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henomenon of the "variants of the same tune" of the Shanxi folk songs and it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1
作者 REN Jiny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6年第6期48-51,共4页
The "variants of the same tune" is the unique musical phenomenon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Chinese folk songs. A piece of the folk song,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to the different regions... The "variants of the same tune" is the unique musical phenomenon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Chinese folk songs. A piece of the folk song,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to the different regions, will b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creating a number of the variants of the folk songs, and these songs "with changes in the similaritie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songs of the "variants of the same tune". However, what musical elements are "the same" in the songs of the "variants of the same tune"? What musical elements have been changed?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changes"?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worth considering.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explore 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psychologies of the folk groups in the areas of the spread of the folk songs.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select the typical folk songs of the "variants of the same tune" of"For friends", "Hitting the wild jujube", and "Pouch Embroidering" in the Shanxi area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music and art and sort out the evolutionary tracks, and point out the feasibility to reveal the regional people's aesthetic and cultural psycholog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research on the folk songs of the "variants of the same tune" and the potential significance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creation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folk mu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XI the "variants of the same tune": "Pouch Embroidering": musical aesthetics Cultural psychology
下载PDF
丝路传播:中原音乐的西流与东归——以敦煌曲子辞等为例
2
作者 林素坊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华夏本土音乐在丝绸之路上曾有一个先西向传至河西,而后又东渐回流的过程。以敦煌曲子辞等事象为例,可以分析华夏本土音乐“西流”并在西域受到当地文化影响后再逐渐“东归”至中原的历史,从而揭示西域音乐能为中原接受的深层文化心理... 华夏本土音乐在丝绸之路上曾有一个先西向传至河西,而后又东渐回流的过程。以敦煌曲子辞等事象为例,可以分析华夏本土音乐“西流”并在西域受到当地文化影响后再逐渐“东归”至中原的历史,从而揭示西域音乐能为中原接受的深层文化心理基础。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图史互证法,通过重点分析曲调、曲律和乐器三方面的变迁与互鉴可以推断,中原音乐的西流与东归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即中原音乐的西流使西域音乐带上了中原的特点,又让西域音乐在东传的过程中能迅速适应中原文化土壤。西域音乐的东传,本质上是在“中原化”中实现了一种回归,由此亦可看出音乐文化交流中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音乐 敦煌曲子辞 曲调传播 曲律传播 乐器传播
下载PDF
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解析
3
作者 连俊杰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84,90,共5页
卫调花鼓戏是安徽省濒危剧种之一,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稀有地方戏曲剧种。以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为例,对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形式进行梳理,从传统唱腔旋律、锣鼓经、主音变化等方面概述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的继承方式;从... 卫调花鼓戏是安徽省濒危剧种之一,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稀有地方戏曲剧种。以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为例,对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形式进行梳理,从传统唱腔旋律、锣鼓经、主音变化等方面概述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的继承方式;从伴唱运用、乐队实践和剧种新腔创作三个方面分析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创新与实践理念,为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发展提供创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调花鼓戏 窦娥冤 音乐唱腔 创作解析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对肿瘤患者输液港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4
作者 高洁 吴琼 +3 位作者 张阳 李红超 董倩 刘唯唯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在肿瘤患者采取完全性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后并发症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300例行输液港置入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在肿瘤患者采取完全性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后并发症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300例行输液港置入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参考输液治疗指南对两组患者行TIAP植入,对照组术后第1天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治疗组于此基础上采取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干预。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两组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TIAP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2.0%(3/150)]低于对照组[10.00%(15/150)](P<0.05);TIAP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4.67%(7/150)]低于对照组[11.33%(17/150)](P<0.05)。结论:使用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干预肿瘤TIAP患者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脉血康胶囊 徵调音乐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并发症
