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1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CT 梗死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Non-HDL-C水平和ApoB/ApoA1比值与初发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涂诗琴 高凌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载脂蛋白B(Apo B)和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以及non-HDL-C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 目的探究不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载脂蛋白B(Apo B)和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以及non-HDL-C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冠脉造影的患者410例。计算Apo B/Apo A1比值及non-HDL-C,根据non-HDL-C三分位数分为低non-HDL-C组(≤2.89 mmol/L)、中non-HDL-C组(2.9~4.16 mmol/L)、高non-HDL-C组(≥4.17 mmol/L),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性。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non-HDL-C水平、Apo B/Apo A1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与低non-HDL-C组相比,中non-HDL-C组和高non-HDL-C组患者年龄更小(P<0.05);高non-HDL-C组较另外两组具有更高水平的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ApoA1、ApoB/ApoA1、白蛋白、γ-谷酰转移酶、尿酸(P<0.05)。三组间左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Gensini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Apo B/Apo A1和non-HDL-C均与多支血管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1比值(OR=3.149,95%CI:1.209~8.201,P=0.019)、non-HDL-C≥4.17 mmol/L(OR=4.199,95%CI:1.524~11.565,P=0.006)是多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初次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有冠脉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中,更应关注ApoB/ApoA1及non-HDL-C,同时严格控制non-HDL-C是心肌梗死患者潜在的降脂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多支血管病变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无症状脑梗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一项多中心研究
3
作者 李秋伶 唐文武 +4 位作者 余艺雯 邓欢 杨小华 陈晓霞 季一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232-3239,共8页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具有较高无症状脑梗死(SBI)发病率,且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MHD患者SBI风险,以早期识别并减少不良预后。目的探讨MHD患者发生SB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具有较高无症状脑梗死(SBI)发病率,且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MHD患者SBI风险,以早期识别并减少不良预后。目的探讨MHD患者发生SB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0月4个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的486例MHD患者。以MHD患者是否发生SBI为结局事件,分为SBI组(n=102)和非SBI组(n=384),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集(n=340)和验证集(n=146)。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MHD患者发生SB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建模集70例(20.6%)MHD患者发生SBI,验证集32例(21.9%)患者发生SBI。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5~1.050)、饮酒史(OR=4.487,95%CI=2.075~9.706)、BMI(OR=1.082,95%CI=1.011~1.156)、睡眠时间<5 h/d或>9 h/d(OR=6.286,95%CI=3.560~11.282)、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OR=1.873,95%CI=1.067~3.347)、血清乳酸水平(OR=1.452,95%CI=1.152~1.897)、尿素清除率(URR)(OR=0.922,95%CI=0.875~0.970)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OR=0.149,95%CI=0.030~0.490)是MHD患者发生SB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包含上述8个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该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95%CI=0.759~0.873)和0.808(95%CI=0.723~0.893),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提示该模型可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收益。结论基于年龄、饮酒史、BMI、睡眠不足或睡眠过长、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血清乳酸水平、URR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建立的MHD患者发生SBI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有望对MHD患者发生SBI风险进行准确、个性化的评估并实施早期干预以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预测模型 多中心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例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思考
4
作者 张英普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期394-396,共3页
回顾1例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病人,在术后麻醉苏醒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死亡过程,从病人既往史、现病史、术前处置、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和术后观察抢救过程分析死亡的原因,回顾处置过程,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此类病人应做好风险识... 回顾1例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病人,在术后麻醉苏醒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死亡过程,从病人既往史、现病史、术前处置、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和术后观察抢救过程分析死亡的原因,回顾处置过程,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此类病人应做好风险识别及筛查,优化诊疗过程,促进各科室之间协作,建立一体化模式。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识别率、抢救率,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心肌梗死 护理 多科协作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汲晶 李景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plasma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与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plasma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检测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67例患者中,平均神经功能缺损状态NIHSS评分为(18.32±2.15)分,其中>21分17例(重度组)。重度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程度、合并疾病等与非重度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非重度组的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非重度组的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于非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都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为影响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比较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越差的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脑脊液 溶血磷脂酸 相关性 多因素分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基于模态交互学习的多源心脏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6
作者 钟乔鑫 赵毅忠 +1 位作者 张飞燕 陆雪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和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图像分割,并提升Dice系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2019年多序列CMR分割挑战赛的公开数据集,它包含了45例患者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 目的通过研究和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图像分割,并提升Dice系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2019年多序列CMR分割挑战赛的公开数据集,它包含了45例患者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d-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bSSFP)模态,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模态与T2WI模态的CMR图像数据。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双流U型网络框架,实现bSSFP与LGE两种模态以及bSSFP与T2WI两种模态的CMR图像分割。在编码阶段,未配准各模态图像被交替地送入各自分支进行特征学习,所获取的特征图接着都流入共享层,实现多模态信息的交互补充,最终共享特征分开流出到各自分支进行解码输出。通过在45例患者的CMR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五折交叉验证实验,分别对bSSFP与LGE模态、bSSFP与T2WI模态进行了分割,以Dice系数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性能评估,Wilcoxon符号秩检验被用来检验模型差异性。结果在bSSFP与LGE模态的分割实验中,本文方法在bSSFP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相较于传统UNet模型和最新的Swin-Unet模型都有显著提升(P<0.001);在LGE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传统UNet模型(P<0.001)、Swin-Unet模型(P=0.001)、双流UNet(P=0.021)均有显著提升。在bSSFP与T2WI模态的分割实验中,本文方法在bSSFP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UNet模型、Swin-Unet模型与双流UNet均有显著提升(P<0.001);在T2WI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UNet模型有显著提升(P<0.001),较Swin-Unet模型有提升(P=0.025)。