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EXISTENCE FOR MULTIPLE LARGEST REPRODUCTION RATIOS OF A MULTI-STRAIN SIS EPIDEMIC MODEL 被引量:1
1
作者 Yoshiaki MUROYA Eleonora MESSINA +1 位作者 Elvira RUSSO Antonia VECCHIO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1524-1530,共7页
In this paper, to complete the global dynamics of a multi-strains SIS epidemic model, we establish a precise result on coexistence for the cases of the partial and complete duplicated multiple largest reproduction rat... In this paper, to complete the global dynamics of a multi-strains SIS epidemic model, we establish a precise result on coexistence for the cases of the partial and complete duplicated multiple largest reproduction ratios for th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trains SIS epidemic model global attractivity Lyapunov function COEXISTENCE
下载PDF
苹果酵素混菌发酵工艺优化
2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4 位作者 苟丽娜 袁晶 曾朝珍 慕钰文 宋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6-243,共8页
该研究以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戊糖乳植物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发酵菌种制备苹果酵素,研究不同菌种组合... 该研究以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戊糖乳植物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发酵菌种制备苹果酵素,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发酵对苹果酵素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酸、还原力、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苹果酵素酵母菌发酵阶段和乳酸菌发酵阶段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多菌种发酵苹果酵素酵母菌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酿酒酵母1∶0.2,接种量3.3%,发酵温度23℃,初始pH4.7,乳酸菌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戊糖乳植物杆菌∶肠膜明串珠菌1∶1,接种量5.2%,发酵温度33℃,初始pH 5.1,在此优化条件下,多菌种发酵苹果酵素的感官评分为9.82,SOD活性为55.83 U/m L、总酸含量为4.96 g/L、还原力为6.8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4°Bx、p H为2.96。该研究为苹果酵素产品工业化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酵素 酵母菌 乳酸菌 多菌种发酵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淡豆豉的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优化
3
作者 隋利强 王苏贵 +3 位作者 曹冬英 谢思静 王欣 徐伟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优化淡豆豉多菌种(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协同发酵工艺,为淡豆豉发酵工艺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 目的优化淡豆豉多菌种(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协同发酵工艺,为淡豆豉发酵工艺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查对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 d,接种量5%,混合菌种接种比例为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1∶2∶1。结论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可避免杂菌干扰、利于工艺标准化,可为淡豆豉工艺改进和创新以及为中药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多菌种协同发酵 工艺优化 环状芽孢杆菌 黑曲霉 少根根霉
下载PDF
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及耐药分析
4
作者 贾静 郭明发 +3 位作者 徐璐 杨俊文 周娟娟 杨俊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 Compact)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耐药性分析。结果314例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04株(65.0%)。前五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2株(29.3%)、肠球菌44株(14.0%)、大肠埃希菌32株(10.2%)、肺炎克雷伯菌21株(6.7%)、肺炎链球菌18株(5.7%)。二、三季度分离菌株数较多,1岁以内婴儿病例最多见,占147株(46.8%)。检出科室以神经外科77株(24.5%)、新生儿内科70株(22.3%)、神经内科46株(14.6%)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149株(47.5%),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6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s)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18株;各年龄组、性别、年份之间多重耐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之间多重耐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婴儿,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应该重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脊液 多重耐药菌株
下载PDF
产酸乳酸菌红酸汤发酵研究
5
