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文史互证互生中弘扬中国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1
作者 宋运娜 朱忠元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近代文学的教学中是近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运用启发、探究、讲授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用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增强爱国意识,用文学...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近代文学的教学中是近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运用启发、探究、讲授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用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增强爱国意识,用文学的情感体验性内化爱国情感,在文史互证互生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目标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互证 近代文学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精神
下载PDF
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与性别书写研究——以冯铿、张资平作品为例
2
作者 许再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运用文学社会学研究法,对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背景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研究,以冯铿、张资平的作品为例分析西方现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乡村相遇的多重面影,揭示“原罪”“救赎”意识、“宽恕”“仁爱”教义、男女平等观等与岭东乡土官... 运用文学社会学研究法,对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背景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研究,以冯铿、张资平的作品为例分析西方现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乡村相遇的多重面影,揭示“原罪”“救赎”意识、“宽恕”“仁爱”教义、男女平等观等与岭东乡土官本位思想、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封建社会“贞操观”“节烈观”之间产生的剧烈冲突。将性别书写置于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中考察,剖析现代化转型的阵痛期里,新女性以积极“介入”的姿态不断进行探寻试错,拒绝成为被男作家物化的“客体”,勇敢反抗封建伦理和基督教道德规范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东基督教 本土化 性别书写 文史互证
下载PDF
北宋新旧党争影响下的笔记小说创作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国赋 叶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共8页
北宋新旧党争是宋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进行论述的笔记小说亦有不少。整理涉及新旧党争的55部笔记小说,其类别有:其一,属于旧党成员并坚定地反对变法者;其二,与旧党成员有亲缘或师从关系者;其三,与新党成员有亲缘关系者。他们在笔... 北宋新旧党争是宋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进行论述的笔记小说亦有不少。整理涉及新旧党争的55部笔记小说,其类别有:其一,属于旧党成员并坚定地反对变法者;其二,与旧党成员有亲缘或师从关系者;其三,与新党成员有亲缘关系者。他们在笔记小说中记录政事,描写党争,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得笔记小说成为党派斗争的另一面镜子。其目的或补史之阙,或为党争而作,涉及新旧两党关于新法的论争、旧党对于新党用人方面的不赞成、新旧党人在学术上的冲突、新旧党争中的诗案、旧党对于新党人士的人身攻击、旧党指责王安石《日录》的问题等6个方面。而这6个方面中具有文学性的小说故事大多出现在写作于南宋时期的笔记小说中,以打击新党为写作目的。其写作手法主要有扭曲事实、虚构故事和曲意理解及引申发挥等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党争 笔记小说 文史互证 王安石
下载PDF
地域史视野下党史国史研究及其三重取向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文治 《苏区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47-55,共9页
地域史视野下党史国史研究,包括某区域或地方的党史国史作为对象的历史研究,都是基于地方档案、民间文献、口述史料及其它实物史迹材料基础上的党史国史个案性史学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地域史视野下党史国史研究已成为历史学研究... 地域史视野下党史国史研究,包括某区域或地方的党史国史作为对象的历史研究,都是基于地方档案、民间文献、口述史料及其它实物史迹材料基础上的党史国史个案性史学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地域史视野下党史国史研究已成为历史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与突破口。文章拟从相关资料基础、研究范式与历史学田野调查法应用三重取向,就地域史视野下党史国史研究进行一定程度的审视与反思,希冀进一步推动党史国史研究趋向更为健康与切实的学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史 党史国史 资料基础 研究范式 历史学田野调查法 互证
下载PDF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 被引量:45
5
作者 鲁国尧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共6页
