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的应用与展望
1
作者 张子慕 杨崇铭 +3 位作者 全红梅 陶然 刘雪萌 金光洙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很难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在污染物排入环境之前或缺少环境实测数据时,应用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和归趋是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该研究综述基于逸... 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很难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在污染物排入环境之前或缺少环境实测数据时,应用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和归趋是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该研究综述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的原理和应用现状,介绍了QWASI模型、CoZMo-POP模型和ACC-HUMAN模型等几种典型的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对它们在污染物多介质归趋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阐述,以便对我国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的模型研究提供信息和借鉴,为区域污染物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 环境污染 多介质模型 归趋
下载PDF
上海城区多环芳烃的多介质归趋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汪祖丞 刘敏 +1 位作者 杨毅 谢雨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4-990,共7页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上海城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和植物等中的浓度分布,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大气直接排放输入是PAH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迁移过程包括扩散、沉...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上海城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和植物等中的浓度分布,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大气直接排放输入是PAH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迁移过程包括扩散、沉降和侵蚀等,平流输出是其在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土壤和沉积物是PAHs主要的汇(占94.4%),其在不透水层上覆盖的膜中浓度达到最大(156g/m3),PAHs在沉积物和土壤中停留时间最长;随着环数的增加,PAHs在水体、植被和土壤中的降解损失所占比例从2.3%逐渐增加至48.9%,而在大气中的降解损失则从91.5%减少至4.0%.模型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模型 多环芳烃 多介质归趋 上海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世杰 吕永龙 史雅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多个介质中空间尺度上的迁移转化和分配过程进行准确、细致和接近真实的描述,是进行POPs的环境多介质归趋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工具。将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分为环境... 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多个介质中空间尺度上的迁移转化和分配过程进行准确、细致和接近真实的描述,是进行POPs的环境多介质归趋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工具。将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分为环境多介质质量平衡空间区划模型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对目前几种常用的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GLOBO-POP、CliMoChem、BETR、IMPACT2002、G-CIEMS、MSCE-POP和DEHM-POP模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这些模型近十年来在国内外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对当前国内外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监测手段的落后、基础环境参数的不足和实验数据的稀缺是制约国内此类模型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多介质模型 空间分异模型 质量平衡 大气传输 逸度模型
下载PDF
兰州地区HCHs的跨界面迁移与归趋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宏 董继元 吴军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7-411,共5页
利用三级逸度模型估算了稳态假设下HCHs的4种异构体在兰州地区土壤、大气、水体及沉积物环境相中的迁移通量和浓度分布.结果表明,HCHs的土壤浓度为0.799mg/kg,在数量级上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土-气扩散、土壤侵蚀、水-... 利用三级逸度模型估算了稳态假设下HCHs的4种异构体在兰州地区土壤、大气、水体及沉积物环境相中的迁移通量和浓度分布.结果表明,HCHs的土壤浓度为0.799mg/kg,在数量级上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土-气扩散、土壤侵蚀、水-气扩散,土壤中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是HCHs从研究区域消失的主要途径.农业施用是该地区环境中HCHs最主要的来源,最大的汇是土壤和水体(占环境中总量的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HeHs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松花江哨口江段氯苯的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海斌 王业耀 孟凡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以氯苯为研究对象,利用Ⅲ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第二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断面的归趋过程,计算了氯苯在大气、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当污染源以20 molh的速率将氯苯排放至水中,模型输出大气中ρ(氯苯)为1... 以氯苯为研究对象,利用Ⅲ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第二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断面的归趋过程,计算了氯苯在大气、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当污染源以20 molh的速率将氯苯排放至水中,模型输出大气中ρ(氯苯)为1.448×10-2mgm3,水体中为9.503×10-5mgL,悬浮物中w(氯苯)为3.043×10-6gkg(以干质量计),沉积物中为1.270×10-5gkg.其中大气中的氯苯占输入总量的94.931%,说明进入水体中的氯苯在环境系统达到平衡后,主要存在于大气中.水体中氯苯的分布情况为:水相中占98.362%,悬浮物中占0.020%,沉积物中占1.618%,表明水体中的氯苯绝大部分存在于水相中,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的留存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级逸度模型 氯苯 松花江 多介质归趋
下载PDF
兰州地区DDT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3 位作者 高宏 尚可政 姚焕炬 成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9-522,共4页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土壤中降...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土壤中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这是DDT从研究区域消失的主要途径。土壤中DDT占总残留量的99.83%。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2.80×10-11mol·m-3,2.72×10-7mol·m-3,2.47×10-3mol·m-3和3.16×10-5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DDT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南京地区PCB52多介质迁移归趋行为模拟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丹 张圣虎 +2 位作者 刘济宁 姚成 石利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361,共9页
