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Sr Isotop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Material Source of the Mengyejing Potash Deposit in the Simao Basin from Ancient Marine Halite or Residual Sea 被引量:7
1
作者 MIAO Zhongy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2期866-867,共2页
Objective The Mengyejing potash deposit in the Simao Basin is the only producing area of solid potash at present in China. There is still controversy about the material sourc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otash in this d... Objective The Mengyejing potash deposit in the Simao Basin is the only producing area of solid potash at present in China. There is still controversy about the material sourc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otash in this deposit (Shen Lijian et al., 2017), which has influenced not only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and efficiency but als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ol of Tethys tectonic evolution o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This work analyzed the Sr isotop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vaporites from core samples in the well MZK-3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material source and to explore the potash distribution in the Simao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New Sr Isotop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Material source of the Mengyejing Potash Deposit in the Simao Basin from Ancient Marine Halite or Residual Sea
下载PDF
Molecular Biomark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xi Formation Source Rocks in the Middle-Western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New evidence for late-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Yongsheng PENG Yuan +3 位作者 SHI Lizhi XING Enyuan GUI Baolin LI K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45-746,共2页
Objective Two important geological issues have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in the Xing-Meng area of North China. The first concerns the final closure of Paleo-Asian Ocean in Xing-Meng area, and the other concerns the fol... Objective Two important geological issues have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in the Xing-Meng area of North China. The first concerns the final closure of Paleo-Asian Ocean in Xing-Meng area, and the other concerns the folding and lifting of the Xing-Meng Trough. The focus of thses issues is the Late Permia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hich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either an exclusively continental environment or from the closed inland sea environment in the Early to Middle stage to continental lacustrine environment in the late stage.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successively discovered abundant typical marine fossils (e.g., bryozoans and calcareous algae) in the Upper Permian thick limestone layer from Linxi County and Ar Horqin Banner in eastern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and Jiutain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 These significant finding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from fellow acade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As Molecular Biomark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xi Formation source Rocks in the Middle-Western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New evidence for late-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下载PDF
Source of the Ore-forming Adakitic Porphyry at the Beiya Super-large Au Deposit, Western Yangtze Craton: New Evidence from Zircon U-Pb Ages of the Amphibolite Xenoliths
3
作者 LIU Siqi ZHENG Yuanchuan +3 位作者 SHEN Yang HOU Zengqian WANG Lu WANG Zix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08-209,共2页
