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SMA CORTISOL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 THE STRIPED MULLET (MUGIL CEPHALUS L.) SUBJECTED TO INTENSE HANDLING STRESS
1
作者 洪万树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0-43,共4页
The plasma cortisol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mature female striped mullet (Mugil cephalus L . ) subjected to short term intense handling stress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sma cortisol levels ... The plasma cortisol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mature female striped mullet (Mugil cephalus L . ) subjected to short term intense handling stress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sma cortisol levels reached a peak 20 min after stress and declined gradually afterwards .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glucose was observed 30 min after stress .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the rise of plasma glucos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sma cortisol level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CORTISOL mullet STRESS
下载PDF
Gill surface architecture of mullet, Mugil soiuy (Basilewsky) :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2
作者 Wang LiangchenDepartment of Biolog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Guo ShuhuaTest and Computation Centr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g,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4期606-609,共4页
Specimens of Mugil soiuy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of Bohai Sea in Tianjin. The gillfilaments were cut with fine scissors and soaked for 24h in a fixative consisting of 2.5% glutaralde-hyde in 0.1 mol lph... Specimens of Mugil soiuy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of Bohai Sea in Tianjin. The gillfilaments were cut with fine scissors and soaked for 24h in a fixative consisting of 2.5% glutaralde-hyde in 0.1 mol lphosporic acid buffer. After three washes in a buffer solution the tissue was fixedin a mixture of 1% osmium tetraoxide at 4℃ for 1h. The tissue was dehydrated in graded ethandethanols and dried. The tissue was examined and photographed with an SEM at an accelerating vol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Basilewsky Gill surface architecture of mullet
下载PDF
An SEM study on Mullet gill filament material and methods
3
作者 Wang Liangchen, Cui Tongchang Liu GuoquanDepartment of Biolog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53-155,共3页
The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on 4 Mullets (27~49 cm long and weighing 225~1 500 g each) of both sexes from the waters off Tianjin. Small pieces of the gills were sliced and immersionfixed in a buffer mixture of 1... The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on 4 Mullets (27~49 cm long and weighing 225~1 500 g each) of both sexes from the waters off Tianjin. Small pieces of the gills were sliced and immersionfixed in a buffer mixture of 1.5% glutaraldehyde, 1.5% paraformaldehyde and 0.1 mol/dm~3 phosphate for at least 24 h. After fixation in phosphate buffered 1% OOat 4 ℃ for 1 h, the tissues w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 An SEM study on mullet gill filament material and methods
下载PDF
提取温度对乌鱼鱼鳞明胶功能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黄丽金 闻怡凡 +7 位作者 罗美玲 乔娟娟 蒋文丽 谢欢 舒圣 方婷 涂宗财 沙小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90,共8页
功能性质是衡量鱼明胶品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着鱼明胶的实际应用范围和价值。为探究提取温度对乌鱼鱼鳞明胶功能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乌鱼鱼鳞为原料,采用热水法提取明胶,考察了不同温度(60、70、80、90、100℃)提取对鱼鳞表面形态、... 功能性质是衡量鱼明胶品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着鱼明胶的实际应用范围和价值。为探究提取温度对乌鱼鱼鳞明胶功能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乌鱼鱼鳞为原料,采用热水法提取明胶,考察了不同温度(60、70、80、90、100℃)提取对鱼鳞表面形态、鱼鳞明胶得率、功能性质(起泡性、乳化性、凝胶强度、凝胶温度、胶融温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探究鱼鳞明胶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从60℃逐步升高到100℃,乌鱼鱼鳞表面的破损越来越严重,鱼鳞明胶得率从31.72%增加到50.97%,起泡能力从23.33%提升至73.33%,乳化活性从15.13 m^(2)/g增长到17.27 m^(2)/g,而凝胶强度、凝胶温度、胶融温度则从677.82 g、20.80℃、28.70℃分别降低至372.91 g、15.80℃、23.90℃。此外,随着提取温度的提升,电泳图中乌鱼鱼鳞明胶α_(1)、α_(2)、β链三条特征带逐渐模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鱼鳞明胶都具有特征吸收峰(酰胺A、酰胺Ⅰ、酰胺Ⅱ、酰胺Ⅲ)且酰胺A带波数先升高后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鱼鳞明胶多孔网格结构的紧密程度降低。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乌鱼鱼鳞明胶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鱼 鱼鳞明胶 提取温度 功能性质 结构特性
