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看护培养和子叶部位对儿菜(Brassica juncea Coss.var.gemmifera Lee et Lin)再生芽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汪炳良 孔娟 陈利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99-303,共5页
以‘种都1号儿菜’(BrassicajunceaCoss.var.gemmiferaLeeetLincv.Zhong-DouNo.1)无菌子叶为材料,对看护培养效果及子叶部位对再生芽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叶可以直接分化产生再生芽。在接种子叶的同时,接种已有芽点分化的... 以‘种都1号儿菜’(BrassicajunceaCoss.var.gemmiferaLeeetLincv.Zhong-DouNo.1)无菌子叶为材料,对看护培养效果及子叶部位对再生芽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叶可以直接分化产生再生芽。在接种子叶的同时,接种已有芽点分化的子叶外植体,可以提早再生芽的发生,并能显著提高芽再生率,但对平均再生芽数无明显影响。带子叶柄的完整子叶,其芽再生率最高,并极显著高于不带子叶柄的子叶叶片,但平均再生芽数以不带子叶柄的完整子叶叶片最高;子叶柄培养未能获得再生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菜 子叶部位 看护培养 芽再生
下载PDF
芥菜(Brassica juncea L.)小孢子胚发生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冬 郭平仲 +2 位作者 刘凡 李岩 曹鸣庆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6-81,共6页
对芥菜(Brassica juncea L.)的7种基因型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试验,从供体母株取2~4mm长的花蕾,分离小孢子并将其置于NLN-82液体培养基中薄层培养,先在33℃,后移到25℃继续暗培养,3周后统计形成的球形期至子叶期胚.将成熟的小孢子胚转移... 对芥菜(Brassica juncea L.)的7种基因型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试验,从供体母株取2~4mm长的花蕾,分离小孢子并将其置于NLN-82液体培养基中薄层培养,先在33℃,后移到25℃继续暗培养,3周后统计形成的球形期至子叶期胚.将成熟的小孢子胚转移到无激素MS琼脂培养基直接或经二次分化得到小孢子植株.7种基因型均观察到细胞分裂,6种基因型获得了小孢子胚,3种基因型得到了再生植株.各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差异很大;产量最高的“成都大头菜”,平均每蕾小孢子胚产量为10.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培养 基因型 植株再生 芥菜 母株 暗培养 小孢子胚胎 观察 琼脂培养基 供体
下载PDF
三种类型油菜(Brassica spp.)和野芥菜(B.juncea var.gracilis Tsen et Lee)杂交亲和性及F_1的适合度——潜在基因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小玲 强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通过人工去雄授粉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 3种类型栽培油菜花粉在两地采集的野芥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结合杂交后的结实率 ,探讨了 3种类型油菜和野芥菜杂交的亲和性 .结果表明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与野芥菜的亲和性都非常高 ,... 通过人工去雄授粉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 3种类型栽培油菜花粉在两地采集的野芥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结合杂交后的结实率 ,探讨了 3种类型油菜和野芥菜杂交的亲和性 .结果表明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与野芥菜的亲和性都非常高 ,亲和性指数达 10 .0以上 ,而白菜型油菜和野芥菜的亲和性较低 ,亲和指数小于 0 .2 .子一代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 ,芥菜型油菜向野芥菜杂交一代的适合度没有降低 ,而甘蓝型及白菜型和野芥菜杂交一代的适合度明显下降 ,表现在花粉活力降低 ,结实率极低 .上述结果表明 ,白菜型油菜和野芥菜的基因转移可能性最小 ,甘蓝型居中 ,而芥菜型极易向野芥菜发生基因转移 .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野芥菜 杂交亲和性 适合度 基因转移
下载PDF
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中镉铜锌形态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红霞 刘崴 +3 位作者 李冰 魏巍 张惠娟 陈登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3,共5页
建立了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印度芥菜中镉、铜、锌形态分析方法。为了防止巯基化合物氧化反应的发生,样品采取液氮保护并在-70℃保存,样品分析全流程采取氮吹防氧化措施。在镉、铜、锌胁迫下,诱导产生... 建立了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印度芥菜中镉、铜、锌形态分析方法。为了防止巯基化合物氧化反应的发生,样品采取液氮保护并在-70℃保存,样品分析全流程采取氮吹防氧化措施。在镉、铜、锌胁迫下,诱导产生植物螯合肽(PCs)。在叶片和根部均检测到3种元素的4种形态,植物螯合肽(PC)3-Cd(Cu,Zn)、植物螯合肽(PC)2-Cd(Cu,Zn)、谷胱甘肽(GSH)-Cd(Cu,Zn)、半胱胺酸(Cys)-Cd(Cu,Zn)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结合植物不同部位Cd、Cu、Zn分布规律初步推断,Cd、Cu、Zn在与GSH及Cys的结合上存在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印度芥菜 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利用RAPD标记鉴定芥菜(Brasica juncea Cos.)品种(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乔爱民 刘佩瑛 +2 位作者 雷建军 黄学林 傅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3-76,共4页
从60种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种引物,对8个芥菜变种的16个品种(每个变种有2个品种)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鉴定,能快速、灵敏、较为简便获得了16个芥菜品种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引... 从60种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种引物,对8个芥菜变种的16个品种(每个变种有2个品种)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鉴定,能快速、灵敏、较为简便获得了16个芥菜品种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在16个品种上都有其特征DNA带,一般只有1条,少数有2条.在同1个变种的2个品种之间存在着丰富的RAPD标记,通过比较2个品种各自独具的RAPD标记,就可明确地将2个品种区分.在所用的7种引物中,没有1种能同时将8对芥菜品种全部区分开,但用2种或2种以上的引物就完全可以将8对芥菜品种全部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RAPD标记 品种 鉴定
