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力学敏感性微RNA-337-3p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介导脊柱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制
1
作者 孙猛 董丰琴 +5 位作者 廖腾 时国华 杨晓青 胡晓东 郭逸冰 于凤宾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79-385,391,共8页
目的探讨力学敏感性微RNA-337-3p(miR-337-3p)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成骨分化介导脊柱废用性骨质疏松症(DOP)发生的机制。方法分别给予人、小鼠、大鼠的BMSC机械牵张力学刺激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 目的探讨力学敏感性微RNA-337-3p(miR-337-3p)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成骨分化介导脊柱废用性骨质疏松症(DOP)发生的机制。方法分别给予人、小鼠、大鼠的BMSC机械牵张力学刺激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BMSC中miR-337-3p的表达,通过抑制大鼠miR-337-3p的表达构建失重力模型。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查大鼠骨量,评估miR-337-3p对DOP发生的影响。调控大鼠BMSC中miR-337-3p的表达,采用克隆增殖检测miR-337-3p对大鼠BMSC增殖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异位成骨分化检测miR-337-3p对大鼠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寻找miR-337-3p的靶基因。结果机械牵张力学刺激抑制人、小鼠、大鼠来源的BMSC中miR-337-3p的表达,诱导BMSC成骨分化过程中各组miR-337-3p的表达显著降低。miR-337-3p敲除及功能抑制可缓解失重力引起的骨丢失,促进大鼠BM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过表达miR-337-3p可抑制大鼠BM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miR-337-3p抑制整合素β样蛋白1(ITGBL1)的表达。结论miR-337-3p通过抑制BMSC的增殖和分化介导脊柱DOP发生,抑制miR-337-3p的表达和功能可以缓解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间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龟板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周健洪 陈东风 +4 位作者 黎晖 杜少辉 李伊为 邓汝东 张赛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中药龟板血清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培养,经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和CD44染色及两者双重染色鉴定后,分别从光学显微镜下... [目的]观察益肾中药龟板血清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培养,经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和CD44染色及两者双重染色鉴定后,分别从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的MSC表型特征、四甲基偶氯唑盐(MTT)染色后MSC的吸光值以及以Brdu、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后MSC的阳性细胞数变化等角度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龟板血清条件下MSC的生长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龟板血清均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MSC增殖活力和增加Brdu、PCNA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龟板血清可促进MSC的增殖而有利于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推测这可能是龟板补肾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药理学 补肾 骨髓祖代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的修复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雅娟 李秀东 +3 位作者 陈强 凌翎 刘丽珠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6-83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②结扎大鼠胰腺组织及其血管6~7 h制作胰腺局部坏死模型.将分离、纯化、诱导的MSC和骨髓细胞用DAPI标记,分别移植到实验组(移植MSC)和对照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并于2周后取胰腺组织检测.结果:①体外扩增的MSC诱导转化后,细胞由初期的长梭形变成多角形或圆形并逐渐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大部分细胞团呈亮红色,初步表明MSC可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坏死的胰腺组织被修复,变黑的胰腺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胰腺组织中存在核呈兰色荧光的细胞;对照组的动物腹腔积水、粘连,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大鼠骨髓MSC可在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并可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中胚层 胰腺 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会珍 李蒙 +1 位作者 李瑞玉 吴立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79-984,共6页
背景:中药淫羊藿一直以来被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目的:探讨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影响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 背景:中药淫羊藿一直以来被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目的:探讨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影响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检测淫羊藿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钙素、骨涎蛋白等,了解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机制。结果与结论: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在诱导培养的早期淫羊藿苷可以提高细胞的磷酸酶活性,在诱导培养的晚期增加细胞钙化结节数,促进骨钙素分泌量,显著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胰岛样生长因子1、骨桥蛋白和骨涎蛋白等的表达水平。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性分化有促进作用,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淫羊藿 淫羊藿苷 分化 增殖 成骨性分化 骨形成 骨吸收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吕玉明 程立明 +5 位作者 裴国献 蔡哲 舒峻 张可华 郭丽丽 俞庆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采用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3种物质作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基本辅剂,定向诱导犬第2代BMSCs,探讨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和成骨细胞的特征性鉴定方法。方法:... 目的:采用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3种物质作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基本辅剂,定向诱导犬第2代BMSCs,探讨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和成骨细胞的特征性鉴定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行犬髂骨穿刺,采集骨髓15~20mL,全骨髓10%FBS 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将第2代纯化的BMSCs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接种于含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的DMEM/FI2培养液的培养瓶(皿)中,体外扩增培养、传代。