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rbo MUD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
1
作者 宋常建 张水莲 赵红昌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6年第6期51-53,共3页
TD-SCDMA已成为第3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它采用联合检测技术来抑制符号间干扰(ISI)和多址干扰(MAI)。介绍了Turbo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该技术将Turbo迭代译码思想引入到联合检测,有机结合多用户检测和信道译码... TD-SCDMA已成为第3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它采用联合检测技术来抑制符号间干扰(ISI)和多址干扰(MAI)。介绍了Turbo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该技术将Turbo迭代译码思想引入到联合检测,有机结合多用户检测和信道译码2种技术,通过在软MUD和软信道译码间多次进行迭代并及时交换软信息(如后验概率)来提高系统性能。研究表明,采用TurboMUD可使系统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SCDMA SISO多用户检测 信道译码
下载PDF
FIXED-POINT BLIND ADAPTIVE MULTIUSER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IR UWB SYSTEMS IN MULTIPATH CHANNEL
2
作者 Wang Feng Xu Chengqi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0年第2期157-165,共9页
Using the hypothesis that data transmitted by different users are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this paper proposes a fixed-point blind adaptive multiuser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Time-Hopping (TH) Impulse Ra... Using the hypothesis that data transmitted by different users are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this paper proposes a fixed-point blind adaptive multiuser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Time-Hopping (TH) Impulse Radio (IR) Ultra Wide Band (UWB) systems in multipath channel,which is based o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idea. The proposed algorithm employs maximizing negentropy criterion to separate the data packets of different users. Then the user characteristic se-quences ar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data packet order of the desired user. This algorithm only needs the desired user’s characteristic sequence instead of channel information,power information and time-hoping code of any user. Due to using hypothesis of statistical independence among users,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the outstanding Bit Error Rate (BER) performance and the excellent ability of near-far resistanc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algorithm has the performance close to that of Maximum-Likelihood (ML) algorithm and is a suboptimum blind adaptive multiuser detection algorithm of excellent near-far resistance and low complex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 Wide Band (UWB) MultiUser Detection (mud) Bind adaptive FIXED-POINT Multipath channel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浮泥运移规律及精细化维护疏浚
3
作者 汤宇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89-95,共7页
基于2016—2019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施工区段月度测图和2016—2020年北槽深水航道洪枯季常态天气条件下的浮泥观测资料,研究浮泥输移特征及回淤、高频水深等变化特征,提出航道精细化疏浚维护方案。结果表明,常态天气条件下洪季的高低频水... 基于2016—2019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施工区段月度测图和2016—2020年北槽深水航道洪枯季常态天气条件下的浮泥观测资料,研究浮泥输移特征及回淤、高频水深等变化特征,提出航道精细化疏浚维护方案。结果表明,常态天气条件下洪季的高低频水深差幅度大于枯季,北槽航道中段洪季的浮泥厚度要远大于枯季,航道回淤量具有随高低频水深差的增加而增加的特征。建议优先在洪季实施精细化维护疏浚方案,试应用后能有效减小浮泥、高低频水深差等变化过程对航道考核测量和航道维护疏浚的干扰,提高航道维护疏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浮泥 精细化维护疏浚
