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库车坳陷东部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与油气勘探远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振 常健 +3 位作者 李晨星 冯乾乾 张海祖 李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810,共12页
【研究目的】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但与油气生成与保存相关的构造-热演化研究很薄弱。【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典型钻孔样品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与热史模拟,精确重建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 【研究目的】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但与油气生成与保存相关的构造-热演化研究很薄弱。【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典型钻孔样品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与热史模拟,精确重建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并评价了烃源岩成熟演化期次。【研究结果】本文基于原位LA-ICP-MS法测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77.7~104.5 Ma,远小于地层年龄,有效地记录了晚白垩世的快速隆升事件。通过热史模拟揭示出库车坳陷东部地区自侏罗纪以来经历了早白垩世—晚始新世(120~40 Ma)和晚中新世至今(10~0 Ma)两期快速隆升事件,分别是由拉萨地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的远程效应造成的。【研究结论】库车坳陷东部地区的差异性构造隆升是由南天山由北向南逐渐推进的俯冲挤压造成的。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在多期沉降作用影响下表现为多阶段成熟演化模式,但受构造隆升事件的影响,曾在早白垩世—晚始新世和晚中新世至今处于停滞阶段。本研究厘定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明确了主要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对区域构造演化和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烃源岩热演化 热史模拟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演化 构造隆升 油气地质勘查工程 库车坳陷东部 新疆
下载PDF
摩洛哥成矿地质背景与主要矿产资源
2
作者 吴发富 向鹏 +5 位作者 王建雄 刘江涛 王成刚 李福林 李闫华 胡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02-1317,共16页
摩洛哥受西非克拉通、大西洋和阿尔卑斯造山带三大构造域的联合作用,其构造历史久远,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早期西非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泛非期构造岩浆活动、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的裂解与海西造山,以及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在该区均有反应。受这... 摩洛哥受西非克拉通、大西洋和阿尔卑斯造山带三大构造域的联合作用,其构造历史久远,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早期西非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泛非期构造岩浆活动、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的裂解与海西造山,以及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在该区均有反应。受这种构造背景的控制,摩洛哥的矿床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规律,太古宙克拉通基底、伊比鲁利亚期岩基及泛非期构造带均有银、铁、铀、钽、铌、金、铜和稀土等矿产出露,加里东期有沉积型铁矿床产出,海西期有重要的VMS型铅-锌-铜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产出,阿尔卑斯期有磷矿、MVT型铅-锌矿和重晶石矿等产出。沉积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及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在摩洛哥都有显著体现,最主要的矿产类型为磷酸盐矿、银矿、MVT型铅-锌矿及重晶石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洛哥 构造活动史 构造单元 矿产分布 磷酸盐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虎林盆地断块构造特征及其运动学规律 被引量:30
3
作者 曹成润 刘正宏 王东坡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4,共5页
虎林盆地是由北东向分布的三个断隆和三个断陷所组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在空间上 ,该盆地呈断隆与断坳相间的垒堑式构造样式。盖层中的主干断裂主要表现为张扭性断裂及其组合。虎林盆地的伸展史与沉降史表明 ,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两... 虎林盆地是由北东向分布的三个断隆和三个断陷所组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在空间上 ,该盆地呈断隆与断坳相间的垒堑式构造样式。盖层中的主干断裂主要表现为张扭性断裂及其组合。虎林盆地的伸展史与沉降史表明 ,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两次沉降成盆与两次构造反转的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前者是该盆地生储盖组合的形成期 ,后者为盆地盖层主要圈闭构造的形成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伸展史 沉降史 构造演化 虎林盆地 断块构造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文勇 李东旭 +5 位作者 夏斌 白志琳 王嘹亮 陈玲 曹代勇 王信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依据最新油气资源调查资料,在简述北黄海盆地区域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盆地的沉降史与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北黄海盆地的基本沉降曲线型式为7段折线状,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为曲线下降段,代表盆... 依据最新油气资源调查资料,在简述北黄海盆地区域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盆地的沉降史与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北黄海盆地的基本沉降曲线型式为7段折线状,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为曲线下降段,代表盆地5幕较明显的沉降;晚白垩世—古新世以及中新世早期为曲线上升段,反映盆地的抬升剥蚀。(2)盆地沉降作用自中生代至新生代总体由东向西迁移,东部坳陷以中生代沉降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坳陷主沉降期为始新世,而西部坳陷的快速沉降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并一直持续到渐新世。(3)盆地构造演化大致可划分为中生代断陷盆地、古近纪叠加断陷盆地以及新近纪坳陷盆地等3大发展阶段,其中,中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是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降史 北黄海盆地 中生代