下载PDF
紫色与绿色芥菜种质间色素差异及其相关品质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慧敏 朱云娜 +2 位作者 谢景 周润嫦 李海渤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97,共12页
以8个绿叶芥菜品种和11个紫叶芥菜品种为试材,测定、分析紫叶芥菜与绿叶芥菜叶片色差值及色素、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VC含量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叶色芥菜种质色素含量及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叶芥菜品种叶片的a值... 以8个绿叶芥菜品种和11个紫叶芥菜品种为试材,测定、分析紫叶芥菜与绿叶芥菜叶片色差值及色素、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VC含量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叶色芥菜种质色素含量及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叶芥菜品种叶片的a值显著高于绿叶芥菜品种,而L值、b值以及叶绿素a/b值显著低于绿叶芥菜品种;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绿叶芥菜品种,平均值是绿叶芥菜的17.09倍;总酚、类黄酮、VC含量总体上高于绿叶芥菜品种,而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综上,紫叶芥菜花青素、总酚、类黄酮、VC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较好,可作为高花青素保健型蔬菜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紫色 绿色 花青素 叶绿素 可溶性糖 VC
下载PDF
12个叶用芥菜品种在洞庭湖区的综合性状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连勇 万正杰 +3 位作者 冷容 孟秋峰 谈雨婷 黄科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0-14,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洞庭湖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叶用芥菜品种,针对洞庭湖区叶用芥菜品种单一、品种退化明显等问题,以华容大叶芥为对照(CK),对引进的华芥5号等叶用芥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叶用芥菜品种中,叶宽是甬包芥2号最宽...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洞庭湖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叶用芥菜品种,针对洞庭湖区叶用芥菜品种单一、品种退化明显等问题,以华容大叶芥为对照(CK),对引进的华芥5号等叶用芥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叶用芥菜品种中,叶宽是甬包芥2号最宽,为42.97 cm,显著宽于其他品种,中肋宽度是甬包芥2号最宽,为11.46 cm,显著宽于其他品种,中肋厚度是1号宽柄芥最厚,为1.14 cm;产量以渝芥1号最高,达7 981.08 kg/667m^(2),显著高于CK的5 964.83 kg/667m^(2),比CK增产33.80%,其次是1号宽柄芥,产量为7 436.63 kg/667m^(2),比CK增产24.67%,再次是华芥5号、华芥7号、渝芥优2号、3号宽柄芥和甬包芥2号,但上述各品种间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叶宽、中肋厚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叶宽又与中肋宽度、中肋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考虑到产量以及产量与叶宽、中肋宽度和厚度的相关性,渝芥1号、1号宽柄芥和甬包芥2号适合在洞庭湖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引种 品比试验 产量 洞庭湖区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Indian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Germplasm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被引量:3
8
作者 Muhammad Ayub Khan Malik Ashiq Rabbani +2 位作者 Muhammad Munir Saifullah Khan Ajmal Muhammad Azim Malik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5-392,共8页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45 Indian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L.) genotypes comprising 37 germplasm collections, five advance breeding lines and three improved cultivars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DNA level using the rand...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45 Indian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L.) genotypes comprising 37 germplasm collections, five advance breeding lines and three improved cultivars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DNA level using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technique. Fifteen primers used generated a total of 92 RAPD fragments, of which 81 (88%) were polymorphic. Of these, 13 were unique to accession ‘Pak85559'. Each primer produced four to nine amplified products with an average of 6.13 bands per primer. Based on pairwise comparisons of RAPD amplification products, Nei and Li's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accessions. Pairwise similarity indices were higher among the oilseed accessions and cultivars showing narrow ranges of 0.77-0.99. An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these genetic