、Pg组和MT01+Pg组。按分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加入MT01(质量浓度1mg·L-1),以1mg·L-1PBS作对照共孵育3h后,以100∶1的感染复数(MOI)加入Pg悬液共培养。4组细胞分别孵育2、4、6、8、12和24h后采用RT-PCR法检测MG63细胞中Col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T01和MT01+Pg组MG63细胞中ColⅠmRNA表达水平在2和4h时无明显变化(P>0.05),8、12和24h时MT01组细胞中ColⅠ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Pg组比较,2和4h时MT01+Pg组细胞中ColⅠmRNA呈低表达,6、8、12和24h时ColⅠ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MT01上调感染状态下MG63细胞中ColⅠmRNA的表达水平,MT01可促进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寡脱氧核苷酸mt01 牙龈卟啉单胞菌 人成骨细胞 型胶原
下载PDF
眼镜蛇(Naja naja atra)毒膜毒素MT-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愚 秦妮 +3 位作者 高荣 李文辉 王婉瑜 熊郁良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从眼镜蛇(Najanajaatra)毒中纯化出膜毒素MT-Ⅰ,该毒素与磷脂酶A2产生协同溶血效应,使小鸡颈二腹肌等标本产生进行性挛缩,对体外Hut-78细胞有杀伤作用。
关键词 眼镜蛇 mt-I 生物学效应 蛇毒 膜毒素
下载PDF
褪黑激素受体Ⅰ型(MT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陈丽萍 曾建 +4 位作者 陈淼 许豪勤 陈艳 刘克坚 狄荣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受体Ⅰ型(MTR1)在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0例乳腺组织样本,分为2组,乳腺癌组、正常乳腺组,每组7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2组MTR1的表达及其差异。结果:乳腺...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受体Ⅰ型(MTR1)在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0例乳腺组织样本,分为2组,乳腺癌组、正常乳腺组,每组7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2组MTR1的表达及其差异。结果: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强度综合评分分别为4.26±1.82,1.80±1.19(P=0.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64.3%(χ2=5.201,P=0.023),MT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MTR1表达水平乳腺癌组(2.81±0.44)高于正常乳腺组(1.11±0.1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结论:MTR1在正常和病理的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MT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MTR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之一和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mt) 褪黑激素受体型(mtR1) 乳腺癌
下载PDF
基于mt DNA COⅠ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快速鉴定具条实蝇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振 郭琼霞 陈韶萍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20-25,共6页
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 Hendel)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探索其快速鉴定技术,基于mt DNA COⅠ设计一对能够准确鉴定具条实蝇的种特异性引物JF190和JR386,以具条实蝇作为阳性对照,颜带实蝇(B.cilifer Hendel)、黑颜实蝇... 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 Hendel)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探索其快速鉴定技术,基于mt DNA COⅠ设计一对能够准确鉴定具条实蝇的种特异性引物JF190和JR386,以具条实蝇作为阳性对照,颜带实蝇(B.cilifer Hendel)、黑颜实蝇(B.diaphora Coquillett)和黑膝实蝇(B.scutellaris Bezzi)等20种实蝇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后将其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仅目标种具条实蝇能够在约197 bp扩增出一条单一且清晰的的条带。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鉴定快速,且在实际检疫鉴定工作中已得到验证,适用于实蝇的快速鉴定和疫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条实蝇 快速鉴定 mt DNA coⅰ SS-PCR 种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在Ⅰ期子宫内膜癌围术期的应用
6
作者 潘小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3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选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Ⅰ期EC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试验组实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选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Ⅰ期EC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试验组实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围术期指标、血清相关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低(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Ⅰ期EC患者,选择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血清、围术期等指标,还能控制炎症状态,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子宫内膜癌 围术期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 双侧附件切除术 开腹手术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三种壳口颜色脉红螺(Rapana venosa)形态学和线粒体16S rRNA与COⅠ基因片段差异比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班绍君 薛东秀 +2 位作者 张涛 潘洋 王海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9-1217,共9页
脉红螺壳口通常有3种颜色:"黑白条纹螺"、"中间螺"和"橙色螺"。本论文对3种壳口颜色的脉红螺分别进行了形态学和mt16S rRNA、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除厣宽/壳高、厣高/壳高、厣... 脉红螺壳口通常有3种颜色:"黑白条纹螺"、"中间螺"和"橙色螺"。本论文对3种壳口颜色的脉红螺分别进行了形态学和mt16S rRNA、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除厣宽/壳高、厣高/壳高、厣高/体螺层、厣高/壳口长、厣高/壳口宽、厣高/厣宽的形态学特征指数和出肉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相关变量具有显著差异,且对湿重的影响效果不同。"黑白条纹螺"壳口长和壳口宽对湿重影响最大,而"中间螺"和"橙色螺"各形态特征对湿重均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根据各形态特征均值建立的居群形态聚类图显示,"中间螺"和"橙色螺"形态差异较小,二者与"黑白条纹螺"的形态差异较大。然而基于mt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壳口颜色的脉红螺无遗传分化,为同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红螺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mt16SrRNA coⅰ