Objective The Beiya super-large Au-rich porphyry deposit(304 t Au,2.4 g/t Au)is located within the western Yangtze craton,to the southeast of the Sanjiang Tethyan Orogen(Fig.1).The ore-forming porphyry is adakitic,cha... Objective The Beiya super-large Au-rich porphyry deposit(304 t Au,2.4 g/t Au)is located within the western Yangtze craton,to the southeast of the Sanjiang Tethyan Orogen(Fig.1).The ore-forming porphyry is adakitic,characterized by high Sr/Y and La/Yb ratios coupled with low Y and Yb contents,and i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mafic lower crust.The lower crust underneath the western Yangtze crat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ncient crust with Archean ages,juvenile crust resulting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subduction(740–1000 Ma),and late Permian juvenile crust related to the Emeishan mantle plume.Which lower crustal end-member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genesis of the Beiya ore-forming porphyry can be constrained by zircon U-Pb ages of amphibolite xenoliths hosted in the ore-forming porphyry,because these xenoliths represent direct samples of the source.In this study,we present new zircon U-Pb ages of these amphibolite xenoliths to have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the Beiya adakitic porphyry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Yangtze Craton New evidence from Zircon U-Pb Ages of the AMPHIBOLITE XENOLITHS source of the ORE-FORMING Adakitic PORPHYRY at the Beiya SUPER-LARGE Au DEPOSIT
下载PDF
Predicting of dust storm source by combining remote sensing, statistic-based predictive models and game theory in the Sistan watershed, southwestern Asia 被引量:1
4
作者 Mahdi BOROUGHANI Sima POURHASHEMI +1 位作者 Hamid GHOLAMI Dimitris G KASKAOUTIS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11期1103-1121,共19页
Dust storms in arid and desert areas affect radiation budget,air quality,visibility,enzymatic activities,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human health.Due to increased drought and land use changes in recent years,the frequen... Dust storms in arid and desert areas affect radiation budget,air quality,visibility,enzymatic activities,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human health.Due to increased drought and land use changes in recent years,the frequency of dust storms occurrence in Iran has been increased.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dust source areas in the Sistan watershed(Iran-Afghanistan borders)-an important regional source for dust storms in southwestern Asia,using remote sensing(RS)and bivariate statistical models.Furthermore,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factors controlling dust emissions using frequency ratio(FR)and weights of evidence(WOE)models and interpretability of predictive models using game theory.For this purpose,we identified 211 dust 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generated a dust source distribution map-inventory map-by dust source potential index based on RS data.In addition,spatial maps of topographic factors affecting dust source areas including soil,lithology,slope,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geomorphology and land use were prepared.The performance of two models(WOE and FR)was evaluated using the area under curve(AUC)of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geomorphology and slope exhibite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in the dust source areas.The 55.3%(according to FR)and 62.6%(according to WOE)of the total area were classified as high and very high potential dust sources,while both models displayed acceptable accuracy with subsurface levels of 0.704 for FR and 0.751 for WOE,although they predict different fractions of dust potential classes.Based on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three factors,i.e.,soil,slope and NDVI have the highest impact on the model's output.Overall,combination of statistic-based predictive models(or data mining models),RS and game theory techniques can provide accurate maps of dust source area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which can be helpful for mitigation of negative effects of dust st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dust source remote sensing frequency ratio weight of evidence dust emission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农作物气候品质预测方法研究:以晚熟杂交柑橘春见为例