下载PDF
白乌鱼鱼丸加工工艺研究
5
作者 邓语 焦晓磊 +3 位作者 杨洲 吴俊 张伟 张崟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白乌鱼为原料,以玉米淀粉、鸡蛋清为辅料,以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白乌鱼鱼丸生产最佳配方:白乌鱼鱼肉添加量为80%,玉米淀粉添加量为18%,蛋清添加量3%,食盐2.5%、白砂糖0.5%、生姜粉1%、料酒2.5%、冰5%。
关键词 白乌鱼 鱼丸 最佳配方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the shelf life of grey mullet (Mugil cephalus) fish steaks using edible coatings containing chitosan, nanochitosan, and clove oil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6
作者 Samar Aref Ramadan Habiba +2 位作者 Noha Morsy Mohamed Abdel-Daim Fatma Zayet 《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2022年第1期351-364,共14页
The effects of edible coatings made of chitosan, or chitosa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with clove oil on the physical, chemical, microbiolog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grey mullet (Mugil cephalus) stea... The effects of edible coatings made of chitosan, or chitosa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with clove oil on the physical, chemical, microbiolog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grey mullet (Mugil cephalus) steaks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4 °C) for 24 days were evaluated.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metrics for all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 ≤ 0.05) in coated fish steak sampl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ample. The coated steaks texture valu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sample through storage time with nanochitosan coating containing clove oil having best value 2.51 kg/cm2 among tested samples at the end of storage period. However, pH values of coated samples were lower, a good indicator, than corresponding one of the control (6.46) with nanochitosan coatings with or without clove oil showed low mean values (6.11-6.13). Similar trend regarding chemical indices, i.e. total volatile basic-nitrogen, trimethylamine, peroxide,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values for samples coated with nanochitosan with or without clove oil giving better lower values than control or other treatments. Also, the coating delayed microbial (aerobic plate count, psychrotrophic bacteria, yeasts and molds, and total coliform bacteria) growth during the refrigeration storage period, and coated samples produced better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ample. Sensory evaluation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enhanced the scores of fish steak sampl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nanochitosan coating with clove oil was the best treatment prolonged the shelf life of mullet steaks and efficiently maintained the quality attributes to an acceptable level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for 24 days. Thus, these findings can be bases for producer to provide consumers with fresh fish steaks with good shelf life at refrigerated temperature for up to 24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ble coating CHITOSAN Nanochitosan Clove oil Grey mullet fish STORAGE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易文殊 许雪亮 鲍婕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592-594,共3页
目的 采用两种术式矫正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5例 (35眼 )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 (15例 2 1眼 )采用Mullers’肌切除联合提上睑肌腱膜部分切断术治疗 :B组 (10例... 目的 采用两种术式矫正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5例 (35眼 )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 (15例 2 1眼 )采用Mullers’肌切除联合提上睑肌腱膜部分切断术治疗 :B组 (10例 14眼 )采用异体巩膜提上睑肌延长术治疗。术后随访 6个月 ,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 ,术后睑裂高度与术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A组 ,P <0 .0 1;B组 ,P <0 .0 1)。在术后 6月 ,两组病例眼睑回退量比较 ,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A组 5例 7眼欠矫 ,4例 4眼存在颞侧巩膜暴露 ,无 1例过矫 ,术后 6月有 6例 8眼眼睑退缩复发。B组 2例 2眼术后 6月出现眼睑退缩复发 ,1例 1眼轻度过矫。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矫正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 ,且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 甲状腺相关眼病 上睑退缩 外科治疗 mullets’肌切除术 提上睑肌腱膜部分切断术
