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2+)胁迫下浮萍叶细胞核超微结构、nDNA损伤及抗氧化酶系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如平 解凯彬 +2 位作者 徐楠 徐勤松 施国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2-505,526,共5页
以不同浓度Cd2+处理6d的浮萍为材料,从细胞核超微结构损伤、nDNA一级结构变化及抗氧化酶系活性改变等方面分析重金属的植物毒理学效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5~7mg/L Cd2+处理的细胞核膜完整,染色质凝聚并趋边化;10mg/L Cd2+处理后则核仁... 以不同浓度Cd2+处理6d的浮萍为材料,从细胞核超微结构损伤、nDNA一级结构变化及抗氧化酶系活性改变等方面分析重金属的植物毒理学效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5~7mg/L Cd2+处理的细胞核膜完整,染色质凝聚并趋边化;10mg/L Cd2+处理后则核仁解体,且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发现DNA的3′-OH断端可被特异标记,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而20mg/L Cd2+已导致细胞坏死。同时,较低浓度的Cd2+胁迫可刺激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升高,以清除体内活性氧,而随金属浓度的进一步增高,三种抗氧化酶活性都急速下降。研究发现,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系密切参与了重金属Cd2+诱导的浮萍体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浮萍 超微结构 ndna损伤 抗氧化酶 TUNEL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对利什曼原虫kDNA、nDNA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芦殿梅 胡孝素 +1 位作者 乔中东 马莹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用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的kDNA及nDNA。方法 :用 7种随机引物扩增L .infantum和L .donovaniGS2的kDNA和nDNA ,分析扩增结果并计算两虫种间kDNA和nDNA共享度F值。结果 :7种随机引物对两虫种的kDNA、nDNA均扩增出各自特有带型。L ... 目的 :用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的kDNA及nDNA。方法 :用 7种随机引物扩增L .infantum和L .donovaniGS2的kDNA和nDNA ,分析扩增结果并计算两虫种间kDNA和nDNA共享度F值。结果 :7种随机引物对两虫种的kDNA、nDNA均扩增出各自特有带型。L .infantum和L .donovaniGS2两虫种间kD NA、nDNA扩增片段的F值分别为 0 2 2 7和 0 2。结论 :kDNA和nDNA均可作为利什曼原虫的RAPD扩增模板 ,这 7种引物均可用于对L .infantum和L .donovaniGS2进行RAPD分析。该两虫种kDNA、nDNA的共享度较低 ,说明二者遗传距离较远。在进行RAPD分析时 ,提取全DNA (包括kDNA和n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ndna kDNA 利什曼原虫 扩增
下载PDF
家猪核DNA多态标记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建琴 常青 +2 位作者 周开亚 掌子凯 曹霄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5-99,共5页
 在太湖猪各类群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的基础上,对太湖猪类群间或与其他猪品种间有差异的核DNA标记位点SANDX 1、SANDX 2及SANDX 3进行了克隆,并对SANDX 2、SANDX 3位点的序列进行了测定及e PCR、BLAST分析.
关键词 家猪 核DNA序列变异 ndna 核基因组 分子标记 克隆 遗传多样性 太湖猪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DNA多态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萍 胡孝素 +1 位作者 章亚京 高蓉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8年第3期100-102,共3页
为了建立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DNA多态性的方法,并进一步揭示Linfantum和Ltropica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应用筛选的两种随机引物(M13,3301)分别扩增了Linfantum和Ltropic... 为了建立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DNA多态性的方法,并进一步揭示Linfantum和Ltropica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应用筛选的两种随机引物(M13,3301)分别扩增了Linfantum和Ltropica的nDNA和kDNA。结果显示,两种利什曼原虫nDNA及kDNA均扩增出各自特有的带型,两虫种间nDNA、kDNA的扩增片段共享度F值分别为07272和08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ndna kDNA RAPD-PCR
下载PDF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天然DNA抗体方法探讨
5
作者 马韵琴 艾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49,共3页
血清抗DNA抗体分为3型:第一型只与dsDNA起反应.而不与ssDNA起交叉反应,仅见于红斑狼疮(SLE),且所占比例极小。第二型是与dsDNA和ssDNA起相同的免疫反应,其交叉反应可以是部分的也可以是完全的,称之为抗天然DNA抗体(nDNA)。以SLE为最常见... 血清抗DNA抗体分为3型:第一型只与dsDNA起反应.而不与ssDNA起交叉反应,仅见于红斑狼疮(SLE),且所占比例极小。第二型是与dsDNA和ssDNA起相同的免疫反应,其交叉反应可以是部分的也可以是完全的,称之为抗天然DNA抗体(nDNA)。以SLE为最常见,其他风湿性疾病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ndna抗体 红斑狼疮
下载PDF
从微量血中快速制备线粒体DNA片段
6
