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static InISAR imaging for ships under sparse aper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JI Bingren WANG Yong +1 位作者 ZHAO Bin XU Rongq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3期575-584,共10页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ship target under the sparse aperture situation.Firstly,a multi-static configuration is utilized to solve the coherent processing interval(CPI)problem caused ...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ship target under the sparse aperture situation.Firstly,a multi-static configuration is utilized to solve the coherent processing interval(CPI)problem caused by the slow-speed motion of ship targets.Then,we realize signal restoration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Furthermore,we adopt the interferometric technique to produce the three-dimensional(3D)images of ship targets,namely interferometric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ISAR)imaging.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simulated data are utiliz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tatic sparse aperture signal recovery inter-ferometric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ISAR) ship target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
下载PDF
A New Location Precision Model for Multi-Static Over-the-Horizon Radar System 被引量:2
2
作者 SONG Jun, ZHAO Zhengyu, ZHOU Chen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In this paper, a multi-static system working in an active way is made up of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 sounding system (IOBSS) and two separate receiving stations, which adopts discontinuous wave mechanism. We ... In this paper, a multi-static system working in an active way is made up of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 sounding system (IOBSS) and two separate receiving stations, which adopts discontinuous wave mechanism. We have advanced a new model that contains skywave condition to locate over-the-horizon targets. We use a single quasi-parabolic (QP) ionosphere model and an analytic ray-tracing program to obtain the coordinate registration (CR) index, which changes skywave group range to ground range. Also, IOBSS and other two receiving stations use this distance information to locate the target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system. The analytic expression for the 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 (GDOP) under different station deployments are obtained, which shows GDOP is influenced by the system measurement precision, the stations' coordinates, and CR index. By computer simulation, we find that GDOP of isosceles right triangle deploymen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line deployment and location precision will be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base line lengt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odel is practicable with an acceptable range of error (less than 500 m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the-horizon radar (OTHR) multi-static coor-dinate registration target loc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核空间联合稀疏表示和指数平滑的多基地水下小目标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佳维 许枫 杨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31,共15页
针对多基地水下小目标分类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空间联合稀疏表示和指数平滑的多基地水下小目标识别方法 .对水下目标多角度散射信号提取6种典型的具有信息互补性和关联性的特征,提出一种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最小冗... 针对多基地水下小目标分类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空间联合稀疏表示和指数平滑的多基地水下小目标识别方法 .对水下目标多角度散射信号提取6种典型的具有信息互补性和关联性的特征,提出一种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inimum Redundancy and Maximum Relevance,mRMR)相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RF-mRMR),得出综合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 .通过实验得出分类模型所需的最优特征子集,达到降低数据处理复杂度和提高目标分类结果的目的 .为了捕捉到数据中的高阶结构,在联合稀疏表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核函数将线性不可分的特征数据映射到高维核特征空间.为了充分挖掘稀疏重构后包含在残差波段中的有用信息,使用指数平滑公式对具有一定意义的残差信息进行再利用,最后由核特征空间下的最小误差准则判定目标的类别.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4类目标的海试数据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7种对比算法,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双基地声呐模式下具有比单基地声呐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更低的虚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地 水下小目标识别 多特征融合 特征选择 核空间联合稀疏表示 指数平滑