5
作者 付世军 李梦 +6 位作者 杨晓兵 何震 袁佳阳 刘书慧 徐越 卢德全 张利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目的】基于多源气象数据构建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为科学评价果实气候品质及深入挖掘农产品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晚熟柑橘春见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人工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 【目的】基于多源气象数据构建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为科学评价果实气候品质及深入挖掘农产品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晚熟柑橘春见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人工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包括气象数据质量控制、特征选取、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4个步骤,构建基于多源气象数据的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结果】春见果实品质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7.5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50,均方根误差(RMSE)为0.447;RBF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5.00%,MAE为0.175,RMSE为0.474;Elman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7.50%,MAE为0.150,RMSE为0.447;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总体预测准确率达95.20%,分别较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提升7.7百分点、10.2百分点和7.7百分点,MAE和RMSE分别为0.040和0.214,均明显降低。【结论】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后的果实品质预测准确率相比单一神经网络预测更高、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柑橘 春见 气候品质 多源数据融合 BP神经网络 RBF神经网络 ELMAN神经网络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煤矿火灾智能预警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东洋 张浪 +4 位作者 姚海飞 徐长富 赵尤信 张逸斌 段思恭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6,共9页
目前煤矿火灾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矿井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温度、烟雾、火焰等部分指标的单独监测,未对煤矿火灾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全面、统一的监测。针对该问题,从内因、外因2个方面分析了煤矿火灾潜在危险因素,提出一种分源分区监测火情... 目前煤矿火灾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矿井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温度、烟雾、火焰等部分指标的单独监测,未对煤矿火灾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全面、统一的监测。针对该问题,从内因、外因2个方面分析了煤矿火灾潜在危险因素,提出一种分源分区监测火情态势的方法。内因火灾方面,主要针对较易发生火灾的工作面采空区、密闭采空区及人工自然发火观测点等进行监测;外因火灾方面,主要针对机电硐室及其配电点、带式输送机系统、电缆等方面进行监测。建立了煤矿火灾分源分区监测指标体系,采用人工监测或在线监测的方式定期采集或更新火灾特征参量数据,按数据采集方式及影响程度,将火灾监测指标分为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和关联指标。设计了火灾智能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业务流程,采用基于多指标联合逻辑推理的预警方法实现内因火灾预警,采用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参量融合预警方法实现外因火灾预警。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火灾智能预警系统实现了对矿井火灾的有效监测预警,具有煤矿火灾风险预警“一张图”可视化展示功能,同时具备火灾智能模拟演示功能及避灾路线动态规划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火灾 多源信息融合预警 分源分区监测 火灾监测指标体系 多指标联合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河南围山城金银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
7
作者 谷浩 杨泽强 +7 位作者 高猛 唐相伟 王东晓 刘奎松 杨树人 郭跃闪 王云 王功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9,共15页
三维建模与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十分流行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通过研究银洞坡金矿和破山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对围山城矿集区开展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及深部成矿预测。利用82条地质剖面建立了地质体(地层、岩体、矿体)、构造模型,利用1... 三维建模与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十分流行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通过研究银洞坡金矿和破山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对围山城矿集区开展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及深部成矿预测。利用82条地质剖面建立了地质体(地层、岩体、矿体)、构造模型,利用1∶5万重磁数据和63条电测深数据建立了密度、磁化率、电阻率等地球物理模型,利用52条岩石剖面、614个钻孔、117个探槽、56个浅井及94个平硐数据建立了地球化学模型,实现了地、物、化数据的综合集成。以“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岩浆热液型Au、Ag矿床三维定量预测模型,确定了Au、Ag矿床成矿有利信息变量;采用证据权法提取了预测变量的权重值和相关程度,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成矿预测,利用C-V分形确定阈值,圈定了6个找矿靶区,选择新庄预测靶区(A 1)进行钻孔验证,发现金矿体6条,充分证明了利用证据权法进行三维成矿预测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圈定的靶区对矿山进行深边部隐伏矿体找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山城矿集区 多源数据 三维地质建模 证据权法 成矿预测
下载PDF
面向多源不确定性数据的往复压缩机决策级融合诊断方法
8
作者 张宇婷 段礼祥 +1 位作者 李兴涛 张馨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9,共8页