下载PDF
梭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被引量:57
8
作者 权洁霞 戴继勋 +2 位作者 沈颂东 邓景耀 庄志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2-87,共6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黄河口海域梭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由分子水平了解梭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及人为干涉因素对梭鱼种群遗传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选用OPC组20个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黄河口海域梭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由分子水平了解梭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及人为干涉因素对梭鱼种群遗传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选用OPC组20个10碱基对(bp)的随机引物,对采自河北省黄骅市的24尾野生梭鱼和15尾人工养殖梭鱼进行了分析.选出11个扩增效果稳定的引物用于群体分析,扩增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11个引物共检出112个位点,其中养殖群体中有94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 83. 93%;自然群体在 96个位点上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 85. 71%.经计算,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0. 212 4,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0. 2271;梭鱼两群体间的相似系数为 92. 82%,遗传距离为 0. 0718.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黄河口海域梭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人工养殖过程对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估计这与人工养殖过程中人为干涉因素少(如育苗历史短、亲鱼来源于自然群体、无定向选择和近亲繁殖等)有关.这一结果表明,梭鱼的人工养殖业在黄河口海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人工养殖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永坚 朱长波 +4 位作者 阴晓丽 李俊伟 颉晓勇 陈素文 罗昭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在池塘中构建围网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单养及对虾-鲻(Mugil cephalus)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特征。围网内鲻放养量依次为0(M0)、250(M 250)、500(M500)和800(M800)尾。结果显示,池塘浮游植物共计7门39属65种... 在池塘中构建围网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单养及对虾-鲻(Mugil cephalus)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特征。围网内鲻放养量依次为0(M0)、250(M 250)、500(M500)和800(M800)尾。结果显示,池塘浮游植物共计7门39属65种,其中绿藻门最多(21属33种),蓝藻门次之(7属17种),细胞丰度随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养殖池塘藻类以小球藻为主(50%以上)。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绿藻丰度普遍高于对照组,蓝藻丰度反之。M250组绿藻丰度最高而蓝藻最低,且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其多样性指数在养殖末期居各组最高。养殖前中期高密度鲻组(M500、M800)浮游植物藻相较优,后期则以低密度鲻组M250最优。研究表明,虾塘围网混养鲻可有效提高池塘中绿藻密度,降低蓝藻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围网 混养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组织结构变化 被引量:30
10
作者 于娜 李加儿 +2 位作者 区又君 王永翠 苏慧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428,共5页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的显微结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渗透压调节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盐度升高,鳃小片逐渐变窄,间距变小,鳃丝和鳃小片上泌氯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泌氯细胞集中分布在鳃小片基部,且向两...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的显微结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渗透压调节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盐度升高,鳃小片逐渐变窄,间距变小,鳃丝和鳃小片上泌氯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泌氯细胞集中分布在鳃小片基部,且向两侧扩布。高盐度组的S40组,鳃小片上皮出现分离脱落现象。随着盐度梯度的升高,肾小球及各级肾小管的结构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幼鱼 盐度
下载PDF
鲻鱼脑垂体组织生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翁幼竹 林君卓 +2 位作者 洪万树 戴燕玉 方永强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2-196,T001,共6页
本文应用多种脑垂体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鲻鱼脑垂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进行较详细观察。结果表明 ,鲻鱼脑垂体可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又可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 ,腺垂体中外侧部的体积随性腺发育成熟而... 本文应用多种脑垂体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鲻鱼脑垂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进行较详细观察。结果表明 ,鲻鱼脑垂体可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又可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 ,腺垂体中外侧部的体积随性腺发育成熟而增大。嗜碱性细胞 (促性腺激素细胞 )的分布从中外侧部扩展至前外侧部 ,同时还可区分促甲状腺细胞与促性腺激素细胞在中外侧部的形态和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证实脑垂体染色技术所鉴定各种类型细胞的正确性。