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of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with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and its diagnostic accuracy in assessing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被引量:12
1
作者 CAI Si-jie CHEN Rui +5 位作者 ZHANG Yan-lin XIONG Kang-ping LIAN Yi-xin LI Jie SHEN Jiu-cheng LIU Chun-f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245-3250,共6页
Backgroun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contributes to a number of comorbidities in these patients.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o... Backgroun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contributes to a number of comorbidities in these patients.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of EDS is critical in disease management.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 and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SS in assessing EDS in OSAHS patients. Methods The ESS, MSLT and overnight polysomnography were administered to 107 Chinese patients to assess EDS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polysomnographic parameter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SS in classifying EDS (mean sleep latency (MSL) 〈10 minutes) was evaluated by calculating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Results As the severity of OSAHS increased, MSL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ESS score. Conversely, patients with worsening EDS (shorter MSL) were characterized by advanced nocturnal hypoxaemia and sleep disruption compared to those with normal MSL, suggesting EDS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OSAHS.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SS score and MSL and both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some polysomnographic nocturnal hypoxaemic parameters.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of ESS for identifying EDS was 0.80 (95% CI: 0.71 to 0.88) and ESS score 〉12 provided the best predictive value with a sensitivity of 80% and specificity of 69%. Conclusion The ESS score moderately correlates with MSL and our ROC study supports ESS as a screening strategy for assessing EDS in OS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POLYSOMNOGRAPHY
原文传递
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徐玉林 吕剑英 +5 位作者 许涛 郑蔚 郭庆军 章炎文 许涛 娄振山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提高对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的认识。分析1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例以日间嗜睡、夜间睡眠障碍伴发典型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显示... 提高对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的认识。分析1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例以日间嗜睡、夜间睡眠障碍伴发典型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显示平均入睡潜伏期1.4min,出现4次睡眠始发REM睡眠现象,符合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临床罕见,应提高对此类疾病诊断意识,在药物使用方面要权衡利弊,力求两者兼顾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精神分裂症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以睡眠增多伴发作性言语不能、面颈部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老年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
3
作者 贾丽景 刘靖文 +2 位作者 张宇臣 王维平 李震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睡眠,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excessive daytime sleepness,EDS)、猝倒、夜间睡眠障碍和与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相关的现象(睡眠瘫痪、幻觉),最新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睡眠,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excessive daytime sleepness,EDS)、猝倒、夜间睡眠障碍和与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相关的现象(睡眠瘫痪、幻觉),最新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 the 3ird edition,ICSD-3)将发作性睡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1,NT1)和2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2,NT2)。目前自身免疫介导的下丘脑泌素/食欲素系统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发作性睡病合并猝倒的根本原因。发作性睡病患者症状出现在10岁到35岁之间。我们报道1例表现为睡眠增多伴发作性言语不能、面颈部肌无力的老年发作性睡病患者,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猝倒发作 自身免疫性脑炎 副肿瘤综合征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首次CPAP压力滴定对有和无日间嗜睡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秦丽霞 陆巧 李哲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84-589,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对有和无日间嗜睡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及主观睡眠感受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经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目的探讨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对有和无日间嗜睡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及主观睡眠感受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经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136例。