“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都是传统的方法,如今都应该珍重、继承、发扬。褒此抑彼,或只取其一,都有碍于学术发展。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史的最佳方法,或者最佳方法之一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结合、融会,这是新... “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都是传统的方法,如今都应该珍重、继承、发扬。褒此抑彼,或只取其一,都有碍于学术发展。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史的最佳方法,或者最佳方法之一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结合、融会,这是新的“二重证据法”,笔者提倡此法。也运用此法,写成《“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笔者还提出语言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指出“鬼魅犬马化”和“犬马鬼魅化”都是值得警惕的现象,实事求是是语言研究的基石,是语言学人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考证法 历史比较法 汉语研究 "犬马鬼魅法则" 二重证据法 "颜之推谜题"
下载PDF
“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景蜀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41,共8页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此方法之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史料之拓展和解读之深入。魏晋...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此方法之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史料之拓展和解读之深入。魏晋南北朝诗文的史料价值,大致有二:一,在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习、个人生活等方面,可补正史之阙。二,大量个人情感心态成分本身即构成当时历史的一个侧面。用此时期诗文证史,在解读时应做到:一,能感之。“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二,对作者其人其文,“具了解之同情”。其三,对诗文典故,要按陈先生的原则,仔细而审慎地考辩其中之古典今典,分析论证解释其真正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格 文史互证 史学方法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下载PDF
“文史互证”方法在高校古代文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定一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17-121,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颇多缺陷与痼疾.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改革,并利用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将这一方法引入课堂之内,以史籍佐证文学;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颇多缺陷与痼疾.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改革,并利用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将这一方法引入课堂之内,以史籍佐证文学;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阅读、鉴赏及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 教学 文史互证 应用
下载PDF
唐、五代笔记诗话纠缪——以刘禹锡事迹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卞孝萱 《阅江学刊》 200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以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事迹为例,将唐、五代笔记诗话中的有关记载,逐一考证,去伪存真。
关键词 文史互证 去伪存真 刘禹锡
下载PDF
中唐贤相杨绾墓志发微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卫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6-22,共7页
为研究杨绾其人,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杨绾墓志》等墓志志文和考释相关文献,对杨绾的为官经历、品行与修养、葬地少陵原、唐代科举存废之争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杨绾墓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位中唐贤相的家族世系、生平宦迹、婚姻... 为研究杨绾其人,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杨绾墓志》等墓志志文和考释相关文献,对杨绾的为官经历、品行与修养、葬地少陵原、唐代科举存废之争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杨绾墓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位中唐贤相的家族世系、生平宦迹、婚姻、卒葬以及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情况;杨绾、贾至等提出贡举之弊,主张置孝廉科、力田科等,引发时人在思想观念上趋向以致用之学取士,中唐制科出现向儒学化靠拢的变化;杨绾清廉俭朴、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在朝臣中起到了榜样和导向的作用;墓志中有部分内容与新、旧《唐书》等相关史料记载一致,还有包括杨绾的出生时间为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等许多内容能够补传统文献记载之缺,杨绾兴廉察孝的主张也为解决这一时期中唐科举存废之争问题提供了线索,这些墓志志文多处可与文献互证,对于中唐史事的研究多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学 《杨绾墓志》 文献互证 科举 少陵原
下载PDF
论陈寅恪文史互证对《莺莺传》文本解读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长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0-122,共3页