作者 马晓娟 罗新萍 焦龙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建立从微量血中快速制备线粒体DNA(mtDNA)片段。方法取50μl抗凝血和常规酶解法提取的血DNA,同时扩增核DNA(nDNA)上的基因片段和mtDNA上的基因片段,华美公司生产的RedyPCR(tm)微量全血DNA纯化系统进行比较,PCR相对定量分析比较这3... 目的建立从微量血中快速制备线粒体DNA(mtDNA)片段。方法取50μl抗凝血和常规酶解法提取的血DNA,同时扩增核DNA(nDNA)上的基因片段和mtDNA上的基因片段,华美公司生产的RedyPCR(tm)微量全血DNA纯化系统进行比较,PCR相对定量分析比较这3种方法提取的mtDNA片段的纯度。结果RedyPCR(tm)微量全血DNA纯化系统得到的mtDNA和常规酶解法提取的mtDNA有nDNA污染,而作者建立的方法获得的mtDNA纯度较高。结论同时与该法简便快捷地排除了nDNA的污染,适合于对mtDNA进行PCR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片段 快速制备 线粒体 微量血 mtDNA DNA纯化 基因片段 微量全血 ndna PCR分析 分析比较 酶解法 提取 抗凝血 系统 纯度 污染
下载PDF
DNA序列在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石开明 彭昌操 +1 位作者 彭振坤 罗正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5-10,共6页
DNA序列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系统与进化学研究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相对应的DNA序列来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在植物系统与进化学中主要一些DNA的应用 ,主要是讨论叶绿体基因组(rbcL等 )和核基因组 (18S ,ITS等 )中的特... DNA序列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系统与进化学研究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相对应的DNA序列来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在植物系统与进化学中主要一些DNA的应用 ,主要是讨论叶绿体基因组(rbcL等 )和核基因组 (18S ,ITS等 )中的特定DNA序列区段 .研究表明 ,18S ,rbcL等编码基因一般适用于较高分类阶元甚至整个种子植物谱系间的系统发育的探讨 ,而ITS及cpDNA的非编码区序列等因其较快的进化速率多用于较低分类阶元的系统关系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序列 植物系统与进化 叶绿体基因组 核基因组
下载PDF
DNA在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玉堃 牛黎明 国会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4,共8页
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常用的DNA技术有DNA杂交、RFLP和DNA序列分析等。DNA杂交技术曾在鸟类中有过大规模的应用,并由此诞生了一套新的鸟类分类系统。在鸟类的RFLP分析中,用的最多的靶序列是线粒体DNA。DNA序列分析技术被认为是进行分... 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常用的DNA技术有DNA杂交、RFLP和DNA序列分析等。DNA杂交技术曾在鸟类中有过大规模的应用,并由此诞生了一套新的鸟类分类系统。在鸟类的RFLP分析中,用的最多的靶序列是线粒体DNA。DNA序列分析技术被认为是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在DNA序列分析中,线粒体基因应用最广泛,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不足,近年来,不少学者把目光投向了核基因,将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目前在鸟类分子系统发育中,应用较多的核基因是scnDNA,其内含子可以用于中等阶元水平的系统研究,而外显子主要用于高等阶元的系统研究。除了分子标记自身的问题之外,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还存在着方法上的问题,包括分子标记的选择,样本数量以及数据处理等。今后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方法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分子系统发育 线粒体DNA 核DNA
下载PDF
从微量血中快速制备线粒体DNA片段 被引量:3
9
作者 蔡青松 张楠 +1 位作者 张艳 翟朝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3-106,共4页
目的 建立并鉴定用于从微量血中快速制备线粒体DNA片段的技术 .方法 采用微量血样品 ,改进提取线粒体DNA的方法 ;以不同的方法提取的血DNA为模板 ,同时扩增nDNA上的基因片段和mtDNA上的基因片段 ,PCR相对定量分析比较各种方法提取的mt... 目的 建立并鉴定用于从微量血中快速制备线粒体DNA片段的技术 .方法 采用微量血样品 ,改进提取线粒体DNA的方法 ;以不同的方法提取的血DNA为模板 ,同时扩增nDNA上的基因片段和mtDNA上的基因片段 ,PCR相对定量分析比较各种方法提取的mtDNA片段的纯度 ;结果 用华美公司生产的ReadyPCR(tm)微量全血DNA纯化系统和作者的方法都得到了mtDNA ,而用作者的方法获得的mtDNA的纯度较高 ;结论 由于线粒体DNA与核DNA存在有同源片段 ,ReadyPCR(tm)微量全血DNA纯化系统和常规酶解法提取DNA不适合用于对mtDNA的鉴定 ,作者的方法简便快捷地排除了核DNA的污染 ,非常适合于对mtDNA进行PCR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核DNA 微量血 分离
下载PDF
线粒体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誉 韦建鸽 +1 位作者 吴彬彬 兰菲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线粒体病是一种少见的能量代谢病,病情复杂多样,从单一组织损伤或无明显临床症状到多系统发病乃致患者早期死亡,在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甚至延误治疗。由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受核基因组(nDNA)与线粒体基因组(m tDNA)双重调控,其中大... 线粒体病是一种少见的能量代谢病,病情复杂多样,从单一组织损伤或无明显临床症状到多系统发病乃致患者早期死亡,在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甚至延误治疗。由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受核基因组(nDNA)与线粒体基因组(m tDNA)双重调控,其中大多数线粒体酶、结构蛋白和各种蛋白因子由nDNA编码,因而多数原发性线粒体病是nDNA突变所致,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少数则由于m tDNA缺陷造成,属于母系遗传,两种DNA突变所引起的分子病理机制和临床表型特征有所不同。本文综述线粒体病的遗传模式、分类、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病 核基因组突变 线粒体基因组突变 母系遗传
下载PDF
烟草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齐元 刘飞虎 +1 位作者 何宽信 胡日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综述了烟草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包括 :线粒体DNA与雄性不育 ;叶绿体DNA与雄性不育 ;核DNA与雄性不育等研究。
