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und cover management and farmyard manure effects on soil nitrogen dynamics,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s of organically grown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subsp, secalina) 被引量:1
1
作者 Manojlovic Maja Cabilovski Ranko +3 位作者 Nikolic Ljiljana Dzigurski Dejana Seremesic Srdan Bavec Mart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47-958,共12页
Ground cover management and farmyard manure (FYM) management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organic lettuce production. However, there is not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ombined effect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 Ground cover management and farmyard manure (FYM) management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organic lettuce production. However, there is not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ombined effect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ground cover and FYM management on soil mineral N (NH4-N and NO3-N) dynamics, lettuce yield and economics in organic farming,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a certified organic farm in Kisa6 (Vojvodina, Serbia). The experiment had a two-factorial split-plot completel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FYM was applied on the half of the experimental field as a whole-plot factor, while ground cover management included the following four treatments: (I) control, without ground cover management (0); (11) hoeing (H); (111) agrotextile cover; (IV) straw mulch (SM), which were applied on split plots. The applied SM and AT increased soil moisture by 12.83 and 3.73%,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reatment. FYM increased soil mineral N concentration, the lettuce fresh matter (FM) yield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lettuce. However,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lettuce in all treatments was below the limit requir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EC) (2001). The highest lettuce yield was obtained by AT (39 122 kg), followed by SM (33 925 kg), and it was higher with FYM application by 16.85%. Hoeing did not positively affect the yield, probably due to its negative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Additional profit was higher with FYM, showing the following decreasing order: AT〉H〉SM〉Ф. However, value/cost ratio (VCR) was in the order Ф〉H〉SM〉AT on FYM fertilized plots. FYM application led to higher lettuce yield and higher profit and VCR. In case a farm does not have FYM, SM is the best alternative due to it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yield and low investment costs. Keywords: hoeing, agrotextile cover, straw mulch, farmyard manure, FYM, mul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ING agrotextile cover straw mulch farmyard manure FYM mulch
下载PDF
Preliminary Trial of Cover Cropping and Weed Control for Organic Rice
2
作者 Gena R. Mahato Anna McClung +4 位作者 Sixte Ntamatungiro Surendra Singh Meghnath Pokharel Vince Wiley Bihu Hua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11期2758-2768,共11页