下载PDF
基于MEA-BP神经网络的多孔质轴承参数优化
4
作者 闫如忠 余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77-182,共6页
为了提高圆盘类多孔质静压止推轴承的静态特性,采用思维进化算法(MEA)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创建圆盘类多孔质静压止推轴承静态特性的预测模型,完成轴承静态承载力、静刚度以及耗气量的高精度预测,其预测误差分别低于2%、5%以及5%... 为了提高圆盘类多孔质静压止推轴承的静态特性,采用思维进化算法(MEA)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创建圆盘类多孔质静压止推轴承静态特性的预测模型,完成轴承静态承载力、静刚度以及耗气量的高精度预测,其预测误差分别低于2%、5%以及5%。基于此模型,以最大化静态承载力和静刚度、最小化耗气量为优化目标值,采用遗传算法对轴承的多孔质参数组合进行多目标优化,实现轴承参数的快速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此轴承静态承载力提高了64.53%,静刚度提高了31.93%,耗气量降低了5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质静压止推轴承 MEA-BP神经网络 静态特性预测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立式加工中心龙门架的多步复合优化设计
5
作者 李有堂 候宗仁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114,123,共8页
为了提高立式加工中心的静动态特性,通过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对机床整机进行薄弱环节的识别,发现龙门架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机床在竖直方向存在较大变形。针对龙门架的不合理设计,对其采用拓扑优化与二维截面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材料... 为了提高立式加工中心的静动态特性,通过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对机床整机进行薄弱环节的识别,发现龙门架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机床在竖直方向存在较大变形。针对龙门架的不合理设计,对其采用拓扑优化与二维截面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材料分布情况;并基于MOGA遗传算法,以龙门架质量、最大静变形量与第1阶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对其关键尺寸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再将优化结果与原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龙门架的最大静变形量减小了34.61%,质量减小了7.64%,第1阶固有频率提高了6.54%;整机在X、Y和Z这3个方向的最大振幅均有所降低,各波峰的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后移,提高了加工中心整机的静动态综合性能;验证了龙门架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架 静动态分析 多步优化 多目标遗传算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下载PDF
长联大跨钢桁梁桥-无砟轨道静动力适应性研究
6
作者 朱志辉 任增震 +1 位作者 郑纬奇 余志武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高速铁路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本文以我国首座铺设无砟轨道的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钢桁梁桥-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无缝线路强度、变... 研究目的:为研究高速铁路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本文以我国首座铺设无砟轨道的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钢桁梁桥-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无缝线路强度、变形协调性、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钢桁梁桥-无砟轨道静力适应性;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及行车性能,研究钢桁梁桥-无砟轨道动力适应性。研究结论:(1)长联大跨钢桁梁桥-无砟轨道体系的无缝线路强度、变形协调性、轨道静态不平顺及行车性能指标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静动力适应性表现良好;(2)温度梯度对无砟轨道层间压缩量、扣件滑移量影响显著,与整体温差相比,分别增大了51.08%和50.00%;(3)温度梯度劣化轨道静态中短波不平顺,与整体温差相比,10 m弦长、30 m基线长指标分别增大了144.12%和76.06%,60 m弦长指标基本不变;(4)温度梯度对轮重减载率影响显著,对脱轨系数、横向轮轨力等其他安全性和舒适度指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联大跨钢桁梁桥 无砟轨道 静力性能 动力响应 适应性
下载PDF
星源照射多基地雷达系统目标定位建模及精度分析
7
作者 董晴 刘杰 +2 位作者 毛永飞 吕争 李晓蕊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3,共12页
星源照射多基地雷达系统由一个星载发射源与多个接收站组成,这种一发多收的雷达系统定位精度较单星定位精度高。因为工作体制和构型原因,一发多收雷达系统的定位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理清多基地雷达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文中给出... 星源照射多基地雷达系统由一个星载发射源与多个接收站组成,这种一发多收的雷达系统定位精度较单星定位精度高。因为工作体制和构型原因,一发多收雷达系统的定位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理清多基地雷达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文中给出一种典型的一发多收雷达系统定位模型;其次,从几何稀释因子(GDOP)角度出发,对比不同接收站数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发现雷达系统接收站数量为三收或四收时系统效费比较高;然后,研究了不同探测构型所对应的一发三收雷达系统定位精度,发现顶角为120°的Y形布局方式下系统定位精度最优;最后,给出了系统定位精度随目标高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源照射 多基地雷达 定位精度 接收站数量 布局方式
下载PDF