下载PDF
养德、冶性、陶情:《乐记》之“致乐以治心”
5
作者 聂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乐记》总结并诠释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其“致乐以治心”这一重要观点,强调音乐是人所创作的一种声音艺术,并从多方面深刻影响人的身心塑造。其认为,“致乐”可使伦理得以彰明,使人气性平和;更重要的是,“致乐”可以陶冶人的情... 《乐记》总结并诠释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其“致乐以治心”这一重要观点,强调音乐是人所创作的一种声音艺术,并从多方面深刻影响人的身心塑造。其认为,“致乐”可使伦理得以彰明,使人气性平和;更重要的是,“致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感,最终助推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从粗野之人向文明文雅之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致乐以治心 养德 冶性 陶情
下载PDF
巴尔虎长调民歌《巴彦巴尔虎下夜人》音乐特征研究
6
作者 英桃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5,78,共5页
巴尔虎长调民歌历史悠久,富有浓郁的地域游牧文化特征,是呼伦贝尔素材长调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调民歌《巴彦巴尔虎下夜人》是巴尔虎传统长调民歌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首长调民歌深受牧民的喜爱,并广泛流传于内蒙古各地。本论文主要... 巴尔虎长调民歌历史悠久,富有浓郁的地域游牧文化特征,是呼伦贝尔素材长调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调民歌《巴彦巴尔虎下夜人》是巴尔虎传统长调民歌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首长调民歌深受牧民的喜爱,并广泛流传于内蒙古各地。本论文主要描述了长调民歌《巴彦巴尔虎下夜人》的历史来源、传承现状、歌词特点和曲式结构,并针对传承与保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虎 长调民歌 《巴彦巴尔虎下夜人》 音乐特征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乐器数字调音系统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奕明 黄志刚 +1 位作者 肖雷蕾 徐瑞阳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该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思想,利用基于图形化的编程软件LabVIEW开发了乐器数字调音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钢琴,钢琴及吉它音频的基频检测,音频的采集和存储、音频的参数测量、音频的谱分析及图形化显示等内容。该系统利用LabVIEW中NI模块... 该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思想,利用基于图形化的编程软件LabVIEW开发了乐器数字调音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钢琴,钢琴及吉它音频的基频检测,音频的采集和存储、音频的参数测量、音频的谱分析及图形化显示等内容。该系统利用LabVIEW中NI模块通过搭积木式编程方法实现了对钢琴和吉它2种乐器的音准调音。实现钢琴模拟调律过程,满足实际吉它调音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虚拟仪器 模拟钢琴 乐器调音 基频检测
下载PDF
巴渠民歌音乐形态解析——以755首民歌样本为案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英 何元平 《音乐探索》 CSSCI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本文在对实地搜集、整理的755首巴渠民歌样本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以归类、列表、统计的形式对音乐形态进行细致的对比,从曲式与材料特征、调式调性与音列结构、节奏特征和衬词与衬腔等4个方面解析了种类繁多、体裁多样的巴渠民歌的形态特... 本文在对实地搜集、整理的755首巴渠民歌样本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以归类、列表、统计的形式对音乐形态进行细致的对比,从曲式与材料特征、调式调性与音列结构、节奏特征和衬词与衬腔等4个方面解析了种类繁多、体裁多样的巴渠民歌的形态特征,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色彩、简练与复杂兼具的功能,衬托出巴渠民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歌 巴渠民歌 民歌分析 音乐形态 衬腔
下载PDF
就已有曲调进行加工改编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作曲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文章是根据 1 997年 1 0月在武汉举行的“黄海怀二胡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整理而成。从民间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器乐曲目文献 ;深刻的意境内涵 ;丰富的。
关键词 民族器乐 曲调 加工改编 移植 作曲方法
下载PDF
“私伙局”名称由来考辩 被引量:9
10
作者 万钟如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52-61,共10页
"私伙局"是粤语方言区内民间曲艺爱好者自己组织起来的、以自娱自乐为目的、自愿组合为基础的业余民间曲艺社团。"私伙局"是一个方言词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本身的演变体现了文化的变迁。对"私伙局"名... "私伙局"是粤语方言区内民间曲艺爱好者自己组织起来的、以自娱自乐为目的、自愿组合为基础的业余民间曲艺社团。"私伙局"是一个方言词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本身的演变体现了文化的变迁。对"私伙局"名称的考释,揭示了岭南广府地区民间音乐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可管窥广府音乐文化形成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私伙局"曾与"灯笼局"同时并存,清代或更早已出现了非职业民间乐社——"私伙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伙局 广东音乐 粤曲 岭南音乐 民间乐社
下载PDF
中日乐律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荣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7-223,248,共8页
本文从乐律学的角度,对日本现存雅乐所用的律制以及六个调的基本形态的分析入手,对于日本学者以往关于六调调高和中国与之相关调的渊源关系的认识,通过笔者的比较论证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关键词 壹越律 律首 律调 吕调 乐调 顺生 逆生
下载PDF
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湖南花鼓戏润腔技法的借鉴与运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小成 罗冬生 《湘南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9-81,共3页
湖南花鼓戏积累了许多值得民族声乐借鉴的演唱经验与技法,最具特色之处就在于它极具韵味的润腔技法,具体可分为颤音腔、滑音腔、顿音腔、转音腔、打舌腔五大类,将其运用于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可极大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效果,提升... 湖南花鼓戏积累了许多值得民族声乐借鉴的演唱经验与技法,最具特色之处就在于它极具韵味的润腔技法,具体可分为颤音腔、滑音腔、顿音腔、转音腔、打舌腔五大类,将其运用于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可极大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花鼓戏 民族声乐 润腔技法 教学
下载PDF
曲艺音乐漫谈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源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51-54,共4页
曲艺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类别,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它既保留有属于音乐的共性特征,又具有曲艺所独有的个性特征。它由唱词、唱腔、声乐、伴奏四部分构成,艺人在唱故事的过程中将这四个部分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以叙述为特... 曲艺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类别,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它既保留有属于音乐的共性特征,又具有曲艺所独有的个性特征。它由唱词、唱腔、声乐、伴奏四部分构成,艺人在唱故事的过程中将这四个部分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以叙述为特征的音乐。众多的民族语言、丰富多彩的方言,决定了曲艺音乐鲜明的民族的、地域的特色,使其散发出浓郁的乡情,听来无比亲切动人。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它是独特的,有着属于它自己的辉煌历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也是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音乐 唱词 唱腔 声乐 伴奏