作者 宫路路 李洁 +2 位作者 明婷 谢江帆 王若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采用传统发酵红酸汤分离产酸乳酸菌菌株,开展红酸汤发酵研究。将辣椒和番茄切碎后等量混匀为发酵基质,按照1×10^(6)cfu/g接种产酸乳酸菌菌株到其中。首先采取单菌株发酵实验,挑选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再开展多菌株组合发酵实验,发酵... 采用传统发酵红酸汤分离产酸乳酸菌菌株,开展红酸汤发酵研究。将辣椒和番茄切碎后等量混匀为发酵基质,按照1×10^(6)cfu/g接种产酸乳酸菌菌株到其中。首先采取单菌株发酵实验,挑选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再开展多菌株组合发酵实验,发酵结束后均记录发酵终点pH及其风味。单菌株发酵得到6株红酸汤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分别为:ST23-2、ST7-15、ST7-14、ST7-1、ST11-2和ST7-20;多菌株组合发酵风味最佳的是组合3与组合20发酵组;多菌株发酵风味优于单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乳酸菌 单菌株发酵 多菌株组合
下载PDF
基于液压胀破测试方法的聚合物防水膜多轴拉伸性能表征
6
作者 蒋雅君 刘基泰 +2 位作者 何雨帝 赵菊梅 王虎群 《中国建筑防水》 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液压胀破的多轴拉伸测试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准确表征聚合物防水膜的拉伸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随着防水膜厚度的增加,拉伸峰值应力降低;随着试件直径的增加,拉伸峰值应力增加;与单轴拉伸相比,多轴拉伸避免了“颈...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液压胀破的多轴拉伸测试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准确表征聚合物防水膜的拉伸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随着防水膜厚度的增加,拉伸峰值应力降低;随着试件直径的增加,拉伸峰值应力增加;与单轴拉伸相比,多轴拉伸避免了“颈缩”效应,断裂伸长率降低;防水膜的应力-应变曲线符合线性应变强化弹塑性模型,并可通过多轴拉伸试验拟合得到相关参数。结论表明,多轴拉伸方法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可为合理评估防水膜在工程环境中的力学性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防水膜 多轴拉伸 液压胀破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制曲生产玫瑰醋的工艺及品质研究
7
作者 张林祥 周利南 +4 位作者 邢利民 冯纬 贺德贵 蒋予箭 朱军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353,共10页
为探究多菌种制曲生产对浙江玫瑰醋工艺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多菌种配比,将最佳两组混合菌种应用于玫瑰醋生产,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淀粉酶和蛋白酶酶活力最高的菌种配比分别为红曲霉:米曲霉:黑曲霉:根霉为1∶1∶1∶1和1... 为探究多菌种制曲生产对浙江玫瑰醋工艺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多菌种配比,将最佳两组混合菌种应用于玫瑰醋生产,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淀粉酶和蛋白酶酶活力最高的菌种配比分别为红曲霉:米曲霉:黑曲霉:根霉为1∶1∶1∶1和1∶1∶1∶2,按此比例进行制曲混合,并用于酿造的发花工艺。整个发酵工艺跟踪分析显示,玫瑰醋的多边发酵过程能顺利完成,两组发酵成品的总酸度分别为6.97 g/100 mL和6.63 g/100 mL,得率比传统方法提高17.21%和11.29%。在两组玫瑰醋试验样品中检测到醋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8种呈味有机酸,非挥发性酸含量分别为56.04 mg/L和57.85mg/L不逊色于传统玫瑰醋41.053 mg/L。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方法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两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分别6348.14 mg/L和6791.75 mg/L,略高于传统的5030.07 mg/L。感官评价表明,多菌种制曲生产的玫瑰醋在甜味、酯香气味上略有提高,特别是1∶1∶1∶2多菌种制曲组感官评分值最高。本研究为传统玫瑰醋生产的制曲机械化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种发酵 玫瑰醋 有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发酵神农架猕猴桃果醋的工艺优化及风味分析
8
作者 朱学娜 林聪聪 +1 位作者 刘睿 鲁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以神农架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制备猕猴桃果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酒精、醋酸发酵工艺条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分析果醋的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最佳酒精发酵工艺为:酵母... 以神农架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制备猕猴桃果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酒精、醋酸发酵工艺条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分析果醋的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最佳酒精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0.9%,乳酸菌接种量7%,初始可溶性固形物19°Bx,发酵温度27℃。在此优化条件下,酒精度为(8.82±0.57)%vol,乳酸含量为(12.15±0.73)mg/mL。最佳醋酸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8 d,醋酸菌接种量12%,初始酒精度7%vol,发酵温度32℃。在此优化条件下,醋酸含量为(4.34±0.17)g/100 mL,感官评分为80分。多菌种混合发酵猕猴桃果醋共检出15种氨基酸,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共检出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17种,酸类5种,醛类2种,酮类5种,苯类2种,醇类4种,酚类1种,其他类1种。综上,多菌种混合发酵有利于促进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从而提升果醋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醋 多菌种混合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工艺优化 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电压自校准的高精度多通道应变信号采集模块