为解决不确定性高的数据源使多源信息融合诊断模型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1种面向不确定性数据的往复压缩机决策融合诊断方法。构建基于GRU-AlexNet网络的初步诊断模型,得到往复压缩机各传感器信号的初始诊断结果,并引入余弦相似度与置信... 为解决不确定性高的数据源使多源信息融合诊断模型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1种面向不确定性数据的往复压缩机决策融合诊断方法。构建基于GRU-AlexNet网络的初步诊断模型,得到往复压缩机各传感器信号的初始诊断结果,并引入余弦相似度与置信熵的概念构建联合指标改进传统DS证据理论,结合初步诊断结果进行多源信号决策融合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往复压缩机故障的加速度、位移、压力信号(不确定性数据)融合诊断试验中,融合诊断准确率高达99.98%,相较于单一信号源诊断结果分别提高约9.27,5.13,48.30个百分点。该方法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不确定性信息对于融合诊断结果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容错性与稳定性,可有效提高往复压缩机使用过程中各类故障识别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保证其良好工作状态。研究结果对保障相关企业安全生产、提高设备产出能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智能诊断 不确定性数据 多源信息融合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多源信息融合稳定性评价模型
9
作者 张泽群 钟文 +4 位作者 杨华泽 周伶杰 林圣杰 毛基腾 赵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4-904,共11页
针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评价指标因素概率分配过程和权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环境、岩体质量、力学响应指标、声发射参数特征和几何形态5类信息源的影响,建立了涵盖17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人工矿柱(... 针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评价指标因素概率分配过程和权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环境、岩体质量、力学响应指标、声发射参数特征和几何形态5类信息源的影响,建立了涵盖17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多源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确立了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D-S证据理论的识别框架及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通过引入正态隶属度函数及改进的K-L距离对指标因素概率分配和权重分配进行优化,构建了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多源信息融合的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评价模型。选取某分段空场嗣后充填开采矿山5个典型人工矿柱(充填体)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源信息融合稳定性评价等级分别为AP-2、AP-3和AP-5(Ⅱ级)>AP-4(Ⅲ级)>AP-1(Ⅳ级),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前期位移、声发射现场监测分析评价和数值模拟分析评价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有效性。该模型为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人工矿柱(充填体) 多源信息融合 稳定性评价模型 D-S证据理论 隶属度函数
下载PDF
基于物理化学属性的土壤物证分析及溯源研究
10
作者 黄碧妃 周锦鸿 +1 位作者 孟梁 朱彬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土壤物证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物证之一,具有易转移、地域特征明显等特点,对犯罪现场土壤进行地理溯源能够为认定犯罪事实提供有力证据.以不同源地的土壤物证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综合检验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 土壤物证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物证之一,具有易转移、地域特征明显等特点,对犯罪现场土壤进行地理溯源能够为认定犯罪事实提供有力证据.以不同源地的土壤物证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综合检验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多种检测技术手段对土壤物证的理化性质和矿物学性质进行检测,并对未知土壤物证样品的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源地的土壤物证样品的物理性质(土壤颜色、土壤颗粒组成)、化学元素组成以及矿物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将未知样品与6种已知地理位置土壤样品相比,发现未知土壤样品其粒径特征、化学组成以及矿物组成等与菜园2一致,表明二者具有相同地理位置来源.通过土壤理化属性的分析可以实现土壤物证的溯源,该方法的研究可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证 溯源 颗粒组成 化学元素 矿物组成
下载PDF
分布式无线电频谱监测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技术
11
作者 王登亮 余志勇 +3 位作者 宋小杉 胡安翼 张发祥 甄卫民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4年第5期67-74,共8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与日俱增,对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分布式无线电监测领域中所涉及的3种多源信息融合问题,分别给出了融合流程、融合方法和效果分析。其中,频谱数据采用单点时频域...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与日俱增,对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分布式无线电监测领域中所涉及的3种多源信息融合问题,分别给出了融合流程、融合方法和效果分析。其中,频谱数据采用单点时频域融合和多点时频空能四域融合方法,解决频谱结构化存取和场强推算问题;设备特征数据采用并行融合方法,解决多类设备对同一目标测量和定位结果的融合问题;侦察信息采用D-S证据理论融合方法,解决系统内部每类设备侦察信息的融合,以及与外部系统侦察信息的融合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表明,采用以上3种融合方法可解决上述多源信息融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 分布式无线电监测 频谱结构化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基于AHP-DS异质数据融合的建筑空间占用感知算法
12
