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efense建设与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凌贤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6,共6页
详细介绍了目前世界最大三维地震模拟振动台现代先进的技术性能与测控系统,以及E-De-fense别名与徽标寓意、建设背景与意义、设施组成与功能、运行组织与管理、服务与研究计划、已完成研究项目、成果公布与共享途径、利用形式与申请程... 详细介绍了目前世界最大三维地震模拟振动台现代先进的技术性能与测控系统,以及E-De-fense别名与徽标寓意、建设背景与意义、设施组成与功能、运行组织与管理、服务与研究计划、已完成研究项目、成果公布与共享途径、利用形式与申请程序等若干引起关注的问题,并简述了日本大大特研究计划及其在E-Defense实施内容,同时提出了我们利用E-Defense开展相关研究的一点建议,以供我国基于E-Defense试验条件寻求与日本合作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efense 三维地震模拟振动台 震害与抗震 阪神地震 日本
下载PDF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eismic conceptual design principles 被引量:25
2
作者 Wang Yayo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255-262,共8页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were severely damaged or collapsed during the May 12, 2008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survey data collected in regions that were subjected to moderate to severe earthquake in...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were severely damaged or collapsed during the May 12, 2008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survey data collected in regions that were subjected to moderate to severe earthquake intensiti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bserved building damage, and the three earthquak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and seismic conceptual design principles specified by the national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01," was carried out. Actual damage and predicted damage for a given earthquake level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es is compared. Discussions on seismic conceptual design principles, with respect to multiple defense lines, strong column-weak beam, link beam of shear walls, ductility detailing of masonry structures, exits and staircases, and nonstructural elements, etc. are carried out.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are also propo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bjectives for three earthquake levels, i.e., "no failure under minor earthquake level, ""repairable damage under moderate earthquake level" and "no collapse under major earthquake level" can be achieved if seismic design principles are carried out by strictly following the code requirements and ensu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building damage seismic conceptual design multiple defense lines
下载PDF
尼泊尔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建筑群选址与布局特征初探
3
作者 王晶 王翊赜 李明松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建筑群主体建于18世纪,位于从加德满都谷地到西藏的古代贸易路线上。研究发现,努瓦科特地区的山地聚落布局在早期军事防御的“攻守”需求下,选择依水傍河的山体高地,分散、均布地修建军事戍堡,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环... 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建筑群主体建于18世纪,位于从加德满都谷地到西藏的古代贸易路线上。研究发现,努瓦科特地区的山地聚落布局在早期军事防御的“攻守”需求下,选择依水傍河的山体高地,分散、均布地修建军事戍堡,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环境形成易守难攻的区域形势。因此该区域山地聚落应视为一个整体的军事聚落群,努瓦科特是该群落的中心,建筑形制也带有明显军事防御特征。在以军事安全为聚落肇始动因的基础上,宗教文化和祭祀需求成为该聚落发展的核心动力。宗教文化需求也将对山体高地和水源水系等自然环境的追求作为神祇崇拜的物质空间表现。这种将人类聚落的军事防御、神祇信仰、祭祀仪式及社会阶序特征与自然景观环境相结合的方式,创造了努瓦科特以政治权力和宗教祭祀为核心的聚落圣地景观特征。位于聚落中心的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建筑群在山顶自北至南形成了三组院落,包括努瓦科特宫殿、寺庙、神龛和兵营等7栋(组)历史建筑。努瓦科特修复项目是中国继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之后在尼泊尔实施的又一震后文化遗产综合保护修复项目。研究揭示了努瓦科特聚落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制特征发展与区域自然环境、军事政治、宗教文化及社会阶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后续的尼泊尔建筑保护研究、保护修复工程措施制定以及中尼文化交流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瓦科特杜巴广场 王宫建筑群 文物修复 军事防御 宗教文化景观 尼泊尔地震 中国援助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震害特点、震害分析方法及减震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玉娥 白宝鸿 +1 位作者 张耀辉 王赞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1,63,共3页
目前 ,我国地铁建设迅速发展 ,了解地铁区间隧道的抗震性能十分必要 ,本文将综合论述地铁区间的震害特点及减震措施 ,并简要阐述目前地铁区间隧道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提出存在问题 ,以期更好地为地铁结构设计及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地铁区间 隧道 减震措施 分析方法 危害 地震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的抗震设防要求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郭婷婷 徐锡伟 +2 位作者 于贵华 袁仁茂 陈桂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5-352,共8页
