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泛函方法预测二英类化合物(PCDD/Fs)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幸川 杨郭英 +2 位作者 王遵尧 曾小兰 王连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在B3LYP/6-3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多氯代二苯并—对-二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系列物的分子结构;基于得到的分子结构描述符,依据修正的线性溶解能理论,分别建立了PCDDs和PCDFs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R2分别... 在B3LYP/6-3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多氯代二苯并—对-二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系列物的分子结构;基于得到的分子结构描述符,依据修正的线性溶解能理论,分别建立了PCDDs和PCDFs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R2分别为0.985和0.966),并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q2分别为0.983和0.936),用t-检验对各变量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AM1法、单苯环氯取代指数法和拓扑量子方法得出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D/FS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 修正的线性溶解能理论(MTLSER)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
下载PDF
新疆黄山杂岩体岩浆液态不混溶性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
2
作者 宋谢炎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38-45,共8页
经过岩石学、热力学及熔体结构等方面的详细研究。笔者认为黄山杂岩体第二侵入体的3个岩相带是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结果。3个岩相带(橄榄岩相、二辉岩相、辉长岩相)分别由相应的3种岩浆形成,岩相内部的岩性变化则是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 经过岩石学、热力学及熔体结构等方面的详细研究。笔者认为黄山杂岩体第二侵入体的3个岩相带是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结果。3个岩相带(橄榄岩相、二辉岩相、辉长岩相)分别由相应的3种岩浆形成,岩相内部的岩性变化则是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该文仅从岩石学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体 岩浆 不混溶 岩石学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的甘草增助溶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陶叶琴 唐闻汉 +3 位作者 刘金玲 邓凯文 贺福元 周逸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49-1854,共6页
探讨不同"印迹模板"中药成分群对甘草超分子增助溶能力的影响,为解释中药成分群间的增助溶现象奠定理论基础。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用分子连接性指数(MCI)、油水分配系数(log P)表征中药成分"印... 探讨不同"印迹模板"中药成分群对甘草超分子增助溶能力的影响,为解释中药成分群间的增助溶现象奠定理论基础。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用分子连接性指数(MCI)、油水分配系数(log P)表征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亲水亲油能力,以浸膏得率表征甘草对单味中药或复方的增助溶作用,经MCI,log P,浸膏得率分析得出甘草对不同分子社会增助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味中药材加甘草前后的MCI与log 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0.916;加甘草后,大部分中药的浸膏得率增大,且单味中药材加甘草前后浸膏得率的变化值与log P的变化值、MCI的变化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0.405;8个复方的MCI与log P相关系数为0.937,且甘草对除防己黄芪汤外的其他7个复方中药均具有增助溶作用。这说明甘草的增助溶作用主要是通过"印迹模板"自主作用形成超分子而改变被增助溶成分的亲水亲油能力;中药成分的MCI与log P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可作为表征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特征的重要参数,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来探究中药增助溶作用切实可行,这将为单味药剂型改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中药复方 油水分配系数 分子连接性指数 超分子 印迹模板 胶束 单味药剂型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