这项研究对调控鲻鱼性腺发育成熟的生殖生理学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脑垂体 组织生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低盐度胁迫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鳃丝、肌肉、肠Na^+-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庆元 蒋玫 +2 位作者 李磊 牛俊翔 沈新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1-487,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体长(3.37±0.19)cm,体质量(0.36±0.02)g〕分别放在盐度为20(CK)、15、10、5和0的水体中饲养20 d,检测不同盐度和不同时间(试验0、5、10、15和20 d)鲻鱼幼鱼鳃丝、肌肉和...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体长(3.37±0.19)cm,体质量(0.36±0.02)g〕分别放在盐度为20(CK)、15、10、5和0的水体中饲养20 d,检测不同盐度和不同时间(试验0、5、10、15和20 d)鲻鱼幼鱼鳃丝、肌肉和肠3种组织中Na+-K+-ATP(NKA)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环境盐度(CK)下鲻鱼幼鱼鳃丝、肠NKA酶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肌肉。在受到低盐度胁迫时不同组织的响应程度不同,鳃丝和肠NKA酶活性变化幅度高于肌肉,而MDA含量的变化则恰好相反。0~10 d时,处理组鲻鱼幼鱼鳃丝、肠道和肌肉NKA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一定范围的低盐度(0~15)环境能激活和提高鲻鱼幼鱼NKA酶活性,增强其对低盐度环境的适应能力。0~5 d时,处理组3种组织内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DA含量总体随盐度降低而升高。随试验时间延长,试验组NKA酶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降低并趋于稳定,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减小,表现出较强的盐度适应能力,但NKA酶活性和MDA含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所需时间与组织有关,具有组织器官的特异性和时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幼鱼 低盐度胁迫 NA^+-K^+-ATP酶 MDA
下载PDF
鲻鱼水解蛋白脱腥脱苦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高加龙 文健峰 +1 位作者 吉宏武 章超桦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够有效去除鲻鱼水解蛋白腥味和苦味方法。将鲻鱼水解蛋白粉加水溶解,然后分别运用活性碳吸附、β-环状糊精包埋、有机酸和无机酸遮蔽、蔗糖和甜蜜素掩蔽、香辛物质掩盖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然后用1.0mol/L酒石酸溶液调... 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够有效去除鲻鱼水解蛋白腥味和苦味方法。将鲻鱼水解蛋白粉加水溶解,然后分别运用活性碳吸附、β-环状糊精包埋、有机酸和无机酸遮蔽、蔗糖和甜蜜素掩蔽、香辛物质掩盖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然后用1.0mol/L酒石酸溶液调节水解液pH值到3.0,再用1.0mol/L氢氧化钠溶液回调至pH7.0;接着添加3.0g/L生姜粉到鱼蛋白水解液中,基本脱除水解液中的苦味和腥味。可见,用有机酸遮蔽,再加适量生姜粉能够起到较好的脱腥脱苦效果,而且蛋白损失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蛋白 脱腥脱苦 鲻鱼
下载PDF
脂肪酶在鲻鱼脱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胜军 李来好 +4 位作者 杨贤庆 石红 郝淑贤 吴燕燕 刁石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5,共3页
为了改善鲻鱼的加工适性和品质,采用碱性脂肪酶对鲻鱼(Mugil cephalus Mullet)鱼碎肉和鱼片进行了脱脂试验。以酶浓度、酶解时间、料液比为因素,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酶解脱脂的最适条件:酶浓度40U/ml,反应时间40min,料液比1:5,最... 为了改善鲻鱼的加工适性和品质,采用碱性脂肪酶对鲻鱼(Mugil cephalus Mullet)鱼碎肉和鱼片进行了脱脂试验。以酶浓度、酶解时间、料液比为因素,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酶解脱脂的最适条件:酶浓度40U/ml,反应时间40min,料液比1:5,最适温度32℃,最适pH8.7。鲻鱼鱼碎肉的脱脂率为75.6%,干物质得率为86.7%,干基残脂率为19.4%。与鱼碎肉相比较,鱼片的脱脂效果较低,鲻鱼鱼片的脱脂率为55.4%,干物质得率为94.6%。通过脱脂工艺,减轻了鲻鱼的腥味并改善了品质,为开发利用鲻鱼创新产品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鲻鱼 脱脂率
下载PDF
梭鱼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等位基因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锐 庄志猛 +2 位作者 喻子牛 戴继勋 邓景耀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5-19,共5页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梭鱼 (L iza haematochelia)自然群体 (2 9尾 )与养殖群体(31尾 ) 10种酶 2 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情况。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 (P95)分别为 0 .2 6 2和 0 .131。在养殖群体中的 G3PD...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梭鱼 (L iza haematochelia)自然群体 (2 9尾 )与养殖群体(31尾 ) 10种酶 2 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情况。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 (P95)分别为 0 .2 6 2和 0 .131。在养殖群体中的 G3PD- 3和 PGM位点观察到相当多的杂合子 ,导致这两个位点杂合度远大于自然群体 ,进而造成养殖群体平均杂合度 0 .0 92± 0 .0 5 1高于自然群体的平均杂合度0 .0 6 4± 0 .0 36。而养殖群体的平均杂合子缺失指数 - 0 .36 4± 0 .10 4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1.132±0 .0 5 9高于自然群体的相应各值 :- 0 .0 6 77± 0 .0 76和 1.10 1± 0 .0 36。对两个群体各位点等位基因分布以及杂合度进行相关性检验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38和 0 .816 3,相关程度较高。与其他位点相比 ,G3PD- 3和 PGM位点属于多变异位点 ,养殖群体在这两个位点杂合度较高的原因 ,可能与养殖过程中环境因素造成的蛋白质表达的个体差异有关。两个群体的 Nei遗传距离很近 ,为 0 .0 0 9;遗传相似程度很高 ,遗传相似性系数达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群体 自然群体 梭鱼 等位基因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新型多厢梁式渡槽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长德 朱以文 +2 位作者 何英明 雷声昂 赵立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2-56,共5页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渡槽流量大,荷载大的特点,提出了预应力多厢梁式渡槽新型结构及其设计方法,该种型式渡槽刚度大,承载能力大,跨越能力大,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新型结构.