下载PDF
岩溶区钻孔桩泥浆漏失引起土体变形机制与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4
作者 姜明映 陈娥梅 +3 位作者 刘永成 朱亚东 蒋文奎 谢瑞庭 《中外公路》 2024年第5期59-64,共6页
岩溶区桩孔常常钻穿溶洞诱发泥浆漏失,引起孔壁失稳、地面塌陷、设备陷落,阻碍施工顺利进行。掌握钻孔因泥浆漏失而塌陷机制对优化、确定桩孔的施工工艺非常重要。该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岩溶区覆盖层为上部黏土、下部砂土条件下桩... 岩溶区桩孔常常钻穿溶洞诱发泥浆漏失,引起孔壁失稳、地面塌陷、设备陷落,阻碍施工顺利进行。掌握钻孔因泥浆漏失而塌陷机制对优化、确定桩孔的施工工艺非常重要。该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岩溶区覆盖层为上部黏土、下部砂土条件下桩孔钻穿溶洞、泥浆漏失引起土体变形机制与破坏模式,为岩溶区桩基施工方案决策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桩孔钻穿溶洞顶板引起上部黏土、下部砂土覆盖层塌陷的力学原理是桩孔钻穿溶洞顶板后,泥浆快速下窜导致孔壁应力失去平衡,砂土因单粒结构而率先移动、充填桩孔,进而引起的上层黏土失稳下沉。当砂土顶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约等于内摩擦角时,砂土滑动停止;砂土滑动停止后,上层黏土下沉持续而形成土拱;土拱形成以后,地面趋于稳定;钻孔泥浆下窜诱发地面沉降的历程分为快速下沉、缓慢下沉、稳定3个阶段,整个过程历时约1 min,地面形成下沉盆。工程中,建议对溶洞顶板上部砂土采用注浆法加固,防止桩孔钻穿溶洞顶板引起地面塌陷,确保设备人员安全、施工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岩溶 桩孔垮塌 地面塌陷 泥浆下窜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高效处理河道黑臭淤泥施工技术研究
5
作者 覃辉煌 肖清泉 +2 位作者 樊玉冰 刘林基 杨相细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217-219,共3页
针对河道水质发臭、淤泥堆积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有效处理河道黑臭淤泥的施工技术,通过筛分除杂、砂水分离、泥水分离模块,结合采用PLC+GPRS控制系统实行远程监控。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操作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基础铺垫和... 针对河道水质发臭、淤泥堆积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有效处理河道黑臭淤泥的施工技术,通过筛分除杂、砂水分离、泥水分离模块,结合采用PLC+GPRS控制系统实行远程监控。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操作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基础铺垫和河底清淤、设备组装和进泥调试、杂质分离、砂分离、泥水分离等,通过把控进泥量控制淤泥处理速率,确定絮凝剂的添加量、搅拌速率参数等控制质量,进而实现项目的输出与收益最大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泥 泥水分离 砂分离 筛分除杂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辫状河储层三维层次建模 被引量:16
6
作者 尹艳树 张昌民 +1 位作者 尹太举 赵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提出了辫状河储层精细建模的层次建模思路,根据辫状河储层的层次性,首先建立辫状河道与坝的分布;其次建立辫状河道内部河床与废弃河道分布,以及坝内部坝核与坝顶的分布;最后建立河床、坝核、坝顶结构内部的泥质夹层分布。建模时不同层... 提出了辫状河储层精细建模的层次建模思路,根据辫状河储层的层次性,首先建立辫状河道与坝的分布;其次建立辫状河道内部河床与废弃河道分布,以及坝内部坝核与坝顶的分布;最后建立河床、坝核、坝顶结构内部的泥质夹层分布。建模时不同层次储层之间互为约束,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层次储层之间内在联系和分布规律。以大庆萨尔图油田P13小层辫状河储层为例,逐层次建立了不同储层结构的三维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很好体现了不同层次储层形态以及分布特征,具备较高的精度,能够应用于油田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性 层次建模 泥质夹层 辫状河储层 萨尔图油田
下载PDF
利用水声通信原理解决随钻数据传输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耿艳峰 贾梦之 +3 位作者 郑重 闫宏亮 岳耀宾 李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0,共8页
