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撰侧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达科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4期68-72,共5页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编撰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多民族性 民族融合
下载PDF
民国时期古史起源多元论
2
作者 杨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101-103,共3页
1923年,顾颉刚正式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引发了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古史的激烈论辩。在古史辨运动开启的疑古思潮下,不少学者对中国的上古史体系与民族构成提出新解。其中,尤以蒙文通、傅斯年、徐炳昶为代表。他们或以&... 1923年,顾颉刚正式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引发了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古史的激烈论辩。在古史辨运动开启的疑古思潮下,不少学者对中国的上古史体系与民族构成提出新解。其中,尤以蒙文通、傅斯年、徐炳昶为代表。他们或以"种族"、"地理"观念考察上古历史,或以"族姓"与"地名"观照传统学说,不仅就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作出了探讨,而且对重构中国上古史体系,贡献尤著。"古史起源多元"论的提出既反映了人们看待中国古史的根本性变化,又为后人认识中国上古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深入地推进了20世纪中国古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古史起源 多元讨论
下载PDF
出入“经”“史”:“古史三系说”之本意及蒙文通学术旨趣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蒙文通的古史研究在民国学界破旧立新的古史运动中有意无意地起到推波助澜之功效,《古史甄微》中打破上古一元的古史三系说,也暗合了当时"新史学"所高举的"古史多元观",蒙文通由此而日益受到民国学界的重视。但若... 蒙文通的古史研究在民国学界破旧立新的古史运动中有意无意地起到推波助澜之功效,《古史甄微》中打破上古一元的古史三系说,也暗合了当时"新史学"所高举的"古史多元观",蒙文通由此而日益受到民国学界的重视。但若回到蒙文通自身的学术脉络,不难发现,《古史甄微》旨在"羽翼经学":通过追溯三皇五帝说的起源,以地理、民族、文化的视角创立古史三系说,重建上古国史,澄清经史关系,以史证经,申明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文通 经史关系 古史三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