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骨膏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活性部位筛选
1
作者 郑国尧 彭磊 +2 位作者 徐元翠 吴飞 吴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筛选接骨膏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活性部位。方法制备接骨膏醇提物以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并与炼蜜调制成黏稠度适宜的膏药。以新西兰兔建立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然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醇提物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 目的筛选接骨膏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活性部位。方法制备接骨膏醇提物以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并与炼蜜调制成黏稠度适宜的膏药。以新西兰兔建立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然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醇提物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每组6只。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外敷接骨膏相应极性部位膏药,干预4周。通过X线检测兔骨折愈合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钙素(O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FGF2)、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兔骨折部位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兔骨折部位bFGF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丁醇部位组兔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最快,醇提物组次之,乙酸乙酯部位组最慢;正丁醇部位组兔血清中TNF-α、IL-6水平下降最快,ALP、bFGF2、OC、VEGFA水平上升最快[且较醇提物组显著升高(P<0.01)],骨折部位的软骨细胞完全消失,形成大量骨髓腔,且骨髓腔内骨小梁正式形成,bFGF2表达水平也较醇提物组升高。结论接骨膏正丁醇部位促进兔骨折部位愈合的作用强于醇提物以及乙酸乙酯部位,是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膏 骨折 愈合 醇提物 正丁醇部位 活性部位
下载PDF
毛冬青不同提取部位扩血管作用及对蛙心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祝晨蔯 黄芝英 +4 位作者 熊天琴 陈娟 陈敏 林朝展 张翠仙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毛冬青不同提取部位的扩血管作用及对蛙心的影响。方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毛冬青,得到不同极性提取物,分别观察其对去内皮兔胸主动脉环的扩张作用。根据结果,选择作用显著的提取物再进一步观察其对NE预收... 目的研究毛冬青不同提取部位的扩血管作用及对蛙心的影响。方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毛冬青,得到不同极性提取物,分别观察其对去内皮兔胸主动脉环的扩张作用。根据结果,选择作用显著的提取物再进一步观察其对NE预收缩的去内皮动脉环的影响及其对正常蛙心和心衰模型的影响。结果毛冬青的石油醚部位(PEI)、乙酸乙酯部位(EAI)、水相部位(AEI)、总提取物(TEI)对正常去内皮动脉环几乎无作用,正丁醇提取物(NA)I对兔去动脉环的静息张力有微弱的作用,显示出扩张的趋势。不同剂量的正丁醇部位可使NE预收缩动脉环产生明显的舒张作用,对正常离体蛙心的心肌收缩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低钙造成的心衰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毛冬青正丁醇提取部位(NAI)具有一定的扩血管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正丁醇部位是其主要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冬青 毛冬青正丁醇提取部位(nAI) 动脉环 离体蛙心 扩血管作用 强心作用
下载PDF
鹅不食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艳芳 张炳武 +2 位作者 闫斌 张雅奇 吴和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58-2359,共2页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Toyopearl HW-40F、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鹅不食草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Toyopearl HW-40F、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鹅不食草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五烷酸(I)、棕榈酸(Ⅱ)、十八烷酸(Ⅲ)、β-胡萝卜苷(Ⅳ)、尿嘧啶(Ⅴ)和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结论 I、Ⅲ、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草麻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汪映宇 《抗感染药学》 2014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研究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草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草麻黄草质茎的n-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10种化合物,分别是l-麻黄碱(l-E... 目的:研究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草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草麻黄草质茎的n-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10种化合物,分别是l-麻黄碱(l-Ephedrine,1),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2),N-甲基麻黄碱(N-Methylephedrine,3),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4),4-O-β-D-葡萄糖苷苯甲酸(4-O-β-D-glucopyranosi-debenzoic acid,5),杜鹃醇-4'-O-β-D-葡萄糖苷(Rhododendrol-4'-O-β-D-glucopyranoside,6),cis-丁香甙(cis-Syringin,7),Pseudolaroside B(8),腺苷(Adenosine,9),黄嘌呤(Xanthine,10)。结论: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的化合物7,8,9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与鉴定
下载PDF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对DBA/1小鼠胶原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博 墨虹 +3 位作者 蔡小玲 邓俊刚 谭亲友 李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观察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nbuIR)对胶原性关节炎小鼠关节病变及血清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DBA/1小鼠建立胶原性关节炎(CIA)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组、nbuIR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nbuIR)对胶原性关节炎小鼠关节病变及血清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DBA/1小鼠建立胶原性关节炎(CIA)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组、nbuIR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给药期间每周进行一次关节炎指数评分。干预结束后,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23和IL-17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nbuIR高剂量组血清IL-23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1),滑膜细胞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结论:nbuIR能改善CIA小鼠局部关节肿胀,下调血清IL-23和IL-17水平,减少滑膜炎症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23/IL-17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藤 正丁醇部位 胶原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原文传递
高乌头炮制前后毒性部位多波长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志军 张立军 +6 位作者 马冬妮 杨秀娟 李芸 戴海蓉 张艳霞 马骏 樊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7-780,共4页