首次平均睡眠潜伏期(MSL)<10 min定义为嗜睡组,MSL≥10 min为无嗜睡组。结果与嗜睡组相比,无嗜睡组年龄大[(45.7±12.2)岁vs.(56.9±12.7)岁],CPAP治疗前睡眠潜伏期长[4.0(1.6,7.0)min vs.8.5(5.1,16.0)min],总睡眠时间短[471.8(455.4,496.8)min vs.441.5(394.2,475.5)min](均P<0.05)。两组间体质指数、腰臀比、共病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首次CPAP压力滴定治疗后,两组患者AHI降低,1期睡眠减少,快动眼睡眠期、3期睡眠增加,最低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升高(均P<0.05);嗜睡组MSL延长,无嗜睡组主观入睡后觉醒次数减少(P<0.05);CPAP治疗前后差值相比,嗜睡组1期和2期睡眠、AHI和血氧饱和度较无嗜睡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过首次CPAP压力滴定治疗,有和无嗜睡OSAHS严重程度均降低,睡眠质量提高,主观睡眠连续性显著改善。嗜睡OSAHS患者日间嗜睡改善,睡眠知觉提高,睡眠质量及OSAHS严重程度较无嗜睡患者改善更为显著。有和无日间嗜睡的OSAHS患者首次CPAP滴定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日间过度嗜睡 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推荐规范:来自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指南》变化解读
5
作者 方瑞琛 程壹虹 +2 位作者 吕志红 张斌 许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6,共5页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清醒维持测验(MWT)是日间过度思睡(EDS)的客观测量方法。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在2021年对2005年《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的临床实践参数》进行了修订,发表了《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清醒维持测验(MWT)是日间过度思睡(EDS)的客观测量方法。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在2021年对2005年《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的临床实践参数》进行了修订,发表了《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推荐规范:来自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指南》,在患者准备、常规测试程序、数据采集和报告生成方面均有变化,更加贴近临床应用。本文旨在介绍2021年指南的变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过度思睡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 清醒维持测验 实践参数 指南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对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娄涛 武小玉 +2 位作者 李冲 王夏红 杜好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发作性睡病和2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白天5次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分析平均睡眠潜伏期(SL)、睡眠初期出现REM(SORE... 目的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发作性睡病和2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白天5次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分析平均睡眠潜伏期(SL)、睡眠初期出现REM(SOREMP)次数及夜间睡眠相关参数。结果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组SL缩短(4.6±2.5)min和SOREMPs≥2(2.3±1.2)次,SL<5min+SOREMPs≥2次25例(71%),睡眠次数发作性睡病和OSAS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3.58~65.99,P<0.001);整夜PSG结果比较发作性睡病组总睡眠时间(336.81±34.08)min、REM潜伏期缩短(17.21±7.2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S组显示具有明显呼吸暂停(平均17次以上)和血氧饱和度降低(87%)的特征(P<0.01)。结论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明显的REM睡眠提前和睡眠潜伏期缩短的特征,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多导睡眠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下载PDF
早发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秀伟 封志纯 +4 位作者 任晓暾 侯豫 王三梅 张晓妹 周细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总结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9例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3岁4个月~8岁5个... 目的总结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9例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3岁4个月~8岁5个月(平均5岁8个月)。9例患儿均有白天过度睡眠;8例患儿曾出现猝倒;9例患儿均未诉入睡幻觉;8例患儿发病后情绪改变;9例患儿体质量均明显增加。脑电图检查示背景波偏慢3例,偶发尖波4例,正常2例。睡眠潜伏期试验,8例平均睡眠潜伏期<5 min,有2次或2次以上直接进入快速动眼睡眠。8例患儿应用盐酸哌甲酯治疗,其中6例的白天过度睡眠得到改善,但猝倒无明显改善。结论早发型发作性睡病容易误诊,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天过度睡眠,发作性猝倒等。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盐酸哌甲酯对部分患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及电生理学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吕凌云 王立文 +1 位作者 崔雯 朱彦丽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了解患儿夜间睡眠结构的变化,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生理监测仪对患儿行MSLT检查,对其中18例及30例正常... 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了解患儿夜间睡眠结构的变化,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生理监测仪对患儿行MSLT检查,对其中18例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PSG)。结果①26例患儿(100%)均以睡眠过多为首发症状,9例(35%)有猝倒发作,4例(15%)有入睡前幻觉,仅2例(7%)有睡眠瘫痪。②MSLT结果:平均睡眠潜伏期均缩短,26例均<5min,18例(69%)出现2次或更多的睡眠始发REM睡眠(SOREPs)。③PSG结果:患儿睡眠潜伏期及REM潜伏期均缩短;睡眠效率降低;NREMⅠ期睡眠时间增加,Ⅲ+Ⅳ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结论儿童发作性睡病主要以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为主,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主观叙述较成人少。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发作性睡病患儿存在睡眠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整夜多导睡眠图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Neu-P11减少大鼠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 被引量:3
