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群体中mtDNA和GJB2基因变异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艳 戴朴 +15 位作者 薛希均 韩东一 王国建 袁永一 韩冰 陈良飞 钟玲 任黎 孙林辉 陈克久 杨晓东 张培华 张波 杨有声 王顺跃 张金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39,198,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及GJB2基因突变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 HL)易感性的关系,为易感个体的基因筛查及相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北京某部349名接触军事噪声的官兵,收集军事噪声性听力...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及GJB2基因突变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 HL)易感性的关系,为易感个体的基因筛查及相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北京某部349名接触军事噪声的官兵,收集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者和耐受者外周血标本182份,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目的片段及GJB2编码区,产物直接基因测序。结果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98种mtDNA和12种GJB2变异基因型,其中41种存在于12SrRNA;在易感者中发现4例mtDNA突变均为T1095C合并G7642A,在耐受者中未发现该突变;另有3例耐受者均为961delT+insC(其中一人合并235delC杂合),而易感者中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证实12SrRNA确为线粒体高突变区。T1095C合并G7642A突变在这些无相同遗传背景但受相同环境因素影响的人群中集中出现,强烈提示该突变可能为导致NI HL的致病性突变。3例有961delT+in-sC的耐受者均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这与该突变应为条件致病性突变的推测相符,但与NI HL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聋 线粒体dna GJB2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蝽亚科部分昆虫mt DNA-16S rRNA序列多态性分析(半翅目:蝽科)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惠玲 张虎芳 杨慧妮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4-138,共5页
以16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亚科6种昆虫及外群异蝽科昆虫进行特异性扩增和序列测定,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了16S rRNA基因在该亚科的分子进化机制.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建... 以16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亚科6种昆虫及外群异蝽科昆虫进行特异性扩增和序列测定,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了16S rRNA基因在该亚科的分子进化机制.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建立蝽亚科部分昆虫分子系统发育关系[1].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的长度在439~441 bp之间,且保守性序列较多.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9%,17.9%,40.5%,8.8%,A+T平均含量为73.4%,明显高于G+C含量(26.7%),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密码子第三位点A+T含量更高,达77.1%.通过测定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发现,不同种群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蝽亚科 mt dna 16S RRNA 多态性
下载PDF
线粒体DNA MT-TL1基因A3243G突变所致的临床表型系统综述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夕雅 夏钰 都爱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线粒体DNA MT-TL1基因m.3243A>G(A3243G)突变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线粒体基因突变,也是临床表现最为复杂的突变之一。临床表型的累及范围包括脑和神经、心脏、骨骼肌、内分泌、胃肠道、皮肤等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程度从无症状到致命性的... 线粒体DNA MT-TL1基因m.3243A>G(A3243G)突变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线粒体基因突变,也是临床表现最为复杂的突变之一。临床表型的累及范围包括脑和神经、心脏、骨骼肌、内分泌、胃肠道、皮肤等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程度从无症状到致命性的猝死综合征。而且最新研究发现携带m.3243A>G突变的孕妇在孕产期并发症方面也有很多突出的差异。本文对m.3243A>G突变所致的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的临床表型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mt-TL1基因 m.3243A>G突变 临床表型 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mt DNA COI基因的新疆部分地区叶蝉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燕 陈光辉 +2 位作者 古丽扎尔·阿不都克力木 张秀英 王玉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6期119-129,共11页
研究旨在准确、高效鉴定识别叶蝉科昆虫,克服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以新疆4种叶蝉若虫和2种叶蝉成虫为试材,基于mt DNA COI基因,通过PCR扩增、测序技术获得6种叶蝉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6个样本的COI序列A+T含量高于G... 研究旨在准确、高效鉴定识别叶蝉科昆虫,克服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以新疆4种叶蝉若虫和2种叶蝉成虫为试材,基于mt DNA COI基因,通过PCR扩增、测序技术获得6种叶蝉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6个样本的COI序列A+T含量高于G+C,A/T碱基偏移明显,符合昆虫mt DNA碱基构成特点;6种叶蝉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2,样本A、B、E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1,符合“10倍阈值定律”;样本A、B、E与数据库中相关叶蝉的序列相似度高于99%,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6种叶蝉在系统发育树上位置清晰,分类明确,在各分类阶元间形成独立单系。获得6条COI基因序列可作为叶蝉快速鉴定的DNA条形码,其中4种若虫的基因序列为叶蝉科昆虫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叶蝉 mt dna COI基因 相似度 遗传距离 进化关系
