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i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Evolution of Shapes and Styles
1
作者 WANG Ning HU Jia-j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5期523-529,共7页
Hanzi (Chinese character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ffluent content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online program has been launch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an... Hanzi (Chinese character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ffluent content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online program has been launch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and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o explain Chinese characters' original meanings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with vivid and expressive animation videos. Currently, More than 1,000 videos can be accessed through the website “http://www.chinesecharacter.org/”. Besides these online resources, a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 is also proposed to simulate clerical chang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rough computer morphing technology. What we want is to mak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more reasonable, more easily understandable and more inter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TION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original meaning clerical change
下载PDF
汉字“生”“活”“存”“在”本义的存在论意义--存在论的“汉语哲学”诠释
2
作者 黄玉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共10页
汉语“本体论”与“存在论”应当严格地区别开来,前者对应传统的“ontology”,后者对应的则应当是“Being theory”,因为后者思考的并非形而上的存在者,而是前存在者的存在。尽管前者可以汉译为“存有论”,但后者却不能,因为汉语“有”... 汉语“本体论”与“存在论”应当严格地区别开来,前者对应传统的“ontology”,后者对应的则应当是“Being theory”,因为后者思考的并非形而上的存在者,而是前存在者的存在。尽管前者可以汉译为“存有论”,但后者却不能,因为汉语“有”的本义是一种存在者化的观念,在哲学上所指的正是作为形而上存在者的本体。所谓“汉语哲学”,其中心任务应当是揭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存在论意义。汉字“生”“在”“存”的本义,即人与草木浑然不分的共在,都是中国远古先民对存在的感悟,从而具有存在论意义;而“活”的本义作为“水流声”,则表征着人是由于倾听“天命”而得以存在的,从而具有当代诠释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的本义 生活 存在 本体论 存在论
下载PDF
“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汉字字源学考辩——基于“炎黄崇拜”假说
3
作者 朱夏俊 谢京华 +1 位作者 杨阳 葛洪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37-42,共6页
“余”字本义释义存在多种解说。但究竟哪种解说合乎逻辑思辨和推理的科学性标准,需要进行汉字字源学层面的考证辨析。该文提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借助“炎黄崇拜”假说的理论工具,从“余”字字族、“亼”字字族、专有名称、... “余”字本义释义存在多种解说。但究竟哪种解说合乎逻辑思辨和推理的科学性标准,需要进行汉字字源学层面的考证辨析。该文提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借助“炎黄崇拜”假说的理论工具,从“余”字字族、“亼”字字族、专有名称、专有地名、专有自称5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考辩,得出“余”应为上古华夏文明中帝对自己的专有称谓,“余”字造字构型应当从亼从木。其中“亼”字字根代表了“△”形帝陵、神庙或神坛,是“炎黄崇拜”的标志性建筑形制;“木”字字根为“炎黄”二帝来自神授之权杖的简体造型。该文的探索性研究旨在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提供有力论证的同时,亦能够验证“炎黄崇拜”假说在建构汉字字源学理论体系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字本义 造字构型 从亼从木 汉字字源学 “帝自称说” “炎黄崇拜”假说
下载PDF
“快”的字形演变及词义考证
4
作者 吴昌昊 刘玉茹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9-34,61,共7页
“快”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没有相关用例,最早见于战国出土的楚简文献中。根据“夬”的释义及从夬得声的同源字,得出“夬”的本义应为残破、残损义,进而把“快”的本义理解为形容人将郁结的怨气从心口中释放出来后,内心痛快、畅快的状态... “快”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没有相关用例,最早见于战国出土的楚简文献中。根据“夬”的释义及从夬得声的同源字,得出“夬”的本义应为残破、残损义,进而把“快”的本义理解为形容人将郁结的怨气从心口中释放出来后,内心痛快、畅快的状态,欢喜义应作为其直接引申义,“夬”兼具表意功能,“快”应是会意兼形声字。按照词义范畴理论,将“快”的诸多义项归为心态义、速度义、时间义、性质义四个范畴,结合语料,推测出各义项的产生及应用时间,形容词义项产生时间多位于上古和中古时期,副词义项产生时间位于中古后期,在近代才开始广泛应用,并理清其词义引申的方向有表“高兴义”和表“速度义”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 本义 词义 引申
下载PDF
创意产业园的多义性场地规划解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晶星 黄建云 《规划师》 2008年第6期42-45,共4页
面对具有特殊模式的创意产业园,传统规划的功能分区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应以满足创意从业者特殊的工作生活需要为目的,通过塑造复合性质场所和动态性质场所,增强场地的兼容性,促使场地容纳多种功能,形成共享性和... 面对具有特殊模式的创意产业园,传统规划的功能分区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应以满足创意从业者特殊的工作生活需要为目的,通过塑造复合性质场所和动态性质场所,增强场地的兼容性,促使场地容纳多种功能,形成共享性和可达性好、物理环境适宜的多义性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园 多义性场地 复合性质
下载PDF