关键词 预应力 多厢 梁式渡槽 结构设计 南水北调
下载PDF
以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安立会 郑丙辉 +3 位作者 付青 赵兴茹 尚晶晶 张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3-1389,共7页
分离了梭鱼金属硫蛋白132个碱基对应44个氨基酸的部分基因序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分析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用于分析渤海南戴河和大神堂近岸海域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南戴河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 分离了梭鱼金属硫蛋白132个碱基对应44个氨基酸的部分基因序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分析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用于分析渤海南戴河和大神堂近岸海域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南戴河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雄鱼:0.012±0.0064 copies/copyβ-actin;雌鱼:0.0099±0.0042 copies/copyβ-actin)明显高于大神堂野生梭鱼的表达水平(雄鱼:0.0017±0.0011 copies/copyβ-actin;雌鱼:0.0014±0.00095 copies/copyβ-actin).该结果与两地野生梭鱼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相一致,提示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可作为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金属硫蛋白mRNA 实时定量PCR 重金属
下载PDF
鲻和鲮鳃丝的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加儿 刘匆 +1 位作者 区又君 黄建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8,共5页
对鲻(Mugilcephalus)和鲮(Cirrhinamolitorella)的鳃丝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鲻鳃丝杆状部比鲮粗,鲻鳃小片高度比鲮低;两者鳃丝表面分泌孔洞口径和密度不同;鲻和鲮细胞外被不同,鲻细胞外被稀疏,鲮的则致密复杂;鳃小... 对鲻(Mugilcephalus)和鲮(Cirrhinamolitorella)的鳃丝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鲻鳃丝杆状部比鲮粗,鲻鳃小片高度比鲮低;两者鳃丝表面分泌孔洞口径和密度不同;鲻和鲮细胞外被不同,鲻细胞外被稀疏,鲮的则致密复杂;鳃小片细胞和鳃丝表皮细胞的表面形态存在差异,文章还描述了鳃丝表皮形态特异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丝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鲻鱼人工繁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良候 叶金聪 +2 位作者 郑镇安 林向阳 温凭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23-228,共6页
本文报道了1991~1995年间鲻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池养亲鱼经注射LRH-A及HCG诱导能顺利排卵,亲鱼成熟率62.7%~90%,产卵率62.5%~100%,受精率20%~75%;受精卵浮性,卵径840~920μm,在水温19~20℃、盐度26.6~28.0、p... 本文报道了1991~1995年间鲻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池养亲鱼经注射LRH-A及HCG诱导能顺利排卵,亲鱼成熟率62.7%~90%,产卵率62.5%~100%,受精率20%~75%;受精卵浮性,卵径840~920μm,在水温19~20℃、盐度26.6~28.0、pH值7.91~8.25的条件下,一般经49~53h孵出仔鱼,孵化率48%~73%,1991~1995年度分别孵出仔鱼10.0、84.1、205.0、364.2及361.1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人工繁殖 受精卵 产卵率 人工孵化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模式下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长波 郭永坚 +4 位作者 颉晓勇 李俊伟 罗昭林 陈利雄 陈素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为探索新型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于池塘中构建围网开展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鲻(Mugil cephalus)混养试验。鲻密度依次为0尾(M0,对照组)、250尾(M250)、500尾(M500)和800尾(M800)。结果显示,鲻放养组的饵料系数均比对照组低... 为探索新型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于池塘中构建围网开展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鲻(Mugil cephalus)混养试验。鲻密度依次为0尾(M0,对照组)、250尾(M250)、500尾(M500)和800尾(M800)。结果显示,鲻放养组的饵料系数均比对照组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250组对虾产值(30.30×104元·hm-2)及总产值(31.02×104元·hm-2)为各组最高,M800组对虾产值(20.96×104元·hm-2)及总产值(23.30×104元·hm-2)最低。试验结束后,放养较多鲻的处理组(M500和M800)的总有机碳(TOC)有约20 mg·L-1幅度的下降,而M0和M250则变动极小,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的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M0,且M250组NO2-N及氨氮(NH4-N)质量分数居于各组最高(P>0.05)。试验表明,在池塘围网混养少量鲻(M250)时对虾产量最高,而混养较多鲻(M500和M800)时饲料成本较为节约且水质指标较好。采取养殖前期多放鱼,后期适当分鱼以降低密度的措施,可能更有利于虾塘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围网 混养 水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