下载PDF
都柳江粗唇种群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组成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伟 代应贵 +2 位作者 袁振兴 孙际佳 刘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5,51,共7页
以采自都柳江40尾粗唇(Leiocassis crassilabris)个体为样品,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粗唇都柳江种群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长度分别为1 118 bp、776~778 bp的粗唇Cyt b基因、Dloop序列。2段序列的碱基组成均... 以采自都柳江40尾粗唇(Leiocassis crassilabris)个体为样品,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粗唇都柳江种群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长度分别为1 118 bp、776~778 bp的粗唇Cyt b基因、Dloop序列。2段序列的碱基组成均为A+T的含量高于G+C的含量,但Cyt b基因碱基变异率(0.27%)显著低于D-loop的碱基变异率(3.34%~3.35%)。对粗唇D-loop序列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等的特征序列。都柳江粗唇40个个体Cyt b基因、D-loop序列中分别有3、20个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了4、10种单倍型。都柳江粗唇种群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146、0.000 13、0.150和0.404、0.003 17、2.444。都柳江粗唇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开展该种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柳江 粗唇(Leiocassis crassilabris) 线粒体dna CYT B基因 D-L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线粒体DNA标记在头足纲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小东 马媛媛 程汝滨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动物线粒体DNA(mt DNA)具有在细胞中大量存在、缺少重组、多为母系遗传、缺少内含子以及进化速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种群遗传、物种鉴定和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经济种类,... 动物线粒体DNA(mt DNA)具有在细胞中大量存在、缺少重组、多为母系遗传、缺少内含子以及进化速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种群遗传、物种鉴定和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其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历来是热点领域。本研究主要对头足类动物mt DNA组成与特点(包括基因组成、重排等)、常用mt DNA标记对其不同分类阶元的适用性以及线粒体基因片段和全基因组在头足类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线粒体dna 分子系统学 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III亚基基因 核糖体12S RRNA基因 核糖体16S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多态性鉴定烟台海鲜市场鱼种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卫霞 刘晓玲 +2 位作者 王敏强 赵明日 王家璇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5年第2期97-102,共6页
由烟台海鲜市场随机采集具有相对重要商业价值的10种海鱼(小黄鱼、牙片、鲅鱼、面条鱼、鲐鱼、鲳鱼、鲈鱼、偏口、黑鱼、白姑鱼),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鱼种进行鉴定.首先提取10种海鱼的基因组DNA,... 由烟台海鲜市场随机采集具有相对重要商业价值的10种海鱼(小黄鱼、牙片、鲅鱼、面条鱼、鲐鱼、鲳鱼、鲈鱼、偏口、黑鱼、白姑鱼),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鱼种进行鉴定.首先提取10种海鱼的基因组DNA,利用自行设计的通用引物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MT-co3)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用NCBI数据库检索,确定了10种海鱼的鱼种.依据测序结果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选用NlaⅢ和HinfⅠ2种内切酶进行酶切,获得了各种鱼类特异的酶切片段图谱.研究结果表明,PCR-RFLP能有效地区分以上10种海鱼,在鱼种鉴定上具有简便、准确的优势,可为鱼类食品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梅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物种鉴定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 海鱼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全长序列的假眼小绿叶蝉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宁宁 王梦馨 +3 位作者 崔林 潘铖 张新亭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79-6889,共11页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the)是我国大陆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茶树害虫,其种群世代重叠严重,数量大。从我国13个主要产茶省份各选出一个重点产茶县(市),采集假眼小绿叶蝉标本,首次扩增得到其线粒体CO I基因全长序列,并以此...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the)是我国大陆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茶树害虫,其种群世代重叠严重,数量大。从我国13个主要产茶省份各选出一个重点产茶县(市),采集假眼小绿叶蝉标本,首次扩增得到其线粒体CO I基因全长序列,并以此探讨了假眼小绿叶蝉13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遗传分化程度及基因流水平。