similarities placed most of the collections and oilseed cultivars close to each other, showing a low level of polymorphism between the accessions used. However, the clusters formed by oilseed collections and cultivars were comparatively distinct from that of advanced breeding lines. Genetically, all of the access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a few major groups and a number of individual accessions. Advanced breeding lines were relatively divergent from the rest of the accessions and formed independent clusters. Clustering of the accessions did not show any pattern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RAPD markers and the collection sites. A low level of genetic variability of oilseed mustard was attributed to the selection for similar traits and horticultural uses. Perhaps close parentage of these accessions further contributed towards their little diversity.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RAPD is a simple and fast technique to compar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pattern of variation among the gene pool of this cr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juncea genetic diversity GERMPLASM oilseed mustard Pakistan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原文传递
根肿菌侵染茎瘤芥不同时期效应子基因表达动态分析
9
作者 王香梅 田芹 廖静静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10,共10页
效应子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明确效应子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过程中的功能,首先通过qRTPCR对效应子基因在侵染不同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从而对根肿菌中效应子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利用TBtools对效应子蛋白进行结构域分析... 效应子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明确效应子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过程中的功能,首先通过qRTPCR对效应子基因在侵染不同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从而对根肿菌中效应子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利用TBtools对效应子蛋白进行结构域分析,以期明确效应子所具备的功能。结果表明:根肿菌中的效应子包含LxAR类效应子13个、RxLR类效应子13个和其余未分类效应子66个;其中,LxAR类效应子的表达量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0周和5周较高,说明其主要在休眠孢子阶段和孢子成熟阶段起作用;RxLR类效应子中,RxLR1类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3~5周表达量较高,主要在皮层侵染期起作用,RxLR2类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0周表达量较高,主要在休眠孢子期起作用。由此推测,LxAR和RxLR类效应子可能分别在促进生长发育和控制基因表达、抑制酶活等方面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根肿病 芸薹根肿菌 效应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卡那霉素在转基因芥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爽 雷建军 +1 位作者 陈国菊 曹必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1-507,共7页
为了找出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遗传转化中最佳的卡那霉素(Kan)筛选浓度,将芥菜的子叶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Kan的分化培养基中,当Kan浓度达到30mg/L时,外植体的分化完全受到抑制。将芥菜种子播种于含有不同浓度Kan的培养基中,当Kan... 为了找出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遗传转化中最佳的卡那霉素(Kan)筛选浓度,将芥菜的子叶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Kan的分化培养基中,当Kan浓度达到30mg/L时,外植体的分化完全受到抑制。将芥菜种子播种于含有不同浓度Kan的培养基中,当Kan浓度达到200mg/L时,长出的幼苗完全白化;利用叶片涂抹方法,将不同浓度的Kan涂抹于田间生长的植株叶片上,当Kan浓度达到200mg/L时,被处理的叶片完全变白。为了对转基因芥菜后代中外源基因的分离情况进行遗传学分析,分别用200mg/L的Kan处理以npt-Ⅱ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芥菜的种子和转基因芥菜后代植株的叶片,利用χ2测验分析试验结果,4个含有单拷贝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后代,对Kan的抗感分离都符合31的分离规律;而2个含有双拷贝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其中一个对Kan的抗感分离符合31而不符合151,另一个对Kan的抗感分离既符合31也符合151,双拷贝外源基因在转基因芥菜中的整合方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最后,用PCR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因此,利用Kan对转基因芥菜后代进行筛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芥菜 转基因后代
下载PDF