对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骨桥素以及Ⅰ型胶原相关蛋白免疫荧光化学检测鉴定细胞性质。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形态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呈均匀分布生长。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呈均匀分布生长,传代后细胞体积略变大;BMSCs成骨诱导增殖后电镜下细胞呈多边形,可见ALP染色阳性;经成骨细胞诱导培养14d后,细胞骨桥素以及Ⅰ型胶原相关蛋白表达阳性。结论:B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体外定向诱导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成骨细胞,且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成骨细胞 诱导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暖 毛秉豫 +4 位作者 杨雷 徐国昌 叶松山 张培华 张瓅芳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093-1096,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活力、血管形成能力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EPCs,设10-4、10-3、10-2g/L黄芪提取物组和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活力、血管形成能力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EPCs,设10-4、10-3、10-2g/L黄芪提取物组和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EPCs黏附、迁移、血管形成能力的差异;MTT法检测EPCs的活力变化;RT-PCR法检测EPCs中e NOS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PCs中e 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黄芪提取物组促EPCs黏附、迁移、血管形成能力均显著增强,且呈浓度依赖性(F值分别为15.256、13.633、97.549,均P<0.05);EPCs的活力显著增加,呈时间(F时间=9.755)和浓度依赖性(F组间=10.018);且EPCs中e NOS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呈浓度依赖性(F值分别为56.356、77.125,均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具有调控EPCs促血管新生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上调e NOS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骨髓祖代细胞 细胞黏附 细胞运动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载PDF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艳丽 韩宏光 +2 位作者 黄带发 贺顺川 李予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0期8775-8780,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心脏生物瓣和机械瓣都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而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有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成为瓣膜替代物的理想选择。目的:探讨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进展。方法:应用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分析关于组织工程... 背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心脏生物瓣和机械瓣都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而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有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成为瓣膜替代物的理想选择。目的:探讨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进展。方法:应用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分析关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文献,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三大要素为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细胞种植。结果与结论:心脏瓣膜修复和置换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性疾病的主要外科手段。目前,主要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种子细胞有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经脱细胞处理的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细胞种植后支架表面会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胞层,其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学术探讨 心脏瓣膜 种子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祖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主动脉瓣膜 脱细胞 生物支架 生物反应器 细胞因子
下载PDF
bFGF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促进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志伟 马秀现 +1 位作者 李天晓 党晓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干细胞动员剂对促进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大耳白兔均切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兔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随机分4组(每组10只)(1)bFGF组,在缺血后肢肌内多次注射重组人b...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干细胞动员剂对促进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大耳白兔均切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兔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随机分4组(每组10只)(1)bFGF组,在缺血后肢肌内多次注射重组人bFGF蛋白;(2)G-CSF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bFGF+G-CSF组,按bFGF组和G-CSF组的方法给予bFGF和G-CSF;(4)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各组兔行腹主动脉造影,观察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取内收肌和腓肠肌肌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血管密度;用免疫组化检测内收肌和腓肠肌中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结果兔侧支循环血管条数、血管密度及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均依次为bFGF+G-CSF组>bFGF组>G-CSF组>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缺血下肢肌内注射bFGF蛋白和皮下注射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均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状态;但在骨髓干细胞动员的同时,联合应用bFGF蛋白效果更好,缺血肢体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骨髓祖代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血管生成 缺血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骨髓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向杰 刘丽 +6 位作者 刘键 周英杰 白玉 李巍 景晔 王国华 尹方秋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贫血骨髓祖细胞的影响,探讨CRF血液系统改变及EPO治疗机制。