下载PDF
徵调音乐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霞 邓凤 +1 位作者 吴小玉 陈锦秀 《康复学报》 2017年第2期4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徵调音乐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徵调音乐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各45例。常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徵调音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聆听... 目的:探讨徵调音乐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徵调音乐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各45例。常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徵调音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聆听徵调音乐每次1 h,每天1次,1周5次,2组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测评量表(FMA)、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测评,判定徵调音乐的干预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提高(P<0.05),且徵调音乐组下肢评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P<0.05),且徵调音乐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徵调音乐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徵调音乐干预可促进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修复缺损的神经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徵调音乐 气虚血瘀 偏瘫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魏氏乐谱》若干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2
15
作者 漆明镜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2期85-101,共17页
《魏氏乐谱》是明末海商魏之琰将明代的一些乐曲传到日本后,由其四世孙魏皓对外传授并编辑出版的诗词乐谱,在日本有"魏氏乐"或"明乐"之称。在对此乐谱的研究方面,继日本学者林谦三的开先河之作《明乐八调研究》之后... 《魏氏乐谱》是明末海商魏之琰将明代的一些乐曲传到日本后,由其四世孙魏皓对外传授并编辑出版的诗词乐谱,在日本有"魏氏乐"或"明乐"之称。在对此乐谱的研究方面,继日本学者林谦三的开先河之作《明乐八调研究》之后,国内学者们也开始重视这一回归的乐谱,就目前对该课题的研究来看,多集中在起源传承、音乐性质、翻译和宫调分析上,本文就此几点作阐释和解析,并谈笔者之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乐谱》 魏之琰 明乐 宫调 瑟调
下载PDF
开放性传统:“接通”视域下的客家音乐文化——以客家器乐与戏曲音乐为中心的论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艳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4期67-72,共6页
由于客家音乐研究过于强调其特殊性以及注重探究与古中原音乐的关联,学者们似乎在为大众构筑成"桃花源"式的错误文化认知。本文立足于民族音乐学视角,以客家器乐与戏曲音乐为例,从历史深层、文化地理等角度解析客家音乐文化... 由于客家音乐研究过于强调其特殊性以及注重探究与古中原音乐的关联,学者们似乎在为大众构筑成"桃花源"式的错误文化认知。本文立足于民族音乐学视角,以客家器乐与戏曲音乐为例,从历史深层、文化地理等角度解析客家音乐文化的相通一致性特征。客家音乐与其他区域音乐一样,与我国一体化的传统音乐和周边区域音乐之间均存在密切关联,客家音乐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开放性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音乐 器乐曲牌 戏曲音乐 文化关联
下载PDF
中西乐学的对称结构——音乐形态研究方法的若干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童忠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52,共10页
自然界被对称所吸引,其中包括在音乐的王国里,同样或多或少的为对称所支配。本文从笔者发现大小调体系的同中音调.以及探索曾侯乙编钟的三度音系为切入点,列举了若干中西音乐结构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对称现象.从中引申出一些独创性的音乐... 自然界被对称所吸引,其中包括在音乐的王国里,同样或多或少的为对称所支配。本文从笔者发现大小调体系的同中音调.以及探索曾侯乙编钟的三度音系为切入点,列举了若干中西音乐结构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对称现象.从中引申出一些独创性的音乐形态研究方法,提出了诸如双向思维模式、网络思维模式、跨时空对称模式、两点定量分析法、两极方位图示、对称中轴核、三种对称类型等一系列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形态 同中音调 三度音系 反射对称 平移对称 旋转对称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研究四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耀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3,共7页
本文对"结构与音乐结构"、"音乐结构学与中国音乐结构学"、"中国音乐结构学的研究状况"、"腔"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论述。试图对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研究的要点提出初步见解。
关键词 音乐学 音乐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 研究状况 “腔”
下载PDF
爬山调与信天游之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晓芳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爬山调和信天游同属于西部地区的民歌体裁,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如都采用两句一组,每句字数不限,多用比兴的手法,并在歌词中出现大量的方言土语等,使其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同时,由于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不同,两... 爬山调和信天游同属于西部地区的民歌体裁,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如都采用两句一组,每句字数不限,多用比兴的手法,并在歌词中出现大量的方言土语等,使其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同时,由于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不同,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山调 信天游 异同 语言文学 音乐曲调
下载PDF
唐宋乐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I0001,共7页
唐宋乐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难点与困点,要解决这些难点与困点必须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研究才行。例如,从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对应起;唐代正宫的产生;黄钟宫的似乎消失;侧商调的实质;以及《敦煌乐谱》《三五要录》等谱的解译;日本雅乐... 唐宋乐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难点与困点,要解决这些难点与困点必须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研究才行。例如,从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对应起;唐代正宫的产生;黄钟宫的似乎消失;侧商调的实质;以及《敦煌乐谱》《三五要录》等谱的解译;日本雅乐中对某些乐调的误判;宋代出现的无射宫与姜白石认为的侧商调运用等,都必须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解开唐宋乐调的历史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乐调 正宫 黄钟宫 侧商调 《敦煌乐谱》 《三五要录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