9
作者 王浩 王红亮 +1 位作者 王铮 林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8,89,共6页
针对现有应变采集设备存在采集精度低、测量范围窄、通道数较少、校准繁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备电压自校准的高精度多通道应变信号采集模块,模块以高精度模拟调理转换电路为核心,结合电子线路噪声理论仿真与分析,由自校准电路对采集通... 针对现有应变采集设备存在采集精度低、测量范围窄、通道数较少、校准繁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备电压自校准的高精度多通道应变信号采集模块,模块以高精度模拟调理转换电路为核心,结合电子线路噪声理论仿真与分析,由自校准电路对采集通道进行校准,通过补偿远端传输线的激励电压,实现了48通道大应变信号与差分电压信号的高精度测量。测试结果表明:应变信号测量范围可达±100000με,测量精度优于0.05%FS;电压信号测量范围可达±15 V,测量精度优于±(0.025%RD+500μV),准确度高,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信号采集 自校准 高精度 多通道 补偿远端激励
下载PDF
基于体积应变的煤体渗透率模型及影响参数分析
10
作者 王伟 余金昊 +4 位作者 方志明 李小春 李琦 陈向军 王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41-2756,共16页
为研究瓦斯压力变化过程中渗透率演化规律,基于煤体代表性单元体(REV)细观尺度参数与体积应变关联特征推导了4种不同形式渗透率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分析了有效应力引起的应变和吸附应变的变化规律,并与经典渗透... 为研究瓦斯压力变化过程中渗透率演化规律,基于煤体代表性单元体(REV)细观尺度参数与体积应变关联特征推导了4种不同形式渗透率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分析了有效应力引起的应变和吸附应变的变化规律,并与经典渗透率模型(P-M模型、S-D模型、CONNELL模型)进行对比验证。讨论了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明确了REV细观尺度参数与裂隙率、渗透率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吸附应变系数影响机理,进而对国内主要矿井渗透率极值压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EV体积应变与REV裂隙体积应变的4种渗透率模型,其REV体积应变与REV裂隙体积应变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初始裂隙率;体积模量与吸附应变系数分别控制有效应力和吸附应变对渗透率的影响;恒定围压、恒定孔压、恒定差压3种实验条件下,相比经典渗透率模型,4种渗透率模型对实验数据都有较好的匹配效果,但双参数拟合(体积模量与吸附应变系数)相比单参数拟合(吸附应变系数),参数的拟合误差较大,由参数敏感性分析可知,当参数变化时(<10%)渗透率预测结果相比真实值也有较大偏差;以沁水盆地为例,计算的煤体REV细观尺度参数a_(0)、b_(0)范围分别为1.73~46.31μm和0.06~0.49μm;恒定围压与恒定差压条件下,吸附应变系数与差压大小、气体类型及初始裂隙率有关;国内主要矿井CO_(2)极值压力在0.94~5.33 MPa,CH4极值压力在1.06~6.9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表征单元体 多实验条件模型 参数敏感性 吸附应变系数
下载PDF
一起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原检测与溯源分析
11
作者 王君 韩蓓 +4 位作者 陈晓草 宋海清 贺金明 刘新利 苏翠 《应用预防医学》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对陕西省铜川市某工厂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检测与溯源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病原体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该厂出现消化道症状患者的粪便样本、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以及后厨环境样本,利用病原体培养分离... 目的对陕西省铜川市某工厂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检测与溯源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病原体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该厂出现消化道症状患者的粪便样本、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以及后厨环境样本,利用病原体培养分离、多重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药敏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类型、毒力基因、来源、耐药表型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从该厂职工食堂采集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6份,后厨环境样本10份,医院采集患者粪便样本14份,合计30份样本中分离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11株。其中14份患者粪便样本中检出9株;6份后厨环境样本中检出1株,来源为荤案板;6份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中检出1株,来源为凉拌肉丝。11株EAEC菌株中,有10株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st A、agg R,1株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st A;PFGE指纹图谱显示两种带型,患者粪便样本与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凉拌肉丝分离的10株菌株呈现同一带型,相似度为100.0%,后厨环境样本荤案板中分离的1株菌株与其他菌株带型相似度为68.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患者粪便和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凉拌肉丝中分离的10株EAEC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表现为耐药,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表型为阳性。结论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由EAEC污染食品所导致。本次感染的致病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st A、agg R,ESBL表型为阳性,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建议卫生监督部门今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监测,提升多重耐药菌暴发流行的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食源性疾病 多重PCR检测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硅橡胶/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应变感知性能研究