芥菜花粉形态特征及分类初探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孟秋峰 汪炳良 +1 位作者 皇甫伟国 王毓洪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对芥菜(Brassica junceaCzern.et Coss.)17个变种的代表品种的花粉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芥菜花粉形状呈近球形、长球形或超长球形,随品种而异;花粉大小虽在变种间具有明显差异,但不能作为准确的变种分类依据;变种间在花粉... 对芥菜(Brassica junceaCzern.et Coss.)17个变种的代表品种的花粉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芥菜花粉形状呈近球形、长球形或超长球形,随品种而异;花粉大小虽在变种间具有明显差异,但不能作为准确的变种分类依据;变种间在花粉的萌发器官和外壁纹饰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其特征可以对芥菜进行分类.其结果支持传统的芥菜种以下水平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brassica juncea Czern.et coss.) 品种 花粉形态 分类
下载PDF
EDTA对2种芥菜型油菜幼苗富集Pb的效应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亚华 沈振国 宗良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0,i006,共5页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Pb胁迫下2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Czern.etCoss.)幼苗生长及富集Pb的效应。结果表明,单独用0 5和1 0mmol LPb或EDTA处理可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Pb和EDTA复合处理可以降低...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Pb胁迫下2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Czern.etCoss.)幼苗生长及富集Pb的效应。结果表明,单独用0 5和1 0mmol LPb或EDTA处理可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Pb和EDTA复合处理可以降低各自的生物毒性。当Pb和EDTA等浓度复合处理时,植株生物量与对照植株无明显差异,说明游离态Pb或EDTA对幼苗具有毒害作用,而螯合态Pb-EDTA基本不具有生物毒性。EDTA处理促进Pb从根系向地上部运输,促进Pb在地上部积累。当c(EDTA) c(Pb)为1 2时,地上部铅积累总量达到最高。随c(EDTA)的增加,根系铅积累总量反而下降。2个芥菜型油菜品种对EDTA的处理效应表现极为相似,生物量大的品种具有较高的Pb积累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植物吸收 芥菜型油菜
下载PDF
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朝辉 雷建军 +5 位作者 曹必好 钟小林 李蓉芬 江渝 彭家和 何凤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6-501,共6页
以叶用和茎用芥菜的子叶、叶片及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筛选 12种含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 ,综合分析与确定影响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各因素的最佳值 ,以及对再生抗性苗的PCR、Southern、Northern及抗虫鉴定 ,筛选到了能稳定表达外源... 以叶用和茎用芥菜的子叶、叶片及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筛选 12种含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 ,综合分析与确定影响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各因素的最佳值 ,以及对再生抗性苗的PCR、Southern、Northern及抗虫鉴定 ,筛选到了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转基因再生体系 外植体 培养基 抗虫育种 CPTI基因 农杆菌介导
下载PDF
榨菜下胚轴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艳梅 于锡宏 +2 位作者 蒋欣梅 卢志权 丛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628-3631,共4页
以榨菜(Brassica juncea Czern. et Coss. var. tumida)B2-1014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激素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茎段离体培养的植株高频再生体系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以榨菜(Brassica juncea Czern. et Coss. var. tumida)B2-1014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激素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茎段离体培养的植株高频再生体系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8 mg/L NAA,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MS+0.2 mg/L NAA,在此培养条件下,B2-1014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90.0%,不定芽诱导率达92.2%,不定根诱导率达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brassica juncea Czern. et coss. VAR. tumida) 下胚轴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下载PDF
雪里蕻腌菜的质构与果胶组分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大云 丁霄霖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对雪里蕻腌菜中果胶组分的含量与质构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 ,雪里蕻腌菜在正常腌渍过程中总果胶含量趋于稳定 ,而水溶性果胶增加至一稳定值 ,六偏磷酸钠溶解性果胶下降至一稳定值 .在腐烂过程中 ,总果胶含量显著下降 ,同时水溶性果胶组分... 对雪里蕻腌菜中果胶组分的含量与质构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 ,雪里蕻腌菜在正常腌渍过程中总果胶含量趋于稳定 ,而水溶性果胶增加至一稳定值 ,六偏磷酸钠溶解性果胶下降至一稳定值 .在腐烂过程中 ,总果胶含量显著下降 ,同时水溶性果胶组分增加和六偏磷酸钠溶解性果胶下降明显 .研究结果表明 ,可用检测雪里蕻腌菜醇不溶物中果胶组分含量的变化来监测腌菜质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里HONG 腌菜 果胶 质构 组分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芥菜cDNA-AFLP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桑燕 汤青林 +2 位作者 王志敏 宋明 任雪松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5,共5页