方法对20例CRF贫血采用国产济脉欣(EPO)3000~6000 U,皮下注射,每周3次,于治疗前及连续治疗12周后在髂后上棘同一部位行骨髓穿...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贫血骨髓祖细胞的影响,探讨CRF血液系统改变及EPO治疗机制。方法对20例CRF贫血采用国产济脉欣(EPO)3000~6000 U,皮下注射,每周3次,于治疗前及连续治疗12周后在髂后上棘同一部位行骨髓穿刺抽取等量骨髓液,观察EPO治疗前后血常规和骨髓祖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细胞及血小板升高,而血清肌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粒-单系祖细胞(CFU-GM)、成纤维祖细胞(CFU-F)集落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CFU-F集落产率与CFU-E和CFU-GM集落产率呈正相关(r=0.32,r=0.49,P<0.05)。结论 EPO治疗CRF贫血可使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保护造血干细胞,并恢复其自我复制、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贫血 骨髓祖代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呼和塔娜 郭丽 +4 位作者 陈强 王建辉 尹飞 李鹏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皮肤深 度烧伤的疗效。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豚鼠骨髓MSCs,以2×10 6 ·m L- 1 、2×10 7·m L- 1 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 度烧伤的雌性受体鼠创面,对创面的愈合面积进行计算,用HE、...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皮肤深 度烧伤的疗效。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豚鼠骨髓MSCs,以2×10 6 ·m L- 1 、2×10 7·m L- 1 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 度烧伤的雌性受体鼠创面,对创面的愈合面积进行计算,用HE、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皮肤创面修复较好,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真皮与表皮结构清晰,表皮各层清楚,而对照组的皮肤创面细胞各层次不清楚。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皮肤创面新生被覆上皮内,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对照组胶原增粗、排列不规则。2×10 6 ·m L- 1 、2×10 7·m L- 1 不同细胞密度的治疗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髓MSCs可促进皮肤深 度烧伤的愈合,对皮肤深 度烧伤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移植 烧伤 细胞移植
下载PDF
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晓丽 高磊 +2 位作者 宋宁霞 周虹 王健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以C57BL/6(H-2b)雄性小鼠为供体制备MSC单细胞悬液。取雌性BALB/c(H-2d)小鼠12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MSC-A组、MSC-B组、MSC-C组和PBS组(n=30),...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以C57BL/6(H-2b)雄性小鼠为供体制备MSC单细胞悬液。取雌性BALB/c(H-2d)小鼠12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MSC-A组、MSC-B组、MSC-C组和PBS组(n=30),均接受^(60)Coγ射线致死剂量(8Gy)照射,前3组小鼠于照射后2h分别经尾静脉输注MSC1×106、1×105、5×104/只,PBS组在相同时间点经尾静脉输注等体积(0.4ml)PBS。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变化,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粒-单系祖细胞(CFU-GM)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计数,对Y染色体进行检测,并观察小鼠股骨骨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各组小鼠经致死剂量照射后,WBC、HGB和PLT均迅速下降,PBS组小鼠于照射后17d内全部死亡。MSC-A、MSC-B、MSC-C组小鼠的外周血WBC、HGB、PLT在2周左右开始逐渐恢复,观察至56d,各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61.9%、47.6%、38.0%。MSC各治疗组小鼠的生存率、骨髓单个核细胞、CFU-GM、CFU-S均明显高于PBS组(P<0.05),前述各项指标均随MSC输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移植后10d,MSC各治疗组小鼠骨髓中均可检测到Y染色体,但仅在移植后初期短暂植入。MSC输注后42d,MSC各治疗组骨髓增生活跃。结论异基因来源的骨髓源MSC单独输注可促进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随着MSC输注数量的增加,其促造血重建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髓祖代细胞 辐射损伤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年随访 被引量:9
12
作者 白超 郭晨明 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692-3697,共6页
背景:慢性缺血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评估较短期疗效评估更为重要,关系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目的: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自2007年8月至2010... 背景:慢性缺血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评估较短期疗效评估更为重要,关系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目的: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43例。移植后1,2,3,4,5年电话定期随访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距离,并观察患肢溃疡的变化情况。移植后1年复查患肢静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结果与结论: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8例进入结果分析。38例患者的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情况较移植前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值分别为-4.277、-5.086、-3.574,P<0.001)。移植后1-5年间相比,患者的疼痛、冷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43.898,P<0.001)。患肢静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移植前与移植后1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36.790、43.964,P值分别为0.040、0.037)。以上结果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长期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移植 自体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 治疗结果 干细胞 移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自体骨髓干细胞 疼痛 冷感 间歇性跛行 长期疗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诱导转化成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翠萍 李为民 +3 位作者 金连弘 杨宝峰 井玲 付世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Cs)在5-氮杂胞苷(5-aza)的作用下是否能向心肌细胞转化。方法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Cs;用不同浓度的5-氮胞苷对BMCs进行体外诱导转化,并使用心肌特异性抗体(肌钙蛋白I和肌凝蛋白重链)对诱导后的BMCs进行免疫...