环形多孔气体静压止推轴承静态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晓冰 卢志伟 +3 位作者 崔心宽 李浩 刘波 张君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提升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的静态性能,设计一种新型环形多孔气体静压止推轴承。依据气体润滑原理、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环形多孔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的三维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节流器上节流孔数量、直径、分布方式和供气压力对气体静压止... 为提升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的静态性能,设计一种新型环形多孔气体静压止推轴承。依据气体润滑原理、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环形多孔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的三维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节流器上节流孔数量、直径、分布方式和供气压力对气体静压止推轴承静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流孔数量对环形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的承载力影响显著,但孔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承载力增速放缓;节流孔直径对承载刚度影响较大,随着节流孔直径逐渐减小最佳刚度逐渐增大;节流孔排布方式和供气压力对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的静态性能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静压止推轴承 环形多孔节流 静态性能 节流器 承载力
下载PDF
两种不同结构静铁芯电磁阀静态电磁力对比分析
9
作者 王浩楠 郭静莹 +1 位作者 范玉 杨建国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116,共10页
为了比较螺线管式静铁芯电磁阀与极柱式静铁芯电磁阀产生的静态电磁力的大小与适用场景,首先建立了两种静铁芯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然后对比了两种结构在不同电流、不同气隙下的静态电磁力及静铁芯散热情况。由仿... 为了比较螺线管式静铁芯电磁阀与极柱式静铁芯电磁阀产生的静态电磁力的大小与适用场景,首先建立了两种静铁芯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然后对比了两种结构在不同电流、不同气隙下的静态电磁力及静铁芯散热情况。由仿真结果得出,在同等外形体积下,螺线管式静铁芯电磁阀随着线圈电流的增加电磁力稳步增大,但电流过大时线圈温度过高,电流40 A工况下线圈温度达186.2℃,适用于小电流小行程的工作环境;而极柱式静铁芯电磁阀随着线圈的电流增加电磁力上升的速率更快,电磁力也更大,裸露的单层线圈保证了散热,电流40 A工况下温度仅为51.1℃,适用于大电流大行程的工作环境。同时极柱式静铁芯电磁阀电磁力随着极柱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同等条件下,六级柱式静铁芯电磁阀产生的电磁力最大。可为新品高速电磁阀静铁芯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多极柱式静铁芯 螺线管式静铁芯 电磁阀 静态电磁力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低成本航姿系统标定及修正方法
10
作者 翟张斌 张晓明 +1 位作者 安永泉 薛英娟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4期232-240,共9页
在对低成本航姿系统进行加速度计与磁力计的标定中,通常磁力计的信噪比更低,仅使用椭球拟合法标定传感器误差参数结果是不够精确的;为了提高标定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在多位置条件下基于椭球拟合约束和点积法的误差参数标定及修正方... 在对低成本航姿系统进行加速度计与磁力计的标定中,通常磁力计的信噪比更低,仅使用椭球拟合法标定传感器误差参数结果是不够精确的;为了提高标定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在多位置条件下基于椭球拟合约束和点积法的误差参数标定及修正方法;首先,在静态多位置下获取15对低噪声的测量数据并进行椭球拟合标定,其次,用补偿后的磁力计数据分布特征构建椭球约束条件,通过点积法计算地磁矢量与水平面夹角,并以其均方差来量化修正效果,对磁力计中可观性差的轴间不正交误差参数和传感器间非对准误差参数进行修正,最终提升标定效果;仿真和实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椭球拟合约束下,该方法相比于独立使用椭球拟合法和点积不变法,地磁矢量与水平面夹角的均方差下降了25%以上,且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计标定 静态多位置 椭球约束 点积法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十二直角薄壁梁准静态三点弯曲特性
11
作者 陈光 马超 +1 位作者 景国玺 孙秀秀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1-69,77,共10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可用于多直角截面薄壁梁的加工成型。多直角截面相对于矩形截面的薄壁梁在承力发生大变形时,可产生较高的变形抗力,在合理的设计下可获得更高的单位质量吸能量,因此在汽车抗弯安全构件中具有...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可用于多直角截面薄壁梁的加工成型。多直角截面相对于矩形截面的薄壁梁在承力发生大变形时,可产生较高的变形抗力,在合理的设计下可获得更高的单位质量吸能量,因此在汽车抗弯安全构件中具有应用前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以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准静态弯曲特性。通过准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对比了平纹编织CFRP铺层十二直角薄壁梁平面和凹面截面承力和失效特点。进而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与试验分析各项误差在5%以内。采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平面和凹面的长度比和铺层层数对两个截面方向的弯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壁梁凹面加载比平面加载可获得更高的峰值载荷和比吸能,而失效位移更小,且截面特征对薄壁梁在两个截面方向的抗撞性的影响趋势也不相同。研究得到的模型和结论可用于汽车车身抗弯安全构件的设计方案评估和确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 多直角薄壁梁 准静态三点弯曲试验 弯曲特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新型桨叶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12
作者 魏秀峰 贺莹 +2 位作者 田子轩 孙江 邵宏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55-159,共5页
针对一种新型桨叶控制系统的活塞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建立了活塞的有限元模型,通过静力学分析,确定活塞具有轻量化的潜力;其次,以质量最小、最大位移最小、最大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强度和刚度安全为... 针对一种新型桨叶控制系统的活塞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建立了活塞的有限元模型,通过静力学分析,确定活塞具有轻量化的潜力;其次,以质量最小、最大位移最小、最大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强度和刚度安全为约束条件,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了优化目标函数的代理模型;然后,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根据设计变量的优化结果得到优化后的活塞模型;最后,通过对优化后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并与初始模型对比,在保证最大应力和位移均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活塞质量减小了约22%。通过对优化后模型进行屈曲分析,证明其压杆稳定性良好,验证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新型桨叶控制系统的高性能设计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桨叶控制系统 活塞 多目标优化 静力学分析 屈曲分析
下载PDF