The experiment site at UAPB agronomy farm was left undisturbed for several years for organic rice experiment. Soil samples taken in September 2015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 site was deficient with plant nutrients (NP... The experiment site at UAPB agronomy farm was left undisturbed for several years for organic rice experiment. Soil samples taken in September 2015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 site was deficient with plant nutrients (NPK). Therefore, an organic fertilizer, Nature (8-5-5) was applied before planting mixture of crimson clover and winter wheat as cover crop in fall 2015. Biomass samples taken from the cover cropped land (CCL) and fallow land (FL) resulted in decrease in weed biomass by 33.36% and increase in total biomass by 46.78% in CCL than FL. Cover crops were incorporated one month before the rice sowing in June 2016. Fifteen rice cultivars were experimented for weed competition under water seeding cultivation method. Water seeding method was not effective to control the weeds as weeds dominated most of the rice plots since seedling stage. However, two rice cultivars namely Jasmine 85 and Rondo showed strong weed competition due to higher plant stand and better seedling establis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FARMING Water SEEDING FLOODING Plastic mulch coverING WEED Pressure Varietal Selection Biomass
下载PDF
Effects of Direct Sowing under Mulch-Based Cropping System (DMC) on Cotton and Maize Yield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rruginous Soil (Lixisoil) in the South Sudan Area of Burkina Faso
3
作者 Adama Ouattara Bazoumana Koulibaly +4 位作者 Déhou Dakuo Kalifa Coulibaly Pascal Bazongo Oula Traore Hassan Bismarck Nacro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1年第6期352-365,共14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rect sowing under mulch-based cropping system (DMC) in Burkina Faso’s cotton production systems, randomized blocks of Fisher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implemented at Farako-B<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rect sowing under mulch-based cropping system (DMC) in Burkina Faso’s cotton production systems, randomized blocks of Fisher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implemented at Farako-B<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a</span> research station from 2010 to 2019.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lixisoil to evaluate DMC effects on biomass production, crops yields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in a maize and cotton rotation system associated with cover crop.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without cover crop were compared to DMC under <em>B</em>. <em>ruziziensis</em> (GERM. & EVRARD), DMC under <em>B</em>. <em>ruziziensis</em> + <em>M</em><em>.</em> <em>cochinchinensis</em> mulch and DMC under <em>C. juncea</em> (L.) mulch used in association with maize. Biomass production, crop yields and soil chemistry were evalu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 10 years, no-till with or without a cover crop provided cotton seed and maize yields that were statist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tillage commonly practiced by farmers. Cover crop has allowed increasing the biomass production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Maize yield has not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cover crop. After 10 years of maize and cotton rotation, the improvement raised from +27% to +38% for organic matter and from +15% to +29% for nitrogen with DMC including legumes such as <em>M. cochinchinensis</em> and <em>C. juncea</em>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illage on 0 - 5 cm dep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 soil pH like P<sub>2</sub>O<sub>5</sub> and K<sub>2</sub>O content. Although DMC with <em>C. juncea</em> used as cover crop did not provide the best biomass production, it contributes to increase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 and presents better mineral balances in 10 years of rotation. The 5 - 10 cm and 10 - 20 cm were little influenced by DM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er Crop Tillage Direct Sowing under mulch-Based Cropping System Crop Rotations Soil Characteristic Leguminous