汶川8.0级地震给川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与人员伤亡。通过大量对汶川地震灾区的建筑物破坏情况实地调查,并根据现行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建筑物选址、抗震设计及建筑施工等多个环节,对汶川地震中的典型建筑... 汶川8.0级地震给川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与人员伤亡。通过大量对汶川地震灾区的建筑物破坏情况实地调查,并根据现行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建筑物选址、抗震设计及建筑施工等多个环节,对汶川地震中的典型建筑物破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探讨破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参考经验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建筑物破坏 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计 多道抗震防线
下载PDF
湖北农村民居震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袁丽 王秋良 +2 位作者 李井冈 蔡永建 李恒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5-400,共6页
湖北省地处中强地震活动的华中地区,具备发生中等强度破坏性地震的条件和背景。从调查近十年来湖北省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实例入手,对8次M4级以上地震发生地区的农村民居房屋结构及建筑物震害特征和损失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居... 湖北省地处中强地震活动的华中地区,具备发生中等强度破坏性地震的条件和背景。从调查近十年来湖北省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实例入手,对8次M4级以上地震发生地区的农村民居房屋结构及建筑物震害特征和损失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居房屋震害以土木结构最重,其次是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震害最轻;不管是在平原、丘陵,还是在山区,同级别地震造成的农居损失差异并不大,农居房屋抗震能力较差,不设防或设防标准低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最后,探讨了针对湖北农村地区民居的震害防御对策,以期能在减轻农村地区地震灾害方面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民居 震害特征 抗震设防 防御对策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耗能与抗震防线设置 被引量:8
7
作者 曾桂香 黄慧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惨重灾害,进一步证明了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是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物设计时,必须加强抗震设防以减少其破坏。在阐述多道抗震防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意义,并对多道抗震防...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惨重灾害,进一步证明了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是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物设计时,必须加强抗震设防以减少其破坏。在阐述多道抗震防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意义,并对多道抗震防线设置的原则、不同结构形式多道抗震防线设置的方法作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供建筑设计人员在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防线 建筑结构 安全度 地震
下载PDF
人防工程的抗地震问题 被引量:16
8
作者 于翔 赵跃堂 郭志昆 《地下空间》 CSCD 2001年第1期28-32,共5页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加大和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日益紧密 ,包括人防工程在内的各类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人防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性和在地震中可能受到的危害来阐明开展人防工...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加大和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日益紧密 ,包括人防工程在内的各类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人防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性和在地震中可能受到的危害来阐明开展人防工程抗震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防工程 地下结构 地震破坏
下载PDF
双层介质抗爆炸震塌结构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欢秋 吴祥云 李永池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3-648,共6页
在明挖方式构筑的地下人防工程结构中,通常采用碎石土回填层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同构成抗爆炸震塌结构。在弹级、爆炸深度等相同,抗爆炸震塌结构总厚度一定的条件下,碎石土回填层厚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是影响结构抗爆炸震塌的主要因... 在明挖方式构筑的地下人防工程结构中,通常采用碎石土回填层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同构成抗爆炸震塌结构。在弹级、爆炸深度等相同,抗爆炸震塌结构总厚度一定的条件下,碎石土回填层厚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是影响结构抗爆炸震塌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抗爆炸震塌结构最佳的厚度比值,进行了现场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选择低阻抗的岩土介质做回填层,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具有较好的消波吸能性能,同时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构成抗爆炸震塌结构的最佳厚度比值及其选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碎石土 钢筋混凝土结构 爆炸荷载 震塌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民众地震科普认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佳丽 张方浩 +2 位作者 李兆隆 邓树荣 曹彦波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881,共13页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震活动频繁,是一个多震多灾的省份。