下载PDF
沁水盆地地层剥蚀量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玉祥 刘虎 +4 位作者 郭凤霞 闫晓霞 韩继雷 钱铮 刘建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沁水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不断抬升,遭受了多次剥蚀,但其累积剥蚀量一直悬而未决,不利于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本文在沁水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镜质体反射率反演方法为主,辅以声波时差法... 沁水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不断抬升,遭受了多次剥蚀,但其累积剥蚀量一直悬而未决,不利于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本文在沁水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镜质体反射率反演方法为主,辅以声波时差法和构造剖面法,较为准确地确定了沁水盆地中新生代以来的累积地层剥蚀量。研究表明,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在燕山运动时期遭受最高地温,其后回返抬升并伴有地温梯度下降。参照济阳坳陷连续沉积剖面建立了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关系,经地温梯度校正后,计算出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最大埋深,从而得到其此后抬升过程中的累积剥蚀量,经与声波时差法、构造剖面法计算结果对比,三者计算结果较为符合。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沁水盆地累积地层剥蚀量在1400~3300m之间,其中盆地中部剥蚀量较少,一般小于2500m,盆地边缘剥蚀量较大,可达3000m以上。主要剥蚀时期为晚白垩世至新近纪,地层剥蚀量可达2000m以上;其次为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剥蚀量一般小于1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剥蚀量 定量分析 构造演化史 热演化史 沁水盆地
下载PDF
“九五”期间塔里木盆地构造研究成果概述 被引量:45
6
作者 贾承造 魏国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九五”期间对塔里木盆地构造问题的攻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史方面的依据。扼要介绍其中的关键性研究结论 ,包括深部构造、古地磁、盆地内部构造、盆地南缘板块构造、盆地南部构造、库车坳陷结构以... “九五”期间对塔里木盆地构造问题的攻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史方面的依据。扼要介绍其中的关键性研究结论 ,包括深部构造、古地磁、盆地内部构造、盆地南缘板块构造、盆地南部构造、库车坳陷结构以及塔里木盆地基本构造特征和古隆起构造、特提斯造山系演化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油气富集关系。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研究成果 “九五”计划 盆地结构 古地磁 板块构造 构造演化史 特提斯造山系演化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的埋藏-烃类充注-成岩时空演化过程 被引量:26
7
作者 罗静兰 邵红梅 +2 位作者 杨艳芳 李杪 罗春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187,共13页
目前国内对火山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定性的静态研究阶段。与盆地埋藏热史-烃类充注史-构造演化史相应的火山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各类薄片显微镜下火山岩中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孔隙类型等的... 目前国内对火山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定性的静态研究阶段。与盆地埋藏热史-烃类充注史-构造演化史相应的火山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各类薄片显微镜下火山岩中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孔隙类型等的精细研究与定量统计,利用图像孔喉分析、物性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荧光、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松辽盆地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火山岩的成岩-油气充注序列,划分了成岩作用阶段;结合松辽盆地埋藏热演化史、烃类充注史、构造演化史,建立了与埋藏热演化史-烃类充注史-构造演化史-地质时代相应的火山岩的成岩-孔隙时空动态演化过程与模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过程对火山岩储集性能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序列 埋藏热演化-构造演化-烃类充注-成岩孔隙时空演化过程 孔隙演化机理 火山岩储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下奥陶统构造调整定量研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唐玄 张金川 +3 位作者 边瑞康 李敬含 王艳芳 王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60,共8页
