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冲绳海槽陆坡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学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宁 吴时国 +1 位作者 王秀娟 郭军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64-571,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东海973航次在冲绳海槽取得的多道地震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处理,形成一套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学研究行之有效的处理思路,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和分辨能力,压制浅层多次波,资料在保持一定信噪比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分辨率,... 本文通过对东海973航次在冲绳海槽取得的多道地震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处理,形成一套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学研究行之有效的处理思路,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和分辨能力,压制浅层多次波,资料在保持一定信噪比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分辨率,相对振幅处理以及用于AVO分析的预处理等.在此基础上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识别和预测,我们发现在冲绳海槽南部西侧槽坡附近以及海槽内部发育有一系列泥底辟构造,在这些底辟构造的顶部明显存在与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相关的地球物理特征,如似海底反射层(BSR)、与海底反射同相轴极性相反,BSR上方的振幅空白区以及BSR上下的速度异常.从该区域的地质背景资料分析,冲绳海槽不仅具有很高的沉积速率并且海槽西侧的断层活跃,提供了富含有机质的物源以及用于天然气运移的通道,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资料处理 似海底反射 东海 冲绳海槽 泥底辟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变形与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余一欣 王涛 +3 位作者 陈占坤 苏玉山 张纪新 吴世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5-1439,1474,共6页
尼日尔三角洲东北部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多条阿卡塔组泥底辟构造带,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泥岩隆升幅度及其与周围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将泥底辟划分为复杂形态刺穿型和简单形态隐伏型两类。平面上,泥底辟主要呈近SN向的条带状和... 尼日尔三角洲东北部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多条阿卡塔组泥底辟构造带,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泥岩隆升幅度及其与周围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将泥底辟划分为复杂形态刺穿型和简单形态隐伏型两类。平面上,泥底辟主要呈近SN向的条带状和圆点状展布,并影响上覆地层的发育,形成3类正断层。泥底辟主要经历了中渐新世之前的初始沉积-微弱活动期、晚渐新世—中新世的强烈隆升活动期以及上新世至今的微弱活动-整体埋藏期等3个形成演化阶段。泥底辟的发育除受到重力滑动作用及上覆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影响外,还受到盆地东南部大西洋转换断层及泥下基底断裂的影响。对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构造发育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泥底辟对圈闭、储层发育以及油气运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塔组 泥底辟 断层 里奥-德雷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
下载PDF
海底泥火山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孟祥君 张训华 +1 位作者 韩波 张菲菲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12期6-9,45,共5页
海底泥火山是地壳深部大套巨厚富含有机质及流体的欠压实泥页岩在区域动力学作用下挤入上覆地层,使得上覆岩层弯曲隆起或刺穿上覆地层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也是气体向上运移的通道,被认为是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证据。结合国内外海... 海底泥火山是地壳深部大套巨厚富含有机质及流体的欠压实泥页岩在区域动力学作用下挤入上覆地层,使得上覆岩层弯曲隆起或刺穿上覆地层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也是气体向上运移的通道,被认为是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证据。结合国内外海底泥火山研究实例,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海底泥火山的地球物理特征,以期为海底泥火山的调查与识别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泥火山 泥底辟 地球物理特征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泥-流体底辟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7
4
作者 满晓 朱继田 +2 位作者 姚哲 吴洁 王丽君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通道。文章基于琼东南区域构造与沉积演化认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区底辟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了底辟的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其发育机制以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通道。文章基于琼东南区域构造与沉积演化认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区底辟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了底辟的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其发育机制以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底辟主要发育在乐东—陵水凹陷结合部的陵南斜坡带及凸起之上,向凹陷中心规模逐渐减小。新近纪时期盆地快速沉降和生烃作用共同导致了深部异常高压的存在,其为底辟发育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陵南斜坡带古近纪发育的断裂为区域内的构造薄弱带,且在新近系发生活化为异常高压释放提供突破口,进而导致了底辟的形成,即底辟形成时间为新构造运动时期。底辟构造可沟通崖城组烃源岩及黄流组、莺歌海组储集体,是深水西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了天然气藏的分布。根据底辟构造与烃源、储层的配置关系,提出了陵南斜坡带和松南低凸起区是深水区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勘探 泥-流体底辟 气烟囱 天然气成藏 海南省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底辟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明明 马宝军 +2 位作者 申方乐 龙鹏宇 刘马钊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0-15,共6页
渤海湾盆地多个构造带发育有底辟构造,对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由于盆地新生代演化有多种构造作用叠加改造,导致底辟构造的变形特征和控制机理较为复杂。针对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发育的底辟构造的几何学变形特征运用构造解析与地震地... 渤海湾盆地多个构造带发育有底辟构造,对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由于盆地新生代演化有多种构造作用叠加改造,导致底辟构造的变形特征和控制机理较为复杂。针对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发育的底辟构造的几何学变形特征运用构造解析与地震地质剖面精细解释的方法对其进行构造样式总结,并结合地震地质资料了解在区域和局部应力场的作用下底辟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发育盐底辟和泥底辟两种类型底辟构造。盐底辟主要分布在东濮凹陷、东营凹陷与莱州湾凹陷,表现为盐拱张背斜、盐滚、盐—泥拱张构造、刺穿型盐鼻状构造与整合盐枕构造等;泥底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坳陷,主要表现为刺穿型拱张构造样式。(2)已发现的底辟构造均主要分布在断裂附近,表明基底断裂活动是伸展盆内底辟构造的重要控制因素。另外断裂拉张活动造成的上覆层差异压实、断裂走滑压扭活动产生的局部挤压等也是盆地内底辟构造发育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底辟构造 盐构造 泥底辟 断裂活动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