运用多介质逸度模型对PCB52在南京地区空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与多介质间的迁移、归趋行为进行模拟研究并分析PCB52在研究区域环境多介质间的迁移通量,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结合文献中的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可靠... 运用多介质逸度模型对PCB52在南京地区空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与多介质间的迁移、归趋行为进行模拟研究并分析PCB52在研究区域环境多介质间的迁移通量,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结合文献中的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对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通过模拟浓度与实际浓度的对比,表明模型在该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环境系统达到平衡时,PCB52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占其在环境系统总含量的96.12%;PCB52从环境系统中的消失途径主要为空气平流输出和空气降解;环境温度和空气平流输入是影响化合物在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此外,PCB52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其对生态环境未构成严重威胁,但潜在危害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52 迁移归趋 多介质模型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滇池水域双酚A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蓉 刘华英 +4 位作者 黄斌 杨小霞 李晓曼 孙雯雯 潘学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3-1100,共8页
以双酚A为研究对象,利用四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非稳态非平衡条件下1991-2011年间双酚A在滇池水域水相、表层沉积物相和中层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布、相间的迁移通量,确定主要迁移过程;结合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对常数之外的1... 以双酚A为研究对象,利用四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非稳态非平衡条件下1991-2011年间双酚A在滇池水域水相、表层沉积物相和中层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布、相间的迁移通量,确定主要迁移过程;结合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对常数之外的12个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入滇总量98%的双酚A主要通过水体降解去除,滇池出水去除量和水体残留量共约占1%,余下部分进入沉积物相;沉积物相是残留双酚A最主要的汇,其中,表层沉积物相中双酚A浓度最高,3相中浓度变化趋势受外界输入影响较大;水相→表层沉积物相的迁移为双酚A在滇池的主要迁移过程,其次为表层沉积物相→中层沉积物相;双酚A在水中的降解速率、有机碳分配系数,各环境相中有机碳含量、固相体积比等参数灵敏度较高,对模型的影响较为显著;模型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四级多介质逸度模型适用于滇池水域双酚A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多介质归趋 逸度模型 滇池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萘的多介质环境迁移与归趋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清芳 冯玉杰 +2 位作者 武晓威 高鹏 张照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萘在松花江流域多介质中的迁移及归趋,利用Level Ⅲ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条件下萘在松花江环境相间的迁移和含量分布.结果表明:土壤是萘的最大储库,占总滞留量的40%;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中,... 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萘在松花江流域多介质中的迁移及归趋,利用Level Ⅲ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条件下萘在松花江环境相间的迁移和含量分布.结果表明:土壤是萘的最大储库,占总滞留量的40%;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中,萘的含量分别为3.58×10-6μg·g-1、0.142μg·L-1、5.28×10-4μg·g-1、3.62×10-3μg·g-1.模型计算含量与同期实测含量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兰州地区苯并(a)芘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1 位作者 高宏 姚焕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50-2153,共4页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苯并(a)芘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相间迁移通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气的平流输入和化石燃料燃烧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土壤是其最大的储库,占总残留量的99.6%;在...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苯并(a)芘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相间迁移通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气的平流输入和化石燃料燃烧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土壤是其最大的储库,占总残留量的99.6%;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61×10-10mol·m-3、9.39×10-7mol·m-3、7.13×10-4mol·m-3和9.17×10-5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苯并(A)芘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综合多介质模型的发展概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玉瑛 雷炳莉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6-570,共5页
综合多介质模型能够反映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介质中发生的稀释、扩散、降解等一系列变化信息,是评价化合物环境行为的有效工具。在介绍了多介质模型分类情况的基础上,概述了综合多介质模型发展历程,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多介质数学模型 综合多介质模型 发展概述 前景与展望
下载PDF
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玉瑛 雷炳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76-1880,共5页
鉴于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更综合、更细致、更真实地描述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分配、传递与转化过程,是评价化合物环境行为的一种有效工具,在介绍多介质模型分类情况的基础上,综述空间分异模型近十年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 鉴于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更综合、更细致、更真实地描述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分配、传递与转化过程,是评价化合物环境行为的一种有效工具,在介绍多介质模型分类情况的基础上,综述空间分异模型近十年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空间分异模型 应用与展望
下载PDF
湖泊和水库中甲基汞行为的多介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信安 吴昊 Charles Q.Jia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11,54,共4页