选用红叶芥和青叶大头菜为试材,对cDNA-AFLP反应体系中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芥菜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Mg2+浓度1.2mmol/L,dNTP浓度0.2 mmol/L,TaqDNA聚合酶加入0... 选用红叶芥和青叶大头菜为试材,对cDNA-AFLP反应体系中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芥菜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Mg2+浓度1.2mmol/L,dNTP浓度0.2 mmol/L,TaqDNA聚合酶加入0.8 U时,选扩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eDNA-AFLP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九头芥梅干菜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超 汪江英 +1 位作者 时磊 黄师荣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研究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得到的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经液-液分相先后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萃余相。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测试等方法评价各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用福林酚法测定各样品的总酚含量... 研究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得到的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经液-液分相先后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萃余相。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测试等方法评价各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用福林酚法测定各样品的总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潜力。其中,乙酸乙酯相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测试中活性最强。而且,其总酚含量也最高(17.57mg没食子酸当量/g)。另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各样品中存在的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发现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及其各溶剂萃取组分中均含有没食子酸,而且为主要成分。试验证明,九头芥梅干菜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物质的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头芥 梅干菜 提取物 DPPH 还原力 总酚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芥菜的起源与驯化探索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忠松 游亮 +3 位作者 杨柳 陈浩 杨斌 康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9-655,共7页
本文综合分析有关芥菜的考古发现、历史文献记载、演变和分类研究、传播路线、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芥菜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结果,提出芥菜起源于中国,经过杂交渐渗,沿南(茶马古道)、北(丝绸之路)2条途径由东向西传播到... 本文综合分析有关芥菜的考古发现、历史文献记载、演变和分类研究、传播路线、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芥菜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结果,提出芥菜起源于中国,经过杂交渐渗,沿南(茶马古道)、北(丝绸之路)2条途径由东向西传播到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中东诸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起源 线粒体基因组 变异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选育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石开 刘其宁 +4 位作者 吴学英 苏振喜 张庆莹 邱怀珊 赵庭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1997年在芥菜型油菜(B.juncea)隐性核不育材料05S姊妹交后代中发现具光温敏感特性的不育材料,于1999年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在昆明(北纬25°01′)自然温光气候条件下,K121S表现稳定的夏播不育,秋播可育。不育期间不育株率及不... 1997年在芥菜型油菜(B.juncea)隐性核不育材料05S姊妹交后代中发现具光温敏感特性的不育材料,于1999年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在昆明(北纬25°01′)自然温光气候条件下,K121S表现稳定的夏播不育,秋播可育。不育期间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可达100%,可育期间自交结实率可达到70%以上。K121S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可育;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不育。K121S恢复源广泛,可利用于两系育种及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 油菜 光温敏核不育系 K121S 选育
下载PDF
雪菜中芥子苷酶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大云 杨方琪 郇延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0-46,共7页
借助于硫脲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雪菜中的芥子苷的酶解性质进行了研究。经检测,实验用雪菜中芥子苷含量为0.07%。单因素实验显示,芥子酶的最适pH6.0~7.0,最适温度70℃,Vc对芥子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0.5%Na... 借助于硫脲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雪菜中的芥子苷的酶解性质进行了研究。经检测,实验用雪菜中芥子苷含量为0.07%。单因素实验显示,芥子酶的最适pH6.0~7.0,最适温度70℃,Vc对芥子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0.5%NaCl对芥子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表明,pH是影响芥子酶活的高度显著性因素,NaCl浓度为显著性因素。RSA优化试验得出,在室温20℃下20%雪菜汁中芥子苷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6.56,NaCl浓度3.47%,冷冻干燥芥子酶粗酶粉添加量5.37mg(5ml20%雪菜汁中),反应1h,最大酶活可达7.67u。研究结果可供腌制雪菜加工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芥子酶 芥子苷 腌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