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EM Algorithm as an Imputation Method: A Model-Based Simulation Study with Application to a Synthetic Compositional Data
1
作者 Yisa Adeniyi Abolade Yichuan Zhao 《Open Journal o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Compositional data, such as relative information, is a crucial aspect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It is typically recorded as closed data or sums to a constant, like 100%. The statistical linear mode... Compositional data, such as relative information, is a crucial aspect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It is typically recorded as closed data or sums to a constant, like 100%. The statistical linear model is the most used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hidden relationships between underlying random variables of interest. However, data quality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machine learning, especially when missing data is present.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a commonly used statistical modeling technique used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to fi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of interest. When estimating linear regression parameters which are useful for things like future prediction and partial effects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However, many datasets contain missing observations, which can lead to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data recovery.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e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solution for situations including missing data. The EM algorithm repeatedly finds the best estimates of parameters in statistical models that depend on variables or data that have not been observed. This is called maximum likelihood or maximum a posteriori (MAP). Using the present estimate as input, the expectation (E) step constructs a log-likelihood function. Finding the parameters that maximize the anticipated log-likelihood, as determined in the E step, is the job of the maximization (M) phase. This study looked at how well the EM algorithm worked on a made-up compositional dataset with missing observations. It used both the robust least square version and ordinary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techniques. The efficacy of the EM algorithm was compared with two alternative imputation techniques, k-Nearest Neighbor (k-NN) and mean imputation (), in terms of Aitchison distances and covar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ional Dat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Least Square method Robust Least Square method Synthetic Data Aitchison distanc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k-Nearest Neighbor and Mean imputation
下载PDF
RLDEAO优化的空气质量数据聚类分析
2
作者 田闯 黄鹤 +2 位作者 杨澜 王会峰 茹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2-553,共12页
对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聚类,传统聚类方法因受初始点的影响,存在随机性高、聚类精度低以及多个中心点出现在同一簇中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反向学习差分进化天鹰优化器(RLDEAO)优化的K-means互补迭代空气质量数据聚类方法。天鹰优化器(aqui... 对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聚类,传统聚类方法因受初始点的影响,存在随机性高、聚类精度低以及多个中心点出现在同一簇中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反向学习差分进化天鹰优化器(RLDEAO)优化的K-means互补迭代空气质量数据聚类方法。天鹰优化器(aquila optimizer,AO)算法具有很强的探索能力,不易受初始点的影响且更易实现,但易陷入局部最优。基于自适应逐维小孔成像反向学习策略、停滞扰动结合莱维飞行策略以及生物进化策略等改进思想,对AO算法进行了改进,有效提高了搜索性能,避免了局部最优;在求取聚类中心点时,设计了一种加权最大最小距离积法(weighted maximum minimum distance product,WMMP),能反映各特征的重要性,对改进聚类结果作用良好;将RLDEAO与WMMP相结合优化K-means互补迭代,提高了搜索速率和搜索精度。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聚类测试,发现RLDEAO-KMC算法的收敛精度和聚类效果较AO-KMC、FCM、KMC、KMC++算法更优。可知,RLDEAO-KMC算法可以更高效地对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出预测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聚类算法 天鹰优化器(AO) 加权最大最小距离积法
下载PDF
基于多应用场景的改进DV-Hop定位模型
3
作者 沈涵 王中生 +1 位作者 周舟 王长元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9-1226,共8页
