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quid Circulation in a Multi-tube Air-lift Loop Reactor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永民 刘铮 +1 位作者 穆克 袁乃驹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7-271,共5页
A multi-tube air-lift loop reactor (MT-AL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liquid circulation flow rate was developed,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gas vel... A multi-tube air-lift loop reactor (MT-AL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liquid circulation flow rate was developed,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gas velocity, the cross areas of riser and downcomer, gas hold-up and the local frictional loss coefficient.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either increase of gas flow rate or reduction of the downcomer diameter contributes to higher liquid circulation r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and the local frictional loss coefficients was also established.Effects of gas flowrate in two risers and diameter of downcomer on the liquid circulation rate were examined. The value of total frictional loss coefficient was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the cross area of downcomer and independent of the gas flow rat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liquid circulation rate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an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OR air-lift loop reactor multi-tube liquid circulation velocity frictional loss coefficient
下载PDF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in a New Type of Multi-tube Column
2
作者 张鹏飞 黄万福 +1 位作者 池红卫 王树楹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X期464-470,共7页
关键词 multi-tube COLUMN internal-structure liquid DISTRIBUTION MATHEMATICAL model close-open mechanism opt
下载PDF
Liquid Flow Distribution in a New Type of Multi-tube Column
3
作者 张鹏飞 黄万福 +1 位作者 池红卫 王树楹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64-470,共7页
A new type of multi-tube column, in which a novel internal-structure is installed in the bed of random packing, has been invented. The internal-structure reduces the hydraulic radius of the column and adjusts the gas/... A new type of multi-tube column, in which a novel internal-structure is installed in the bed of random packing, has been invented. The internal-structure reduces the hydraulic radius of the column and adjusts the gas/liquid flow so that the liquid maldistribution is greatly abated. A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boundary conditions based on close-open mechanism at the internal-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hydraulic behavior of such a column and experiments were carded out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Predictions from the model agreed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optimal ratio of the hydraulic diameter of the new multi-tube column to the packing element diameter is found to be 17.5 to 23.3 by employing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nonlinear programming. And this new type of multi-tube column opens a new way for random packing columns to be scaled up for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tube column internal-structure liquid distribution mathematical model close-open mechanism optimization
