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s into Capacity of MIMO Ad Hoc Network Including Effects of Antenna Mutual Coupling
1
作者 Xia LIU Marek E. BIALKOWSKI +1 位作者 Feng WANG Konglit HUNCHANGSITH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009年第5期425-433,共9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investigations into capacity of ad hoc network whose nodes are equipped with multiple element antennas (MEA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ta... This paper reports on investigations into capacity of ad hoc network whose nodes are equipped with multiple element antennas (MEA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takes into account mutual coupling (MC) in addition to spatial correlation that is present in array antennas. A closed-form expression for an upper bound of mutual information (capacity) of MIMO ad hoc network is derived. An optimal signal transmission scheme is proposed to maximize the MIMO ad hoc network capacity. Simulation results for capacity of non-optimized and optimized cases of signal transmission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Ad HOC network Channel Capacity Mutual Information Mutual coupling spatial Correlation
下载PDF
A Spatial Supply-Demand Imbalance Betwee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Road Network Analysis
2
作者 Ziwei Qiang Bei Jin Shiyuan X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第2期17-26,共10页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matching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matching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atial accessibility and spatial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layout rationality.In this study,we took 42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2089 rural areas with concentrated population in six township areas of Hancheng City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We used ArcGIS network analysis,population coupling model,and other methods,from the administrative scale and rural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scale for evaluation.The accessibility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its 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udent population describe the spatial and geographical pattern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ssibility of rural administrative scale and the spatial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scale are associated with great problem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owns are obvious,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best performing towns is still low.On the scale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rea,the overall coupling degree is too low,the"dislocation"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facilities and student population is obvious,and the matching degree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 and school in different town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showing a more obvious"core-periphery"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centered on the eastern and southeast regions.Th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prominent,and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road network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Therefore,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s and optimizing school layou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solution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alloc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resources in Shaanxi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network analysis Balanced spatial layout spatial population coupling
下载PDF
轨道站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空间热力耦合分析
3
作者 吴娇蓉 陈彩婷 邓泳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2,共12页
城市空间热力反映了人口聚集与街道活力。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热力分布的互动关系,从微观层面的轨道站点切入,采用百度热力图和轨道站点客流数据,以上海为例,对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站域空间热力进行耦合分析。首先采用Pea... 城市空间热力反映了人口聚集与街道活力。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热力分布的互动关系,从微观层面的轨道站点切入,采用百度热力图和轨道站点客流数据,以上海为例,对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站域空间热力进行耦合分析。首先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研究两类轨道站点属性与空间热力的总体耦合关系,然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挖掘网络中心性与站域热力、站域热力与站点客流的空间关联模式,并对比两类耦合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与空间热力的耦合性明显优于轨道客流与空间热力的耦合性,交通区位优势通常能够形成较高的空间热力,客流水平的影响因素则更为复杂;空间热力更适合量化核心区以外区域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互动关系,轨道交通网络化对空间热力提升具有乘数效应,而在开发密度低的区域提升空间热力更有助于刺激轨道客流;利用空间热力数据评估城市核心区以外区域的新建站点客流潜力具有可行性,但仅用热力预测客流具有局限性;轨道站点周边城市更新可参考不同空间区位站点的两类耦合性差异进行优化。该研究探索了结合城市空间热力分布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布局、针对不耦合因素优化轨道站点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TOD)的分析框架,为微观层面衡量城市轨道交通“人-地”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网络中心性 空间热力 耦合性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时空视域下高速铁路网络与区域空间格局耦合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4
作者 来逢波 许冰 王彤彤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高速交通已成为推动区域空间格局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基于山东省2010年、2015年与2020年高速铁路网络数据以及城市层面数据,分析了山东省高速铁路网络与区域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网络对山东省区域交通整体可... 高速交通已成为推动区域空间格局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基于山东省2010年、2015年与2020年高速铁路网络数据以及城市层面数据,分析了山东省高速铁路网络与区域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网络对山东省区域交通整体可达性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会助力交通可达性的提升;省内区域经济联系总量基本呈现增长态势;山东省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总量的耦合度基本保持均衡发展状态,但省内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大部分城市交通可达性水平强于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高速铁路网络的带动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的整体带动作用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网络 区域空间格局 耦合关系 时空演变 可达性