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Cs)在5-氮杂胞苷(5-aza)的作用下是否能向心肌细胞转化。方法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Cs;用不同浓度的5-氮胞苷对BMCs进行体外诱导转化,并使用心肌特异性抗体(肌钙蛋白I和肌凝蛋白重链)对诱导后的BMCs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分离培养后的BMCs生长密集,形态呈纺锤状,在5μmol/L和10μmol/L 5-aza的诱导下分化成类心肌细胞,前者诱导后生长更好。HE染色细胞质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心肌特异性抗体阳性。电镜发现胞核居细胞中央,肌丝和幼稚肌结形成。结论在5-aza的诱导下,BMCs能转化成心肌细胞,5μmol/L 5-aza的诱导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骨髓移植 肌钙蛋白I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左归丸粗提取物对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瀚旻 高翔 晏雪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92-195,200,共5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及其拆方的粗提取物对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左归丸的有效成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透过性支持物(聚酯TranswellR透明嵌套)建立骨髓干细胞-肝组织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水煮醇沉方法提取制备左归丸及... 目的观察左归丸及其拆方的粗提取物对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左归丸的有效成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透过性支持物(聚酯TranswellR透明嵌套)建立骨髓干细胞-肝组织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水煮醇沉方法提取制备左归丸及其拆方粗提取物加入共培养体系。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7、14、21、28、35d时分别取透过性支持物中的骨髓干细胞爬片用PAS法检测糖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AFP、CK18、Alb)。结果左归丸及其拆方粗提取物浓度高于1.56 mg/ml时,影响骨髓干细胞的存活,而浓度等于1.56 mg/ml时,共培养条件下骨髓干细胞的糖原、AFP、Alb、CK18的表达量,平行对照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对培养条件比较苛刻,一般的中药粗提制剂不适于骨髓干细胞-肝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骨髓祖代细胞 肝细胞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软骨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单玉兴 张海玉 +2 位作者 张绍昆 刘一 徐莘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77,F002,共4页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在诱导刺激物作用下 ,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 :在骨髓 MSCs培养液内加入地塞米松 1 0 - 7m ol· L- 1 ,维生素 C5 0 mg· L- 1 ,基因工程牛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 1...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在诱导刺激物作用下 ,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 :在骨髓 MSCs培养液内加入地塞米松 1 0 - 7m ol· L- 1 ,维生素 C5 0 mg· L- 1 ,基因工程牛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 1 0 μg· L- 1 ,培养 1周后将 b FGF换为基因工程人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 1 0 μg· L- 1 ,继续培养 3周。结果 :细胞形态由纺锤形变为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分泌了大量的甲苯胺蓝异染的基质 ,形成了类软骨陷窝。碱性磷酸酶 (AL P)的活性增高了近 2 0倍。逆转录 PCR证实转化前的细胞主要表达 型胶原 m RNA。转化后的细胞主要表达 型胶原 m RNA。结论 :在该种诱导环境下 ,部分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软骨细胞
下载PDF
联合显像在冠脉搭桥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国秀 郝珊瑚 +3 位作者 王治国 张彤 王辉山 张国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5332-5338,共7页
背景:干细胞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多模态影像评价技术是目前研究的关键点之一,其可以从分子影像学角度评估干细胞移植疗效。目的:影像学评估冠脉搭桥术联合不同干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 背景:干细胞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多模态影像评价技术是目前研究的关键点之一,其可以从分子影像学角度评估干细胞移植疗效。目的:影像学评估冠脉搭桥术联合不同干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接受单纯冠脉搭桥、冠脉搭桥+骨髓干细胞及冠脉搭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12,24个月依次接受心脏超声、门控13N-NH3·H2O/18F-FDG PET/CT及冠脉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受累冠脉狭窄程度、左室射血分数、13N-NH3·H2O心肌血流灌注/18F-FDG代谢异常心肌放射性分布评分值(定义为A值)及缺损面积比(定义为R值)。结果与结论:(1)门控13N-NH3·H2O/18F-FDG PET/CT诊断存活心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85.6%,93.4%及78.4%;(2)3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以治疗后1个月效果显著(P<0.05);(3)与治疗前比较,冠脉搭桥+骨髓干细胞组、冠脉搭桥+外周血干细胞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5);(4)冠脉搭桥+骨髓干细胞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异常心肌放射性分布评分A值减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4个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较治疗后12个月也进一步降低(P<0.05);(5)与治疗前相比,冠脉搭桥+骨髓干细胞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心肌灌注/代谢缺损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9);(6)结果表明,联合多模态显像,可以从不同角度更好地评价冠脉搭桥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门控13N-NH3·H2O/18F-FDG PET/CT对存活心肌诊断准确性高,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估;冠脉搭桥基础上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助于短期内提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与冠脉搭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相比,冠脉搭桥+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提高存活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心肌梗死 冠脉搭桥 骨髓干细胞 外周血干细胞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冠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5-氮杂胞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伟 王丽娜 +2 位作者 姜艳芳 王金成 段德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过程中, 其对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鉴定4周龄Wistar大鼠骨髓MSCs,以不同浓度5-Aza作用,用四唑盐(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活力,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目的:探讨在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过程中, 其对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鉴定4周龄Wistar大鼠骨髓MSCs,以不同浓度5-Aza作用,用四唑盐(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活力,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RT-PCR及电泳测定诱导后大鼠的MSCs中骨骼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0和1 μmol·L-1 5-Aza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随着5-Aza浓度的增高,MSCs 的增殖逐渐减弱;20~30 μmol·L-1 5-Aza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影响其增殖。