当地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程度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样本区域,对民众的地震科普知识认知情况...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震活动频繁,是一个多震多灾的省份。当地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程度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样本区域,对民众的地震科普知识认知情况和互联网信息智慧化推送接受程度等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评价,10个样本区域民众的地震科普知识整体认知水平不高,"优秀"等级的州市为0,"良好"等级的州市有6个,"差"的州市有4个;对互联网智慧化推送的民众接受程度存在比较明显的群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震 重点监视防御区 民众 科普认知 分析
下载PDF
应用聚脲技术实现地震次生灾害的防御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微波 向佳瑜 刘旭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研究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的防御技术,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全面介绍了聚脲技术在崩塌、滑坡及泥石流(以下简称崩滑流)和遇难者遗体掩埋等地震次生灾害中应用的技术优势,简要分析了地震次生灾害的类型和危害性... 研究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的防御技术,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全面介绍了聚脲技术在崩塌、滑坡及泥石流(以下简称崩滑流)和遇难者遗体掩埋等地震次生灾害中应用的技术优势,简要分析了地震次生灾害的类型和危害性,详细探讨了聚脲技术在崩滑流边坡防护和遇难者遗体掩埋等地震次生灾害应用中的施工工艺。研究表明:(1)聚脲技术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抵抗水流冲蚀磨损的性能,能有效地防止雨水对边坡的淘蚀,从而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预防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2)聚脲技术突出的防腐抗渗性能及整体封闭效果和超长耐候性能可对遇难者的遗体进行妥善掩埋,达到隔离水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技术 地震次生灾害 防御 边坡防护 遇难者掩埋
下载PDF
无梁楼盖地震响应的试验研究与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万祥 郭志昆 +2 位作者 叶均华 尚昊 曹秀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0-537,651,共9页
以某典型单层多跨无梁楼盖人防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相似条件设计了场地土和结构模型,分别采用Elcentro波和Kobe波进行水平单向或双向耦合地震动输入,进行两种不同埋深情况下砂土地基中结构地震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给出了结构加... 以某典型单层多跨无梁楼盖人防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相似条件设计了场地土和结构模型,分别采用Elcentro波和Kobe波进行水平单向或双向耦合地震动输入,进行两种不同埋深情况下砂土地基中结构地震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给出了结构加速度、应变、位移等动力响应的量测结果,分析了无梁楼盖人防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双向耦合输入地震荷载比水平单向输入地震荷载引起的结构动力响应大;浅埋结构与深埋结构相比各种动力响应均明显增大;由于结构中柱相对独立,其动力反应较侧墙强烈;结构中柱上下端、侧墙上下角隅处都是容易遭受地震破坏的部位;竖向地震力对结构的动力响应产生明显影响,其破坏力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梁楼盖人防结构 地震 振动台试验 模型试验 动力响应
下载PDF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 7.8地震灾害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竹军 袁仁茂 +1 位作者 冉洪流 郭鹏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在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_W 7.8地震中,北东—北东东向科科仁古断裂水平右旋位移量最大,为10—12m;北北西—近南北向帕帕提断裂垂直位移量最大,达到5—6m。对直接坐落在这2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或变形带之上的建筑物的破坏现场调查表明,尽管... 在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_W 7.8地震中,北东—北东东向科科仁古断裂水平右旋位移量最大,为10—12m;北北西—近南北向帕帕提断裂垂直位移量最大,达到5—6m。对直接坐落在这2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或变形带之上的建筑物的破坏现场调查表明,尽管房屋出现歪斜,但上部主体部分基本完整,没有出现倒塌或部分倒塌现象,避免了人员伤亡。在无法回避活动断裂及其大震危险性的情况下,隔震系统的广泛采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此次地震触发了数万个滑坡体,最大滑坡体可达数百万立方米。对沃罗村北边2处边坡失稳地带的考察结果表明,针对该地至少从2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和处置:一是在选址上,避开了突出山嘴等高陡坡地带;二是在房屋正对的山坡地带,种植或保护了茂密的树木,这既增加了山体的稳定性,又可以在地震中有效地减缓崩塌的石块对房屋的冲击。对比中国中东部一些大震,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触目惊心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使在人口密度与滑坡规模上存在明显不同,对新西兰凯库拉地震灾害现场的考察结果,还是在如何有效抵御地震灾害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库拉地震 地震灾害防御 地表破裂带 地震滑坡
下载PDF
关于唐山地震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被引量:11
14
作者 伍长云 王淑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2-113,共2页
在抗震减灾日益成为全球强烈需求的情况下,唐山地震旅游资源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但目前的开发仅仅局限于其政治教育功能,应加强开发其实用功能,满足游客多方面的地震知识需求,提高游客的地震应急心理水平。
关键词 唐山 抗震减灾 旅游资源
下载PDF
辽宁省地震高危区农村民居防震减灾能力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永强 李伟 +1 位作者 索锐 邹博 《防灾减灾学报》 2018年第3期13-17,共5页