下载PDF
银黑双色地膜的小气候效应及其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魏莎莎 李清斌 +4 位作者 林宏伟 范凯锋 秦奔奔 唐一宁 陈磊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116-122,共7页
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慈溪市大棚草莓花果期(11月—次年4月)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浙北地区连阴雨寡照发生频次和发生强度,同时,开展了大棚草莓双色地膜(上层为银灰色,下层为黑色)与黑色地膜覆盖应用效果对比... 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慈溪市大棚草莓花果期(11月—次年4月)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浙北地区连阴雨寡照发生频次和发生强度,同时,开展了大棚草莓双色地膜(上层为银灰色,下层为黑色)与黑色地膜覆盖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12—2020年慈溪市大棚草莓开花坐果期连阴雨发生概率为17.7%,发生次数呈微下降趋势,线性趋势系数为-0.005,连阴雨强度平均为6.3,发生强度呈增强趋势,线性趋势系数为0.0264。连阴雨发生次数最多为11月,最少为4月。7 d以上的连阴雨出现最多的是11月,其次是1月。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两种地膜覆盖模式均能有效提升和保持浅层土温至10℃以上,银黑双色膜处理组浅层地温整体低于黑膜覆盖处理组,平均气温低0.4℃;银黑双色膜处理组太阳总辐射整体高于黑膜覆盖组,平均值高9.1 W/m2。在生产早期(12月—次年2月),银黑双色膜处理草莓平均产量3629.4 kg/hm^(2),黑膜覆盖处理草莓平均产量2951.1 kg/hm^(2),增产可达20%。银黑双色膜处理对草莓叶片SPAD值、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横径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采用覆盖银黑双色地膜,来改善大棚内小气候环境,达到草莓增产增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地区 草莓 连阴雨寡照 银黑双色地膜 覆盖效果 花果期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青森 郑粉莉 +3 位作者 温磊磊 耿晓东 安娟 王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1个施肥水平(纯N为150kg/hm2;纯P为75kg/hm2),3个秸秆覆盖度(翻耕裸露,低覆盖2kg/m2,高覆盖4kg/m2),1个降雨强度(90mm/h,降雨历时60min... 利用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1个施肥水平(纯N为150kg/hm2;纯P为75kg/hm2),3个秸秆覆盖度(翻耕裸露,低覆盖2kg/m2,高覆盖4kg/m2),1个降雨强度(90mm/h,降雨历时60min)和1个坡度(5°),试验小区长10m,宽1m。研究结果表明,低秸秆覆盖与翻耕裸露处理相比,坡面的径流量和侵蚀产沙量分别减少了87%和99.86%;在高秸秆覆盖条件下,坡面不产生径流。低秸秆覆盖条件下,径流中的NO3-—N和PO34-—P的浓度分别是翻耕裸露处理的5.52倍和4.25倍,但NO3-—N和PO34-—P的流失量与翻耕裸露处理基本相同。同样,低秆覆盖条件下侵蚀泥沙中NO3-—N和PO43-—P的含量分别是翻耕裸露处理的4.38倍和2.93倍,但NO3-—N和PO43-—P的流失量与翻耕裸露处理相比分别减少了99.3%和99.6%。因此,在东北黑土区选取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对保护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秸秆覆盖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降雨入渗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立晶 高焕文 李洪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5,50,共5页
为研究作物秸秆覆盖对改善农田自然降水利用效果的作用 ,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模拟小雨、中雨和大雨 3种不同降雨强度 ,对雨后玉米、小麦秸秆覆盖地与裸地 0~ 2 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小雨后 ,由于秸秆覆盖阻... 为研究作物秸秆覆盖对改善农田自然降水利用效果的作用 ,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模拟小雨、中雨和大雨 3种不同降雨强度 ,对雨后玉米、小麦秸秆覆盖地与裸地 0~ 2 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小雨后 ,由于秸秆覆盖阻滞入渗的作用 ,秸秆覆盖地 0~ 5cm土层土壤含水率短时间内低于裸地 ,但降雨后 2 4h玉米秸秆覆盖地已与裸地持平 ,以后逐渐高于裸地 ,降雨后 5 2h小麦秸秆覆盖地已高于裸地 ,且裸地水分蒸发量高于秸秆覆盖地 ;中雨后 ,秸秆覆盖阻滞入渗作用表现在土壤 5~ 2 0cm土层 ;大雨后 ,秸秆覆盖阻滞入渗作用表现在10~ 2 0cm土层。秸秆的吸水性会暂时阻滞雨水的入渗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 ,以及秸秆覆盖抑制水分蒸发的作用 ,秸秆覆盖地雨水入渗效果均高于裸地 ,秸秆覆盖在降雨小的情况下仍然有利于雨水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降雨入渗 水分蒸发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超 汪有科 +1 位作者 湛景武 杨直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共3页
通过对夏玉米在露天和干旱棚控水2种土壤水分状况下生长状况的观测,发现秸秆覆盖夏玉米有明显增产效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通过对0、3000、6000、9000、12000 kg/hm2五种处理下玉米状况的对比,得出6000 kg/hm2为渭... 通过对夏玉米在露天和干旱棚控水2种土壤水分状况下生长状况的观测,发现秸秆覆盖夏玉米有明显增产效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通过对0、3000、6000、9000、12000 kg/hm2五种处理下玉米状况的对比,得出6000 kg/hm2为渭河平原地区最适宜夏玉米田秸秆覆盖量。在6000 kg/hm2覆盖量下,露天小区夏玉米可增产5.61%。试验证明,渭河平原地区秸秆覆盖夏玉米,增产潜力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玉米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含水量 夏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渭河平原地区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7