下载PDF
罗氏沼虾3个群体线粒体COⅠ基因的序列差异和遗传标记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学明 郭亚芬 +3 位作者 陈福艳 蒋钦杨 梁万文 蒋和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0-544,共5页
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线粒体DNA的COⅠ基因,测定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了罗氏沼虾缅甸原种F1代、江苏养殖群体和广西选育F2代3个群体共17只个体的序列核苷酸位点差异和遗传多态。结果表明,缅甸原种F1... 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线粒体DNA的COⅠ基因,测定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了罗氏沼虾缅甸原种F1代、江苏养殖群体和广西选育F2代3个群体共17只个体的序列核苷酸位点差异和遗传多态。结果表明,缅甸原种F1代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江苏养殖群体和广西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在长度为498 bp的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到10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占2.01%),17只个体具有5种基因型,3群体各自的平均核苷酸位点差异分别为0.88%、0.07%和0。UPGMA分子系统聚类树显示,江苏养殖群体和广西选育群体的遗传关系最近,其单倍型混杂聚成一支,而缅甸原种F1群体相对独立为另外一支。COⅠ基因可以作为区分两分支群体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CO 基因 序列多态性 遗传标记
下载PDF
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宝维 陈苗璐 +3 位作者 王秉翰 张名爱 葛文华 岳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6-108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 MT-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Ⅰ~Ⅵ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 MT-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Ⅰ~Ⅵ组)饲粮锌水平分别为31.28、81.28、131.28、181.28、231.28、281.28 mg/kg(含基础饲粮中锌含量)。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锌水平为112.51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6.05 mg/kg时料重比最低。2)器官指数均随饲粮锌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Ⅱ组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 P<0.01),Ⅱ、Ⅲ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 P<0.01)。3)免疫后7 d,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 P<0.05);免疫后14 d,Ⅲ、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 P<0.05)。4)除Ⅳ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 T-AOC)外,Ⅲ、Ⅳ组血清和肝脏T-AOC及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 P<0.01);Ⅲ组丙二醛( MDA)含量最低。5)Ⅱ、Ⅲ、Ⅳ组肝脏中MT-Ⅰ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6)机体MT-Ⅰ mRNA表达量与抗氧化能力指标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饲粮适宜锌水平能够提高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和MT-Ⅰ mRNA的表达量。高位免疫与抗氧化力状态下,锌的需要量要比最佳生长性能状态下锌的需要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水稻Wx基因PCR-AccⅠ标记与稻米AC的关系及其辅助育种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爱秋 梁奉军 +1 位作者 王平荣 邓晓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分析了105个水稻品种的Wx基因型,结果表明,用该标记检测的Wx基因型与该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PCR-AccⅠ标记可以鉴别籼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高或低;同时,对2个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的分析表明... 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分析了105个水稻品种的Wx基因型,结果表明,用该标记检测的Wx基因型与该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PCR-AccⅠ标记可以鉴别籼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高或低;同时,对2个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的分析表明,PCR-AccI标记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紧密连锁、共分离的.另一方面,以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的优质籼稻保持系D香1B为优质Wx基因供体,运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但直链淀粉含量过高、品质欠佳的籼稻保持系G46B进行品质改良,结果在BC3F2代成功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的纯合TT基因型目标植株,表明PCR-AccⅠ标记用于优质Wx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有效的,因而该标记对改良稻米品质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X基因 PCR-Acc 分子标记 淀粉品质 品质改良
下载PDF