3和6 μmol·L-1 5-Aza,MSCs有骨骼肌肌动蛋白的表达;9和12 μmol·L-1 5-Aza,MSCs有骨骼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该浓度作用9 d后有部分细胞体明显增粗,12 d有肌管样细胞出现。结论:5-Aza影响干细胞分化,调控基因的表达及调控MSCs向肌细胞定向分化为肌管样细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骨髓间充质于细胞 5-氮杂胞苷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芳 季晓平 +3 位作者 宋兆峰 王晓荣 翟魁敏 许凤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8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移植组各25只。应用液氮冷冻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梗死部位注入经5-氮胞苷(5-aza)诱导和溴氮胞苷标记的大鼠MSCs,对...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移植组各25只。应用液氮冷冻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梗死部位注入经5-氮胞苷(5-aza)诱导和溴氮胞苷标记的大鼠MSCs,对照组梗死部位注入等容量DMEM液。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和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收缩期峰值速度(Vs)、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指标评价心功能。移植组于术后4周处死,移植心肌行溴氮胞苷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n=13)和移植组(n=15)相比,术前及术后1周的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移植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部位免疫组化可见溴氮胞苷染色阳性细胞。结论经5-aza诱导的MSCs同种移植入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受损心肌后能存活并改善宿主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骨髓祖代细胞 移植 同种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围术期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骨髓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林 高长青 +3 位作者 王嵘 李利兵 成楠 姚名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62-967,共6页
背景: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进行了10余年的临床试验,但试验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鉴定哪些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响骨髓干细胞的水平和功能。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对骨髓祖细胞数量... 背景: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进行了10余年的临床试验,但试验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鉴定哪些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响骨髓干细胞的水平和功能。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对骨髓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4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冠心病患者,采集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术中经胸骨穿刺采集骨髓,应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其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34+、CD133+和CD34+CD133+细胞的水平;应用集落形成试验和细胞迁移试验评价骨髓祖细胞功能。结果与结论:术中经胸骨抽取20 mL骨髓可获得(10-89)×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活性在95%以上,等量的骨髓血获得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量与患者年龄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n=44,r=-0.788,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占(0.94±0.39)%,CD133+细胞占(0.46±0.28)%,CD34+CD133+细胞占(0.53±0.26)%;糖尿病患者骨髓CD34+和CD133+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高龄、女性和心功能较差与骨髓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有关;CD34+细胞水平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迁移能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经胸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足够数量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供体细胞,年龄、性别、糖尿病、心功能与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祖细胞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细胞治疗 863项目
下载PDF
经静脉和经梗死心肌周边移植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祁炜罡 罗裕 +2 位作者 张代富 梁波 胡铂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比较经静脉移植和心肌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30只日本大耳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成3组:损伤对照组、静脉移植组和心肌移植组。5周后检测各移植组抗DAPI染色及心脏的... 目的比较经静脉移植和心肌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30只日本大耳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成3组:损伤对照组、静脉移植组和心肌移植组。5周后检测各移植组抗DAPI染色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静脉移植组、心肌移植组在移植区均可检测到大量DAPI阳性标记的细胞,与损伤对照组相比,二者的左室结构与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而心肌移植组对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静脉移植组,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移植的MSCs能够在心肌局部分化成为类心肌细胞,并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经心肌移植MSCs对心功能的改善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骨髓祖代干细胞 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