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自我”的“晚年样式”——大江健三郎《晚年样式集》论
1
作者 霍士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大江健三郎《晚年样式集》是以2011年东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为背景完成的、旨在超越自我既有的“娴熟技法”,获得新的创作风格的晚年作品。本文经对小说文本分析发现:该小说通过多重叙事者“我”的导入,突破了贯彻大江... 大江健三郎《晚年样式集》是以2011年东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为背景完成的、旨在超越自我既有的“娴熟技法”,获得新的创作风格的晚年作品。本文经对小说文本分析发现:该小说通过多重叙事者“我”的导入,突破了贯彻大江文学始终的“二人组”叙事模式;多元文体内部的“异论”对峙与对话的并用,像相互对挂的镜子映出了广阔而多元的现实世界;借用“巨树”的隐喻与音乐变奏,实现了绝望与希望的转换。最终以崭新的叙事结构和全面开放的叙事文本开辟了日本“私小说”的新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样式集 “我”的多重叙事 核电站爆炸 大江健三郎
下载PDF
《达洛维夫人》的叙事和东方意象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怡伟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7-82,共6页
通过《达洛维夫人》中不同叙事者对关于东方形象多角度的叙事,探讨了战后阴霾下帝国国民对“他国”空间的错综想象。叙事所呈现的帝国与他国这两个空间的并置充满张力,多元叙事下构建的东方在真实与想象间无限开放,其中有关东方意象塑... 通过《达洛维夫人》中不同叙事者对关于东方形象多角度的叙事,探讨了战后阴霾下帝国国民对“他国”空间的错综想象。叙事所呈现的帝国与他国这两个空间的并置充满张力,多元叙事下构建的东方在真实与想象间无限开放,其中有关东方意象塑造的叙事既有独特的美学又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达洛维夫人》中的东方意象首先呈现在不同叙事者关对于东方的直接体验,异化的东方形象,同样来自于伍尔夫关于东方的文学创作与获帝国身份的建构的关联。关于东方意象构建的独特叙事既是她叙事技艺的实践,也体现了她颇具后殖民主义色彩的现代性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洛维夫人》 东方 多元叙事 文化帝国主义
下载PDF
中国白话小说中诗词赋赞的蜕变和语言转型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7,共10页
中国白话小说中诗词赋赞的兴衰须还原到小说古今变化的动态语境中解释。借助扬州评话的中介进入文学史,可逆推宋代勾栏中的说话,又可将评话与现代小说并置,从艺术形态的差异看小说的古今变化。从勾栏/书台上的"说话"到书面小... 中国白话小说中诗词赋赞的兴衰须还原到小说古今变化的动态语境中解释。借助扬州评话的中介进入文学史,可逆推宋代勾栏中的说话,又可将评话与现代小说并置,从艺术形态的差异看小说的古今变化。从勾栏/书台上的"说话"到书面小说文本的定型,保留了大量韵文,也是它销声匿迹的肇端。白话小说的古今演变,大要在韵散共生的表演和章回形式结合的叙述转变为现代白话的多音散文叙述,诗词赋赞的蜕变与白话语言的转型是标志。现代性赋予了小说复杂功能,韵、散分离的古代小说的表达在现代语境中被整合起来,诗词赋赞的韵文描述转型为多音散文叙述。从文体变迁和语言变化多向度切入白话小说中的诗词赋赞,有助于立体地建构中国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表演 文体间性 白话 多音散文
下载PDF
钩沉与还原: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多视域整合 被引量:7
4
作者 夏燕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4,共21页
本文以史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钩沉与还原的多重叙史路径,来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挖掘与整理,目的是通过这种叙史与研究方法,力求揭示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包含在文学理论、文艺学、美学、文化史学,以及各门类艺术史论之中特... 本文以史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钩沉与还原的多重叙史路径,来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挖掘与整理,目的是通过这种叙史与研究方法,力求揭示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包含在文学理论、文艺学、美学、文化史学,以及各门类艺术史论之中特有的呈现方式,以此勾画出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整体面貌,进而把握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在其发展进程中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贯通性,以建构起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书写与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史 多重叙史路径 建构框架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朱利安·巴恩斯小说《终结感》叙事策略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聂宝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54-58,共5页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小说《终结感》获得了2011年英国布克文学奖,进一步拉近了他与中国读者的亲密接触。该小说的主题复杂,笔法精湛,构思巧妙,其叙事结构尤为独特。通过对其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等策略的探索性试验...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小说《终结感》获得了2011年英国布克文学奖,进一步拉近了他与中国读者的亲密接触。该小说的主题复杂,笔法精湛,构思巧妙,其叙事结构尤为独特。通过对其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等策略的探索性试验,巴恩斯使该小说达到了后现代语境下叙事技巧和主题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结感》 不可靠叙述 多主线叙事 主题
下载PDF
论《八月之光》的多视角叙事模式 被引量:3
6
作者 葛纪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84-87,共4页
在小说《八月之光》中,福克纳采用多视角结合的叙事模式,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创造了传统艺术手法与现代创新技巧相结合的独具艺术魅力的叙事作品,揭示了个体经验的意义、社会群体的本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孤独困惑、个体... 在小说《八月之光》中,福克纳采用多视角结合的叙事模式,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创造了传统艺术手法与现代创新技巧相结合的独具艺术魅力的叙事作品,揭示了个体经验的意义、社会群体的本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孤独困惑、个体身份的形成以及人类生活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重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小说 多视角叙事 主题意义 多视角转换
下载PDF
论新文学乡土叙事的历史复杂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剑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96-105,共10页