目的:建立高乌头炮制前后毒性部位多波长指纹图谱(MWCF),从物质基础上揭示高乌头炮制后毒性降低的原因。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分别建立10批不同地区高乌头药材炮制前后正丁醇萃取部分多波长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目的:建立高乌头炮制前后毒性部位多波长指纹图谱(MWCF),从物质基础上揭示高乌头炮制后毒性降低的原因。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分别建立10批不同地区高乌头药材炮制前后正丁醇萃取部分多波长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生、制高乌头正丁醇毒性部位多波长指纹图谱;在生、制品正丁醇毒性部位图谱中分别标出24个共有峰、17个共有峰,制品消失10个峰,新增7个峰,分别占生、制品共有峰总峰面积30.00%,26.38%;同时对比生、制品正丁醇萃取部位2个成分(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变化,发现炮制后高乌甲素含量降低至原来的1/27,冉乌头碱未检测到。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特征性强,可用于高乌头生、制品毒性部位的质量评价,为阐明高乌头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及炮制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乌头 甘草汁蒸制 正丁醇萃取部分 多波长指纹图谱 急性毒性 毒性部位
原文传递
瓜蒌皮与薤白提取物中主要物质含量测定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 王伯初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0-205,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瓜蒌皮、薤白60%乙醇提物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槲皮素和腺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腺苷还是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值,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远高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原液中槲皮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瓜蒌皮、薤白60%乙醇提物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槲皮素和腺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腺苷还是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值,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远高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原液中槲皮素、腺苷的含量高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薤白中槲皮素未检出,可能是因为含量过低或不存在。改进后的方法更全面真实准确地测定瓜蒌皮、薤白提取物中槲皮素和腺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提取物 乙酸乙酯部位 正丁醇部位
原文传递
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饶志粒 曹海娟 +3 位作者 石博宇 罗杰 刘小波 曾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6-1033,共8页
该研究以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为载体,观察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调控NF-κB,PI3K/AKT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建立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预处... 该研究以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为载体,观察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调控NF-κB,PI3K/AKT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建立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预处理3 h,取细胞上清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含量; Griess法测定NO含量; RT-PCR法测定RAW264. 7炎症细胞中IL-6,IL-1β,TNF-α,IFN-γ,i NOS,PI3K,AKT,CHUK,NF-κB1,Rela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PI3K,AKT,NF-κB p50,p65,p105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p-PI3K,p-AKT,p-p65的表达水平。并采用LC-MS及数据库对比鉴定分离物A中可能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显著抑制LPS致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上清中NO,IL-6,IL-1β,TNF-α炎症因子的释放(P<0. 05或P<0. 01),降低IL-6,IL-1β,TNF-α,IFN-γ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炎症模型细胞中PI3K,AKT mRNA表达及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P<0. 05或P<0. 01);显著降低炎症模型细胞NF-κB p50,p-p65,i NOS蛋白水平,以及NF-κB1,Rela mRNA表达水平,上调CHUK基因表达。成分分析共鉴定出分离物A组分含化合物196种,其中isoobtusilactone,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蒽贝素(embelin),升麻素苷含量较高。综上,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体外对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具有较好抗炎效应,作用发挥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及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蒽贝素可能为其抗炎作用发挥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 分离物A组分 LPS RAW264. 7细胞 PI3K/AKT nF-κB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的抗氧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海娟 方洋 +4 位作者 饶志粒 纪雅菲 刘淇 曾九僧 曾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荆芥防风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JFNEA)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对相关靶点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质谱分析鉴定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的有效成分...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荆芥防风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JFNEA)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对相关靶点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质谱分析鉴定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的有效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活性成分,获得主要成分对应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得到化合物对应关键靶点的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氧化应激对应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分析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通过度值(Degree)筛选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抗氧化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其作用机制。最后采用Discovery Studio(D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靶基因进行结合活性的双重验证。以脂多糖致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为载体,观察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对模型细胞PI3K/AKT/NRF2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中共有11个活性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多酚类、萜类化合物,将其主要活性成分调控的靶点与氧化应激靶点取交集,得到160个关键靶点;关键靶点涉及AKT1、TP53、INS、MAPK3、IL-6、CASP3、VEGFA、JUN、MAPK1、TNF、EGFR、STAT3等,GO分析得到GO条目129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89个,细胞成分(CC)条目14个,分子功能(MF)条目26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81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橙皮素、尿苷、橙皮苷、木犀草素、3-O-阿魏酰奎尼酸、原儿茶酸、芫花素是重要成分,对MAPK1、IL-6、TNF、VEGFA、AKT1作用明显。细胞实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预处理能明显下调p-AKT、p-PI3K、KEAP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NRF2、SOD1蛋白表达水平,表现出显著抗氧化作用。结论: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可能通过调控与氧化应激相关蛋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来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中橙皮素、尿苷、橙皮苷、木犀草素、3-O-阿魏酰奎尼酸、原儿茶酸、芫花素可能是重要成分,揭示了该分离物A抗氧化作用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氧化 靶点 潜在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