下载PDF
A Study of Plume Rise from Multi-tube Chimney and Types of Chimney Structure
4
作者 Liu Yongjiu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Electricity》 1996年第3期18-22,共5页
This paper tries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al typ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himney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ame effective height of chimney. The simulated experiments of wind tunnel are performed for the study, which com... This paper tries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al typ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himney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ame effective height of chimney. The simulated experiments of wind tunnel are performed for the study, which compare multi-tube chimney with single tube chimney based on the same buoyancy flux of plume.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among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 previous study of plume rise, the paper defines some final plume rise models.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after making cost estimatio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himney structure and recommends the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type of chimney structure in light of the sam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tudy of Plume Rise from multi-tube Chimney and Types of Chimney Structure THAN
下载PDF
聚合物三腔微管挤出口模结构对胀大变形的影响
5
作者 刘磊 李经纬 +3 位作者 王鑫杨 刘奎 杨天洋 赵丹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聚合物熔体的模内流动状态与模外胀大变形直接影响微挤出制品的成型质量。文中基于Carreau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三腔微管挤出过程中口模壁厚差与空心度结构特征对胀大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挤出胀大变形程度的关... 聚合物熔体的模内流动状态与模外胀大变形直接影响微挤出制品的成型质量。文中基于Carreau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三腔微管挤出过程中口模壁厚差与空心度结构特征对胀大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挤出胀大变形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口模出口附近的轴向速度分布;内外壁厚差会导致较大壁厚位置处对应的型坯厚度增大,而较小壁厚位置处的型坯厚度减小,壁厚差变化对薄壁区域壁厚变形影响较大,达到91.4%;空心度减小能提升口模出口附近轴向速度分布均匀性,减小了70.1%的变形程度;基于胀大变形规律逆向补偿设计了口模形状与尺寸,明显改善了制品成型质量。研究结果对聚合物多腔微管的口模结构优化设计具有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口模结构 胀大变形 壁厚差 异型多腔微管 逆向补偿设计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多参数组合测井探管研制
6
作者 冯延强 焦仓文 +2 位作者 布和 于怀远 邵帅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522-530,共9页
针对我国砂岩型铀矿测井作业需多次下井测量,随着钻孔深度增加,占钻耗时增加,成本增大,且存在塌孔、卡管等风险,提出研制满足砂岩型铀矿勘查阶段测井需求的多参数组合探管。通过优选参数,解决了三侧向电阻率、自然电位等参数间相互干扰... 针对我国砂岩型铀矿测井作业需多次下井测量,随着钻孔深度增加,占钻耗时增加,成本增大,且存在塌孔、卡管等风险,提出研制满足砂岩型铀矿勘查阶段测井需求的多参数组合探管。通过优选参数,解决了三侧向电阻率、自然电位等参数间相互干扰影响,研制了数字化、模块化的独立控制、独立响应各参数模块,结合连接结构设计和多参数独立响应并行工作机制的开发,最终实现了井温、井斜、井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三侧向电阻率、声波、井径和定量伽马等多参数组合探管研制,其中伽马测井模块通过了计量检定,取得了检定证书。经测井应用,研制的多参数组合探管能够实现1次下井作业获取多种测井数据的目的,提高了砂岩型铀矿测井作业效率,降低成本,符合高效、低成本发展需求,并且多参数组合探管测井数对岩性界面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对于交互薄层、夹层等地层岩性变化的指示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地球物理测井 多参数 组合探管
下载PDF
过盈配合工况下收缩管吸能特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平 杨雨晖 +3 位作者 阳程星 邢杰 姚曙光 邹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7-1689,共13页