"乡土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事主体,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出于维护"启蒙"与"革命"这两方面考虑,几乎都把"乡土文学"做了机械教条的单一化理解。其实,"乡土文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 "乡土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事主体,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出于维护"启蒙"与"革命"这两方面考虑,几乎都把"乡土文学"做了机械教条的单一化理解。其实,"乡土文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观念,并非是"落后"或"愚昧"的代名词,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到"乡土文学"叙事的深层次结构,便不难发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乡土观念,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去看待"乡土文学"的历史复杂性,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结构入手,去诠释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和乡土观念,进而客观地评价"乡土文学"的历史地位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乡土叙事 多元结构 复杂性
下载PDF
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被引量:48
8
作者 王黎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9-54,共6页
儿童视角是儿童发现以后被作家们所亲睐的一种叙事策略,它的出现而构成的叙事学意义是多重的:直接参与了对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的变革;形成了活泼天真的叙述者及独特的文本内容、单纯稚嫩清新的叙事口吻、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以及复调的... 儿童视角是儿童发现以后被作家们所亲睐的一种叙事策略,它的出现而构成的叙事学意义是多重的:直接参与了对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的变革;形成了活泼天真的叙述者及独特的文本内容、单纯稚嫩清新的叙事口吻、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以及复调的结构特征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叙事模式 叙事态度 复调
下载PDF
《一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事及心理空间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丹 刘风光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8-82,88,共6页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采用选择性全知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相融合的叙事对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动态透视,这种多视角叙事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张力和反讽效果,也使读者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建构出相互作用、互相补充的心理空...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采用选择性全知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相融合的叙事对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动态透视,这种多视角叙事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张力和反讽效果,也使读者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建构出相互作用、互相补充的心理空间网络,完成对文本意义的认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多视角叙事 认知诗学 心理空间
下载PDF
一曲女性自由的悲歌——兼析《一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胡爱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文章从叙事学理论和女权主义批评结合的角度入手 ,通过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力作《一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法的分析 ,来表明小说叙述视点的不断转换 ,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叙事技巧 ,还整合出不同的内容 ,而这不同的侧面... 文章从叙事学理论和女权主义批评结合的角度入手 ,通过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力作《一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法的分析 ,来表明小说叙述视点的不断转换 ,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叙事技巧 ,还整合出不同的内容 ,而这不同的侧面展开组合在一起 ,向人们展示了一曲女性寻求自由的悲歌。这不仅是马拉德夫人个人的悲剧 ,更是再现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多视角叙述 女权主义批评 马拉德夫人 自由的悲歌
下载PDF
《一小时的故事》的叙事技巧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爱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6-88,共3页
《一小时的故事》以多视角叙述手法和重复叙事的叙事技巧揭示主题,反映了作家肖班的精湛写作艺术,使读者看到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心底的彷徨、困惑和失落。
关键词 凯特·肖班 <一小时的故事> 叙述视角 重复叙事
下载PDF
《我是歌手》节目的多重视角与情感叙事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雯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电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包含大量连续性叙事元素的媒体,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审视电视节目是合理的。《我是歌手》节目中的每个参与者同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其颠倒常规赛制、悬念贯穿始终的叙事模式;多重视角交织、节奏舒缓的叙事方式;注重细... 电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包含大量连续性叙事元素的媒体,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审视电视节目是合理的。《我是歌手》节目中的每个参与者同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其颠倒常规赛制、悬念贯穿始终的叙事模式;多重视角交织、节奏舒缓的叙事方式;注重细节刻画、意在凸显人性的情感叙事,让整台节目完成一次流畅的叙事,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并获得受众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是歌手 情感叙事 人物塑造 多重视角
下载PDF
《呼啸山庄》中纳莉的多重身份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艳 《衡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5-66,共2页