8
作者 侯连涛 焦念元 +2 位作者 韩宾 江晓东 李增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位于典型半湿润灌区的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实验站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与起垄覆膜沟内播种(膜垄)2种覆盖模式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冬小麦30 cm以下土壤含水率,膜垄对0-30 cm土壤含水率的提高贡献最... 在位于典型半湿润灌区的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实验站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与起垄覆膜沟内播种(膜垄)2种覆盖模式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冬小麦30 cm以下土壤含水率,膜垄对0-30 cm土壤含水率的提高贡献最大。进入拔节期后,随着冬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膜垄在30-120 cm土层含水率降幅较大,形成一个水分亏缺带,而秸秆覆盖在该土层的含水率一直较高。该试验表明,膜垄在保水保墒和土壤水分垂直分布方面表现出与秸秆覆盖完全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灌区 秸秆覆盖 膜垄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河西灌区免耕秸秆覆盖对春小麦播种及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金霞 刘成元 +2 位作者 施炯林 景明 王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4,共4页
在河西灌区储水灌溉条件下进行了秸秆覆盖免耕(NTS)、秸秆还田(CTS)和常规耕作(CTB)对春小麦播种出苗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的播种期,3种耕作方式的平均日均地温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在同... 在河西灌区储水灌溉条件下进行了秸秆覆盖免耕(NTS)、秸秆还田(CTS)和常规耕作(CTB)对春小麦播种出苗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的播种期,3种耕作方式的平均日均地温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在同一时间NTS的地温小于相同土层CTS和CTB,NTS在5cm处14:00的地温比CTS和CTB分别低0.7~4.6℃和1.2~6.1℃.NTS的地温日变化趋势相对缓和.苗期全天5cm处的地温NTS比CTS和CTB分别低-1.40~2.90℃和-0.60~3.70℃。NTS造成的“低温效应”对种子发芽不利,所以尽管NTS的播种时间比CTB和CTS推迟了一周,但出苗率仍远低于CTS和C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杆覆盖 土壤温度 春小麦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气体交换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1
10
作者 侯连涛 江晓东 +3 位作者 韩宾 焦念元 赵春 李增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63,共6页
为了探索半湿润灌区冬小麦在不同覆盖处理下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该文采用秸秆覆盖和起垄覆膜沟内播种(膜垄)两种覆盖种植处理,研究了冬小麦叶片水平气体交换诸参数的日变化和生育期变化,分析了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 为了探索半湿润灌区冬小麦在不同覆盖处理下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该文采用秸秆覆盖和起垄覆膜沟内播种(膜垄)两种覆盖种植处理,研究了冬小麦叶片水平气体交换诸参数的日变化和生育期变化,分析了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不覆盖处理相比,在灌浆期秸秆覆盖和膜垄处理能有效提高冬小麦14:00以后的光合速率,膜垄处理能极显著提高冬小麦12:00后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处理降低了10:00~14:00的蒸腾速率,从而能提高中午的水分利用效率;两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生育后期的叶片水平光合速率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但在产量及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上并无优势;膜垄处理通过加大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而显著提高产量,秸秆覆盖处理由于群体减小而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灌区 秸秆覆盖 膜垄 气体交换参数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下载PDF
钾营养对地膜覆盖小南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伟 张俊花 +1 位作者 陈建新 张立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9,共4页
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地膜覆盖小南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提高小南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南瓜叶片的蒸腾速率。也能使茎秆粗壮,有效地促进单位叶面积内干物质的积累,明显提高小南瓜的产量。... 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地膜覆盖小南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提高小南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南瓜叶片的蒸腾速率。也能使茎秆粗壮,有效地促进单位叶面积内干物质的积累,明显提高小南瓜的产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小南瓜的田间适宜施钾量(K2O)为121.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营养 小南瓜 地膜覆盖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12