在现有随钻数据传输技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利用水声通信原理解决随钻数据传输难题的设想。首先选择钻杆内的钻井液作为水声通讯信道,并将其简化为一维、有限长、均匀、等截面波导。根据理想流体的小振幅波方程,讨论随钻水声信道的截止... 在现有随钻数据传输技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利用水声通信原理解决随钻数据传输难题的设想。首先选择钻杆内的钻井液作为水声通讯信道,并将其简化为一维、有限长、均匀、等截面波导。根据理想流体的小振幅波方程,讨论随钻水声信道的截止频率与黏滞力、非线性特性等因素的影响,确定通讯系统的频率、功率与传输距离等基本参数。然后提出建立随钻信道的分段、时变、分布式模型思路,适应信道结构分段变化、钻井深度随时间增加、信道参数时变分布等特点,仿真分析随钻水声信道的传输特性。最后通过定量计算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对水声信号的衰减,提出通过相控阵技术增强信源功率,提高信源质量与信宿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利用水声通信原理解决随钻数据的高速传输问题是可行的,有望使随钻数据传输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彻底解决随钻数据传输问题;结合钻井工程参数,可以选用的水声信号频率大于2 kHz,有效地避开了钻井过程噪声,有利于随钻信号提取;现有水声换能器、传感器可以满足3 000 m以内的随钻通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随钻测量 钻井液信道 相控阵 声波换能器
下载PDF
长江口浮泥层“适航水深”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海根 徐海涛 李九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1-97,共7页
长江口入海航道7米挖槽开挖以后,洪季挖槽内出现12米的浮泥层,引起了生产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长江口浮泥的一般情况,讨论了浮泥层变化的某些规律、探讨了在长江口测量浮泥层底板水深制作海图、充分利用浮泥层作... 长江口入海航道7米挖槽开挖以后,洪季挖槽内出现12米的浮泥层,引起了生产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长江口浮泥的一般情况,讨论了浮泥层变化的某些规律、探讨了在长江口测量浮泥层底板水深制作海图、充分利用浮泥层作为通航水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槽 浮泥层 适航水深 航道
下载PDF
粉砂淤泥质海岸开敞航道淤积模式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许国辉 刘德辅 贾同彬 《海岸工程》 2005年第4期11-16,共6页
粉砂淤泥质海岸开挖的开敞航道,普遍存在淤积问题,而且在风暴浪作用过后,经常出现泥沙大量骤淤现象。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航道淤积除存在悬移质淤积、推移质淤积、层移质淤积外,还有泥沙流滑淤积、航道侧面土体滑坡淤积2种方式,并... 粉砂淤泥质海岸开挖的开敞航道,普遍存在淤积问题,而且在风暴浪作用过后,经常出现泥沙大量骤淤现象。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航道淤积除存在悬移质淤积、推移质淤积、层移质淤积外,还有泥沙流滑淤积、航道侧面土体滑坡淤积2种方式,并概念性地分析了粉砂淤泥质海岸航道淤积。在常浪状况下,主要为“悬移质+推移质+层移质”的淤积组合模式;在风暴浪状况下,主要为“悬移质+推移质+层移质+泥沙流滑+航道侧面土体滑坡”的淤积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淤泥质海岸 航道淤积 风暴浪 淤积模式
下载PDF
ZY-73型钻孔煤层瓦斯压力测定仪的研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子章 樊腊生 +1 位作者 房勇 肖华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年第11期28-30,共3页
介绍了ZY-73型钻孔煤层瓦斯压力测定仪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简要介绍了仪器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钻孔 瓦斯压力测定 泥浆通道
下载PDF
东沙西南海区泥火山的分布及其物质来源层位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旭 阎贫 +1 位作者 王彦林 郑红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96,共9页
早期的多道地震和浅剖测线数据表明东沙西南海域可能存在一些泥火山。2014年在该海域加密了多道地震测线和浅剖测线。通过对新采数据的处理,在多道地震剖面中发现了大量反映泥火山存在的丘形隆起、喷发凹槽及反射空白带等特征;在浅剖剖... 早期的多道地震和浅剖测线数据表明东沙西南海域可能存在一些泥火山。2014年在该海域加密了多道地震测线和浅剖测线。通过对新采数据的处理,在多道地震剖面中发现了大量反映泥火山存在的丘形隆起、喷发凹槽及反射空白带等特征;在浅剖剖面上发现了指示泥火山存在的丘状构造、局部海底反射加强以及气体羽等现象。对比分析相邻的多道和浅剖剖面,发现该区存在大量泥火山,沿NWW—SEE方向呈带状分布。其中最大泥火山长度大于15km,宽约8km,高约285m。泥火山坡度较大,两翼倾角在5.5?~15.9?之间。剖面上显示有些泥火山对应的构造形变及反射空白带至少延伸到海底以下5.5km深度,经过与附近海区地震剖面解释成果的对比,推断泥火山物质来源层位为中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西南 泥火山 多道地震 浅剖 中生界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高压气井固井防窜技术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补成中 樊朝斌 彭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3,共3页