作者 杨镇宇 吴晓菲 +2 位作者 魏昕 顾小军 唐觉民 《软件》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智慧建筑智能控制系统旨在优化建筑物的建筑空间舒适度及能源分配,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建筑空间占用信息对智慧建筑管理系统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现有建筑空间占用感知方法尚未针对如何融合具有不确定性、冲突性的多源数据问题提出... 智慧建筑智能控制系统旨在优化建筑物的建筑空间舒适度及能源分配,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建筑空间占用信息对智慧建筑管理系统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现有建筑空间占用感知方法尚未针对如何融合具有不确定性、冲突性的多源数据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基于此,本文将D-S证据理论引入建筑空间占用预测中,并构建了基于建筑空间占用检测的mass函数确保D-S证据理论在该应用中的性能。另外,本文引入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解决多源异构数据源间的冲突所导致的建筑空间占用误测的问题,以提升感知精准度和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建筑 建筑空间占用检测 D-S证据理论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
下载PDF
产品生产全流程质量远程监督检测系统研究
13
作者 郁文玺 和明军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4年第8期91-97,共7页
传统产品生产全流程质量监督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实地现场检查,存在人力资源有限、时间成本高、实时监控困难等问题,本文开展了产品生产全流程质量远程监督检测系统研究,通过有效整合多源数据,形成可信、可追溯证据链,实现数据可视化决策... 传统产品生产全流程质量监督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实地现场检查,存在人力资源有限、时间成本高、实时监控困难等问题,本文开展了产品生产全流程质量远程监督检测系统研究,通过有效整合多源数据,形成可信、可追溯证据链,实现数据可视化决策,对产品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科学的管控,有效提升产品在生产全流程质量检测过程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监督 检测系统 多源数据 证据链
下载PDF
Extension of Paraconsistent Many-Valued Similarity Method to Group Decision
14
作者 Abdulai Inusah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3期944-981,共38页
The Paraconsistent Many-Valued Similarity (PMVS) method for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will be incomplete as a decision model if it is not extended to the realm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 The Paraconsistent Many-Valued Similarity (PMVS) method for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will be incomplete as a decision model if it is not extended to the realm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our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show how the paraconsistent many-valued similarity method can be used to solve group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involving choice making or ranking of a finite set of decision alternatives. Moreover, since weights are very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multi-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we have introduced the Borda rule to calculate the weights of experts and that of every criterion under consideration. To demonstrate how the proposed method works, a numerical example on energy sources of an economy from the points of view of a group of experts is investigated. Further, we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is new approach with that of fuzzy TOPSIS group decision-making method to illustrate the robust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for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Criteria Evaluation Group Decision-Making Paraconsistent Borda Rule Energy sources Global Strength Global Weakness Aggregated evidence Couples
下载PDF
一种新的证据理论改进策略
15
作者 苏起起 贾云伟 +2 位作者 张志威 陈笑通 付邦鹏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针对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应用于有冲突的证据间融合时,出现证据理论不可用或者得出与事实相悖结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证据理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计算不同证据源之间的距离来度量证据间的相似度,从而判别异常证据体;然后,... 针对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应用于有冲突的证据间融合时,出现证据理论不可用或者得出与事实相悖结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证据理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计算不同证据源之间的距离来度量证据间的相似度,从而判别异常证据体;然后,根据证据对焦元的信任情况以及信任度的大小设置每个证据体的外权重和内权重,再使用加权平均的算法构造出新的替换证据;最后运用原有的组合规则对多源信息进行融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这种新的加权方式的策略是有效的,可以解决融合时出现的悖论问题,相较于其他同类改进算法,具有更高的证据信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冲突悖论 多源信息融合 加权平均法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源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模型
16