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双流U型网络框架为CMR图像多模态分割提供有效方法,且该网络提高了CMR图像bSSFP模态与LGE模态及bSSFP模态与T2WI模态的Dice系数,很好地解决了多模态CMR图像个体解剖学差异大和图像间存在灰度不一致问题,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病 心血管疾病 多源心脏图像分割 深度神经网络 模态交互学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赵雨欣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20-22,3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高压氧治疗频次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低频次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应用多... 目的:观察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高压氧治疗频次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低频次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应用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100β、NSE、GFAP、CRP、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降低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低频次高压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 多频次高压氧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潘明治 李媛 丁敏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9... 目的探讨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组患者接受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的上肢及手、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巴氏(Barthel)量表平均得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当日,联合组患者上肢及手、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Barthel量表平均得分(88.74±10.26)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8,P<0.05);联合组SS-QOL评分(214.67±20.09)分高于对照组(t=6.531,P<0.05)。结论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有助于优化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最终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亲情化护理 多模块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下载PDF
Multi-detector CT features of acute intestinal ischemia and their prognostic correlations 被引量:9
9
作者 Marco Moschetta Michele Telegrafo +2 位作者 Leonarda Rella Amato Antonio Stabile Ianora Giuseppe Angelelli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4年第5期130-138,共9页
Acute intestinal ischemia is an abdominal emergency occurring in nearly 1%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abdomen. The causes can be occlusive or non occlusive. Early diagnosis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survival rate... Acute intestinal ischemia is an abdominal emergency occurring in nearly 1%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abdomen. The causes can be occlusive or non occlusive. Early diagnosis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survival rates. In most cases of late or missed diagnosis, the mortality rate from intestinal infarction is very high, with a reported value ranging from 60% to 90%.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 is a fundamental imaging technique that must be promptly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bowel ischemia. Thanks to the new dedicated reconstruction program, its diagnostic potential is much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past and currently i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any other noninvasive technique. The increased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high-quality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s, vessel probe, surface-shaded volume rending and tissue transition projections make MDCT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ischemia, with report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64%-93%, 92%-100%, 90%-100% and 94%-98%, respectively. MDCT contributes to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ning and provides important prognostic informationthanks to its ability to define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the disease.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examine the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role of MDCT in bowel ischemia with special regard to the state of art new reconstruction softw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BOWEL ISCHEMIA MESENTERIC infarctION
下载PDF
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方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立群 刘萍 +4 位作者 王贺 刘璐 曹草媛 沈美芳 张冠鑫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究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方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军... 目的探究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方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STEMI行PCI治疗患者137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方式进行护理,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情分级管理方式,68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体救治情况、护理质量、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进行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体救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达98.55%。结论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方式在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既能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又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和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情分级管理 多轨道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多角度心脏康复干预的效果及对AMI患者运动耐力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茜茜 王红 秦玲玲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338-2340,234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多角度心脏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干预,试验组(43例)行多角度心脏康复干预,比较2组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质量及...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多角度心脏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干预,试验组(43例)行多角度心脏康复干预,比较2组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干预后ED、VO 2peak、AT及6MWT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干预后LEVDV、LEVSV水平较对照组更低,LEVDV、LEVSV水平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65%(2/43)]较对照组[25.58%(11/43)]更低(P<0.05)。结论AMI患者应用多角度心脏康复干预,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促进心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运动耐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耐力 多角度心脏康复干预 心血管事件 心功能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12
作者 于呈祥 朱纪峰 王青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9期1614-1616,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价值。方法:以230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在0-6h、12-24h、24-72h均接受MSCT扫描,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结果:230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196例(85.22%)确诊。MSCT诊断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价值。方法:以230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在0-6h、12-24h、24-72h均接受MSCT扫描,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结果:230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196例(85.22%)确诊。MSCT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灵敏度为58.16%(114/196)、特异度为100.00%(34/34),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29.31%、准确率为64.34%、Kapp值为0.82。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梗死侧局部脑血流量(rBGF)、局部脑血管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SCT诊断0-6h、12-24h、24-72h大面积脑梗死的准确率分别为58.16%(114/230)、94.39%(185/196)、100.00%(196/196)。结论:MSCT检查诊断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完全血运重建对合并多支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秦牛 冯自然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完全血运重建对合并多支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完全血运重建对合并多支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将其分为对照组(非完全血运重建)和研究组(完全血运重建),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肌梗死位置、血管病变支数和术后TIMI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支架个数和总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重点事件的患者有10例,对照组出现18例,研究组患者重点事件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39.13%(P<0.05)。结论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更好地改善合并多支病变的STEMI患者的预后质量,但其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运重建 多支病变 心肌梗死 预后 心功能