下载PDF
基于态势感知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系统
5
作者 周忠强 黄育松 +3 位作者 梁铃 施诗 覃海 陈胜 《信息技术》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针对动态地区配电网空间负荷优化预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实时自控态势感知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系统。首先构建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目标决策要素经验池;然后利用深度长短期神经网络对配电网历史运行数据集进行处理,实现配电网实时自控... 针对动态地区配电网空间负荷优化预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实时自控态势感知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系统。首先构建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目标决策要素经验池;然后利用深度长短期神经网络对配电网历史运行数据集进行处理,实现配电网实时自控态势感知;最后利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构建空间负荷预测与目标决策要素经验池之间的耦合模型,实现配电网空间负荷高效精准预测。对模型展开了实际算例分析,多类型配网供电区域场景下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精度达到91.03%,多类型配网供电区域场景下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效率提高了2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态势感知 配电网系统 空间负荷预测 限制映射关系 耦合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及关联网络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景旺 李瑞晶 《金融理论探索》 2023年第1期50-60,共11页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协调,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本文采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并使用空间相关分析、空间网络分析等方...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协调,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本文采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并使用空间相关分析、空间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以及网络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大多数省份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并呈现逐年提升态势,绿色金融发展相对滞后。(2)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自东向西依次递减和扩散的梯度特征,空间集聚程度先减弱后提高。(3)地区之间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高水平地区向低水平地区的辐射作用不强。本文对于优化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格局具有政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呼包鄂榆城市群耦合空间碳排放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耿瑜爽 李巍 乐荣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86-4097,共12页
构建生态网络是维持景观连通性、提升包括固碳在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响应固碳增汇目标及其政策要求,有必要将空间碳排放因素纳入区域生态网络分析框架。选择高能耗、高碳排且生态脆弱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研究区... 构建生态网络是维持景观连通性、提升包括固碳在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响应固碳增汇目标及其政策要求,有必要将空间碳排放因素纳入区域生态网络分析框架。选择高能耗、高碳排且生态脆弱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研究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连通性分析识别生态源地,并结合电路理论和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得到区域景观生态格局;通过获取夜间灯光数据模拟得到城市群栅格尺度碳排放空间格局,并与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空间叠加,以此补充“生态-碳排”耦合节点和规划廊道,进而构建考虑区域碳排放空间格局的城市群生态网络。结果表明:1)仅考虑生态因素构建的区域生态网络东西两侧生态源地连通性不足,网络呈“中部阻断型”分布;2)区域碳排放存在明显空间特征,高值区出现在人为生态扰动显著的中部矿产资源开发区和主要城镇地区;3)通过耦合区域碳排放格局,补充了23个“生态-碳排”耦合节点和67条规划廊道,生态网络结构由树状转变为蜂巢状,网络闭合度、线点率和连接度分别提升了92%、30.48%和27.45%。因此,通过耦合空间碳排放因素改进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对于提高生态网络的多功能性和稳定性,以及促进以增加碳汇能力为目标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空间碳排放 生态-碳排耦合节点 生态系统服务 固碳增汇
下载PDF
石家庄POI数据与道路网络接近中心性的空间耦合性研究
8
作者 许源溪 周波 苏杰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期65-71,共7页
分析城市POI数据与道路网络接近中心性的空间耦合关系,对于探究POI空间分布规律、引导城市各功能区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石家庄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 GIS平台分析了各类POI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城市网络分析对道路网络的... 分析城市POI数据与道路网络接近中心性的空间耦合关系,对于探究POI空间分布规律、引导城市各功能区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石家庄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 GIS平台分析了各类POI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城市网络分析对道路网络的接近中心性进行测度。通过双因素组合制图对二者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了不同密度、不同类型的POI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中心城区 POI数据 道路网络接近中心性 空间耦合性
下载PDF
省域快速综合交通网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
9
作者 曾煜磊 代洪娜 +2 位作者 来逢波 侯梦圆 徐晓亮 《交通运输研究》 2023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组成的快速综合交通网能够显著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流动、降低客货运输成本。为探究快速综合交通网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机制,选取山东省16个地级... 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组成的快速综合交通网能够显著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流动、降低客货运输成本。为探究快速综合交通网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机制,选取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2015年、2017年、2020年为时间横断面,构建快速综合交通网优势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两个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两者时空分布格局及耦合协调演化特性。结果表明:①快速综合交通网优势度、区域创新能力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快速综合交通网优势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多式联运地区的创新水平最高;②快速综合交通网优势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均以省内经济圈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外圈层递减,呈现向经济圈中核心城市集聚的特征;③快速综合交通网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存在空间差异性,“快速综合交通优势区-区域创新优势区”大多处于基础设施完备的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和经济贸易繁荣地区,且呈高度优质耦合协调的空间特征;而创新能力低、远离交通枢纽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快速综合交通弱势区-区域创新弱势区”处于交通末梢外围边缘区,且快速综合交通网建设对区域创新发展存在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综合交通网 交通优势度 区域创新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化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城市韧性与城市网络耦合协调研究
10