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梁伟 谢智杰 +4 位作者 黎兴强 张秋坤 徐震廷 顾立勋 李海根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为保证多维力传感器测量准确度,必须对该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因此研究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需求出发,按工作原理将目前国内外主流使用的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划分为静重式和叠加式这... 为保证多维力传感器测量准确度,必须对该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因此研究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需求出发,按工作原理将目前国内外主流使用的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划分为静重式和叠加式这两类。然后,介绍了砝码式、杠杆式、自动式这三种静重式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和液压式、龙门式、试验机式、移动平台式、电机式这五种叠加式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各种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不足分别进行了评述,并分析对比了各种装置的关键技术特点及优缺点。最后,从通用性、重复性、多维力模拟能力、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进行了展望,指出了装置的设计和实施面临的挑战。该研究为后续多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装置的研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力传感器 静态标定装置 静重式 叠加式 串接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与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温志浩 孔繁花 +4 位作者 尹海伟 卢剑 刘宏庆 黄静 陈彬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6,共13页
日趋严重的道路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之一。精准高效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是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重要前提,然而噪声测量技术的发展脉络仍未被厘清。通过系统梳理200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282篇文献,发现当前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可... 日趋严重的道路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之一。精准高效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是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重要前提,然而噪声测量技术的发展脉络仍未被厘清。通过系统梳理200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282篇文献,发现当前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可分为静态多站点测量、自动监测网络、移动测量和参与式测量4种方法,并应向多源监测数据融合、提升数据时空分辨率、开发低成本且易集成的自动监测网络、建立公众参与式噪声测量规范与数据整合标准、制定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动态监测体系等方向发展。未来可采取自动监测网络为主,常规静态测量、参与式测量和移动测量等方法为辅的技术体系监测道路交通噪声。该研究可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革新及噪声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噪声 静态多站点测量 自动监测网络 移动测量 参与式测量
下载PDF
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最大受电能力估计方法
15
作者 李建华 王国腾 +3 位作者 陆建宇 张怡静 黄莹 徐政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8,共9页
为保证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一种静态稳定约束下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最大受电能力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奇异值理论推导出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然后,在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约束的情况下,建立多直流馈入受端电... 为保证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一种静态稳定约束下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最大受电能力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奇异值理论推导出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然后,在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约束的情况下,建立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接着,给出一种计及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优化调度模型分段线性求解方法,并基于该方法给出最大受电能力估计方法;最后,通过修改的IEEE39节点系统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直流馈入电网 静态电压稳定性 最大受电能力 电网换相换流器 分段线性
下载PDF
基于时延方位估计的多基地模式轨迹解算算法
16
作者 彭瀚 汪天伟 +2 位作者 非云祥 杨帆 周红坤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单基地模式的声呐探测系统存在工作方式固定、定位精度低的缺陷多基地定位声呐中T-Rn定位方式存在观测和测量缺失的问题。文章结合多基地系统在跟踪阶段中所获得的信号波达时间、接收信号幅度和信号来向角等多元先验信息,对基于波达时... 单基地模式的声呐探测系统存在工作方式固定、定位精度低的缺陷多基地定位声呐中T-Rn定位方式存在观测和测量缺失的问题。文章结合多基地系统在跟踪阶段中所获得的信号波达时间、接收信号幅度和信号来向角等多元先验信息,对基于波达时间及方位的定位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椭圆轨迹交汇的目标位置解算算法,并以空间反向投影算法辅助完成目标定位。该算法首先获取目标回波的相位关系,利用基于广义互相关的时延估计算法得到系统工作周期内的平均时延估计量。基阵的垂直方位观测量可通过接收信号的方位估计值获得,轨迹解算算法分别采用了椭圆轨迹交汇与几何定位法。最后给出了完整的算法流程,误差评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交汇定位算法的有效性,该方式可有效保证多基地模式下的目标定位跟踪任务的执行效率,对实际工程应用中系统定位精度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地声呐系统 椭圆交汇定位 轨迹解算 时延估计
下载PDF
基于静动态综合估计的无人机蜂群态势感知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鸿飞 朱鑫潮 +1 位作者 周成伟 史治国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6-838,共13页