说“介”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继昉 刘江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关于"介"字的本义,已有多种意见而莫衷一是。"介"字从人、从八,"人"处"八"之间,是会意字,这种构形思路与训"介"为间的故训相符。而"介"的分离、边际、侧畔、临近、副辅、... 关于"介"字的本义,已有多种意见而莫衷一是。"介"字从人、从八,"人"处"八"之间,是会意字,这种构形思路与训"介"为间的故训相符。而"介"的分离、边际、侧畔、临近、副辅、独特诸义皆由间义引申而来。"介"又与"间"读音相近,意义相通,二者是同源词。从"介"得声的"界""■""衸"等字,意义均与居中、间隔相关。字形、字义、字音以及同源孳乳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其结果表明"介"的本义应训间,为居中、间隔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字形 字音 同源词
下载PDF
论经典文献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锦贵 《新世纪图书馆》 2004年第6期47-50,共4页
文章对学界坚信不移的格言"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提出质疑,论述了"经典"这一词汇的历史渊源,揭示了经典文献的本质属性以及经典文献在时间、空间、知识包容、读者群体等四个层面的突出特点,对当代学子学... 文章对学界坚信不移的格言"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提出质疑,论述了"经典"这一词汇的历史渊源,揭示了经典文献的本质属性以及经典文献在时间、空间、知识包容、读者群体等四个层面的突出特点,对当代学子学习经典的主流意识给予充分肯定,由此提出了进行"经典学"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文献 格言 经典渊源 经典学
下载PDF
“桑林乐舞图”来源疏证与形态寓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向春香 陶红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1-354,共4页
"桑林"最初是商朝成汤王祈雨救济天下苍生的地点,后成为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和男女相属之观,"桑林乐舞"也就成为国之"禘乐",有固定的节奏和程式,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的青铜礼器、汉砖以及墓室壁画中均有... "桑林"最初是商朝成汤王祈雨救济天下苍生的地点,后成为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和男女相属之观,"桑林乐舞"也就成为国之"禘乐",有固定的节奏和程式,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的青铜礼器、汉砖以及墓室壁画中均有图像呈现。本文通过对先秦文献的梳理和考古器物的归类,以及民间风俗的佐证,认为"桑林乐舞图"既是古代农业技术图谱的源头,也反映了桑植活动在中华农耕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林乐舞图 来源 形态 寓意
下载PDF
表达声符字本义的亦声字及声符字意义的分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杜恒联 《语言科学》 2007年第2期91-99,共9页
亦声字是一种特殊的形声字,它的声符既表音又表意。亦声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亦声字的本义和声符字的本义重合,这个亦声字实际上是声符字的累加意符的后起字;一类是亦声字表达声符字的引申义。文章讨论第一类亦声字。一个字除了表示本... 亦声字是一种特殊的形声字,它的声符既表音又表意。亦声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亦声字的本义和声符字的本义重合,这个亦声字实际上是声符字的累加意符的后起字;一类是亦声字表达声符字的引申义。文章讨论第一类亦声字。一个字除了表示本义外,常常表示它的引申义或假借义,一身兼职过多,于是在这个字上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来表示这个字的本义。有时候,一个字常常作为声符和其他字构成形声字,字的本义变得模糊,于是为这个字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表示这个字的本义,原字一般不再单独使用。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字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这个字和后起的亦声字成了部分用法相同的异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声字 累加意符 意义分化
下载PDF
释“豈”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文章分析了"豈"字的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脉络,认为"豈"字的初形为整体象形字,呈上为羽饰、中为鼓面、下为鼓架之状;进而梳理了"豈"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间的关系。《说文》根据已有讹变的"豈&qu... 文章分析了"豈"字的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脉络,认为"豈"字的初形为整体象形字,呈上为羽饰、中为鼓面、下为鼓架之状;进而梳理了"豈"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间的关系。《说文》根据已有讹变的"豈"字的篆书将"豈"字的形体分析为"从豆,微省声",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整体象形字 本义 考释
下载PDF
佛学环境哲学思想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谋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共8页
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经中国僧人的改造,产生了“中国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环境哲学,但有丰富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本文阐述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生命观;“依正不二”生命与环境统一的思想;“中道... 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经中国僧人的改造,产生了“中国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环境哲学,但有丰富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本文阐述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生命观;“依正不二”生命与环境统一的思想;“中道缘起”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众生平等”的环境伦理思想;追求“净佛国土”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环境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 “依正不二” “中道缘起” “净佛国土”
下载PDF
论汉字中的一形多本义现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强 《殷都学刊》 2007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汉字发生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是汉字记录语言的客观需要和图画向文字演变的必然结果;汉字发展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表现为"形借"现象,"形借"又有纯粹借形和形音兼借两种现象的不同;汉字成熟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大多... 汉字发生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是汉字记录语言的客观需要和图画向文字演变的必然结果;汉字发展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表现为"形借"现象,"形借"又有纯粹借形和形音兼借两种现象的不同;汉字成熟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大多通过加区别符号、加声符、加意符、异体分化几种途径实现字形和词义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一形多本义 形借
下载PDF