作者 周园 曹威威 孟晶晶 《河南科学》 2023年第8期1220-1229,共10页
通过分别构建城市韧性和城市网络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引力模型、熵权法、自然断裂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等研究方法,测算河南省沿黄11市从2016—2020年间的城市引力值、城市韧性值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据此进行空间... 通过分别构建城市韧性和城市网络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引力模型、熵权法、自然断裂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等研究方法,测算河南省沿黄11市从2016—2020年间的城市引力值、城市韧性值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据此进行空间类型划分.结果表明:河南省沿黄城市的城市韧性与城市网络之间关联紧密,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好,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区域内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逐步形成了“以郑洛新为核心,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格局;依据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将2020年河南省沿黄11市划分为6种类型,即耦合-高级协调、耦合-初级协调、耦合-轻度失调、磨合-轻度失调、拮抗-轻度失调和分离-严重失调.由此可知,城市韧性和城市网络两系统密切相关,在城市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两系统耦合协调,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城市韧性 耦合协调 空间类型 河南省沿黄城市
下载PDF
基于网络关注度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分析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瓦哈甫·哈力克 何琛 朱永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182,共6页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各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各省份间发展水平差异较...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各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各省份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衰减分层现象;(2)各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偏低,大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在空间分布上,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在区域联动发展上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关注度 旅游需求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 空间差异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PCNN多传感器图像融合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寺中 周爱平 梁久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0-213,217,共5页
利用PCNN(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在图像处理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PCNN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方法。对源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不同尺度下的子带图像;在小波域中利用PCNN的同步脉冲激发特性,制定基于PCNN的融合规则... 利用PCNN(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在图像处理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PCNN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方法。对源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不同尺度下的子带图像;在小波域中利用PCNN的同步脉冲激发特性,制定基于PCNN的融合规则;使用不同尺度下的小波系数的SF(Spatial Frequency)作为对应神经元的链接强度,经过PCNN点火得到源图像在小波域中的点火映射图;通过判决选择算子,选择点火次数多的小波系数作为对应的融合系数,进行区域一致性检验,获到最终的融合系数;对融合后的系数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综合源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得到更好视觉效果和更优量化指标的融合图像,在主客观评价上均优于小波、PCNN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空间频率 点火映射图
下载PDF
NSCT域内基于自适应PCNN的图像融合新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荣传振 贾永兴 +2 位作者 杨宇 朱莹 王渊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0-287,共8页
论文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的平移不变性、多尺度、多方向特性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同步脉冲发放、捕获特性,提出在NSCT域中基于PCNN的图像融合框架。对于低频子带,利用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作为特征激励PCNN;对于高频... 论文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的平移不变性、多尺度、多方向特性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同步脉冲发放、捕获特性,提出在NSCT域中基于PCNN的图像融合框架。对于低频子带,利用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作为特征激励PCNN;对于高频方向子带,采用改进的空间频率作为PCNN的外部激励;同时利用各子带图像的平均梯度自适应调节PCNN的链接强度,最后,选取具有较大点火次数的系数作为融合图像的系数,经逆NSCT变换重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无论在主观视觉还是客观评价标准上都要优于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contourlet变换、PCNN的图像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 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 改进的空间频率
下载PDF
NSCT域内基于自适应PCNN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郝文超 贾年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1-15,共5页
提出一种在图像的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域内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融合方法。首先采用NSCT对严格配准的待融合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多方向分解,得到低频子带和高频方向子带;然后使用各子带系数的空间频率作为PCNN对应神经元... 提出一种在图像的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域内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融合方法。首先采用NSCT对严格配准的待融合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多方向分解,得到低频子带和高频方向子带;然后使用各子带系数的空间频率作为PCNN对应神经元的自适应连接强度系数,使用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作为PCNN每个神经元的外部激励,经过PCNN点火过程获得各子带对应的点火映射图,并通过判决选择算子确定融合图像的各子带系数;最后采用NSCT逆变换对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方向子带系数进行重构,得到融合图像。使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基于小波变换、NSCT及传统NSCT与PCNN结合的图像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连接强度 空间频率 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
下载PDF
NSCT域内结合边缘特征和自适应PCNN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24
15
作者 闫利 向天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1-766,共6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多尺度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对比度不高,边缘等细节信息保留不充分等问题,结合NSCT变换的多分辨率、多方向特性和PCNN全局耦合、脉冲同步激发等优点,提出一种基于NSCT变换结合边缘特征和自适应PCNN红外与可见光图... 针对传统的基于多尺度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对比度不高,边缘等细节信息保留不充分等问题,结合NSCT变换的多分辨率、多方向特性和PCNN全局耦合、脉冲同步激发等优点,提出一种基于NSCT变换结合边缘特征和自适应PCNN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对于低频子带,采用一种基于边缘的融合方法;对于高频方向子带,采用方向信息自适应调节PCNN的链接强度,使用改进的空间频率特征作为PCNN的外部激励,根据脉冲点火幅度融合子带系数.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边缘特征 空间频率 红外图像
下载PDF