《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之一是小说中那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读者关注最多,评论也最多的莫过于两个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但书中的小人物纳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作者艾米莉赋予了她女管家、代理母亲、叙事者等多... 《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之一是小说中那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读者关注最多,评论也最多的莫过于两个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但书中的小人物纳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作者艾米莉赋予了她女管家、代理母亲、叙事者等多重身份,使得她成为了这部小说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莉 多重身份 女管家 代理母亲 叙事者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我”的身份之谜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斌 陈志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6-81,共6页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等等身份,进而揭开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迷团;展示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虚幻本质与表达欲望;并从叙述个性化、强化艺术感染力,叙述功能的自我完善等方面来探索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视角越界 多重指涉 叙事效果
下载PDF
论《宣叙》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敏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1-33,共3页
《宣叙》运用不可靠叙述、限制叙述和多层次的动态叙述的叙事策略消解了叙述者的叙事权威。小说中,罗伯塔对于麦吉的追问和关心象征了新一代的年轻黑人不再逃避难以言说的历史和伤痛,力图寻求本民族的精神和主体意识,同时与特怀拉象征... 《宣叙》运用不可靠叙述、限制叙述和多层次的动态叙述的叙事策略消解了叙述者的叙事权威。小说中,罗伯塔对于麦吉的追问和关心象征了新一代的年轻黑人不再逃避难以言说的历史和伤痛,力图寻求本民族的精神和主体意识,同时与特怀拉象征的白人民族寻求一种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限制叙述 多层次的动态叙述 叙事策略
下载PDF
卡勒德·胡赛尼作品的空间叙事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宇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既是展现人性与社会的舞台,又是探索空间叙事理论的平台。在其小说文本中,叙事超越了以往线性叙事传统,空间因素呈现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了作品的主题表现力。着眼于胡赛尼的三部作品—...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既是展现人性与社会的舞台,又是探索空间叙事理论的平台。在其小说文本中,叙事超越了以往线性叙事传统,空间因素呈现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了作品的主题表现力。着眼于胡赛尼的三部作品——《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与《群山回唱》,聚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策略,从空间的选择与转换、空间与人物的互动、空间对时间的压缩和多重视角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彰显胡赛尼作品的叙事艺术魅力,丰富胡赛尼小说作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策略 卡勒德·胡赛尼 多重视角
下载PDF
《鲁滨逊漂流记》的多重叙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向阳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3年第8期44-47,共4页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滨逊漂流记》 多重身份 多重叙述 片面解读
下载PDF
论约瑟夫·康拉德《吉姆爷》的叙事技巧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洪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48-250,共3页
《吉姆爷》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最受推崇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小说中运用叙事技巧烘托、渲染主题思想,并把叙事技巧的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探讨《吉姆爷》的叙事技巧... 《吉姆爷》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最受推崇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小说中运用叙事技巧烘托、渲染主题思想,并把叙事技巧的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探讨《吉姆爷》的叙事技巧艺术,一是多重叙述角度,主要包括全知全能叙述者的角度;马落的人性化判断叙述;白人次要叙述者与土人叙述者并存。二是时间移位叙事技巧,《吉姆爷》中多次使用时间上的跳跃来实现展开主题事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吉姆爷》 叙事技巧 多重叙述角度 时间移位
下载PDF
论《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创作技巧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纪红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4-57,共4页
从文学角度看 ,福克纳的创作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一战以后出现的美国南方文艺复兴 ;二是被文学评论界推崇为现代主义诗歌与小说的两个里程碑的巨著 :艾略特的《荒原》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三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在... 从文学角度看 ,福克纳的创作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一战以后出现的美国南方文艺复兴 ;二是被文学评论界推崇为现代主义诗歌与小说的两个里程碑的巨著 :艾略特的《荒原》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三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在《喧哗与骚动》中 ,福克纳成功地运用了多视点叙事、意识流、时序颠倒以及象征等现代主义创作技巧 ,反映了南方古老家族的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多视点叙事 意识流 时序颠倒 象征主义
下载PDF
“春秋笔法”与《红楼梦》审美接受
20
作者 陈才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措词用语以简约、隐晦为尚的"春秋笔法",赋予文本以巨大的阐释空间,其"微言大义"的话语解读模式及其意义建构方式,为文本阐释打开了一条通向无穷生命力的门径。《红楼梦》之所以能焕发出持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就与它... 措词用语以简约、隐晦为尚的"春秋笔法",赋予文本以巨大的阐释空间,其"微言大义"的话语解读模式及其意义建构方式,为文本阐释打开了一条通向无穷生命力的门径。《红楼梦》之所以能焕发出持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就与它对"春秋笔法"的娴熟运用密切相关,是"春秋笔法"造就了《红楼梦》文本的开放性。正因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为读者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自由,所以这便导致了《红楼梦》接受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和某些人物性格解读的争议性。至于红学史上索隐派的长盛不衰,也与深婉隐曲的"春秋笔法"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尚简用晦 多元性 争议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