轨道车辆收缩管在轴向冲击载荷及过盈配合下的吸能特性是吸能结构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其吸能过程依靠收缩管与锥形衬套之间的摩擦做工及收缩管的塑性变形实现,过盈配合通过影响收缩管与衬套间的接触力提高收缩管的能量耗散。为提高收缩管... 轨道车辆收缩管在轴向冲击载荷及过盈配合下的吸能特性是吸能结构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其吸能过程依靠收缩管与锥形衬套之间的摩擦做工及收缩管的塑性变形实现,过盈配合通过影响收缩管与衬套间的接触力提高收缩管的能量耗散。为提高收缩管的吸能特性,研究过盈配合对吸能能力的影响,采用试验与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取包括过盈量在内的收缩管最优结构参数。进行空心轴与轴套过盈静压试验,验证接触力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利用台车冲击试验研究收缩管碰撞过程中的吸能特性,构建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推导过盈配合条件下收缩管接触表面压力的理论模型;使用全因子和Hammersley设计方法对过盈配合工况下收缩管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包括厚度(T)、过盈量(I_(ntf))、锥角长边(α_(x))和收缩比(R_(atio))。基于此,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MLSM)构建峰值力(PCF)、比吸能(SEA)和平均力(MCF)的近似模型。主效应分析表明,收缩比对PCF、SEA和MCF的影响最为显著。以获取最小PCF、最大SEA以及MCF最接近设计要求650 kN为优化目标,进行全局响应面(GRSM)优化,获得最优结构配置,与初始设计相比,SEA提高28.54%,PCF降低12.37%。代理模型最优解得出的MCF与有限元模型误差为2.01%,证明构建的代理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优化计算。优化后的结构有效提高了收缩管的吸能能力,降低了碰撞的初始峰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管 过盈配合 耐撞性设计 结构参数分析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面向壁厚均匀的液压成形三通管的坯料设计方法与参数优化
8
作者 张渝 周豪 +2 位作者 王祥鉴 蓝丽招 刘奇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5-234,共10页
目的研究连续变厚度管液压成形过程中三通管的壁厚均匀性问题。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了等厚管液压成形三通管过程中的成形规律,根据其成形规律,反向设计了用于液压成形三通管的连续变厚度管坯;其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 目的研究连续变厚度管液压成形过程中三通管的壁厚均匀性问题。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了等厚管液压成形三通管过程中的成形规律,根据其成形规律,反向设计了用于液压成形三通管的连续变厚度管坯;其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连续变厚度管厚区壁厚、过渡区长度对液压成形三通管成形质量的影响;最后,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连续变厚度管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验证,提高了液压成形三通管的成形质量。结果在等厚管液压成形三通管成形过程中,支管顶部壁厚值持续减小、轴向过渡圆角及直管底部中间位置处壁厚值持续增大;环向过渡圆角处等效应力最大,其他位置连续变化;轴向压应力使得三通管壁厚增大,拉应力使得壁厚减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连续变厚度管厚区厚度、环向过渡区长度达到某一值时将出现较好的壁厚均匀性;在4种过渡区曲线线型中,直线型的壁厚均匀性最好;通过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佳连续变厚度管结构参数,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验证,相对误差均在2%以内,使用优化后的连续变厚度管液压成形三通管相对于等厚管,壁厚均匀值减小了0.423 mm。结论可以采用厚度补偿或减薄的方式来提高成形三通管的壁厚均匀性;连续变厚度管坯相比于等厚管,显著提高了液压成形三通管的壁厚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厚度管 液压成形 壁厚均匀性 结构设计 多岛遗传算法
下载PDF
余热余压空气梯级利用的双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综合性能分析与优化
9
作者 杨新乐 闫振超 +4 位作者 卜淑娟 李惟慷 于宁 戴文智 王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77-3188,I0020,共13页
为充分利用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余压空气能量,同时降低ORC系统冷凝热损失,该文提出一种双涡流管ORC系统(ORC coupled with double vortex tubes,DVT-ORC)。利用热源涡流管将放热后的余热余压空气分离成冷、热空气,冷空气用于工质冷却,热空... 为充分利用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余压空气能量,同时降低ORC系统冷凝热损失,该文提出一种双涡流管ORC系统(ORC coupled with double vortex tubes,DVT-ORC)。利用热源涡流管将放热后的余热余压空气分离成冷、热空气,冷空气用于工质冷却,热空气作为二级蒸发器的热源且换热后其余压用于驱动气动增压泵;利用工质涡流管将透平乏气分离成冷、热气流,热气流经气动增压泵升压再循环,冷气流进入空气冷却器冷却。以150℃、0.6 MPa的空气为初始热源,R245fa为工质,建立热力与经济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双涡流管冷流比和透平排气压力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确定系统最优工况。结果表明:当热源涡流管冷流比大于0.3时,DVT-ORC输出功大于基本ORC输出功,工质涡流管与空气冷却器的㶲损失之和较基本ORC系统冷凝器的㶲损失最大可减小1240.32 kW,单位电力生产成本较低,DVT-ORC系统热力性与经济性提升。系统最佳运行工况在透平排气压力为0.3007 MPa、工质涡流管冷流比为0.8738、热源涡流管冷流比为0.8942时,对应的净输出功为173.94 kW、热效率为13.57%、单位电力生产成本为0.415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余压空气 能量梯级利用 涡流管 有机朗肯循环 综合性能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数控弯管加工碰撞检测算法研究