基于时刻独立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高空间分辨率摇感影像分割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利伟 马建文 +1 位作者 欧阳赟 温奇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地物目标内部光谱信息复杂性的增强,使得传统基于光谱特征值的数据处理方法效果不再显著,影像分割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成为当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的研究焦点。时刻独立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具有状...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地物目标内部光谱信息复杂性的增强,使得传统基于光谱特征值的数据处理方法效果不再显著,影像分割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成为当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的研究焦点。时刻独立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具有状态相近、空间相邻神经元相互耦合同步脉冲激发和区域之间神经元脉冲激发时刻独立两大特点,已被应用于非遥感影像分割中,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结合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通过对网络参数进行实验和分析,提出一个基于时刻独立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并利用空间分辨率0.3m的航空影像进行了数据试验,将分割结果进行讨论并与现有时刻独立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方法和ISODATA方法分割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时刻独立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 分割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Shearlet域的改进加权法结合自适应PCNN的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英 刘帆 陈泽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1-267,共7页
针对传统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获得的融合图像对比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加权法和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首先,源图像经Shearlet分解产生一个低频子带和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高频子带。将源图像的低频子带... 针对传统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获得的融合图像对比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加权法和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首先,源图像经Shearlet分解产生一个低频子带和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高频子带。将源图像的低频子带的和以及低频子带的差的绝对值进行加权求和,采用平均梯度计算权值,得到融合后的低频子带;高频子带采用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融合规则,其中,脉冲耦合神经网络采用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作为激励,其链接强度由源图像的区域空间频率自适应计算,根据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点火映射图得到融合后的高频子带,最后经Shearle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文中选择1组人工仿真多聚焦图像Cameraman和3组真实的多聚焦图像Pepsi,Clock和Peppers进行实验,并与其他7种融合方法进行比较,采用4种常见的质量评价指标对融合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主观视觉和客观评价上均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焦图像融合 SHEARLET变换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平均梯度 空间频率
下载PDF
基于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轨道线网规划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宇宁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合力效应最大化的原则和目标,论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于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必要性,继而从理论角度,阐释公共服务需求导向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流程手段和具体策略。最后,以天津市...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合力效应最大化的原则和目标,论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于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必要性,继而从理论角度,阐释公共服务需求导向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流程手段和具体策略。最后,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耦合分析,针对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集中但轨道交通线网并未覆盖的区域,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优化建议:新线路的站点设置应充分与该区域结合;而对于新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在选址时应尽量临近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站点,从而实现二者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 线网规划 空间耦合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水网空间近自然修复规划策略与实践——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敏 宋昊洋 +1 位作者 朱雯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2期36-42,共7页
城市水网空间是典型的蓝绿耦合空间,大多面临蓝绿空间结构失衡、与城市腹地缺少互动、人工干预措施低效三大问题。如何构建多目标集成的蓝绿生态空间,高效修复退化受损的城市水网空间,积极回应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空间诉求,成为国土... 城市水网空间是典型的蓝绿耦合空间,大多面临蓝绿空间结构失衡、与城市腹地缺少互动、人工干预措施低效三大问题。如何构建多目标集成的蓝绿生态空间,高效修复退化受损的城市水网空间,积极回应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空间诉求,成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水网空间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的启发下,选取江苏省太仓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在河段尺度下进行近自然整体生态指标评价,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两方面构建评价方法,构建城市水网空间的近自然修复规划框架。并在宏观尺度“蓝绿耦合”,协调构建“三横三纵多点”的整体生态格局;在中观尺度“以蓝养绿”,提出5类河段空间发展引导策略;在微观尺度“以绿愈蓝”,引导重点地块近自然修复。研究表明,城市水网空间的近自然修复是实现蓝绿要素耦合关联、多价值协同的有效技术途径,有助于提升水网空间治理理念的全局性、治理内容的统筹性、治理方式的耦合性和治理策略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修复 城市水网空间 蓝绿耦合 PSR模型 近自然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PCNN模型的四元数小波域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芳 刘卫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0-667,共8页
针对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QWT)和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相结合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新算法。首先将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分别进行四元数小波变换,分别得到低频子带和高频子... 针对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QWT)和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相结合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新算法。首先将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分别进行四元数小波变换,分别得到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系数;其次,采用局部区域方差匹配的融合准则处理低频子带系数,并用自适应的PCNN模型处理高频子带系数,用一种改进的空间频率作为PCNN模型的刺激输入,且采用拉普拉斯算子调节PCNN模型的阈值;最后经过四元数小波逆变换实现图像的融合。将本文提出的新算法与经典的图像融合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说明,新方法取得了较好地视觉改进效果,并在客观标准上也达到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四元数小波变换 局部区域方差匹配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空间频率 拉普拉斯算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