川东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存在多压力系统,同一口井易出现塌、漏、涌、卡等异常情况,而且该地区气层活跃,经常钻遇气层当量密度大于2.00g/cm3的高压气层,固井质量难以保证。针对川东北地区地质特点,分析了该地区高压气井固井过程... 川东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存在多压力系统,同一口井易出现塌、漏、涌、卡等异常情况,而且该地区气层活跃,经常钻遇气层当量密度大于2.00g/cm3的高压气层,固井质量难以保证。针对川东北地区地质特点,分析了该地区高压气井固井过程中发生气窜的原因,提出了防窜对策。指出固井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钻井到完井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影响着固井质量的提高,必须从钻井施工全面考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固井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井 固井 防窜水泥浆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用自适应陷波与线谱增强法处理泥浆信道的涡轮钻转速信号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华庆 邵钟武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68-74,共7页
本文对自适应陷波器(ANF)和自适应线谱增强器(ALE)的原理作了说明。详细讨论了应用ANF和ALE来处理经由泥浆传送的涡轮钻的转速信号,以抑制泥浆信道的很强的干扰和噪声,并将大大缩小用单纯谱分析法检测转速信号所需的数据时宽而提高检测... 本文对自适应陷波器(ANF)和自适应线谱增强器(ALE)的原理作了说明。详细讨论了应用ANF和ALE来处理经由泥浆传送的涡轮钻的转速信号,以抑制泥浆信道的很强的干扰和噪声,并将大大缩小用单纯谱分析法检测转速信号所需的数据时宽而提高检测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滤波器 涡轮 转速 泥浆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尚斌 黄朋 +1 位作者 万世明 李安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5-130,157,共6页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有关东海海平面变化、长江入海历史、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陆架上的古河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关于末次盛冰期时长江入海状况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有关东海海平面变化、长江入海历史、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陆架上的古河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关于末次盛冰期时长江入海状况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即应加强对因气候、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河道变形作用以及长江与古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研究 ,特别是应加强对陆架泥质沉积物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长江 入海历史 东海 泥质沉积物 河道变形作用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日本海富山深海水道堤坝大型泥波的成因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青春 何幼斌 +1 位作者 贺萍 危宇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3-148,共6页
关键词 深海水道 沉积物波 泥波 等深流 浊流 内波
下载PDF
伶仃洋出海航道浮泥形成机制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思平 季荣耀 +2 位作者 辛文杰 杨明远 陆永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伶仃洋出海航道前后5次大规模的浮泥观测表明,航道中曾普遍发现浮泥层,但近期分布范围有所缩小;浮泥层厚一般在0.1~0.6 m之间,层厚较大的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航道北段深槽区。根据浮泥分布的多年变化与洪、枯季变化分析,浮泥主要分布在航... 伶仃洋出海航道前后5次大规模的浮泥观测表明,航道中曾普遍发现浮泥层,但近期分布范围有所缩小;浮泥层厚一般在0.1~0.6 m之间,层厚较大的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航道北段深槽区。根据浮泥分布的多年变化与洪、枯季变化分析,浮泥主要分布在航道深槽内且洪季浮泥层厚度与范围明显比枯季大,表明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和较为丰富的细颗粒泥沙来源是浮泥形成的重要条件;浮泥层由于具有易流动性和可塑性,其形成位置、厚度与长度受潮汐作用影响明显而具有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泥 形成机制 分布特征 出海航道 伶仃洋
下载PDF
苏南地区航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处置对策 被引量:20
17
作者 徐颖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33-34,37,共3页
对苏南地区六条航道底泥中重金属镉、汞、铜、锌、铅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各航道底泥中重金属除铅以外 ,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其中镉的污染最为严重。底泥的总体环境质量为 :重污染断面占 4 4.... 对苏南地区六条航道底泥中重金属镉、汞、铜、锌、铅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各航道底泥中重金属除铅以外 ,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其中镉的污染最为严重。底泥的总体环境质量为 :重污染断面占 4 4.8% ,中污染断面占 37.9% ,轻污染和未污染断面分别占 1 0 .3%和 6.9%。根据评价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航道 底泥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污染物处置 环境污染调查