作者 黄智勇 林仁明 +2 位作者 刘宏 朱举异 李嘉坤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1,共7页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涉及大量的多源数据,其信息抽取难度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现有的网络安全实践,针对流量传感器产生的数据,研究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源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有效的融合模型,降低数据冗余性...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涉及大量的多源数据,其信息抽取难度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现有的网络安全实践,针对流量传感器产生的数据,研究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源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有效的融合模型,降低数据冗余性,实现关联性分析,并从时间、空间和事件等维度分析网络安全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关联后的融合数据,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数据的有效性。提出的融合模型不仅有效提取了关键信息,增强了网络安全态势数据的有效性,为网络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在网络事件可能存在误报或漏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多源数据融合 信息抽取 流量传感器 证据理论 态势感知
下载PDF
民族体育运动“走马”的名称、滥觞与马种考论
17
作者 蒋愿望 张永江 蒋德龙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3-54,共12页
运用四重证据法、文献法、传统小学法,考证文字、语言、民俗、物象等证据,探究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走马”的名称规范、历史来源与马种传播等问题。研究发现:一是,文字考证表明“走马”的名称在古今文献中有多重意涵,包括了骑乘车马... 运用四重证据法、文献法、传统小学法,考证文字、语言、民俗、物象等证据,探究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走马”的名称规范、历史来源与马种传播等问题。研究发现:一是,文字考证表明“走马”的名称在古今文献中有多重意涵,包括了骑乘车马、泛指马术活动、指称善于奔走的马、官职名称、固定为文学作品乐府专题,指代民族体育运动“走马竞技”等多种意义;二是,多重证据表明对侧步走马滥觞于我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月氏、乌孙、突厥,最早出现时间可上推至西汉,使用场景包括出行、狩猎、战争等,分布的区域包括南北各地。三是,对侧步走马的来源(即生物学上的DMRT3基因)与西汉时的塞外马种密切相关,这一遗传特性的马种沿古代“丝绸之路”广泛散播。研究认为,对侧步走马是我国多民族交往和融合的重要见证,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其文化“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应当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步走马 四重证据法 名称与来源 历史考证
下载PDF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的激光通信网络钓鱼检测
18
作者 徐欢潇 陈虹云 +1 位作者 吴芳 钱兰美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网络钓鱼对激光通信网络的应用带来较大危险,为保障激光通信网络应用安全,提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的激光通信网络钓鱼检测方法。首先采集激光通信网络钓鱼特征,采用D-S证据理论融合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激光通信网络钓鱼特征... 网络钓鱼对激光通信网络的应用带来较大危险,为保障激光通信网络应用安全,提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的激光通信网络钓鱼检测方法。首先采集激光通信网络钓鱼特征,采用D-S证据理论融合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激光通信网络钓鱼特征数据,然后根据特下数,采用支持向量机检测设计激光通信网络钓鱼检测模型,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并准确融合钓鱼特征数据,激光通信网络钓鱼检测激光通信网络钓鱼检测准确率超过95%,降低激光通信网络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异构数据 数据融合 激光通信网络 钓鱼检测 D-S证据理论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多波段光源的智能痕迹分色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毅 于瀛 +1 位作者 杨絮 项双喜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4,共9页
针对常规分色摄影技术难以获得清晰可辨的图像信息和丰富的纹理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波段光源的痕迹分色摄影智能系统。通过STM32、LED、加色效应、互补色原理设计多波段光源模块,解决不同痕迹背景对应单色光的选择问题;通过混合式步... 针对常规分色摄影技术难以获得清晰可辨的图像信息和丰富的纹理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波段光源的痕迹分色摄影智能系统。通过STM32、LED、加色效应、互补色原理设计多波段光源模块,解决不同痕迹背景对应单色光的选择问题;通过混合式步进电机、DEV8825电机驱动模块和STM32,设计可上下、左右移动的光源模块,解决最佳配光位置的寻找问题;通过改进的FS-SIFT配准算法和引入二代Curvelet融合算法,设计两者相结合的图像处理系统,解决了常规摄影中痕迹提取与图像处理未同步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摄影的痕迹图像,其背景与痕迹间的亮度反差更大,质量更好;经改进的FS-SIFT算法配准及二代Curvelet算法融合处理后,图像标准差平均提升1.25倍,信息熵平均提升1.70倍,平均梯度平均提升1.46倍,所得图像平均信息量和纹理特征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物证 分色摄影 单色光源 最佳位置 FS-SIFT 二代Curvelet
下载PDF
循证教学评价视角下混合学习投入评价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尹睿 何淑茵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28,共9页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混合学习是高等教育的主流教学形态,学习投入是衡量混合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循证教学评价关注全过程教学证据的多源采集,强调对教学过程及其成效做出多维评估与测量,为混合学习投入评价提供新思路。文章借鉴循...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混合学习是高等教育的主流教学形态,学习投入是衡量混合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循证教学评价关注全过程教学证据的多源采集,强调对教学过程及其成效做出多维评估与测量,为混合学习投入评价提供新思路。文章借鉴循证教学评价的思路,结合混合学习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从“学习活动—学习投入—学习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混合学习投入评价的多源数据表征模型;从行为、认知、情感与社交四个层面确立了混合学习投入评价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混合学习投入评价过程,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关联、数据融合、解释与决策四个阶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混合学习课程中,来自在线教学平台日志、课堂教学录像、学习表现与成效等多源数据能较为准确测评学生混合学习投入类型与表现,并对混合学习投入状态有着良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评价 混合学习投入 多源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