针对距离矢量跳(DV-Hop)定位模型定位精度低、优化策略场景依赖性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函数分析和模拟定参的改进DV-Hop模型——函数修正距离矢量跳(FuncDV-Hop)定位模型。首先,分析DV-Hop模型的平均跳距、距离估计和最小二乘法中的误... 针对距离矢量跳(DV-Hop)定位模型定位精度低、优化策略场景依赖性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函数分析和模拟定参的改进DV-Hop模型——函数修正距离矢量跳(FuncDV-Hop)定位模型。首先,分析DV-Hop模型的平均跳距、距离估计和最小二乘法中的误差原因,引入待定系数优化、阶跃函数分段实验、带等效点的权重函数策略和极大似然估计修正;其次,考虑多应用场景,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将总节点数、信标节点比例、通信半径、信标节点数和待测节点数作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最后,进行仿真定参和整合优化测试两阶段实验,最终的改进策略较原DV-Hop模型的定位精度提高了23.70%~75.76%,平均优化率57.23%。实验结果表明,FuncDV-Hop模型的优化率最高达到了50.73%,与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动力学改进的DV-Hop模型相比,FuncDV-Hop模型的优化率提升了0.55%~18.77%。所提模型不引入其他参量,不增加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协议开销,且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距离矢量跳定位模型 控制变量法 待定系数法 等效权重 极大似然估计
下载PDF
Asymptotic Results for Goodness-of-Fit Tests Using a Class of Generalized Spacing Methods with Estimated Parameters
4
作者 Andrew Luong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18年第4期731-746,共16页
A class of pseudo distances is used to derive test statistics using transformed data or spacings for testing goodness-of-fit for parametric models. These statistics can be considered as density based statistics and ex... A class of pseudo distances is used to derive test statistics using transformed data or spacings for testing goodness-of-fit for parametric models. These statistics can be considered as density based statistics and expressible as simple functions of spacings. It is known that when the null hypothesis is simple, the statistics follow asymptotic normal distributions without unknown parameters. In this paper we emphasize results for the null composite hypothesis: the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by a generalized spacing method (GSP) first which is equivalent to minimize a pseudo distance from the class which is considered;subsequently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are used to replace the parameters in the pseudo distance used for estimation;goodness-of-fit statistics for the composite hypothesis can be constructed and shown to have again an asymptotic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out unknown parameters. Since these statistics are related to a discrepancy measure, these tests can be shown to be consistent in general. Furthermore, due to the simplicity of these statistics and they come a no extra cost after fitting the model, they can be considered as alternative statistics to chi-square statistics which require a choice of intervals and statistics based on empirical distribution (EDF) using the original data with a complicated null distribution which might depend on the parametric family being considered and also might depend on the vector of true parameters but EDF tests might be more powerful against some specific models which are specified by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Based TESTS EDF TESTS Anderson-Darling Statistic Hellinger distance Statistic PSEUDO-distance maximum SPACING method
下载PDF
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分布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付广 谢继红 梁木桂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2-1254,共13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不同层位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及其分布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源岩排烃分布区和输导断裂输导部位,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部位;通过区域性泥岩盖层古断接厚度与断裂在区域性泥岩盖层...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不同层位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及其分布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源岩排烃分布区和输导断裂输导部位,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部位;通过区域性泥岩盖层古断接厚度与断裂在区域性泥岩盖层内分段生长上下连接所需的最大断接厚度,确定穿过和距源最近区域性泥岩盖层不封闭和封闭部位,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分布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利用其预测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港东断裂向上输导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最大距离分布部位。结果表明:港东断裂向上输导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最大距离为沙一中亚段区域性泥岩盖层,主要分布在其东部和西部;港东断裂向上输导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最大距离为东二段区域性泥岩盖层,主要分布在其中西部局部;港东断裂向上输导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最大距离为明化镇组区域性泥岩盖层,主要分布在其中东部,分别为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向沙一下亚段、东三段和馆陶组的运聚空间,与港东断裂处沙一下亚段、东三段和馆陶组目前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分布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向上输导 最大距离 分布部位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区间orthopair模糊距离测度的ELECTREⅢ决策方法