下载PDF
MTA方法防气窜固井技术在涩北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顾军 何吉标 +3 位作者 谯世均 蒲继才 周福 张文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9,共7页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疏松砂岩气藏,气层分布段较长,浅层气窜问题突出,尤其是固井二界面的胶结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拟采用在油井中成功应用的泥饼仿地成凝饼(mud cake to agglomerated cake,简称MTA)方法来解决气层段固井防气窜...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疏松砂岩气藏,气层分布段较长,浅层气窜问题突出,尤其是固井二界面的胶结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拟采用在油井中成功应用的泥饼仿地成凝饼(mud cake to agglomerated cake,简称MTA)方法来解决气层段固井防气窜难题.该方法分为3个步骤:①分别对GM-Ⅱ型泥饼改性剂与钻井液流变性、GA-Ⅲ型凝饼形成剂与水泥浆稠化时间进行了室内评价,观察其对钻井液流变性、固井水泥浆稠化时间的影响;②钻开气层前在钻井液中缓慢加入一定量GM-Ⅱ型泥饼改性剂,并维持此比例至完井;③以GA-Ⅲ型凝饼形成剂为基础配制3 m3前置液,确保它与井壁泥饼的接触时间达到1.5~2 min.开展了6口井施工作业,生产现场固井施工一次成功率达100%,固井质量一次合格率达100%,固井一、二界面胶结质量优质率分别为95.16%~100%,80.01%~98.11%.采用MTA方法防气窜固井技术,可使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大幅度提高6.53~23.21倍,为解决浅层气井固井质量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涩北气田 第四纪 砂岩气藏 固井 MTA方法 防气窜 泥饼改性剂 凝饼形成剂
下载PDF
杭州湾深水航道浮泥的观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时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50,共11页
对在杭州湾深水航道上的站点处观测到的水文泥沙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出水流?悬沙浓度随时间?空间变化的等值线图以及各层观测的水流流速?流向随时间过程图?得出了该处的水流?悬沙浓度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 流速基本上是随涨急?落急达... 对在杭州湾深水航道上的站点处观测到的水文泥沙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出水流?悬沙浓度随时间?空间变化的等值线图以及各层观测的水流流速?流向随时间过程图?得出了该处的水流?悬沙浓度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 流速基本上是随涨急?落急达到最大值,随涨憩?落憩达到最小值?流向随时间变化较大?悬沙浓度一般是在涨急?涨憩和落急附近达到最大值并在底层形成高含沙区,即有浮泥产生?即使是处于小潮,杭州湾依然有浮泥产生?利用一个悬浮泥沙声学观测仪,在杭州湾深水航道东挖槽小潮时, 对底部泥沙浓度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发现底部泥沙存在分层结构:从上往下分别是低浓度悬沙层?高浓度悬沙层和浮泥层?声学图像显示有四种不同频率的界面波:Ⅰ.介于低浓度悬沙层和高浓度悬沙层之间的低频界面波;Ⅱ. 介于高浓度悬沙层和可移动浮沙层之间的低频内波;Ⅲ. 介于可移动浮沙层和固定浮泥层之间的波, 被谨慎地解释为低频界面波;Ⅳ. 在固定浮泥层上产生的是高频界面波?这些界面波起到次级的动力作用,增强了局部粘性泥沙的再悬浮和再挟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深水航道 界面波 浮泥 泥沙 悬沙
下载PDF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1
20
作者 姜宏图 肖志兴 +3 位作者 鲁胜 马树梅 王月霞 蒋忠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油气层具有埋藏深、井底温度高和目的层多等特点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深井固井抗高温水泥浆 ,即DHL丁苯胶乳高温防窜水泥浆。通过室内实验研究 ,给出了适用于不同温度下的DHL胶乳水泥浆配方 ,并对DHL胶乳水泥浆常规... 针对大庆油田油气层具有埋藏深、井底温度高和目的层多等特点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深井固井抗高温水泥浆 ,即DHL丁苯胶乳高温防窜水泥浆。通过室内实验研究 ,给出了适用于不同温度下的DHL胶乳水泥浆配方 ,并对DHL胶乳水泥浆常规物性、流变性、胶凝强度和防水气窜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该水泥浆具有抗高温、低失水、直角胶凝、防水气窜和良好的流变性等特点。在大庆油田深井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DHL胶乳水泥浆抗温达 2 2 0℃、流动性好、不起泡 ,抗压强度高 ,实现了水泥浆在较低返速下的紊流顶替 ,有助于提高深井固井顶替效率 ;胶乳水泥浆失水量小于 5 0mL ,胶凝强度曲线成直角 ,过渡时间短 ,自由水为零 ,防止了油气水窜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丁苯胶乳 深井固井 抗高温性 防窜 胶凝强度 流变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