在13个地理种群中共得到了176条CO I基因序列,发现了113个变异位点,形成了105个CO I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720,种群内单倍型多样性在0.804—1.000范围内,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说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进化符合中性模型,种群数量较为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Mantel检验显示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652,固定系数Fst为0.10876,基因流Nm为4.097,表明地理种群间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遗传差异较小。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省际之间频繁的茶树鲜叶贩运、异地茶苗的大批量调拨等因素促进了假眼小绿叶蝉的长距离迁移,加强了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线粒体COI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美国红鱼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基因序列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鹏飞 周永东 +1 位作者 徐汉祥 薛利建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美国红鱼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和控制区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别得到1140bp和623bp的核苷酸序列。将所得序列与从Genbank中查到的美国红鱼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了序列中碱基的组成及变异情况,为美国红鱼的合理...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美国红鱼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和控制区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别得到1140bp和623bp的核苷酸序列。将所得序列与从Genbank中查到的美国红鱼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了序列中碱基的组成及变异情况,为美国红鱼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养殖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遗传学数据,为保护中国海域生物种质资源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鱼 线粒体dna Cyt-b基因 控制区基因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回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建鹂 徐百成 +7 位作者 边盼盼 杨小龙 刘晓雯 李倩 朱一鸣 纵亮 赵亚丽 郭玉芬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回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NSHL)患者GJB2、SLC26A4及线粒体DNA1555A>G(mitochondrial DNA 12SrRNA 1555A>G,mtDNA 1555A>G)三种常见聋病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回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NSHL)患者GJB2、SLC26A4及线粒体DNA1555A>G(mitochondrial DNA 12SrRNA 1555A>G,mtDNA 1555A>G)三种常见聋病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420例回族NSHL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全血DNA后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A1w26I酶切阳性的mtDNA 1555A>G标本、GJB2基因编码区及SLC26A4基因的第8、19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 420例NSHL患者中,11例为mtDNA 1555A>G突变所致,占2.62%(11/420);41例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包括纯合和复合杂合突变,占9.76%(41/420),是最常见的致聋病因,其中c.235delC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6.90%(58/840),占所有致病等位基因的51.33%(58/113),是GJB2最常见的突变方式;20例为SLC26A4双等位基因改变,占4.76%(20/420),其中c.919-2A>G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5.0%(42/840),占所有等位基因碱基改变的68.85%(42/61),是SLC26A4的热点突变形式。结论本研究为本组17.14%(72/420)的NSHL患者明确了病因,GJB2是中国西北地区回族NSHL患者最常见的致聋基因,c.235delC是其最主要的突变形式;c.919-2A>G是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非综合征型聋 线粒体dna 1555A>G基因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内蒙古沙葱萤叶甲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鹏飞 周晓榕 +2 位作者 庞保平 谭瑶 田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发生为害的新害虫,为明确内蒙古沙葱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本研究测定了内蒙古8个地理种群的197头沙葱萤叶甲的线粒体COI基因417 bp序列,利用... 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发生为害的新害虫,为明确内蒙古沙葱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本研究测定了内蒙古8个地理种群的197头沙葱萤叶甲的线粒体COI基因417 bp序列,利用Dna SP 5.0、Arlequin 3.11和Network 4.6.1.0等软件对沙葱萤叶甲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子变异等进行分析。在所分析的197个COI序列中,共有43个变异位点和62个单倍型,其中2个单倍型为各种群共享,每个种群具有3个及以上的独享单倍型。总种群的单倍型多态度指数Hd为0.9466,不同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态度Hd在0.8889-0.9600。总群体固定系数Fst为0.0315,基因流Nm为15.37。中性检验结果不显著(Tajima's D=-1.6300,0.10>P>0.05),说明内蒙古沙葱萤叶甲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出现种群扩张现象。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沙葱萤叶甲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96.34%),而种群间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在中介网络图上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沙葱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高,基因交流程度高,遗传分化不明显且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萤叶甲 线粒体COI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单倍型