6
作者 包恒嘉 周礼刚 +1 位作者 肖箭 石学成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88-595,共8页
为了解决决策信息为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数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距离测度的ELECTREⅢ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定义一种新的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Chebyshev距离测度并讨论其性质,同时基于区间q-... 为了解决决策信息为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数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距离测度的ELECTREⅢ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定义一种新的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Chebyshev距离测度并讨论其性质,同时基于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Chebyshev距离测度提出了最大偏差法求属性权重,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距离测度的ELECTREⅢ决策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q-rung orthopair模糊数 Chebyshev距离测度 最大偏差法 ELECTREⅢ方法 多属性群决策
下载PDF
利用DNA序列构建系统树的方法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涛 赖旭龙 钟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利用DNA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是分子进化研究的必要手段。构建系统树的方法有距离法、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推断法等。要解决特定的系统发生问题,首先要挑选合理的分类群及序列,尽量减少数据的偏倚,然后选择构树方法,最后还要... 利用DNA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是分子进化研究的必要手段。构建系统树的方法有距离法、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推断法等。要解决特定的系统发生问题,首先要挑选合理的分类群及序列,尽量减少数据的偏倚,然后选择构树方法,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进化学上的解释。通过讨论挑选数据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构树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并列举了它们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序列 系统树 分子进化 距离法 简约法 贝叶斯推断法
下载PDF
缺失数据下双重广义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刘仓 邱贻涛 詹金龙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4-724,共11页
在经济领域和工业产品质量改进试验中,对均值和散度同时建模十分必要;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数据缺失问题.文章基于上述两点,研究缺失数据下的双重广义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采用最近距离插补和反距离加权插补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 在经济领域和工业产品质量改进试验中,对均值和散度同时建模十分必要;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数据缺失问题.文章基于上述两点,研究缺失数据下的双重广义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采用最近距离插补和反距离加权插补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并应用最大扩展拟似然估计和最大伪似然估计两种估计方法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随机模拟和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所应用的方法是有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广义线性模型 最近距离插补 反距离加权插补 扩展拟似然 伪似然
下载PDF
鄂尔多斯植被的NDVI3g动态及气候响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瑞梅 刘培 +1 位作者 马超 马超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28-33,39,共7页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生态格局以及在全球变化下的自然演变规律,揭示中国西部矿区人工扰动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方法]利用1982—2012年GIMMS NDVI 3g数据集和年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分别进行最大值合成、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线...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生态格局以及在全球变化下的自然演变规律,揭示中国西部矿区人工扰动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方法]利用1982—2012年GIMMS NDVI 3g数据集和年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分别进行最大值合成、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线性回归与变化率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处理,揭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趋势下蕴含的植物生理学机理,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响应特征。[结果]鄂尔多斯地区植被返青期(start of season,SOS)始于4月下旬,枯黄期(end of season,EOS)结束于11月上旬,植被生长期(duration of season,DOS)NDVI初始阈值为0.12,平均生长期为198d;31a间鄂尔多斯地区植被绿度变化率(slope)为0.0023,植被变化趋势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80.8%的植被有轻微改善;31a间鄂尔多斯地区NDVI变化与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054和0.400。[结论]31a间鄂尔多斯地区植被返青期有提前趋势,枯黄期有滞后趋势,生长期有延长趋势;研究区大部分区域植被均有轻微改善;年均气温与降水量均呈现升高趋势,NDVI变化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且NDVI最大值增高与年均降水量增加相关性较高,与年均气温升高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MS NDVI 3G 最大值合成 反距离加权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结合叶绿体基因matK/trnK序列和生境分析不同生态型芦苇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晓洁 闫广为 浦铜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4,共5页