随着军用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作战体系也逐渐从无人机单机作战向蜂群作战转变。为了实现入侵无人机蜂群的反制,亟需探索面向无人机蜂群入侵场景的态势感知技术。目前,无人机蜂群态势感知领域主要在整体概念层面研究态势感知的技术... 随着军用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作战体系也逐渐从无人机单机作战向蜂群作战转变。为了实现入侵无人机蜂群的反制,亟需探索面向无人机蜂群入侵场景的态势感知技术。目前,无人机蜂群态势感知领域主要在整体概念层面研究态势感知的技术与模型,缺乏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态势感知技术与仿真平台。本文面向分布式作战战术场景与哈里斯鹰的合围狩猎方式,引入了无人机蜂群的进攻阵型与仿鹰群的无人机蜂群协同攻击模型,使用到达时间差定位算法与联合概率数据关联滤波器获得无人机蜂群轨迹信息,并将无人机蜂群战场态势划分为静态态势与动态态势,分别表示对战场某个时刻态势的理解与战场未来趋势的推断。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静动态综合估计的无人机蜂群态势感知技术,涵盖基于模糊规则评价的静态态势感知以及基于蜂群预测推断的动态态势感知。同时,搭建了三维无人机蜂群态势感知仿真平台,实现了入侵无人机蜂群的运动学建模、定位跟踪、战场态势感知以及误差分析等过程,验证了所提态势感知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蜂群 静动态综合估计 态势感知 多目标跟踪
下载PDF
底部填芯多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杨大海 沈国栋 +3 位作者 杨凯 张凯迪 郦炎森 贾俊峰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提高预应力连接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的抗震性能及施工便捷性,设计了一种底部填芯多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并进行了抗震试验研究。提出了该新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填芯高度设计方法,设计了底部填芯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缩尺模型并开展了拟静力试... 为提高预应力连接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的抗震性能及施工便捷性,设计了一种底部填芯多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并进行了抗震试验研究。提出了该新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填芯高度设计方法,设计了底部填芯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缩尺模型并开展了拟静力试验测试。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新型桥墩在水平循环往复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过程、失效模式、滞回性能、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及桥墩接缝的开口大小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发展的底部填芯多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的失效模式为底部节段混凝土局部压溃,但范围较小,所提填芯高度的设计方法可行,可以使桥墩实现预期失效模式。该新型桥墩具有较小的残余位移、优异的耗能能力与延性性能,这表明此桥墩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预制桥墩 空心桥墩 拟静力试验 底部节段填芯混凝土 填芯高度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机翼风洞模型静强度试验加载方案优化设计
19
作者 池鸿刚 宋洪侠 +1 位作者 张凯航 杨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5期102-107,共6页
针对机翼风洞模型的静强度试验,提出一种基于NSGA-Ⅱ算法试验加载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加载布局的设计和试验载荷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加载布局的设计中引入控制剖面的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试验载荷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以控制剖面... 针对机翼风洞模型的静强度试验,提出一种基于NSGA-Ⅱ算法试验加载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加载布局的设计和试验载荷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加载布局的设计中引入控制剖面的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试验载荷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以控制剖面内的剪力、弯矩和转矩误差为优化目标,以静力等效原则和误差最小要求为约束条件,并以CHN-T1标模为例,基于NSGA-Ⅱ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采用可行性法则处理约束条件。最终求解出最优的试验加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有限元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与流固耦合下的理想试验的最大等效应力、应变值和变形位移的误差均小于6%,经优化设计的加载方案较好地模拟了气动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风洞模型 静强度试验 NSGA-Ⅱ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拓扑优化设计
20
作者 占金青 王啸 +1 位作者 蒲圣鑫 刘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为了满足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性能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序列固体各向同性料插值模型惩罚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以多个动载荷作用的多相材料结构总动态柔顺度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结构质... 为了满足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性能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序列固体各向同性料插值模型惩罚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以多个动载荷作用的多相材料结构总动态柔顺度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结构质量和成本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拓扑优化模型,利用等效静态载荷法将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拓扑优化问题转化为多工况下的多相材料结构静态拓扑优化问题,以降低灵敏度分析的复杂程度;采用移动渐近线算法求解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拓扑优化问题。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性的,与传统的拓扑优化方法相比,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拓扑优化求解时间节省了75%,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与单相材料拓扑优化结果相比,多相材料结构动态拓扑优化设计获得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材料结构 动态拓扑优化 等效静态载荷法 序列固体各向同性料插值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