10
作者 徐瑞康 倪俊芳 +3 位作者 李鹏举 贾帅 王宇峰 刘庆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21,共8页
针对数控弯管加工碰撞检测算法计算效率低、侧重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最近面碰撞检测算法。采用KPP-Means聚类算法构建三维模型层次包围二叉树结构,将碰撞检测算法划分为基于包围盒的初步碰撞检测与基于三角形面片距离场的精细碰撞检... 针对数控弯管加工碰撞检测算法计算效率低、侧重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最近面碰撞检测算法。采用KPP-Means聚类算法构建三维模型层次包围二叉树结构,将碰撞检测算法划分为基于包围盒的初步碰撞检测与基于三角形面片距离场的精细碰撞检测;将一组包围盒之间的碰撞检测简化为空间线段与有限平面之间的干涉检测。基于OpenGL框架开发仿真系统对此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最近面碰撞检测算法能正确判断加工仿真中数控弯管机零部件与成形管件的碰撞情况,同时与经典算法相比碰撞检测效率提升了42.4%,并减少了0.29 s的总仿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弯管机 碰撞检测 运动学仿真 层次树 多弯导管
下载PDF
多胞薄壁铝合金方管载荷特性与多目标优化研究
11
作者 李耀宙 张冰冰 +1 位作者 薛仲卿 范志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253,共8页
目的通过引入边长系数γ,得到构型不同的W型和C型多胞薄壁方管结构,改善多胞薄壁方管的吸能效率。方法本文利用实验和数值方法对2种类型方管进行研究,材料选用6060T4铝合金,深入分析边长系数γ和壁厚t对结构的载荷特性、能量吸收及变形... 目的通过引入边长系数γ,得到构型不同的W型和C型多胞薄壁方管结构,改善多胞薄壁方管的吸能效率。方法本文利用实验和数值方法对2种类型方管进行研究,材料选用6060T4铝合金,深入分析边长系数γ和壁厚t对结构的载荷特性、能量吸收及变形模式的影响。然后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求解,针对结构的峰值载荷(Pc)和比吸能(Sa)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数值仿真所得载荷曲线与实验结果一致,折叠波数均为7个,边长系数γ对2类结构的载荷和变形有显著影响。结论本文所得结果为改善多胞薄壁方管结构的缓冲吸能及冲击防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胞薄壁方管 边长系数 响应面模型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单管多翅片排管蒸发器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孙志利 闫江漫 +8 位作者 张学锋 孟珂欣 刘娥玉 刘洪宇 金蕊 李蕾 刘浩威 王允直 马坤茹 《冷藏技术》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解决单管双翅片排管蒸发器翅片效率低、降温速率慢和原材料消耗量大的问题,通过模拟分析翅片间夹角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单管双翅片和四翅片的降温时间、温度场、速度场、传热系数和制冷量指标。结果表明,四翅片排管蒸发器下部翅片... 为解决单管双翅片排管蒸发器翅片效率低、降温速率慢和原材料消耗量大的问题,通过模拟分析翅片间夹角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单管双翅片和四翅片的降温时间、温度场、速度场、传热系数和制冷量指标。结果表明,四翅片排管蒸发器下部翅片夹角越大,传热效果越好。单管四翅片排管蒸发器1的传热系数最大,相对于单管双翅片排管蒸发器提高了13.4%;单管四翅片排管蒸发器1的单位管材制冷量最高,相对与单管双翅片排管蒸发器提高了38.6%。研究为单管多翅片蒸发器结构优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管多翅片排管蒸发器 温度场 速度场 制冷量
下载PDF
基于多频涡流技术的燃料棒包壳管氧化膜厚度测量方法
13
作者 周国正 陶钰 +3 位作者 张娜 梁军 许小兵 叶朝锋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核燃料棒包壳管表面的氧化膜会影响其导热性能,使燃料棒的温度上升,加快燃料包壳的腐蚀速度,给反应堆带来潜在安全风险。故有必要对氧化膜厚度进行精确测量。为此,构建了燃料棒包壳管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燃料包壳多频检测进行了分析... 核燃料棒包壳管表面的氧化膜会影响其导热性能,使燃料棒的温度上升,加快燃料包壳的腐蚀速度,给反应堆带来潜在安全风险。故有必要对氧化膜厚度进行精确测量。为此,构建了燃料棒包壳管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燃料包壳多频检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激励频率、包壳管电导率和金属涂层厚度对氧化膜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融合多频测量数据,抑制干扰因素影响,精确计算氧化膜厚度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氧化膜厚度计算误差小于1μm,可用于燃料包壳管氧化膜厚度的量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壳管氧化膜 涡流检测 有限元仿真 多频测量 参数分离
下载PDF
多通道平行流扁管-紧凑式翅片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性能
14
作者 杜慧婷 刁彦华 +2 位作者 赵耀华 王泽宇 王国珍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工业余热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且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高效蓄热技术和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将多通道平行流扁管与紧凑式翅片相结合的新型相变蓄热器,以水为载热流体,月桂酸为相变材料。实验研究了载热流体... 工业余热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且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高效蓄热技术和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将多通道平行流扁管与紧凑式翅片相结合的新型相变蓄热器,以水为载热流体,月桂酸为相变材料。实验研究了载热流体注入方式、流量、入口温度对蓄热器蓄/放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小温差下蓄热器的传热特性。结果显示,该蓄热器相变材料填充率为82.5%,紧凑式翅片的采用极大强化了相变材料侧换热过程,蓄/放热性能优良。当载热流体入口温度分别为45℃和41℃时,相变材料约在270 min和75 min完成相变,最小蓄/放热温差可达2℃,最小温差时的平均蓄热比功率为25.18 W/kg,平均取热比功率为20.23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多通道平行流扁管 紧凑式翅片 小温差
