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过鱼效果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珂 刘绍平 +3 位作者 段辛斌 孙铭帅 叶超 陈大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4-189,共6页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上,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灌溉等综合开发功能的项目。为了减免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采取了修建鱼道的保护措施。为了解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过鱼效果,2012年9...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上,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灌溉等综合开发功能的项目。为了减免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采取了修建鱼道的保护措施。为了解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过鱼效果,2012年9月19-26日,采用网具回捕和水声学监测结合的方法,对通过鱼道鱼类的种类、规格、数量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用三层流刺网在鱼道内共捕获到11种鱼通过鱼道上溯,包括瓦氏黄颡鱼、吻鮈、鳊鱼、蛇鮈、马口鱼、圆吻鲴、犁头鳅、铜鱼、鳜鱼、鲢、,其中数量较多的为瓦氏黄颡鱼、和圆吻鲴;水声学监测了1267min,共获得658个目标信号,平均每分钟获得0.5个目标,总体体长均值为33.50cm,95%置信区间为30.43~36.55cm。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建成和运行,为大坝上下游鱼类的交流和完成生活史提供了渠道,对保护汉江的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 发电 过鱼效果 三层流刺网 崔家营
下载PDF
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2
2
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陈新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81,共9页
根据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 根据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主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的2个航次专业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以真鲨目和鲼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硬骨鱼类以鲈形目和鲀形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相对重要指数(IRI)大于500的鱼类定为优势种,西沙群岛有5种,分别为迈氏条尾魟(Taeniura meyeni)、长吻裸颊鲷(Lethrinus minia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黄斑胡椒鲷(P.flavomaculatus)和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中沙群岛有6种,分别为黄斑胡椒鲷、迈氏条尾魟、圆燕鱼(Platax orbicularis)、密斑刺鲀(Dioson hystrix)、红裸颊鲷(Lethrinus rubrioperculatus)和胡椒鲷;南沙群岛有3种,分别为黑梢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和星点鲹(Caranx stellatus)。针对南海珊瑚礁水域鱼类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本文分别以个体数和生物量为基础计算该水域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物种组成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无论与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还是与南沙西南陆架区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而属于相同生境类型水域的鱼类物种相似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鱼类 珊瑚礁 南海 三重刺网
下载PDF
夏季黄海南部沿海表层流刺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灵智 王磊 +4 位作者 黄洪亮 张勋 冯春雷 许永久 张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0,共5页
结合银鲳和小黄鱼流刺网网目选择性试验,对夏季黄海南部沿海三层表层流刺网渔获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总共鉴定出渔获品种25种,其中优势种为梭子蟹(Portunus triuberbuculatus)、灰鲳(Stomateoides nozawae Ishikawa)和银鲳(Str... 结合银鲳和小黄鱼流刺网网目选择性试验,对夏季黄海南部沿海三层表层流刺网渔获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总共鉴定出渔获品种25种,其中优势种为梭子蟹(Portunus triuberbuculatus)、灰鲳(Stomateoides nozawae Ishikawa)和银鲳(Stromatecoides argenteus),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9.2%,21.5%和11%,灰鲳体长分布范围为17~30cm,优势体长范围为21~24cm,占71.6%;银鲳体长分布范围为13~23cm,优势体长范围为15~21cm,占95.8%。数据分析表明,三重流刺网作业网具选择性较差,渔具兼捕种类多,捕获量大,占总渔获量的66.5%;渔获的灰鲳和银鲳处于生长型捕捞期,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议适当改良渔具,避免对其资源造成过度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表层流刺网 渔获物 灰鲳(Stomateoides nozawae Ishikawa) 银鲳(Stromatecoides argenteus)
下载PDF
渤海口虾蛄三重刺网渔获组成及其捕捞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显森 吴亚飞 +4 位作者 尤宗博 张海鹏 孙珊 孙中之 朱建成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6-524,共9页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刺网和底拖网进行渔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具有捕获渔场中绝大多数渔业种类的能力,选择能力较差。春季的渔获种类19种,为渤海近岸底层种类;夏季的渔获种类19种,除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底层鱼类外,还有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中上层鱼类。春季的渔获结构单一,口虾蛄占渔获量的90%以上,主要兼捕种类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占4.1%,渔获选择性较好;夏季的渔获中,口虾蛄比例在75%左右,兼捕对象主要为小黄鱼、蓝点马鲛等经济鱼类的幼鱼,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渔获选择性比底拖网好。单片刺网的选择性最好,但渔获量低,只有三重刺网渔获量的30%左右,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建议开展渤海口虾蛄的可捕产量和分区域捕捞管理研究,开发作业性能更优越的口虾蛄专业捕捞渔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刺网 渔获选择性 捕捞性能 幼鱼损害
下载PDF
东海区3种型刺网对日本方头鱼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国强 陈峰 +2 位作者 张洪亮 李鹏飞 朱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42,共9页