构造调整对油气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构造调整强度及其对油气形成与调整的影响是对成藏研究定量化的有益探索。下奥陶统地层是塔里木中央隆起带的重要储层,具有统一的原始构造和沉积环境,而后期构造调整相差巨大,最... 构造调整对油气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构造调整强度及其对油气形成与调整的影响是对成藏研究定量化的有益探索。下奥陶统地层是塔里木中央隆起带的重要储层,具有统一的原始构造和沉积环境,而后期构造调整相差巨大,最终形成了塔中和巴楚地区在成藏及含油气性上的巨大差别,塔中为加里东晚期形成的古隆起,后期构造稳定,变动小;巴楚隆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革和改造,一直到喜山期才最终定型。构造调整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方向,制约着油气藏的形成与改造,并最终决定了油气藏在时空上的分布。塔中隆起从加里东期开始到喜山期发生继承性成藏,油气兼聚,圈闭的发育制约油气藏的发现;巴楚则多为晚期成藏,聚气为主,喜山期形成的气藏是巴楚地区勘探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隆起带 下奥陶统 定量研究 成藏历史 构造调整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3
9
作者 姜华 王华 +3 位作者 肖军 林正良 吕学菊 蔡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2-377,共6页
分析了珠三坳陷反转构造的演化史及沉积填充特征,识别出了该区域反转构造的样式,研究了其成藏条件。按剖面组合样式可将该区域内的反转构造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断层相关型和挠曲褶皱型。断层相关型按照反转的强烈程度又可划分为下正上盖... 分析了珠三坳陷反转构造的演化史及沉积填充特征,识别出了该区域反转构造的样式,研究了其成藏条件。按剖面组合样式可将该区域内的反转构造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断层相关型和挠曲褶皱型。断层相关型按照反转的强烈程度又可划分为下正上盖亚型和下正上逆亚型;按照褶皱的形成机制,可以将挠曲褶皱型划分为前峰后谷亚型和前谷后峰亚型。不同的反转样式对油气聚集成藏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下正上盖亚型对油气聚集成藏最为有利。以文昌19-1油气构造为典型实例,对其成藏模式进行的研究表明,晚期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三坳陷 构造演化史 反转构造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柴西地区南翼山构造天然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汤国民 罗群 +3 位作者 庞雄奇 向才富 汪立群 魏浩元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6-456,共11页
以现今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天然气藏及其共生油藏的特征为研究基础,利用已发现气藏中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共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气源分析和油源对比,通过天然气成藏史恢复,对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气藏的成藏过程进... 以现今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天然气藏及其共生油藏的特征为研究基础,利用已发现气藏中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共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气源分析和油源对比,通过天然气成藏史恢复,对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气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1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气藏中高成熟度的天然气是以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演化生成的煤型气为主,古近系和新近系烃源岩演化生成的天然气量相对较少;2南翼山构造长期活动的基底断裂是古近系和新近系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对天然气来源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总结出了南翼山构造多源混合供烃、断裂-裂缝输导体系输导、晚期构造混合聚集成藏模式,以此为依据预测了柴达木盆地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新的沉积范围,可以成为下一步煤型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南翼山构造 成藏模式 油源对比 构造演化史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前陆构造中—新生代构造隆升史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艳妮 李荣西 +4 位作者 刘海青 朱瑞静 朱德明 王宁 赵帮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30-238,共9页
大巴山前陆构造的抬升剥蚀与保存条件对其矿床和油气藏勘探潜力评价极为重要。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通过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构造隆升过程,确定其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剥蚀量,探讨大巴山前陆晚期构造隆升对矿... 大巴山前陆构造的抬升剥蚀与保存条件对其矿床和油气藏勘探潜力评价极为重要。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通过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构造隆升过程,确定其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剥蚀量,探讨大巴山前陆晚期构造隆升对矿床和油气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巴山前陆构造在152 Ma以前快速沉降,沉降速率平均高达150·Ma^-1,此后便长期处于隆升过程;136~152 Ma时期为快速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56.3 m·Ma^-1,隆升量约为900 m,是燕山运动导致秦岭造山期后的一次陆内挤压;70~136 Ma时期为较缓慢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39.4 m·Ma^-1,隆升量约为2600 m,是秦岭造山晚期挤压的结果;0~70 Ma时期的隆升速率为42.8 m·Ma^-1,持续时间较长,隆升幅度约3000 m,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结果。中生代构造隆升对本区低温热液矿体和油气保存极为不利;上新统以来(8 Ma或5 Ma),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大巴山前陆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隆升 热演化史 裂变径迹 沉降速率 隆升速率 大巴山前陆构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开平煤田煤层气成藏类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代旭光 王猛 +1 位作者 黄凯 李晓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0,124,共5页