9
作者 田绍文 杨玉凤 +2 位作者 黄伏连 Laudon Moshe 邓海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基于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方法,检测一种新颖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大鼠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包括习惯化与检测两个阶段,两者间隔24 h。检测阶段包括总共3 h内的6个单个测试,单个测试时间是3... 目的基于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方法,检测一种新颖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大鼠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包括习惯化与检测两个阶段,两者间隔24 h。检测阶段包括总共3 h内的6个单个测试,单个测试时间是30 min;在每个单个测试中,先呈现5 min的干扰声刺激,之后25 min不呈现干扰声刺激。根据视频录像分析大鼠在25 min内入睡所需的时间(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在检测之前6~8 min腹腔注射Neu-P11(5、10、20和50 mg/kg)或等体积溶媒。结果与溶媒组大鼠比较,Neu-P11(20和50 mg/kg)处理组大鼠其睡眠潜伏期显著性减少而睡眠时间显著性增加。结论在大鼠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中,Neu-P11可通过减少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最终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P11 褪黑素 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 睡眠 大鼠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大华 刘建红 谢宇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11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监测的特征。方法观察发作性睡病组和OSAHS组各15例,分别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睡眠潜伏期、睡眠初期出现快眼动睡眠相(REM)次数(SORE...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监测的特征。方法观察发作性睡病组和OSAHS组各15例,分别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睡眠潜伏期、睡眠初期出现快眼动睡眠相(REM)次数(SOREMP)、总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OSAHS组比较,发作性睡病组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3.93±2.99)min vs(10.39±2.01)min,P<0.01];SOREMP明显增多[(2.87±0.83)次vs(0.27±0.59)次,(P<0.01)];睡眠总时间减少[(395.77±47.74)min vs(495.95±29.15)min,(P<0.01)];睡眠有效率降低[(75.95±4.37)%vs(82.81±2.81)%,(P<0.01)]。而OSAHS组AHI高于发作性睡病组[(25.85±3.61)次/h vs(0.79±1.08)次/h,(P<0.01)]。结论与OSAHS相比,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睡眠结构紊乱,即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SOREMP增多;PSG显示其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有效率降低、无睡眠呼吸紊乱,而OSAHS存在明显睡眠呼吸障碍。MSLT联合PSG检查在发作性睡病及OSAH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图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不同病程阶段发作性睡病患者PSG检查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岩 黄朝阳 +2 位作者 李宁 詹淑琴 王玉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阶段发作性睡病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45例。根据患者检查时的病程长短,分成三组。每位患者均进行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阶段发作性睡病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45例。根据患者检查时的病程长短,分成三组。每位患者均进行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记录其指标。结果病程≥1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深睡眠比例显著低于病程<10年的患者;病程≥2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中清醒时间显著高于病程<10年的患者;病程≥2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腿动指数和MLST平均REM睡眠潜伏期显著高于病程<20岁的患者。其他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病程的延长,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但是会掺杂一些年龄因素造成的睡眠障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监测 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快眼动睡眠期肌张力失弛缓特征与临床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怡 詹淑琴 +5 位作者 王玉平 张益萌 丁岩 赵昕 刘江红 李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29-53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发作性睡病(NT)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快眼动睡眠期(REM)肌张力失弛缓(RWA)现象,研究其与NT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T的患... 目的通过分析发作性睡病(NT)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快眼动睡眠期(REM)肌张力失弛缓(RWA)现象,研究其与NT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T的患者82例。对其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MSLT)检查,并计算REM期肌张力失弛缓(RWA)指数。结果发作性睡病1型(NT1):41例50%;发作性睡病2型(NT2):41例50%。病程:≤1年者NT1(25/41)60.98%,NT2(16/41)39.02%。全部患者中RWA指数增高者[RWA(+)](37/82)45.12%,其中NT1 RWA(+)(25/41)60.98%,NT2 RWA(+)(12/41)29.27%。全部患者中伴有快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RBD)者[RBD(+)]为(37/82)45.12%,其中NT1 RBD(+)(24/41)58.53%,NT2 RBD(+)(13/41)31.71%。全部患者中睡眠中生动梦境或噩梦者(+)(51/82)62.20%,其中NT1(36/41)87.80%,NT2(15/41)36.59%。结论NT中NT1患者就诊时病程更短,伴有RWA指数增高的比例、伴有RBD的比例均高于NT2,更易伴有生动梦境或噩梦。RWA指数增高者更易伴猝倒及生动梦境或噩梦,提示产生RWA的病理生理机制与NT猝倒及生动梦境或噩梦的产生具有相关性,RWA可作为NT患者病情监测及评估的一个客观有效指标。RWA可作为NT临床分型的参考,对发NT电生理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REM期肌张力失弛缓 多导睡眠监测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主客观评价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鸿波 庄锡彬 +2 位作者 陈伟文 黄弘 蔡志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12-14,共3页