载脂蛋白A-Ⅰ在8种不同组织学分型肾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巩蓓 胡慧慧 张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在8种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用于鉴别诊断的新型肿瘤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例肾肿瘤(包括透明细胞癌11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嫌色细胞癌...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在8种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用于鉴别诊断的新型肿瘤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例肾肿瘤(包括透明细胞癌11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嫌色细胞癌3例、嗜酸细胞腺癌1例、多房性囊性细胞癌2例、肾盂尿路移行上皮癌3例、后肾腺癌1例、集合管癌1例)及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po A-Ⅰ的表达,癌旁正常组织取自除外23例肾癌组织的其他5例肾肿瘤的切缘外非癌组织。结果:23例肾肿瘤中,Apo A-Ⅰ阳性21例(阳性率91.3%);肾癌旁组织5例,阳性2例(阳性率40.0%),Apo A-Ⅰ在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9,P=0.003)。比较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肾肿瘤,11例肾透明细胞癌中,阳性9例(阳性率81.8%),Apo A-Ⅰ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透明细胞癌Ⅱ级、Ⅲ级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0,P=0.038);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癌、多房性囊性细胞癌、肾盂尿路移行上皮癌、后肾腺癌、集合管癌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着色。结论:Apo A-Ⅰ在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异升高,可作为区分不同组织学分型肾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 肾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重大检疫性害虫玉米根萤叶甲的种特异性SS-CO Ⅰ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桂芬 王玉生 +5 位作者 郭建洋 冼晓青 万方浩 张金良 王福莲 张亚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134,共8页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萤叶甲 SS-coⅰ标记 种特异性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下载PDF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改进——内切酶EcoRⅠ/TruⅠ组合与EcoRⅠ/MseⅠ组合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文玲 王淑芬 +2 位作者 牟晋华 王翠花 刘贤娴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4-6,9,共4页
通过对EcoRⅠ/TruⅠ与EcoRⅠ/MseⅠ两个双酶切组合的比较,证明在AFLP标记体系中,完全可以用内切酶TruⅠ替代昂贵的内切酶MseⅠ。EcoRⅠ与TruⅠ可同时加入,在不同温度下分段进行酶切:37℃酶切4 h,然后65℃酶切2 h,可达到分步酶切的效果。
关键词 AFLP分子标记 内切酶 Tru MSE
下载PDF
DNA酶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倪玉华 张建军 孙宝贵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31-535,共5页
1905年人类首次在牛胰腺中发现DNA酶Ⅰ。目前已发现DNA酶Ⅰ存在6种编码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内含子4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DNA酶Ⅰ不仅水解双链DNA,参与外源DNA的代谢、而且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染色质降解及系统性红斑狼... 1905年人类首次在牛胰腺中发现DNA酶Ⅰ。目前已发现DNA酶Ⅰ存在6种编码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内含子4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DNA酶Ⅰ不仅水解双链DNA,参与外源DNA的代谢、而且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染色质降解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道肿瘤和心肌梗死发生密切相关。DNA酶Ⅰ是亲子鉴定及犯罪学鉴定良好的生化标志物,血清DNA酶Ⅰ活性升高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高敏感性的急性心肌缺血标志物、酶表型分析可用于预测疾病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酶 基因多态性 心肌缺血 生化标志物
下载PDF
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分子表达降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宇清 张建琼 +3 位作者 夏梅 缪凤琴 单祥年 谢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抗原表达水平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SGC7901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复合物的表达情况,W estern b lot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及轻链表达情况,半定量RT-...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抗原表达水平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SGC7901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复合物的表达情况,W estern b lot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及轻链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轻链和抗原加工分子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利用HLA基因区域的微卫星序列检测MKN细胞HLA基因在DNA水平的完整性。结果:胃癌细胞系MKN表面HLA-Ⅰ类复合物表达降低,重链A及B/C位点蛋白无表达而轻链表达无异常。在mRNA水平,胃癌细胞系MKN存在重链A、B、C各位点和抗原加工分子TAP1、LMP2、Tapasin、PA28β的表达缺失。微卫星DNA扩增结果初步显示,MKN细胞无HLA基因区域DNA的大片段丢失。结论:胃癌细胞系MKN HLA-Ⅰ类分子复合物表达降低可能是由HLA-Ⅰ类分子重链及其加工分子在转录水平改变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LA—类分子 微卫星序列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糖蛋白抗原72-4、单抗MG7相关抗原对胃癌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文华 刘弋 焦贤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糖蛋白抗原72-4(CA72-4)、单抗MG7相关抗原(MG7Ag)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PGⅠ、CA72-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MG7Ag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并与慢性...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糖蛋白抗原72-4(CA72-4)、单抗MG7相关抗原(MG7Ag)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PGⅠ、CA72-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MG7Ag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人做对比,分析三种指标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为(35.79±11.16)ng/m l明显低于各对照组,CA72-4含量为(5.91±2.54)U/m l、MG7Ag含量为(7.09±4.56)U/m l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CA72-4、MG7A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9.39%,51.52%;联合检测阳性率PGⅠ+CA72-4为57.58%,PGⅠ+MG7Ag为69.70%,CA72-4+MG7Ag为72.73%,PGⅠ+CA72-4+MG7Ag为78.79%。