12
作者 万帮伟 杨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开炼法制备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材料,研究MWCNT含量对复合材料分散性能、导电性能及电阻-应变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MWCNT能够均匀分散在VMQ中,形成三维隧穿导电网络,使复合材料具备较低的... 通过开炼法制备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材料,研究MWCNT含量对复合材料分散性能、导电性能及电阻-应变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MWCNT能够均匀分散在VMQ中,形成三维隧穿导电网络,使复合材料具备较低的渗流阈值(2.51%,质量分数,下同),较大的传感范围(>200%)及高灵敏度(GF>2 546.16),在多次循环过程中具有稳定的电阻响应信号,特别是在4 000次循环中展现出优异的电阻信号稳定性,同时没有出现肩峰现象。通过隧道效应理论模型分析,解释了电阻-应变响应机理,明确复合材料具有对大变形隔震支座进行实时应变监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硅橡胶 电阻-应变响应 结构健康监测 智能传感材料
下载PDF
产乙偶姻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固态混菌发酵产物的影响
13
作者 陈媛媛 陈德茗 +2 位作者 李子健 黄丹 罗惠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乙偶姻(ACT)是白酒中重要功能物质四甲基吡嗪(TTMP)的关键前体物,该研究从酱香型大曲中筛选分离产乙偶姻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将其应用于固态混菌发酵,考察其对发酵产物理化指标、有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 乙偶姻(ACT)是白酒中重要功能物质四甲基吡嗪(TTMP)的关键前体物,该研究从酱香型大曲中筛选分离产乙偶姻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将其应用于固态混菌发酵,考察其对发酵产物理化指标、有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一株产乙偶姻菌株A12F_C118,经鉴定其为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添加菌株A12F_C118混菌发酵产物中,水分、还原糖、总酸、pH值分别比空白组分别提高了39.40%、38.46%、127.63%、11.93%;添加菌株A12F_C118混菌发酵产物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1种,其中正戊醇、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四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和三甲基吡嗪等重要风味物质含量均有所增加。菌株A12F_C118对固态混菌发酵过程中草酸、L-苹果酸、L-乳酸、乙酸、柠檬酸的合成皆有促进作用,但对琥珀酸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偶姻 菌株分离鉴定 固态混菌发酵 吡嗪类物质 理化指标 有机酸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多维约束称重提高皮带秤测量精度研究应用
14
作者 秦建梅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1期175-176,共2页
通过分析多维约束称重传感器特征、整体结构和称重精度的影响因素、校准方式等,提出采用全桥连接方式连接电阻应变片,以获得较好的输出特性。实际应用表明,动态测量累计误差值低于0.5%,解决了皮带秤测量精度较低问题。
关键词 多维约束称重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 测量精度
下载PDF
某工程复合地基质量问题的检测分析与处理
15
作者 沈湘泰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7期45-47,共3页
本文以某项目CFG桩复合地基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例,从多角度分析原因,同时结合地基检测结果,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CFG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案成功解决了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CFG桩 低应变检测 静载荷试验 多桩复合地基 承载力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酵素多菌种发酵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2 位作者 曾朝珍 袁晶 苟丽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7-213,共7页
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和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多菌种发酵制备沙棘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H、可溶性固形物... 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和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多菌种发酵制备沙棘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感官评分、还原力等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沙棘酵素多菌种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沙棘酵素多菌种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pH 5.18、酿酒酵母∶异常汉逊酵母∶植物乳植物杆菌1.0∶1.6∶2.6、接种量10.25%。在此工艺条件下,沙棘酵素产品的SOD活性最高,达到2 206.67 U/mL,p H为2.23,总酸含量为78.60 mg/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68°Bx,乙醇含量为0.05 g/100 mL,总酚含量为18.85 mg/mL,总黄酮含量为12.49 mg/mL,维生素C(VC)含量为6.48 mg/mL,多糖含量为22.49 mg/mL,还原力(OD700 nm值)为2.65,产品色泽透亮金黄,香气浓郁,感官评分为9.1分,其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该研究为沙棘的综合利用和多菌种发酵酵素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酵素 多菌种发酵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制备多尺度混晶镁合金工艺及组织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筱 杨伟成 +4 位作者 朱必武 吴远志 唐昌平 刘文辉 宋宇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8-688,共11页