对辽宁省地震高危区大石桥市和盖州市农居建筑物进行了抽样,结合整理收集的地震地质背景资料和建筑物数据,通过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工作区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工作区内建筑物的高危害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 对辽宁省地震高危区大石桥市和盖州市农居建筑物进行了抽样,结合整理收集的地震地质背景资料和建筑物数据,通过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工作区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工作区内建筑物的高危害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震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点防御区 农村 营口 建筑震害预测
下载PDF
引入无限元的地铁区间隧道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玉娥 牛润明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1-74,共4页
采用弹塑性本构关系和摩尔库伦屈服准则 ,应用六结点单向无限元和四结点双向无限元与八结点平面等参单元耦合的方法 ,对地铁区间隧道及周围土体这一结构复合系统进行动力无限元分析 ,揭示出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结构的工作状态 。
关键词 地铁 有限元 抗震 动力反应 隧道 地震反应分析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砂土液化特征与防御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鉴基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3,35,共6页
研究目的:本文在阐述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背景的基础上,介绍其软土特性和砂土液化机理,针对近年地震活跃期较频繁发生地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分析地震和地下水抬升将激活对砂土液化环境的影响,提出一些前瞻性的... 研究目的:本文在阐述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背景的基础上,介绍其软土特性和砂土液化机理,针对近年地震活跃期较频繁发生地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分析地震和地下水抬升将激活对砂土液化环境的影响,提出一些前瞻性的防御措施,为抗震加固改造工程等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在过去100年南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了2 mm,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相对海平面的上升幅度预测比较复杂,综合考虑理论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异常波动、洪潮水升幅、地形变化等因素,预测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海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22~33 cm,未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势必然引起地下水的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海平面上升 砂土液化 防御对策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9
18
作者 范灵春 李谊瑞 《四川地震》 2000年第4期34-41,共8页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融合多种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复杂系统 ,是政府进行地震灾害科学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震前 ,可为政府部门找出抗震薄弱环节 ,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震时 ,能快速作出科学化、程式化的应急响应 ,辅助...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融合多种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复杂系统 ,是政府进行地震灾害科学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震前 ,可为政府部门找出抗震薄弱环节 ,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震时 ,能快速作出科学化、程式化的应急响应 ,辅助政府官员进行抗震救灾指挥决策 ;震后 ,能快速估计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 ,辅助政府做好震后恢复救助工作。介绍在GIS (地理信息系统 )平台上 ,研制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步骤及研制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工作环节 ,包括用户需求分析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信息系统软件开发 ,文档资料准备工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 震害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下载PDF
地震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艳凤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6-78,124,共4页
我国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据统计,1992—2005年14年间云南省发生的56次5.0级以上地震,有53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农村地区,即95%的地震极灾区分布在农村地区。本文阐述了地震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分析了农村地区成灾的原... 我国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据统计,1992—2005年14年间云南省发生的56次5.0级以上地震,有53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农村地区,即95%的地震极灾区分布在农村地区。本文阐述了地震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分析了农村地区成灾的原因,提出了地震灾害的防御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农村地区 防御对策
下载PDF
人防工程抗震减灾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大明 《地下空间》 CSCD 1997年第3期166-169,174,共5页
本文提出在现有地上多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途径,人防工程对抗震减灾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人防工程的抗震减灾作用,笔者认为尚应采取的一些综合措施,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 本文提出在现有地上多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途径,人防工程对抗震减灾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人防工程的抗震减灾作用,笔者认为尚应采取的一些综合措施,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建筑 人防工程 抗震减灾 避难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