下载PDF
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洁 潘洪萍 +2 位作者 胡雯娟 王锁 童亭亭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平衡能力、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压力性损伤及跌倒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BS评分无统... 目的:分析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平衡能力、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压力性损伤及跌倒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B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BS评分、运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社会支持和前景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能明显改善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 脑梗死 偏瘫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精准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5
作者 杨丽娟 孙俊旗 +3 位作者 万志方 陈振松 黄钟情 赵国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0期40-43,共4页
目的:应用多模态影像检查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治的及时性和精准性,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3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 目的:应用多模态影像检查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治的及时性和精准性,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3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共62例符合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表现患者影像资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头部CT多模态、头部MRI多模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回顾性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颅脑影像学表现,统计不同影像方法检出该病的阳性率,观察头部CT平扫、头部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组间脑梗死灶部位检出数量间差异。结果:本项研究中发现头部CT平扫基底动脉尖高密度征检出率84%,CTA在识别基底动脉尖栓塞/狭窄方面检出率100%;头部CT平扫、头部MRI平扫、DWI组间脑梗死灶部位检出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注CTP、多模态MRI评估脑缺血/梗死范围更精确;DSA能更准确显示基底动脉尖栓塞/狭窄程度。结论:多模态影像检查明显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多模态影像 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多支血管病变治疗策略分析及心脏康复的影响
16
作者 韩硕 兰永昊 +1 位作者 霍欣 曹志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31-1336,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治疗策略及心脏康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治疗策略及心脏康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介入手术相关信息。比较同期处理组与二次处理组患者、门诊实施组和居家实施组患者的临床信息、介入术后随访1年结局。结果 92例AMI患者均合并MVD,病变累及冠状动脉2~4支,平均(2.7±0.4)支;51例患者在同次住院期间对所有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同期处理组),41例患者在介入术后再次住院时治疗了非AMI罪犯血管(二次处理组)。所有患者在第1次介入治疗后均接受了强化他汀治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3例患者经第1次介入治疗后在门诊接受心脏康复干预(门诊实施组),49例患者遵医嘱自行居家实施康复运动(居家实施组)。同期处理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植入支架的数量明显多于二次处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92例AMI患者中,共死亡14例,其中,同期处理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二次处理组患者,门诊实施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居家实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治疗MVD未增加AMI患者病死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门诊心脏康复可改善AMI患者介入术后1年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多支血管病变 心脏康复 随访
下载PDF
介入护师参与下多学科延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小丽 杜冬梅 +1 位作者 陈婷 赵明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2193-2197,共5页
目的 分析介入护师参与下多学科延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 目的 分析介入护师参与下多学科延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同时给予介入护师参与下多学科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行为、心功能指标、功能性体适能指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管理责任感、自我管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A)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氧耐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上肢柔韧性、下肢柔韧性及平衡性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护师参与下多学科延续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我管理行为,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功能性体适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手术 介入护师 多学科 延续护理
下载PDF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吕鹤 姚生 +5 位作者 张巍 王朝霞 黄一宁 牛小媛 张茁 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4个家族共调查 83个家庭成员 ,总共 2 9人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每个家族中连续数代均有发病者 ,男女均受累及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所有患者均无常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为 2 8~ 70岁 ,以 4 0~ 5 0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轻偏瘫 ,发病同时或短期内出现智能下降。所有患者均无偏头痛发作。 1个先证者出现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 ,2个先证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所有先证者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我国CADASIL患者早期可以主要表现为椎 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 ,智能下降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生 ,偏头痛可能不是我国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病可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证者 CADASIL 患者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皮层下梗死 周围神经 中国 结论 收集
下载PDF
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49
19
作者 梅建勋 张云岭 张伯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进行方法学改进,以此模型对健脑益智冲剂进行药效学观察。方法: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栓子造模,观察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塞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进行方法学改进,以此模型对健脑益智冲剂进行药效学观察。方法: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栓子造模,观察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塞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P<005),中药健脑益智冲剂和喜得镇(Hydergine)药物干预后,上述改变得以明显改善。结论:此模型是进行多发梗塞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筛选新药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性痴呆 学习记忆 痴呆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伦新 荣莉 +1 位作者 李滋平 杨文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寻找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患者89例,随机分为电围针组57例,西药组32例,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智能情况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相同疗程后,电围针组与西药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颅C... 目的:寻找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患者89例,随机分为电围针组57例,西药组32例,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智能情况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相同疗程后,电围针组与西药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围刺 头颅 CT定位 治疗 多发梗塞性痴呆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