作者 王红丽 宋尚有 +3 位作者 张绪成 高世铭 于显枫 马一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80-5588,共9页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钩型",增温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前最为明显,P...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钩型",增温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前最为明显,PM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提高1.8℃,全沙覆盖平作提高1.4℃,拔节后PM和SM的增温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在成熟期又呈现较弱的增温效果。PM和SM能提高小麦出苗后耗水速度并加大耗水量,其中,小麦拔节到扬花期耗水量增加最多,分别较CK平均增加54.93%和31.54%,且此阶段越是干旱,促进耗水作用越明显,PM促进作用大于SM。PM和SM能显著提高小麦阶段性水分利用效率(WUE b),其中PM以苗期提高最多,2a平均较CK提高365.17%,SM拔节期提高最多,2年平均较CK提高119.00%。PM和SM在增温、促进耗水作用下使小麦各生育期提前并增加单株干重,产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432.28%和375.82%,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平均增加351.51%和338.29%,而且越干旱年份增产效应愈加明显。可见,PM和SM在越为干旱的年份促进耗水、增产和提高WUE的作用越显著,PM效果强于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土壤水热效应 产量 春小麦 旱地
下载PDF
地膜小麦膜缝灌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樊惠芳 张朝晖 +1 位作者 罗碧玉 娄宗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28-129,140,共3页
根据膜缝灌水试验资料 ,从膜缝灌的水流推进速度 ,节水节能效果及灌水均匀度等方面 ,分析了膜缝灌的优点 ,并从增产的角度分析了膜缝灌溉的经济效果 ,为地膜小麦在灌区推广及进行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地膜小麦 膜缝灌 优点 增产增收
下载PDF
盛夏干旱期猕猴桃园百喜草覆盖与敷盖的生态生理效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小彪 陈金印 黄国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9-211,共3页
在盛夏干旱期 ,猕猴桃园行间百喜草覆盖 (Covering)与株间百喜草敷盖 (Mulching)可以降低地表温度、根际土温及冠幕气温 ,有效保持土壤含水量及冠幕空气相对湿度。随干旱期的持续延长 ,猕猴桃园土壤含水量、叶片水势、叶片光合速率均逐... 在盛夏干旱期 ,猕猴桃园行间百喜草覆盖 (Covering)与株间百喜草敷盖 (Mulching)可以降低地表温度、根际土温及冠幕气温 ,有效保持土壤含水量及冠幕空气相对湿度。随干旱期的持续延长 ,猕猴桃园土壤含水量、叶片水势、叶片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盛夏干旱期 百喜草 覆盖 敷盖 果园小气候 叶片水势 光合强度
下载PDF
生物材料地膜田间成型湿铺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绍英 顾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3-67,共5页
介绍了可降解地膜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可降解地膜制造和使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地膜成型原理──田间成型湿铺。研究了各种成膜材料对成膜工艺及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成膜工艺和模拟失效试验。田间成型湿铺工艺... 介绍了可降解地膜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可降解地膜制造和使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地膜成型原理──田间成型湿铺。研究了各种成膜材料对成膜工艺及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成膜工艺和模拟失效试验。田间成型湿铺工艺减少了成膜周转环节,降低了对膜强度的要求,有利于生物材料在地膜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生物材料 降解 田间成型湿铺
下载PDF
气候因子和地表覆盖对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蛟 崔士友 +2 位作者 冯芝祥 王奎山 翟彩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为探明气候因子对沿海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探讨植被和秸秆覆盖对滩涂土壤脱盐效果及控盐的作用。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中重度盐分),设置4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别为对照(裸地,CK)、秸秆覆盖... 为探明气候因子对沿海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探讨植被和秸秆覆盖对滩涂土壤脱盐效果及控盐的作用。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中重度盐分),设置4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别为对照(裸地,CK)、秸秆覆盖(覆盖量为15 t·hm-2,SM)、植被覆盖(PC)和植被+秸秆覆盖(覆盖量为7.5 t·hm-2,PC+1/2SM),监测了气候因子和表层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沿海滩涂裸地中,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规律,表现为在10—12月具有明显的积盐效果,且在10月EC1︰5达到最大值为3.90 d S·m-1。2)相关分析表明:采样前7 d降雨累积量与土壤盐分变化有着极密切负相关关系;气候因子的多因子及互作逐步分析表明:降雨量增加可以促进土壤脱盐作用,大气温度升高可加剧土壤盐分表聚,降雨量和大气温度的互作效应增加会对土壤盐分累积产生正效应。3)地表覆盖(包括PC和SM)显著地改变了气候因子对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累积降雨量和大气平均温度与土壤盐分无显著相关性,且大量秸秆覆盖对滩涂表层土壤脱盐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沿海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的趋势下,综合考虑脱盐及控盐作用,选择适量秸秆覆盖(如覆盖量15 t·hm-2)或适量秸秆覆盖结合植被种植覆盖,同时充分利用沿海地区降雨量集中的特点,可能是未来滩涂盐碱盐渍土快速脱盐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秸秆覆盖 植被覆盖 盐分积累 脱盐率 沿海滩涂
下载PDF
秸杆和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农田蒸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翟治芬 赵元忠 +1 位作者 景明 张建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5,共7页