本字的标准:评刘又辛先生的“制字之本意”说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承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4,共5页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学的束缚,确立了假借研究在现代科学中的应有地位,是假借研究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研究 本字标准 本形本义之字 古通用字
下载PDF
释“次”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山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综合考察“次”字的金文形体构造以及“次”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基本用法之后,认为“次”字中“欠”形口旁的上下两小短横当表示从口中吐出之物,“次”字所在的完整的文化背景为:所食之物不好吃(即不精、次货义),难以咽下而从口中吐出... 在综合考察“次”字的金文形体构造以及“次”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基本用法之后,认为“次”字中“欠”形口旁的上下两小短横当表示从口中吐出之物,“次”字所在的完整的文化背景为:所食之物不好吃(即不精、次货义),难以咽下而从口中吐出(即咽不下去的“不前”义),而“次”的字形反映的是整个过程中最终吐出来这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会意 本义 考释
下载PDF
“番”字本义蠡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耀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22-624,共3页
《说文》认为,番字从釆,是兽足义。对此前人已有怀疑。番字上米下田,意为播种;从词源学角度看,凡从番之字皆有散开之意;春秋时番氏曾掌管土地人民,这与他们擅长农业有关。因此,番的本义是播种,是播之初文。
关键词 《说文》 本义 初文
下载PDF
汉字海报“形意”转化的设计本源探索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爱鹏 《湖南包装》 2020年第4期14-16,28,共4页
通过对汉字本源的解读,感悟汉字的形美与意达的视觉转译过程,再结合分析各具代表性的汉字海报作品,以东方审美视角解析汉字海报"形意"转化的探索路径,用设计的理性表达意象的感性,达到汉字海报设计的意境之美。在传统文化热... 通过对汉字本源的解读,感悟汉字的形美与意达的视觉转译过程,再结合分析各具代表性的汉字海报作品,以东方审美视角解析汉字海报"形意"转化的探索路径,用设计的理性表达意象的感性,达到汉字海报设计的意境之美。在传统文化热潮席卷全球,民族文化回归大众之时,中国设计师也重新审视自身文化的价值。其中,汉字海报设计是再现东方审美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文章分别从汉字海报图形化、符号化、意境化3个方面进行形意转化和视觉表现,表达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设计出符合东方审美的意境佳作,在广泛传播东方文化的同时,实现中国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意转化 东方审美 汉字海报 设计本源
下载PDF
同源字例释三组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蕴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夭"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像一个正面人形上下摆动臂膀跑动的样子,经过商、周、秦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夭"字。到了周代,人们开始在"夭"字正面加一个"止"字旁,便同源派... "夭"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像一个正面人形上下摆动臂膀跑动的样子,经过商、周、秦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夭"字。到了周代,人们开始在"夭"字正面加一个"止"字旁,便同源派生出了"走"字。"示"本是一个表示古人在宗庙中所设神主牌位的象形字,同源派生出了后世的主和(主字异文),"眚"和"省"古本同源,眚字从目表意,从生表声,眚的本义是省视、省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字 同源字
下载PDF
《说文·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燕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针对《说文.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这一特点,采用分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结果表明:《说文.女部》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古代姓氏制度、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文... 针对《说文.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这一特点,采用分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结果表明:《说文.女部》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古代姓氏制度、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文化内容。实践证明,从汉字的字形及其字义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女部》字 字形 字义 文化
下载PDF
方言比较与本字考释——以汉语方言喷射义“biāo”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晓芳 周志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9-57,共9页
方言比较是考证本字的重要方法。以汉语方言喷射义"biāo"为例,这个词通行于吴语、闽语、粤语、赣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南宁平话等,至少有"滮""瀌""飙""彪""标""... 方言比较是考证本字的重要方法。以汉语方言喷射义"biāo"为例,这个词通行于吴语、闽语、粤语、赣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南宁平话等,至少有"滮""瀌""飙""彪""标""熛""嘌""镖""摽""?""猋"等十一种写法。用字分歧这么大,与有些学者囿于单个方言考求本字不无关系。通过方言比较可知,本字当为"猋"。"猋"由群犬奔貌,引申为人奔跑,再引申为液体急速射出,其核心意思都是"飞速移动"。成都、武汉等方言里"猋"兼具"飞速奔跑"和"液体急速射出"等意思,就是明证;"蹿"有疾行义,又有喷射义,为"猋"喷射义产生路径提供了相关平行证据。这一个案进一步印证了方言比较对于考证本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比较 本字考释 喷射义 本字
下载PDF
“且”字本义补释 被引量:5
20
作者 覃觅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文章就"且"字的本义进行总结,概括了学界的四种说法,认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均值得商榷。在前贤论断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且、土、示、祖、俎、姐"等古文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提出"且&qu... 文章就"且"字的本义进行总结,概括了学界的四种说法,认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均值得商榷。在前贤论断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且、土、示、祖、俎、姐"等古文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提出"且"是"祖"的初文,即"且"的本义是"先祖,"但并非是男性"先祖,"而是女性"先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初文 字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