陈寅恪先生以"历史之眼光"解读文学作品被誉为"学术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从唐代重婚宦的社会风尚中、从文士风流的艳情诗中、从传奇创作的风习中、甚至从古文运动与传奇创作的联系中解读《莺莺传》,可以称为"... 陈寅恪先生以"历史之眼光"解读文学作品被誉为"学术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从唐代重婚宦的社会风尚中、从文士风流的艳情诗中、从传奇创作的风习中、甚至从古文运动与传奇创作的联系中解读《莺莺传》,可以称为"《莺莺传》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但后来的研究者按照陈寅恪先生文史互证的研究思路去不断解读《莺莺传》时,有时不免走入歧途。只有以文本细读来做文史互证的补充,才能避免这种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莺传》 文史互证 文本细读 价值
下载PDF
《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的方法论意义
11
作者 董希平 郭兴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4-99,共6页
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诗歌创作与演唱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唐诗成熟与繁荣又和唐乐有重要关联。唐诗在唐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歌诗","歌诗"的发展则与唐教坊关系密切,唐教坊作为一个准娱乐行政机构,在唐诗创作... 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诗歌创作与演唱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唐诗成熟与繁荣又和唐乐有重要关联。唐诗在唐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歌诗","歌诗"的发展则与唐教坊关系密切,唐教坊作为一个准娱乐行政机构,在唐诗创作与传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王立著《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从制度层面对此做一解读,并在方法论层面上做出了系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教坊 历史还原 制度与文学 文史互证
下载PDF
论古诗注释的维度
12
作者 周金标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2-56,共5页
古诗注释在中国有千年的学术实践,但至今对其理论的梳理尚属寥寥。总体而言,古代学者对诗注用力之处有四:一是历史考证,表现为年谱、编年和广泛的诗史互证;二是对典故及其它文学因素的阐发;三是以追究语言化用为对象的引证传统;四是对... 古诗注释在中国有千年的学术实践,但至今对其理论的梳理尚属寥寥。总体而言,古代学者对诗注用力之处有四:一是历史考证,表现为年谱、编年和广泛的诗史互证;二是对典故及其它文学因素的阐发;三是以追究语言化用为对象的引证传统;四是对文本意义的开掘。历史、文学、语言和意义,构成中国古诗注释的四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注释 诗史互证 引证
下载PDF
小说与历史的互证——以《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为例
13
作者 杨东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0-65,59,共7页
明朝成化年间,王臣在苏州索括书画、古玩,引起了秀才的抗议活动,这在史学典籍和小说中都有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位立场、关注角度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两者在记述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从而使小说对此事件的记载有弥补史学典籍不足之作... 明朝成化年间,王臣在苏州索括书画、古玩,引起了秀才的抗议活动,这在史学典籍和小说中都有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位立场、关注角度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两者在记述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从而使小说对此事件的记载有弥补史学典籍不足之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小说虽有虚构成分,但如果采用合适的运用方式,小说也是很好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互证 《醉醒石》 《明史》
下载PDF
历史镜像中的《皇华集》诗歌——《李朝实录》、《皇华集》的互文阅读
14
作者 杜慧月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52-57,共6页
明朝与李朝建立宗藩关系后,自正统十四年始,明朝文臣出使朝鲜之际常与朝鲜文臣应酬唱和,诗酒雅会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朝鲜政府将其刊刻为《皇华集》。作为一部大型的唱和诗文总集,《皇华集》的强烈的政治外交色彩,使诗歌背后的真意只有借... 明朝与李朝建立宗藩关系后,自正统十四年始,明朝文臣出使朝鲜之际常与朝鲜文臣应酬唱和,诗酒雅会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朝鲜政府将其刊刻为《皇华集》。作为一部大型的唱和诗文总集,《皇华集》的强烈的政治外交色彩,使诗歌背后的真意只有借助《李朝实录》方能窥出。现通过文史互证,揭示《皇华集》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文学文本的政治外交和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华集》 《李朝实录》 文史互证
下载PDF
当小说遇到档案——关于郑念形象的文史互证
15
作者 张民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4-69,共6页
华人女作家郑念(Nien Cheng,1915-2009)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她在“文革”期间所受的迫害及平反经历通过其自传体小说《上海生死劫》而广为人知。该小说的书写及传阅不仅使她成功跻身于海外华文文坛,成为伤痕文学、“文革”写作的... 华人女作家郑念(Nien Cheng,1915-2009)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她在“文革”期间所受的迫害及平反经历通过其自传体小说《上海生死劫》而广为人知。该小说的书写及传阅不仅使她成功跻身于海外华文文坛,成为伤痕文学、“文革”写作的代表作家,同时也塑造了其几无瑕疵的一代名媛形象。业已解密的英国外交档案则披露了数件与郑念相关的文件,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初郑念在上海生活及社交活动的几个片段:其一是所谓的“郑念情报系统”,英方对其真实身份的怀疑;其二是郑念提交给英方的一份“中国观察报告”,这与其作为一名外企总经理助理的身份不符。笔者以文史互证的方法将这几件外交档案与《上海生死劫》中的相关叙述加以对照,发现了一些令人疑窦丛生的情节,至少是对郑念现有形象的某种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念 《上海生死劫》 英国外交档案 文史互证