以甘肃省临泽县境内的4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18个样品为材料,采用PCR扩增技术,以通用引物"matK-FF74",和"matK-trnK-2R"扩增matK/trnK序列,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比对软件... 以甘肃省临泽县境内的4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18个样品为材料,采用PCR扩增技术,以通用引物"matK-FF74",和"matK-trnK-2R"扩增matK/trnK序列,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比对软件为Clustal W,系统发育软件分析为PAUP4b10并用以构建MP和ML发育树和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为芦竹(Arundo donax)。结果表明:matK/trnK序列长为1745~1753 bp,含有91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20个可变位点,获得3个严格一致树。MP树和ML树共同说明水生芦苇是最古老的类群,它与沙丘芦苇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重度盐渍过渡型芦苇和轻度盐渍过渡型芦苇属于中间过渡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芦苇 系统发育 遗传距离 最大简约法 最大似然法 甘肃省临泽县
下载PDF
价值工程中确定功能权重的方法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虹 万忠伦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合理确定功能权重是实现价值工程量化评价的关键,文章介绍了环比评分法、强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多目标距离最大法四种确定权重的方法,运用实例评析各自适用的范围。
关键词 功能权重 环比评分法 强制评分法 层次分析法 多目标距离最大法
下载PDF
多功率锚节点辅助的DV-Hop定位算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志勇 魏强 刘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21期121-124,156,共5页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V-Hop定位算法在计算未知节点到锚节点的距离以及通信半径之内相邻节点跳距时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一种锚节点辅助的分布式定位算法。此算法不需要任何测距技术支持。它是利用锚节点的功率控制,即以不同的发射功率...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V-Hop定位算法在计算未知节点到锚节点的距离以及通信半径之内相邻节点跳距时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一种锚节点辅助的分布式定位算法。此算法不需要任何测距技术支持。它是利用锚节点的功率控制,即以不同的发射功率发射信标信号,接收到信标信号的未知节点将这些信标信息记录。此外还考虑了用全网锚节点来修正单独锚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用极大似然法计算节点坐标。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网络环境下,该算法能有效减小距离计算带来的定位误差,可适合实际定位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定位 锚节点 平均每跳距离 极大似然法 距离向量算法
下载PDF
基于最大距离积与最小距离和协同K聚类算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邹臣嵩 杨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7-301,327,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最大距离积与最小距离之和的协同K聚类改进算法,解决了传统K-means算法聚类结果随机性大、稳定性差,以及最大距离乘积法迭代次数多、运算耗时长等问题。该算法首先通过样本的分布情况计算其密度参数,进而构建高密度点集合,... 提出一种基于最大距离积与最小距离之和的协同K聚类改进算法,解决了传统K-means算法聚类结果随机性大、稳定性差,以及最大距离乘积法迭代次数多、运算耗时长等问题。该算法首先通过样本的分布情况计算其密度参数,进而构建高密度点集合,在此基础上将距离样本集中心最远的高密度对象作为第一个初始聚类中心,再通过最大距离乘积法求得其余初始聚类中心;在簇中心更新过程中,选取与簇内样本距离之和最小的数据对象作为簇中心,再将其他数据对象按最小距离划分到相应簇中,从而实现聚类。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改进算法以及K-means算法相比,新提出的协同K聚类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准确的聚类结果和更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距离积法 簇内距离和 簇中心更新 K-MEANS算法 快速收敛
下载PDF
最短路—最大流交通分配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颜佑启 欧阳建湘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5,共5页
为确定公路网各路段交通量,在最短路交通分配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求最短路上最大流的分析技术,提出了最短路上最大流交通分配计算方法。依据对公路网中不同路段初定的技术等级所具备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和拥挤度的要求,确定出该路段的容许交... 为确定公路网各路段交通量,在最短路交通分配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求最短路上最大流的分析技术,提出了最短路上最大流交通分配计算方法。依据对公路网中不同路段初定的技术等级所具备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和拥挤度的要求,确定出该路段的容许交通量,当路段所分配到的交通量累计达到这一量值时,及时地对路段技术等级进行调整,进而对该路段的路权与容许交通量进行适时的调整。算例表明:该计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交通分配过程中有关路权处理的整体质量,较现行的最短路交通分配法和交通容量限制分配法的分配结果更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分配 最短路—最大流法 公路网规划
下载PDF
基于最大最小距离的高光谱遥感图像波段选择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立国 赵亮 石瑶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减少高光谱遥感图像光谱空间冗余,降低后续处理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最小距离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算法。首先计算波段标准差,选定标准差最大的波段作为初始中心;然后使用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得到相对距离较远的聚类中心,对波... 为减少高光谱遥感图像光谱空间冗余,降低后续处理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最小距离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算法。首先计算波段标准差,选定标准差最大的波段作为初始中心;然后使用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得到相对距离较远的聚类中心,对波段进行聚类;最后使用K中心点算法更新聚类中心。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基于最大最小距离算法选择的波段,能够选出同时满足信息量大、相关性小的要求的波段子集,并将获得的波段组合用于高光谱图像分类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波段选择 波段聚类 无监督 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K-medoids聚类 最大似然法 分类