为了研究中等应变速率轧制下AZ31镁合金的组织演变过程和力学性能,获得同时提升强度和塑性的优良轧制工艺,对均匀化铸态AZ31镁合金进行平均应变速率分别为1.9 s^(-1)、4.8 s^(-1)和7.8 s^(-1),变形温度分别为370℃、410℃和460℃,下压量... 为了研究中等应变速率轧制下AZ31镁合金的组织演变过程和力学性能,获得同时提升强度和塑性的优良轧制工艺,对均匀化铸态AZ31镁合金进行平均应变速率分别为1.9 s^(-1)、4.8 s^(-1)和7.8 s^(-1),变形温度分别为370℃、410℃和460℃,下压量为75%的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并构建嵌入式混晶结构的增塑模型。结果表明: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可制备多尺度混晶镁合金板材,410℃时可形成粗晶镶嵌在多层细晶中的嵌入式结构组织,在(410℃、4.8 s^(-1))时可形成细晶、中等晶粒和粗晶占比均匀并夹极少量超细晶和粗大晶粒的嵌入式结构组织;在410℃时轧制板材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尤其是在(410℃、4.8 s^(-1))时的轧制板材强度和塑性最为均衡,抗拉强度达279.4 MPa、伸长率达21.2%;相较于高应变速率轧制的细晶镁合金轧板,中等应变速率轧制的多尺度混晶组织镁合金轧板的强度明显提高,最大提高了19.7%,伸长率亦有提高;在410℃时轧制板材以韧性断裂为主,其他以韧-脆性断裂为主;微观组织为粗晶镶嵌在多层细晶中的嵌入式结构相比其他混晶结构具有更好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中等应变速率轧制 多尺度混晶 嵌入式结构 增强增塑
下载PDF
热塑性聚氨酯导电无纺布的制备与应变响应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素宇 张学锋 +2 位作者 王利娜 白雨 张笑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98-103,共6页
以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为主要原料,通过熔喷纺丝技术制备TPU无纺布.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分散液对TPU无纺布进行功能化修饰,用于制备TPU/MWCNTs导电无纺布.... 以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为主要原料,通过熔喷纺丝技术制备TPU无纺布.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分散液对TPU无纺布进行功能化修饰,用于制备TPU/MWCNTs导电无纺布.通过绝缘电阻测试仪、热失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应变响应度分析TPU/MWCNTs导电无纺布的结构与应变响应性能.结果表明:MWCNTs均匀、牢固附着于TPU/MWCNTs无纺布,形成高效、稳定的导电网络;随碳纳米管质量浓度增加,TPU/MWCNTs导电无纺布的导电性能变好;MWCNTs的引入提高了TPU/MWCNTs导电无纺布的热稳定性;当MWCNTs质量浓度为3 mg·mL-1时,TPU/MWCNTs导电无纺布的应变灵敏度最高;随着应变幅度增大,导电无纺布的应变响应度增强;经过10个循环拉伸作用后,TPU/MWCNTs导电无纺布的应变响应度达到稳定的响应状态,表现出良好的可回复性和可重复性,在柔性传感器和智能可穿戴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响应度 多壁碳纳米管 热塑性聚氨酯 无纺布
下载PDF
用于复杂机床车间环境下的多参数RFID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圣坤 张远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68-172,共5页
设计一款多参数RFID传感器,用于复杂机床车间环境下的机床结构安全性监测。多参数RFID传感器主要包括编码标记功能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和应变检测模块,3个功能模块相互独立工作,共同实现对复杂机床车间环境下的机床金属结构安全性监测。... 设计一款多参数RFID传感器,用于复杂机床车间环境下的机床结构安全性监测。多参数RFID传感器主要包括编码标记功能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和应变检测模块,3个功能模块相互独立工作,共同实现对复杂机床车间环境下的机床金属结构安全性监测。通过实验验证了编码标记功能模块具有精确定位和标记分类的作用;应变检测模块的矩形微带天线的工作频率变化与应变程度存在线性关系,能够完成对机床结构的应力变化情况的监测;湿度检测模块符合理论推导与仿真结果,且随着湿度增高,涂抹PVA传感器的工作频率下降速度加快,能够监测复杂机床车间环境的湿度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传感器 无源无芯片RFID 湿度检测 应变检测
下载PDF
4种羊肚菌菌种提纯复壮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玉飞 李明 +3 位作者 李守勉 李国杰 田景花 刘晓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4,共9页
羊肚菌菌种极易退化,提纯复壮是解决菌种退化的有效手段,但有关羊肚菌菌种提纯复壮技术的研究较少。为筛选出羊肚菌有效的菌种提纯复壮方法,本研究以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主栽品种‘G8’为供试菌株,采用单交配型菌株配对、子实体组... 羊肚菌菌种极易退化,提纯复壮是解决菌种退化的有效手段,但有关羊肚菌菌种提纯复壮技术的研究较少。为筛选出羊肚菌有效的菌种提纯复壮方法,本研究以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主栽品种‘G8’为供试菌株,采用单交配型菌株配对、子实体组织分离、多孢分离、原生质体再生4种方法对退化菌株进行提纯复壮,比较了复壮菌株的全交配型菌株比例、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菌核形成时间及数量、菌丝分枝角度、尖端菌丝细胞核数量、菌丝线粒体内活性氧含量等方面的指标。结果表明:4种方法以多孢分离效果最佳,全交配型菌株比例为100%,母种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快30%以上,达(15.95±0.05)mm/d;母种、原种菌核形成时间分别较对照早3和2 d,菌核浓密连成片状;菌丝一级、二级及尖端菌丝分枝角度均较小,分别为(57.63±7.99)°、(64.57±1.98)°、(62.72±10.19)°;尖端菌丝细胞核数量达(12.1±0.3)个,而对照仅为(5.4±0.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妹羊肚菌 菌种退化 多孢分离 提纯复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