以QWASI模型为例 ,简介了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并运用模型对氯化甲基汞的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在环境条件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 ,空气是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相 ,与文献报道一致。证实了多介质环境模型在湖泊和水库体系汞... 以QWASI模型为例 ,简介了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并运用模型对氯化甲基汞的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在环境条件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 ,空气是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相 ,与文献报道一致。证实了多介质环境模型在湖泊和水库体系汞行为模拟中的适用性。通过对多个模型输入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 ,发现污染物在空气中的背景浓度、水体流域面积、水中溶解度、年降雨量等较为重要。针对现有QWASI模型研究水体中汞行为的局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多介质环境模型 化学归趋 湖泊 水库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娇 王小萍 +2 位作者 王传飞 龚平 姚檀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南亚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随大气传输到青藏高原,然而POPs在高原多介质间的迁移与分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三级逸度模型对4种POPs(六六六α-HCH,滴滴涕p,p'-DDT,菲Phe和苯并芘Ba P)在纳木错流域的迁移与归趋进行了模拟... 南亚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随大气传输到青藏高原,然而POPs在高原多介质间的迁移与分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三级逸度模型对4种POPs(六六六α-HCH,滴滴涕p,p'-DDT,菲Phe和苯并芘Ba P)在纳木错流域的迁移与归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该区域污染物的主要输入过程,而降解损失则是主要的输出途径。就最终归趋而言,土壤是POPs在纳木错流域的重要储库,其存储了大于50%的POPs。此外,湖水和沉积物分别对α-HCH和PAHs具有较强的存储能力。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大气中POPs的浓度及其理化性质是影响POPs在环境中分布的关键参数。本研究明确了纳木错流域不同POPs的迁移方向和归趋特征,这将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PAHs多介质归趋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廖婷 邢新丽 +4 位作者 石明明 刘威杰 程铖 胡天鹏 祁士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8-155,共8页
选择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控污染物NaP(萘)、Phe(菲)、Fla(荧蒽)、BaA(苯并[a]蒽)、Chr(屈)、Pyr(芘)和BaP(苯并[a]芘)7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evelⅢ逸度模型对神农架大九湖地区PAHs... 选择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控污染物NaP(萘)、Phe(菲)、Fla(荧蒽)、BaA(苯并[a]蒽)、Chr(屈)、Pyr(芘)和BaP(苯并[a]芘)7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evelⅢ逸度模型对神农架大九湖地区PAHs多介质归趋进行了模拟,并利用神龙架大九湖大气、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PAHs的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将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对环境介质中PAHs转化的影响整合进模型中,探讨了气候变化对PAHs归趋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研究区PAHs监测值吻合良好,说明模型参数的选取合理可靠;不同PAHs的相间迁移通量具有一定差异,2环和3环PAHs则以沉积物向水体、水体向大气迁移为主,表现出由沉积物向水体和大气释放的特点,而4环和5环PAHs以大气向土壤和水体向沉积物迁移为主,体现出由大气向土壤和沉积物沉降的特点;温度与水-气、土-气和水-沉积物界面交换净通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降水量与水-气、土-气界面交换净通量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水-沉积物界面交换净通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应重视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土壤、水体、沉积物的内源释放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elⅢ逸度模型 大九湖 多环芳烃 多介质归趋 温度变化
下载PDF
逸度模型在湖泊流域农药多介质归趋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16
作者 覃一帆 孔祥臻 +2 位作者 李一龙 武睿琳 徐福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2-1226,共15页
农药的施用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农药由农业活动排放进入到环境后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在各介质之间进行迁移和转化,最后由径流作用汇聚于湖泊中,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研究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中农药的... 农药的施用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农药由农业活动排放进入到环境后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在各介质之间进行迁移和转化,最后由径流作用汇聚于湖泊中,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研究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中农药的多介质归趋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基于逸度的多介质模型模拟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逸度模型利用"逸度"的概念描述污染物在各个环境介质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趋势,其结果建立在化学物质自身物化性质和环境系统性质之上,不仅适用于预测农药在环境各介质中的残留水平,还可以揭示区域内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本文综述了逸度模型的理论基础,对近年来国内外逸度模型的发展现状、相关环境模型及其在农药归趋研究和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逸度模型在农药多介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对我国农药的管理、合理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逸度 多介质模型 湖泊流域 归趋
下载PDF
利用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比较典型抗生素磺胺甲唑和恩诺沙星在水产养殖中的环境归趋 被引量:2
17
作者 单祥保 方龙香 +5 位作者 施羽露 邢路畅 裘丽萍 胡庚东 宋超 陈家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9-1065,共7页
磺胺甲唑和恩诺沙星是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2种常用的抗生素,但两者在罗非鱼养殖环境中的归趋行为尚不明确。以NY 5071-2002《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SC/T 1083-2007《恩诺沙星水产养殖使用规范》为依据,通过野外养殖研究2种药物在罗非鱼... 磺胺甲唑和恩诺沙星是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2种常用的抗生素,但两者在罗非鱼养殖环境中的归趋行为尚不明确。以NY 5071-2002《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SC/T 1083-2007《恩诺沙星水产养殖使用规范》为依据,通过野外养殖研究2种药物在罗非鱼养殖环境中的分配规律,应用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模拟药物在养殖环境中的归趋行为。预测结果显示,磺胺甲唑在养殖水体、鱼体、沉积物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92.10%、7.28%、0.60%;恩诺沙星在养殖水体、鱼体、沉积物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64.10%、35.50%、0.44%。实际磺胺甲唑在养殖水体和鱼体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74.87%、2.66%(肌肉1.03%、肝脏1.10%和肠道内容物0.53%),底泥样本未检出;恩诺沙星在鱼体中的分布占比为36.29%(肌肉33.35%、肝脏1.62%和肠道内容物1.32%),养殖水体和底泥样本均未检出。磺胺甲唑在养殖水体、肌肉、肝脏和肠道内容物中代谢至初始水平[水体(2.5±0.9)ng·mL^(-1)、肌肉(2.7±0.1)ng·g^(-1)、肝脏(37.0±9.3)ng·g^(-1)、肠道(21.5±5.4)ng·g^(-1)]分别需要32.5、36.0、13.1和20.4 d;恩诺沙星在肝脏和肠道内容物中代谢至初始水平[肌肉(8.1±2.0)ng·g^(-1)、肝脏(4.5±0.3)ng·g^(-1)、肠道(31.7±2.7)ng·g^(-1)]分别需要5.7和10.3 d,但在肌肉中并未消除[残余含量(55.7±4.9)ng·g^(-1)]。建议磺胺甲唑休药期应不少于36 d,恩诺沙星休药期应不少于20 d。该研究对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保障罗非鱼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唑 恩诺沙星 罗非鱼 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 归趋