结论血清PGⅠ、CA72-4、MG7Ag与胃癌诊断及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转移及预后;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糖蛋白抗原72—4 单抗MG7相关抗原 肿瘤标志物 胃癌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成分对肝星形细胞MMP-2、TIMPs和MT1-MM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从岩 李一雷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MMP-2、TIMPs和MT1-MMP对细胞外基质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肝星状细胞...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MMP-2、TIMPs和MT1-MMP对细胞外基质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肝星状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的细胞外基质中,采用酶谱分析测定MMP-2;Westernblot测定MT1-MMP的表达量;反向酶谱分析测定TIMPs的表达量;RT-PCR测定MMP-2、TIMPs和MT1-MMP的mRNA表达量。结果I型胶原表面和内部培养的人肝星形细胞(HSC)的MMP-2酶原及MMP-2,TIMP-2,MT1-MMP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强,而未聚合的I型胶原单体分子则无此作用,类似于基底膜成分的Matrigel对MMP-2的表达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结论在不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中,HSC的MMP-2,TIMPs和MT1-MMP表达量不同;在细胞外基质降解的过程中,MMP-2、TIMPs和MT1-MMP可能一起对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 肝星形细胞(HSC) 型胶原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通滞苏润江胶囊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鸿 周洋 孙磊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0年第5期440-446,共7页
目的:建立测定通滞苏润江胶囊中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用相对较稳定的西红花苷-Ⅰ对照品替代西红花苷-Ⅱ对照品测定其含量。结果: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分别在0.0~108.52μg·L-1、0.0... 目的:建立测定通滞苏润江胶囊中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用相对较稳定的西红花苷-Ⅰ对照品替代西红花苷-Ⅱ对照品测定其含量。结果: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分别在0.0~108.52μg·L-1、0.0~53.41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97.60%,RSD分别为0.01%、0.40%。52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与常规外标法测得含量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通滞苏润江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 通滞苏润江胶囊 西红花苷- 西红花苷-Ⅱ
下载PDF
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BOT及Ⅰ期EOC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俊梅 刘洁梅 +1 位作者 李琳可 郭晓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177-179,共3页
目的研究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BOT及Ⅰ期EO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BOT患者和49例EO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MRI特征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分析MRI检查联合血清肿... 目的研究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BOT及Ⅰ期EO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BOT患者和49例EO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MRI特征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分析MRI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鉴别诊断疾病的准确率。结果BOT组与EOC组患者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分隔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OT组实性部分大小、分隔厚度均小于EOC组(P<0.05)。BOT组患者的血清CA125含量低于EOC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C组患者的血清HE4含量显著高于BOT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BOT和EOC的诊断准确率为93.46%(100/107),明显高于单一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MRI检查(P<0.05)。结论MRI检查可清楚显示Ⅰ期EOC和BOT的影像学特点,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有效鉴别Ⅰ期EOC和BOT,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卵巢交界性肿瘤 期卵巢上皮癌
下载PDF
DNA条形编码技术在动物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20
作者 王鑫 黄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7-72,共6页
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分类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概念认为,就像在商店里扫描仪读取条形码那样,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也能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小段(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分类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概念认为,就像在商店里扫描仪读取条形码那样,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也能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小段(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mt COI)加以识别。在最近3年里,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学中研究的热点。理论上,DNA条形编码在生物分类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际上对其的争论也不少。综述了DNA条形编码技术的产生、发展概况、原理与操作及其在动物分类中的应用,突出了该技术在寄生虫分类中应用的意义与可行性,并讨论了DNA条形编码在生物分类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编码 动物 寄生虫 分类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mt CO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