下载PDF
B型烟粉虱在甘蓝上的产卵行为观察
12
作者 张晓曼 王甦 +1 位作者 罗晨 张帆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9-1064,共6页
B型烟粉虱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30℃,湿度RH70%-75%,光照L:D=16h:8h)观察了连续三代B型烟粉虱(基于复眼及线粒体CO1基因鉴定)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qitata叶片(秋甘一号)上产卵排列方式。发现烟粉虱在... B型烟粉虱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30℃,湿度RH70%-75%,光照L:D=16h:8h)观察了连续三代B型烟粉虱(基于复眼及线粒体CO1基因鉴定)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qitata叶片(秋甘一号)上产卵排列方式。发现烟粉虱在甘蓝叶片上的产卵排列方式有圆形,弧形(0<弧形<π)和半圆形三种方式,或者也会将卵散产在甘蓝叶片的背面,所占比例分别为圆形45.1%、弧形46.9%、半圆8.0%,且三代烟粉虱中产卵的同一种排列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烟粉虱在甘蓝叶片上产卵时以吸食点为圆心体长为半径边取食边产卵,少散产,区别于前人对其的研究(烟粉虱卵不规则的散产在叶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B型烟粉虱 产卵行为 复眼 线粒体dna.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我国悬铃木方翅网蝽(半翅目:网蝽科)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元臣 卢绍辉 +1 位作者 龚东风 马兴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目的】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在我国的入侵趋势。【方法】共测定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中240个个体COⅠ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P V6.12.03等软件对方翅网蝽不同地理... 【目的】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在我国的入侵趋势。【方法】共测定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中240个个体COⅠ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P V6.12.03等软件对方翅网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情况、种群历史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12个地理种群的COⅠ核苷酸序列含有13个变异位点和9个单倍型,其中有5个共享单倍型,Hap1为祖先单倍型。方翅网蝽总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584,地理种群间Hd值在0~0.758之间。种群总固定系数FST值为0.48,各地理种群间FST值在-0.05~0.89之间,种群间基因分化程度差异较大;种群总基因流Nm值为0.55,且各地理种群间Nm值在-85.25~47.58之间,种群间基因交流程度不同。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52.19%,同时华中组群经历了方翅网蝽种群扩张事件。【结论】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在不同组群间和地理种群间具有显著分化的遗传结构。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各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地理距离未明显阻碍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推测在中国主要分布区内悬铃木方翅网蝽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进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COⅠ基因 固定系数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职业接触六价铬对人群线粒体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淋清 吴德生 +6 位作者 黄海燕 丁鸿 杨学琴 张慧敏 崔栋 刘建军 庄志雄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六价铬对工人线粒体DNA中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浴酸消化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人群血铬水平,采用胞质阻滞双核微核法检测人群微核率,采用Mass 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检测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六价铬对工人线粒体DNA中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浴酸消化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人群血铬水平,采用胞质阻滞双核微核法检测人群微核率,采用Mass 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检测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57名手工电镀铬工人为暴露组人群的血铬水平为(10.21±1.35)mg/L,明显高于88名无职业接触史工人为对照组的(3.57±0.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人群双核微核率为(3.23±0.35)‰,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22±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人群中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为(4.41±0.17)%,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甲基化水平(5.19±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血铬水平与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有相关关系(r=-0.169 2,P=0.041 9),随着血铬水平增加,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有降低趋势。结论职业接触六价铬可引起机体遗传损伤和表观遗传损伤,MT-TF基因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是潜在的职业铬暴露的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mt-TF基因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