采用微型蒸发器测定了秸杆和地膜覆盖方式下不同的灌水处理下春玉米的棵间蒸发量,进而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灌水的关系、棵间蒸发占蒸发蒸腾总量的比例。试验结果表明,棵间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率以及蒸发腾总量与叶面积指数均呈现较好... 采用微型蒸发器测定了秸杆和地膜覆盖方式下不同的灌水处理下春玉米的棵间蒸发量,进而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灌水的关系、棵间蒸发占蒸发蒸腾总量的比例。试验结果表明,棵间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率以及蒸发腾总量与叶面积指数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根据实测数据求得了作物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杆覆盖 蒸发蒸腾总量 棵间蒸发
下载PDF
幼龄果园坡耕地保护性耕作的水土保持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艳华 王攀磊 +6 位作者 郭玉蓉 曾莉 朱红业 郭志强 番华彩 刘树芳 杜彩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5,共7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滇西南地区新植果园不断增多,水土流失及土壤退化成为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提供切实可行的耕作技术指导,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本研究以滇西南边境地区坡耕地幼龄果园为对象,通过测定3种不同耕作措...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滇西南地区新植果园不断增多,水土流失及土壤退化成为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提供切实可行的耕作技术指导,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本研究以滇西南边境地区坡耕地幼龄果园为对象,通过测定3种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和生物覆盖)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生物覆盖均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减少水土流失。相比于传统耕作,其他2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质量分数增加了14%以上,径流量减少20%左右,土壤流失量减少10%~30%,总养分流失减少20%~30%。其中,生物覆盖模式水土保持效果更为显著,而且,随着试验时间推进,秸秆覆盖和生物覆盖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果园 坡耕地 保护性耕作 水土保持 传统耕作 秸秆覆盖 生物覆盖
下载PDF
储水灌溉及覆膜对土壤水分及小麦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立勤 马忠明 +2 位作者 杨君林 连彩云 王智琦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对不同储水灌溉定额和覆膜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储水灌溉可增加0~12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适度降低储水灌溉定额,对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明显,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春小麦出苗率提高;... 对不同储水灌溉定额和覆膜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储水灌溉可增加0~12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适度降低储水灌溉定额,对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明显,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春小麦出苗率提高;及早覆膜,有利于提高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及播种至三叶期0~25cm土层地温。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适宜储水灌溉定额为600m3/hm2,覆膜时期为储水灌溉前覆膜,与对照相比,播种期及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7.36%和8.29%,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78%,基本苗及出苗率分别增加26.34万株/hm2和5.44%,节水900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全膜覆盖 覆土穴播 土壤水分 地温
下载PDF
保水措施对旱坡地甘蔗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善 周鸿凯 +3 位作者 谢平 陈翰文 秦海龙 叶昌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652,共6页
用甘蔗品种湖光1号,进行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覆盖地膜+保水剂和常规栽培(CK)4种保水措施的旱坡地甘蔗栽培试验,探究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旱坡地甘蔗抗旱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 用甘蔗品种湖光1号,进行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覆盖地膜+保水剂和常规栽培(CK)4种保水措施的旱坡地甘蔗栽培试验,探究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旱坡地甘蔗抗旱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地膜盖膜保墒效应显著,保水剂的保墒作用在降水量少时显著;与CK相比,3种保水措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分蘖率、株高、茎径、单茎重、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盖膜处理显著增加蔗茎产量,但制糖品质降低;施用保水剂的蔗茎产量显著高于CK,但显著低于盖膜处理,制糖品质显著提高;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蔗茎产量与制糖品质都显著提高,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保水剂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甘蔗产量 甘蔗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