下载PDF
针对KMC局部最优问题的飞蛾捕焰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璐 许哲 +2 位作者 黄鹤 张少帅 陈永安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39,共6页
针对传统飞蛾捕焰(MFO)算法求解复杂函数时后期收敛速度慢与求解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收敛的飞蛾捕焰(RMFO)算法。采用最大最小距离积的方法来初始化飞蛾群,能够提高算法全局收敛速度并且优化解的质量,同时构造出MFO算法... 针对传统飞蛾捕焰(MFO)算法求解复杂函数时后期收敛速度慢与求解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收敛的飞蛾捕焰(RMFO)算法。采用最大最小距离积的方法来初始化飞蛾群,能够提高算法全局收敛速度并且优化解的质量,同时构造出MFO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作为寻优函数。将RMFO算法和有K均值聚类算法(KMC)进行交叉迭代,构建基于RMFO优化的KMC算法,求解聚类中心时能够改善聚类性能,可以解决现有KMC算法选取初始聚类中心不确定陷入结果局部最优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用UCI国际通用测试数据库的Iris、Wine和Glass 3种数据集,对RMFO算法和优化KMC算法进行性能测试,提出的RMFO算法更加精准,收敛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同时,优化KMC算法的聚类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蛾捕焰算法 收敛 聚类 最大最小距离积法 群体智能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进化树构建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立利 冯萍 郭宁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年第2期22-25,共4页
邻接法是最有效的距离建树法的一种,但邻接法的聚类过程总是选择距离最近的进行聚类,容易忽略一些更为合理的拓扑结构,这是邻接法准确性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邻接法的准确性,本文结合最大似然法提出一种改进的进化树构建算... 邻接法是最有效的距离建树法的一种,但邻接法的聚类过程总是选择距离最近的进行聚类,容易忽略一些更为合理的拓扑结构,这是邻接法准确性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邻接法的准确性,本文结合最大似然法提出一种改进的进化树构建算法。该算法在邻接法基础上,结合最大似然法搜索最优的拓扑结构,通过模拟实验将改进算法与邻接法等进化树构建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准确性明显优于邻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树 邻接法 最大似然法 RF距离 启发式搜索
下载PDF
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冯思玲 《信息技术》 2009年第6期38-40,44,共4页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是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系统发育树可以重建祖先序列和估计分歧时间。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四种方法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基于距离的方法,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树估计方法。并对基于这些方...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是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系统发育树可以重建祖先序列和估计分歧时间。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四种方法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基于距离的方法,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树估计方法。并对基于这些方法的软件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系统发育树构建技术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树 基于距离方法 简约法 最大似然法 贝叶斯树估计方法
下载PDF
距离度量法聚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旺盛 万良香 胡中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16-3322,共7页
为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头分布效果及簇头节点选取质量,提出基于节点间距离改进的K均值聚类路由协议算法。通过节点间最远距离及各节点距离对比方法,确定出K个规模差异小的簇群;根据不同簇群的位置、节点数目和总能量的差异,簇头选举阶... 为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头分布效果及簇头节点选取质量,提出基于节点间距离改进的K均值聚类路由协议算法。通过节点间最远距离及各节点距离对比方法,确定出K个规模差异小的簇群;根据不同簇群的位置、节点数目和总能量的差异,簇头选举阶段引入能量因子、质心因子和距离因子提高选取的簇头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络区域内簇群分布均匀,簇头选取质量更佳,能够有效均衡全网能量,达到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均值聚类算法 最大距离法 非均匀分簇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均衡
下载PDF
灰色聚类决策归类原则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强凤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9,共5页
文章针对灰色聚类决策中经常采用的最大隶属原则、置信度准则、加权平均原则、最短距离原则等归类与排序原则在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解决常见归类原则所导致的评价对象不合理归类问题,特别是对于非等组距评语集的不适用性问题,提... 文章针对灰色聚类决策中经常采用的最大隶属原则、置信度准则、加权平均原则、最短距离原则等归类与排序原则在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解决常见归类原则所导致的评价对象不合理归类问题,特别是对于非等组距评语集的不适用性问题,提出了以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值为依据的最小密度距离归类原则,并将其与加权平均排序原则相结合,实现评价对象的正确归类与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决策法 最大隶属原则 置信度准则 加权平均原则 最小密度距离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