为探索东海区日本方头鱼(Branchiostegus japonicus)三重刺网与海洋渔业资源的适宜性。2015年4月开展了3种型刺网(单片刺网、双重刺网和三重刺网)3种网目尺寸(50、60和70mm)的选择性试验。应用Normal、Lognormal、Gamma和Bi-normal 4种... 为探索东海区日本方头鱼(Branchiostegus japonicus)三重刺网与海洋渔业资源的适宜性。2015年4月开展了3种型刺网(单片刺网、双重刺网和三重刺网)3种网目尺寸(50、60和70mm)的选择性试验。应用Normal、Lognormal、Gamma和Bi-normal 4种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研究3种型刺网的选择性。研究表明:3种型刺网共捕获种类33种,鲈形目最多(15种),鲉形目次之(5种),其中日本方头鱼为第一优势种,渔具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在同型刺网中,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50~70mm),日本方头鱼优势体长组逐渐增大,网目尺寸对于其体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日本方头鱼刺网最适选择性曲线为Lognormal曲线,3种型刺网选择性曲线基本相同;采用选择性曲线法推算出3种型刺网对日本方头鱼最佳网目尺寸依次为77.57、74.84和70.91mm。依据以上研究结果,针对日本方头鱼三重刺网,将其网目尺寸调整为70.91mm,可以有效保护当前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区 日本方头鱼 深水流网 三重刺网 选择性曲线 网目尺寸
下载PDF
梭子蟹定置三重刺网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中之 李显森 +3 位作者 都松军 朱建成 孙珊 尤宗博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4,共6页
根据捕捞目标的生物学习性和体型特征,设计了一种捕捞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专用定置三重刺网并进行了生产试验。所设计的刺网主尺度为50.00 m×1.08 m,上纲长50.00 m,下纲长66.00 m;内网衣规格为1 200目×18.... 根据捕捞目标的生物学习性和体型特征,设计了一种捕捞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专用定置三重刺网并进行了生产试验。所设计的刺网主尺度为50.00 m×1.08 m,上纲长50.00 m,下纲长66.00 m;内网衣规格为1 200目×18.5目,目大120 mm;外网衣规格为200目×2.5目,目大500 mm。2015年9月4—26日在莱州湾渔场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刺网所捕获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为175.69 g,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1.61 kg/(片·次),主捕率高,其中梭子蟹产量占总渔获量的99.31%。新设计的刺网,下纲比上纲长32%,网衣底部较松弛,提高了网衣对梭子蟹的缠络性能,因而提高了捕捞效率;内网衣网目较大,利于释放幼鱼,网高较低,减小了捕获中上层鱼类的几率,因此,兼捕率较低,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定置三重刺网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黄渤海区三重刺网渔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珊 李显森 +3 位作者 李怡群 李九奇 陈仁杰 郑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8,共13页
为确定三重刺网适用范围,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于2015年在黄渤海区以三重刺网渔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刺网渔船渔业动态和三重刺网渔具种类和作业参数,并追踪调查了代表性渔具的渔获结构、产量和产值,对三重刺网作业渔船... 为确定三重刺网适用范围,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于2015年在黄渤海区以三重刺网渔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刺网渔船渔业动态和三重刺网渔具种类和作业参数,并追踪调查了代表性渔具的渔获结构、产量和产值,对三重刺网作业渔船的捕捞能力与经济效益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渔具对甲壳类和鲆鲽类的选择性较强,捕捞效果好,兼捕幼鱼比例相对较低,是目前近海捕捞渔具中选择性比拖网和张网相对较好的作业渔具。但鉴于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三重刺网内网衣网线较细,缠绕力强,兼捕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鱼类幼鱼较多的渔场作业,会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从渔民收入角度出发,三重刺网过渡期以后的归属管理应开展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三重刺网 渔获组成 捕捞能力 经济效益 管理建议
下载PDF
铜陵江段胭脂鱼误捕与救护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道平 董明琍 蒋文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96-99,共4页
本文根据多年在长江上野外考察资料及保护区内两个渔获收购点 ,记录铜陵江段遭误捕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 ,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占全年误捕个体 90 % ;误捕中致死的个体近 2 7.5 %。铜陵白暨豚养护场对受... 本文根据多年在长江上野外考察资料及保护区内两个渔获收购点 ,记录铜陵江段遭误捕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 ,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占全年误捕个体 90 % ;误捕中致死的个体近 2 7.5 %。铜陵白暨豚养护场对受伤的胭脂鱼进行收容和治疗 ,提出流网为保护区推荐渔具 ,严禁断箔和电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江段 误捕 胭脂鱼 流网 断箔 鲤形目 救护措施 渔具限制
下载PDF
三刺网在淡水豚捕捞中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于道平 董明琍 王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5-536,共2页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围网捕捞 三刺网
下载PDF
多网目单层和三重组合刺网在岩礁和沙地生境中的鱼类采集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振华 龚甫贤 +2 位作者 吴祖立 毕远新 章守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7-514,共8页
为了解多网目单层组合刺网(MGN)和三重组合刺网(MTN)在近岸软相和硬相生境中的鱼类采集效果,于2011年10月选择枸杞岛沙地(SB)和岩礁(RR)生境为研究对象,从种类组成、捕获方式、优势种渔获率、多样性和群落格局上对MGN和MTN在两种生境中... 为了解多网目单层组合刺网(MGN)和三重组合刺网(MTN)在近岸软相和硬相生境中的鱼类采集效果,于2011年10月选择枸杞岛沙地(SB)和岩礁(RR)生境为研究对象,从种类组成、捕获方式、优势种渔获率、多样性和群落格局上对MGN和MTN在两种生境中的鱼类采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B中MTN比MGN多采集鱼类5种,RR中相应多采集鱼类8种;SB中的MGN采获优势种为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MTN增加了日本须鳎(Paraplagusia japonica);RR中的MTN仅采获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两种优势种,但MGN相应多出青鳞小沙丁鱼和小黄鱼;两生境中MGN的捕获方式均以契入为主,而MTN的渔获个体中其他捕获方式的比例明显增加;MGN对两生境近底层小黄鱼和中上层青鳞小沙丁鱼的捕获率显著高于MTN,但对褐菖鲉、斑头鱼以及日本须鳎等底层鱼类的捕获率上,MGN要低于MTN;SB中基于MTN的多样性指标均显著大于MGN,而RR中两者之间的各指标并无显著差异;两生境中MGN和MTN所呈现的群落格局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进行刺网采样时,需依据研究目标应用适宜的网具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了解鱼类组成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网 多网目组合三重刺网 岩礁 沙地 鱼类群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