下载PDF
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勇 徐福留 +4 位作者 何伟 秦宁 孔祥臻 刘文秀 王卿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本文综述了目前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主要进展。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研究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多溴联苯醚、邻苯二甲酸酯、全氟烷基酸类物质、四溴双酚A... 本文综述了目前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主要进展。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研究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多溴联苯醚、邻苯二甲酸酯、全氟烷基酸类物质、四溴双酚A、抗生素和有机磷农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大气、降尘、沉积物、悬浮物、水生生物等多介质分布、来源解析、跨界面迁移、归趋模拟与风险评估等方面。期望本文的综述,可以为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重要决策支撑,对于在其他湖泊开展此类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微量有机污染物 多介质分布 来源解析 跨界面迁移 归趋模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Urban and rural transport of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t regional scale: A multimedia model approach 被引量:5
19
作者 Shuai Song Chao Su +3 位作者 Yonglong Lu Tieyu Wang Yueqing Zhang Shijie L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28-241,共14页
Urban area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major sources of some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other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to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Huge differences in contaminant emissions between ... Urban area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major sources of some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other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to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Huge differences in contaminant emiss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directly affect their fate in environmental media. Little is known about POPs behavior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t a regional scale. A spatially resolved Berkeley-Trent-Urban-Rural Fate Model(BETR-UR) was designed by coupling land cover information to simulate the transport of POP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Bohai Rim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estimat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 fate. The processes of contaminant fate including emission, inter-compartmental transfer, advection and degrad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re simulated in the model. Simulated PAH concentrations in environmental media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re very close to measured values. The model accuracy was highly improved, with the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error for PAH concentrations reduced from 37% to 3% compared with unimproved model results. PAH concentrations in urban soil and air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ural areas.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arameter for Phen rather than for Bap, whose fate was more influenced by emission rate, compartment dimension, transport velocity and chemical persistence. Uncertainty analysis indicated modeled results in urban media had higher uncertainty than those in rural areas due to larger variations of emissions in urban areas. The differen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ovided us with valuable guidance on policy setting for urban–rural POP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PAH fate Regional scale multimedia model
原文传递
兰州城区多环芳烃的多介质归趋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董继元 王金玉 +3 位作者 张本忠 王式功 尚可政 王胜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0-578,共9页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兰州市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悬浮颗粒物、鱼体、植物和有机膜相中的浓度分布,同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在空气中浓度最小,...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兰州市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悬浮颗粒物、鱼体、植物和有机膜相中的浓度分布,同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在空气中浓度最小,在不透水有机膜中浓度最大.化石燃料燃烧是PAH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迁移过程包括扩散、沉降和侵蚀等,土壤降解是PAHs在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土壤是PAHs主要的汇(占99.86%),但随着环数的增加,其通过大气平流途径从系统中消失的量明显减少,在气相中的降解损失亦降低.有机膜相的存在加速了多环芳烃在大气-有机膜相-水体之间的交换和运动.模型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模型 多环芳烃 多介质归趋 兰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