下载PDF
水中粪大肠菌群四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俞伟 施泠西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3期166-169,共4页
粪大肠菌群作为一项能够反映水质卫生安全程度的因子,已成为水体污染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主流的测定方法有多管发酵法、纸片快速法、酶底物法和滤膜法4种。从原理、阳性判别方式、适用范围、检出限、方法特点和干扰... 粪大肠菌群作为一项能够反映水质卫生安全程度的因子,已成为水体污染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主流的测定方法有多管发酵法、纸片快速法、酶底物法和滤膜法4种。从原理、阳性判别方式、适用范围、检出限、方法特点和干扰因素等方面对上述4种方法进行对比论述,表明了4种方法所具有的特性,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应当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有助于提升监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纸片快速法 酶底物法 滤膜法
下载PDF
多管法测定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
16
作者 朱雯雯 关天耀 麦笑芳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63-66,共4页
依据《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HJ 347.2—2018),研究了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对培养基称量和溶液的量取、水样取样稀释以及两种浓度水样重复性检测引起的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本研究得出A类评定的不... 依据《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HJ 347.2—2018),研究了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对培养基称量和溶液的量取、水样取样稀释以及两种浓度水样重复性检测引起的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本研究得出A类评定的不确定度为粪大肠菌群测量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不确定度的分析能有效掌握检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和准确性,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适用于类似粪大肠菌群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大肠菌群 不确定度 地表水 多管法
下载PDF
罗定市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方法研究
17
作者 陈志活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4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估罗定市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安全性,并比较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在水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在城市和乡村各采集40份出厂水水样和40份末梢水水样,合计320份水样。采用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 目的:评估罗定市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安全性,并比较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在水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在城市和乡村各采集40份出厂水水样和40份末梢水水样,合计320份水样。采用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样品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结果:对于城乡枯水期和丰水期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酶底物法均高于多管发酵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城乡出厂水及末梢水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酶底物法也高于多管发酵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酶底物法在检测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其操作便捷、高效,适合推广使用。但酶底物法的检测成本较高,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权衡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检测 酶底物法 多管发酵法 罗定市
下载PDF
滤膜法和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18
作者 布蕾楠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8期59-61,共3页