目的对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多次小睡潜伏时间(MSLT)在OSAHS患者白天嗜睡中的地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科因鼾症就诊的患者12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单纯性鼾症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OSAHS组9... 目的对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多次小睡潜伏时间(MSLT)在OSAHS患者白天嗜睡中的地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科因鼾症就诊的患者12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单纯性鼾症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OSAHS组90例,其中男78例,女12例。采用ESS简体中文版进行嗜睡程度主观评估,MSLT试验进行嗜睡程度客观评估。结果各试验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体重指数等方面无差别。随着OSAHS病情的加重,ESS评分呈上升趋势,多次小睡潜伏时间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ESS评分、多次小睡潜伏时间均与OSAHS病情相关。可信性分析表明ESS简体中文版总Cronbachα系数为0.70,其中部分条目与总体的相关性差。结论 ESS简体中文版及MSLT均可用于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评价。为方便计算,在临床上可优先采用ESS,但需要适当改良以适应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对于对嗜睡程度评价要求较高的情况,则应采用MS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日间嗜睡 EPWORTH嗜睡量表 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帆 娄芳 顾仁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睡眠脑电图监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采用哌醋甲酯、氯酯醒、氯丙米嗪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36例患者均有过度或发作性的不可抑制的白天睡眠,30例有夜...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睡眠脑电图监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采用哌醋甲酯、氯酯醒、氯丙米嗪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36例患者均有过度或发作性的不可抑制的白天睡眠,30例有夜间睡眠紊乱,25例伴猝倒,9例伴睡眠瘫痪,10例出现睡眠幻觉。睡眠脑电图监测显示36例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5 min,有2次或2次以上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相睡眠。随访29例,其中20例采用哌醋甲酯治疗,17例白天过度睡眠得到改善;8例采用氯酯醒或合并氯丙米嗪治疗,5例症状改善;大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学习问题。结论发作性睡病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应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睡眠脑电监测结果作出早期诊断,对患者应给予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多导睡眠描记术 快眼动运动 睡眠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诊断方法的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92-593,共2页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天无法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可以伴有入睡性幻觉、睡眠麻痹等夜间睡眠障碍和其它症状。伴有典型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因为猝倒发作有一定特异性,在其它疾病中很少见到。而不伴有猝倒的...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天无法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可以伴有入睡性幻觉、睡眠麻痹等夜间睡眠障碍和其它症状。伴有典型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因为猝倒发作有一定特异性,在其它疾病中很少见到。而不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嗜睡缺乏特异性,可以见于多种疾病。嗜睡通常是发作性睡病的首发症状,而猝倒有可能在几个月到几年后才出现。所以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依赖于多种实验室检查,包括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夜间多导睡眠图(nocturnal Polysomnogram,nPSG)、脑脊液中下丘脑泌素-1(hypocretin-1,Hcrt-1)检测、基因亚型检测等。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3rd edition,ICSD-3)[1]和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详细阐述了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标准,与第2版(ICSD-2)相比有一定改变。本文就ICSD-3中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猝倒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多导睡眠图 下丘脑泌素-1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蓉 唐向东 +3 位作者 雷飞 杜丽娜 黄国平 吴俊林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男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程度的对比,探究OSA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程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在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年龄在18~65岁之间,经... 