开平煤田是我国典型的向斜控气发育区,基于煤田的构造发育特征,分析了煤田煤层煤质特征,探讨了煤田的含气性,模拟了主采煤层的埋藏—生气史。结果表明,在开平煤田的不同构造部位,由于煤系埋藏条件和后期构造运动影响,煤层气地质演化史不... 开平煤田是我国典型的向斜控气发育区,基于煤田的构造发育特征,分析了煤田煤层煤质特征,探讨了煤田的含气性,模拟了主采煤层的埋藏—生气史。结果表明,在开平煤田的不同构造部位,由于煤系埋藏条件和后期构造运动影响,煤层气地质演化史不同,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唐山矿型、吕家坨矿型和东欢坨矿型。其中,唐山矿型和吕家坨矿型均经历了两次煤层生气过程,由于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唐山矿型煤层气保存条件较好,现今煤层气最富集;东欢坨矿型经历了一次煤层生气过程,由于构造简单,除开平向斜NW翼的中部构造煤发育导致煤层气较富集以外,其他地区煤层甲烷逸散作用强烈,现今煤层气含量最低;吕家坨矿型受燕山晚期岩浆侵入的影响,煤变质程度较大,现今煤层气含量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平煤田 煤层气 构造演化 岩浆侵入 逆冲推覆构造 地质演化史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永新 汪集旸 胡圣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测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 ,恢复了该区的热历史 ,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 ,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到东营组沉积期 (距今 43~ 2 5Ma)盆地热流为 66~ 82mW m2 ,现今热流值为 4...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测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 ,恢复了该区的热历史 ,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 ,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到东营组沉积期 (距今 43~ 2 5Ma)盆地热流为 66~ 82mW m2 ,现今热流值为 47~ 70mW m2 。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 ,盆地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 (距今 43~ 2 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 ,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裂谷亚旋回。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大地热流 构造沉降 构造-热演化 镜质体 大陆裂谷盆地 构造沉降史
下载PDF
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成藏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国民 罗群 +4 位作者 庞雄奇 张永庶 郭继刚 沈卫兵 郭迎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2,共6页
利用现有井资料,通过碳、氦和氩等同位素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的演化、构造发育史和天然气成藏史分析,对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气藏中甲烷和... 利用现有井资料,通过碳、氦和氩等同位素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的演化、构造发育史和天然气成藏史分析,对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气藏中甲烷和乙烷的反序现象是由成藏过程中混入不同成熟度的天然气所致。天然气主要源于深部过成熟的侏罗系烃源岩,断裂活动是控制天然气藏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断裂—输导层输导源上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天然气 成因类型 成藏特征 构造演化史 鄂博梁Ⅲ号构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卜翠萍 苏玉山 +2 位作者 魏红红 王劲松 李淑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发育史、烃源岩的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期次。十屋断陷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登娄库末期构造运动和嫩江末期构造运动,是十屋断陷期局...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发育史、烃源岩的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期次。十屋断陷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登娄库末期构造运动和嫩江末期构造运动,是十屋断陷期局部圈闭的主要形成时期。在营城组沉积时期,沙河子组源岩开始大量生油;到登娄库组沉积之后,沙河子组源岩开始生气,营城组源岩进入主生油期;到泉头组沉积时期,营城组源岩达到生油高峰,青山口组一嫩江组沉积时期为生气高峰期。主要目的层砂岩裂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三个温度区间:70-80℃,90~110℃及120~140℃;与热史和埋藏史相结合,推测油气藏的成藏时间约为120Ma前,85Ma前和72Ma前左右。综合分析认为,十屋断陷经历了三期油气成藏过程,即登娄库末期、泉头-嫩江期和嫩江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构造演化 生烃史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下载PDF
地震勘探技术对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沉积作用的推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林琪 范存辉 +1 位作者 范增辉 蒋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6,共9页