为探究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在生活饮用水检测中的应用情况,采集2022年、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枯水期(12月至次年4月)生活饮用水90份和丰水期(5—9月)生活饮用水90份,采用滤膜法和多管发酵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微生物... 为探究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在生活饮用水检测中的应用情况,采集2022年、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枯水期(12月至次年4月)生活饮用水90份和丰水期(5—9月)生活饮用水90份,采用滤膜法和多管发酵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多管发酵法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滤膜法。滤膜法在操作简便性和检测效率上优于多管发酵法,而多管发酵法在灵敏度上略胜一筹。在日常水质检测中应用多管发酵法可提高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检出率,提升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滤膜法 多管发酵法 微生物检出率
下载PDF
多胞铝合金薄壁管耐撞性分析与区间优化设计
19
作者 钱立军 俞陆新 +1 位作者 谷先广 梁文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3-1333,共11页
铝合金多胞薄壁管轴向压缩在能量吸收方面比普通方形管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在汽车、航空、军事装备以及其他产业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为研究挤压型材6061-T6铝合金材料各向异性特征,在板材上分别沿挤压方向0°、45°、90°取... 铝合金多胞薄壁管轴向压缩在能量吸收方面比普通方形管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在汽车、航空、军事装备以及其他产业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为研究挤压型材6061-T6铝合金材料各向异性特征,在板材上分别沿挤压方向0°、45°、90°取样进行单轴拉伸力学特性试验,获取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各向异性特征参数,基于各向异性硬化行为的屈服准则建立材料本构模型。设计口字、日字、目字等构型截面并对管件进行准静态压溃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变形-压溃力曲线表明目字型多胞铝合金薄壁结构具有更加优越的耐撞性能。为进一步获得目字型薄壁管最优设计参数,考虑泊松比、弹性模量等材料参数波动对结构耐撞性能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建立多胞铝合金薄壁管耐撞性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模型,采用区间可能度方法将其转化为确定性问题,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模型与交错投影寻踪遗传算法(intergeneration projection genetic algorithm,IP-GA)方法对该问题进行双层嵌套优化,分析不同可能度水平对不确定性优化结果的影响,为不同可靠性优化设计的选择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薄壁管 材料本构 多胞结构 耐撞性 区间优化
下载PDF
池式铅冷快堆SGTR事故多组分多相流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陈宇彤 张大林 +4 位作者 林悦 张熙司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32,共17页
本研究使用欧拉坐标下的多组分多相分析程序ACENA,首先介绍了ACENA程序的基本数学物理模型,然后通过铅铋-氮气两相流动实验HESTIA-2、KYLIN-Ⅱ-S铅铋-水相互作用实验和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解析解,对程序热工水力模块和中子动力学模块进... 本研究使用欧拉坐标下的多组分多相分析程序ACENA,首先介绍了ACENA程序的基本数学物理模型,然后通过铅铋-氮气两相流动实验HESTIA-2、KYLIN-Ⅱ-S铅铋-水相互作用实验和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解析解,对程序热工水力模块和中子动力学模块进行了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针对欧洲先进铅冷示范堆ALFRED的设计方案分别开展了热态满功率稳态校核计算和假想无保护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瞬态模拟,重点关注了SGTR事故后铅池内多相流动过程以及包壳最高温度、燃料最高温度、堆芯相对功率以及主容器压力等参数的演变,并分析了断管数量、铅冷却剂循环路径以及所采用的机理模型等影响因素对ACENA程序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Ishii-Chawla-Suzuki相间曳力系数模型结合Ishii等提出的相间界面面积浓度输运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圆形/环形铅铋流道中上升气泡的扩散迁移特性;通过对KYLIN-Ⅱ-S实验的模拟说明ACENA程序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熔融铅基合金-水相互作用过程中,铅池内压力波动和温度瞬变等现象;ACENA程序对ALFRED堆稳态满功率下关键热工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国际认可的一维系统程序TRACE/FRED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ACENA程序全堆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ALFRED堆假想SGTR事故的计算验证了ACENA程序对铅冷快堆SGTR事故下复杂多组分多相流动现象的模拟能立,且计算结果表明合理设计一次侧冷却剂循环路径、尽可能降低管道破损数量均对消减铅冷快堆SGTR事故后果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可为我国池式铅冷快堆SGTR事故安全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冷快堆 ALFRED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 ACENA程序 多相流动 机理模型 安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