目的 通过对男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程度的对比,探究OSA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程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在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年龄在18~65岁之间,经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OSA(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5次/h)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分为男性OSA患者及女性OSA患者两组,并对两组的年龄及AHI进行配对.比较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图所示睡眠结构、缺氧状况、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的差异.结果 共258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9名,平均年龄(49.4±11.3)岁,平均AHI指数(35.3±26.7)次/h;女性129名,平均年龄(49.7±11.8)岁,平均AHI指数(34.1±26.7)次/h.男女OSA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睡眠潜伏期更长[(19.2± 28.1)vs.(12.9±12.9)min],睡眠效率更低[(78.5±14.1)% vs.(84.5±9.7)%],睡后觉醒时间更长[(89.8±63.8)vs.(66.1±48.4)min],总睡眠时间更短[(396.9±78.8)vs.( 427.6± 56.1)min],多次小睡平均潜伏期更长[(9.9±3.39)vs.(9.3±3.7)min],(P均<0.05).男女患者呼吸事件中低通气所占比例[(39.9±26.3)% vs.(53.4±27.7)%],阻塞性呼吸暂停所占比例为[(50.81±25.88)% vs.(41.03±26.72)%],(P均<0.05).结论 在AHI严重程度相一致的情况下,女性患者睡眠质量更差,但男性患者日间客观嗜睡程度更重.呼吸事件中女性患者多以低通气为主,而男性患者多以阻塞性呼吸暂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性别差异 日间嗜睡 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下载PDF
儿童发作性睡病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梅杰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发作性睡病(NRL)临床特征。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院神经科门诊的56例诊断为NRL患儿,进行常规EEG、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及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SLT)检查;对曾经误诊病例,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56例均有不同程度... 目的:分析儿童发作性睡病(NRL)临床特征。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院神经科门诊的56例诊断为NRL患儿,进行常规EEG、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及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SLT)检查;对曾经误诊病例,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56例均有不同程度多睡。38例(67.9%)有猝倒表现,4例(7.1%)伴睡前幻觉,2例(3.6%)伴醒时幻觉。2例(3.6%)伴睡眠瘫痪。56例EEG背景活动均正常,VEEG排除癫痫发作。MSLT结果:所有患儿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快速眼动相睡眠(REM)睡眠潜伏期缩短,56例均<5min,均有2次或2次以上睡眠开始时快速眼动相睡眠(sleep onset REM periods,SOREMP)。误诊分析:8例(14.3%)曾被误诊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2例(21.4%)曾被误诊为癫痫,2例(3.6%)曾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28例轻症患儿予神经科门诊随访。2例存在多睡、猝倒、睡眠幻觉,家长未允其接受药物治疗,仅予行为指导。26例严重多睡患儿给予哌甲酯或哌甲酯缓释剂治疗,并结合行为指导。结论:儿童NRL容易误诊。应密切随访患儿临床症状变化,结合VEEG及MSLT等多种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儿童 多次睡眠潜伏试验 癫痫
下载PDF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方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冲 杜好瑞 +1 位作者 谭春英 李东亮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96-197,210,共3页
目的:研究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方法和操作步骤。方法:应用多导睡眠图(PSG)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析多次试验的睡眠次数、睡眠潜伏期和REM出现次数。结果: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 目的:研究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方法和操作步骤。方法:应用多导睡眠图(PSG)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析多次试验的睡眠次数、睡眠潜伏期和REM出现次数。结果: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MSLT对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原发性嗜睡症和睡眠中周期性腿动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发作性睡病
下载PDF
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冲 王夏红 +1 位作者 谭春英 杜好瑞 《中国民康医学》 2005年第9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分析其睡眠潜伏期和睡眠初期出现REM次数,并与20名正常组比较。结果:发作性睡病组在多次睡眠试验中显示,入睡次数增...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分析其睡眠潜伏期和睡眠初期出现REM次数,并与20名正常组比较。结果:发作性睡病组在多次睡眠试验中显示,入睡次数增多(3.45±1.10)、睡眠潜伏期(4.21±2.23)缩短,SOREMP(2.40±1.20)≥2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导睡眠图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快眼动睡眠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颜 刘秀琴 孙鹤阳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50-151,155,共3页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6例发作性睡病的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有白天过度嗜睡 ,其中4例伴猝倒。首发症状为白天过度嗜睡 5例 ,猝倒 1例。...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6例发作性睡病的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有白天过度嗜睡 ,其中4例伴猝倒。首发症状为白天过度嗜睡 5例 ,猝倒 1例。以白天过度嗜睡就诊者 3例 ,以猝倒就诊者 3例。 6例患者进行MSLT检查 ,所有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都小于 5min ,其中 5例出现≥ 2次的睡眠始发REM睡眠 (SOREMS)。结论 :充分认识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是诊断的关键。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 ,MSLT将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睡眠潜伏期 嗜睡 猝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