由于四川盆地经历了古生代以来长期的构造演化,从克拉通盆地到前陆盆地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天然气勘探工作难度大。为了完成盆地重点层系的构造分析和构造单元划分,并对下一步该盆地及其周缘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提出新建议,在前人研究... 由于四川盆地经历了古生代以来长期的构造演化,从克拉通盆地到前陆盆地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天然气勘探工作难度大。为了完成盆地重点层系的构造分析和构造单元划分,并对下一步该盆地及其周缘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提出新建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内解释的地震大剖面,分析了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得到了不同构造演化时期的构造特征与油气的形成、聚集的相关信息;依据盆地基底结构、以往构造单元习惯划分边界、盆地周边构造、盆地构造特征、山界及盆地边界等,对四川盆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研究成果表明,四川盆地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区域构造应力环境经过了两大阶段:(1)第一阶段是震旦纪—早三叠世,以拉张应力环境为主;(2)中三叠世—第四纪以挤压应力为主。以此为基础,还进一步细分为7大演化阶段:(1)前震旦纪基底形成(AnZ);(2)克拉通坳陷盆地(Z_1—S);(3)克拉通内裂陷盆地(D—T_2);(4)大陆边缘盆地(T_3x^(1-3));(5)前陆盆地(T_3x^(4-6));(6)坳陷盆地(J—N_1);(7)盆地定型(Q_4)阶段。该成果对四川盆地各套储层的有利区带展布规律研究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地震勘探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史 克拉通盆地 应力环境 沉积控制作用
下载PDF
塔东南隆起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被引量:11
17
作者 许怀智 张岳桥 +2 位作者 刘兴晓 周成刚 许建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0-1045,共16页
基于地震剖面、岩心、测井和露头剖面等资料分析,运用平衡剖面复原技术,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南隆起带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6个地层不整合界面,划分了5个主要地层构造层序。指出塔东南隆起形成于... 基于地震剖面、岩心、测井和露头剖面等资料分析,运用平衡剖面复原技术,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南隆起带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6个地层不整合界面,划分了5个主要地层构造层序。指出塔东南隆起形成于晚奥陶世加里东运动,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多次构造运动,在中生代以陆内变形为主,受到南北两条主边界断裂的控制,于中生代早期发生伸展断陷,并遭受晚新生代喜山运动的强烈挤压改造,形成了现今两凹两凸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 沉积-构造特征 演化历史 平衡剖面 塔东南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遵义断裂带变形特点及其演化历史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新 杨坤光 刘彦良 《贵州地质》 2010年第3期161-167,共7页
遵义断裂带是贵州省境内南北向最大的断层之一,对断裂带的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及两侧沉积相研究表明,该断裂是形成于燕山期的盖层断裂,并非同沉积断裂。其活动演化与周缘构造单元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性,控制着断裂两侧燕山期褶皱、断裂的... 遵义断裂带是贵州省境内南北向最大的断层之一,对断裂带的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及两侧沉积相研究表明,该断裂是形成于燕山期的盖层断裂,并非同沉积断裂。其活动演化与周缘构造单元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性,控制着断裂两侧燕山期褶皱、断裂的展布形迹。结合流体包裹体测温和ESR定年的研究表明,断裂的变形以浅部的脆性为主,主要经历了三期活动:主燕山期(J_3-K_1)的主期变形,表现为强烈的高角度自东向西逆冲兼左行剪切,断裂基本定型;燕山晚期(K_2-E),表现为正断层兼右行平移,控制K_2-E红盆沉积,石英脉ESR定年约束该期活动在59~65Ma;喜山期(古近纪至今),表现为自西向东逆冲。断裂现今构造形迹为多期构造叠加的结果,它在整个活动历史中均表现为脆性,对黔中隆起后期构造格局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断裂带 显微构造 流体包裹体测温 沉积分析 演化历史
下载PDF
多旋回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 被引量:42
19
作者 张福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42,152,共6页
黄汲清教授和其它诸多地质工作者,运用历史分析法和建造分析法,对中国大地构造进行了长期研究,创立了"多旋回构造运动说",总结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发展了多旋回理论,丰富了中国大地构造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指导全国战... 黄汲清教授和其它诸多地质工作者,运用历史分析法和建造分析法,对中国大地构造进行了长期研究,创立了"多旋回构造运动说",总结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发展了多旋回理论,丰富了中国大地构造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指导全国战略找油和油气勘查实践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黄汲清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作者撰文回顾了鄂尔多斯盆地近50年油气勘查历程中,在多旋回理论指导下,历经艰难取得的丰富油气成果,以及对盆地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形成与分布特征、油气勘查思路的深入分析,表达了对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尊敬与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沉积建造 热演化 生烃史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30年:历程与特点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素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0,共7页
文章从3次产业的发展速度、结构变化以及第一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产业结构30年的调整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认为中国产业结构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主导产业的更替、改革鼓点的调整、产业政策的实施、对... 文章从3次产业的发展速度、结构变化以及第一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产业结构30年的调整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认为中国产业结构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主导产业的更替、改革鼓点的调整、产业政策的实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国际产业的转移而调整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历程 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