下载PDF
循证数字人文证据整合的基本框架与具体流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尚宏利 张思洁 +2 位作者 魏志鹏 杨克虎 周文杰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年第11期38-47,共10页
[目的/意义]循证方法已成为管理、教育、经济和法律等社会领域的重要研究范式。在数字人文研究中,如何从原始文献资料中获取和加工证据,以便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议题。[方法/过程]本文以社会认... [目的/意义]循证方法已成为管理、教育、经济和法律等社会领域的重要研究范式。在数字人文研究中,如何从原始文献资料中获取和加工证据,以便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议题。[方法/过程]本文以社会认识层次论作为循证数字人文证据综合的理论基础,解析了循证数字人文证据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以原始文献和二手文献中的原始证据与二手证据的综合过程为例,演示了多元互证的具体流程。[结果/结论]本文提出了循证数字人文的证据层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效度和认知两个方面探讨了循证效度协同问题。基于前序研究,本文还对循证数字人文的多元互证模式与途径进行了归纳梳理。本文所提出的循证数字人文研究中证据整合的范式,有助于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循证数字人文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数字人文 多元互证 证据整合 古籍文献
下载PDF
“诗史互证”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
17
作者 邱小毛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0-131,135,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实际上是文学史教学的延续。其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诗史互证"的过程:"以诗证史",重在对于文学史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以史证诗",重在对于文学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 诗史互证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作品选
下载PDF
论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冬梅 郭贺 傅鑫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0-42,共3页
探索了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认为可分为四种:诗史互证、多重证据法、科学思维法、从文化的视野视察文学,并对此分别加以阐述。
关键词 陈寅恪 文学研究方法 诗史互证
下载PDF
世纪末文人的新旧冲突与济世情怀——以刘鹗《老残游记》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东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刘鹗的《老残游记》作为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体现出传统宗法专制社会大厦将倾之时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对国运的忧虑与兼济之情。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刘鹗的思想资源、政治观点和救国方略、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文学观点四个方面,探... 刘鹗的《老残游记》作为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体现出传统宗法专制社会大厦将倾之时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对国运的忧虑与兼济之情。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刘鹗的思想资源、政治观点和救国方略、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文学观点四个方面,探究以刘鹗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在特殊的历史变革境遇中所经历的思想巨变与应对策略,从而为揭橥新旧思想的转换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鹗 《老残游记》 文史互证 济世情怀
下载PDF
传存三千灵鬼的心魂——评严迪昌著《清诗史》
20
作者 王利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53-55,共3页
严迪昌先生的《清诗史》是一部描述有清一代诗人复杂多元的精神历程的心灵史。它在地域文化 网络和家族文化网络中,对数以百计的诗人作了行年的考辨、艺术精神特质的挟发,指出了清诗嬗变所呈现的 “朝”、“野”离立之势。批判了以皇帝... 严迪昌先生的《清诗史》是一部描述有清一代诗人复杂多元的精神历程的心灵史。它在地域文化 网络和家族文化网络中,对数以百计的诗人作了行年的考辨、艺术精神特质的挟发,指出了清诗嬗变所呈现的 “朝”、“野”离立之势。批判了以皇帝为首的宗室集群及其辐射的朝阙网络所具有的话语霸权,昭示了清代诗歌 所具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清诗史》探觅诗人的心灵底蕴,始终以揭橥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际为前提,立足于 文本本位,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书中对那些貌似寻常而内里深沉的人物的解剖,尤能显示著者那看透世事 人心的犀利眼光。书中对诗人群体和诗学大家的分析,都选择了独特的切入角度,其论述语言也有着强烈的个 人化色彩。著者的踏实学风使该书的学术成就代表了当代清诗研究应有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迪昌 《清诗史》 诗史互证 书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