关键词 烟草 雄性不育 分子机理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核DNA
下载PDF
我国山丘疫区和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基因组DNA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芳丽 胡孝素 +1 位作者 敬保迁 马莹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山丘和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基因组DNA(nDNA)的多态性。方法:对基因组DNA进行内切酶酶切、Southern杂交、染色体定位。探针采用地高辛标记。结果:采用gp63探针,显示杜氏利什曼原虫(Le... 目的:分析我国山丘和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基因组DNA(nDNA)的多态性。方法:对基因组DNA进行内切酶酶切、Southern杂交、染色体定位。探针采用地高辛标记。结果:采用gp63探针,显示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L.d.)江苏人株和L.d.JeddahnDNA之间有相似的染色体杂交带,L.d.四川人株和L.infantumnDNA之间有相似的染色体杂交带;采用β-tubulin探针,显示L.d.江苏人株与L.d.JeddahnDNA之间有两条相似的染色体杂交带,L.d.四川犬株与L.d.甘肃犬株nDNA之间有三条相似的染色体杂交带、与L.d.汶川人株nDNA之间有两条相似的染色体杂交带。结论:提示平原疫区的江苏人株与L.d.Jeddah之间存在同源性,山丘疫区的L.d.四川人株与L.infantum之间存在同源性,L.d.四川犬株与L.d.甘肃犬株之间存在同源性、与L.d.汶川人株之间既存在同源性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基因组DNA Southern杂效 同源性
下载PDF
鼎突多刺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鹰 余国祥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研究鼎突多刺蚁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异常小鼠给药后的免疫功能指标考察鼎突多刺蚁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鼎突多刺蚁(0.25g·kg^(-1)·d^(-1)×10d、0.5g·kg^(-1)... 目的:研究鼎突多刺蚁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异常小鼠给药后的免疫功能指标考察鼎突多刺蚁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鼎突多刺蚁(0.25g·kg^(-1)·d^(-1)×10d、0.5g·kg^(-1)·d^(-1)×10d、1.5g·kg^(-1)·d^(-1)×10d)给小鼠口服,对正常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的重量)及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均无明显作用;在利用氢化可的松(ig.5×10^(-2)g·kg^(-1)·d^(-1)×5d.)诱导免疫低下后,同样剂量给药,对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溶血素测定法)、非特异性免疫(碳廓清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对于用环磷酰胺(Cy)诱导的免疫亢进(ig.250g·kg^(-1)·d^(-1)×10d)及低下(ig.80mg·kg^(-1)·d^(-1)×1d)小鼠,鼎突多刺蚁(1.5g·kg^(-1)·d^(-1)×10d)能调整其异常的细胞免疫(DTH)。结论:鼎突多刺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突多刺蚁 免疫调节作用
下载PDF
Factors affecting mito-nuclear codon usage interactions in the OXPHOS system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被引量:1
14
作者 Zheng Sun Liang Ma +2 位作者 Robert W. Murphy Xiansheng Zhang Dawei Hu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9-735,共7页
Codon usage bias varies considerably among genomes and even within the genes of the same genome. In eukaryotic organisms, energy production in the form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 is the only process under... Codon usage bias varies considerably among genomes and even within the genes of the same genome. In eukaryotic organisms, energy production in the form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 is the only process under control of both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s. Although factors affecting codon usage in a single genome have been studied, this has not occurred when both interactional genomes are involved. Consequentl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or not other factors influence codon usage of coevolved genes. We used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s a model organism. Our χ^2 test on the number of codons of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genes involved in the OXPHOS system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χ^2= 7945.16, P 〈 0.01). A plot of 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s against GC3s content of nuclear genes showed that few genes lie on the expected curve, indicating that codon usage was random.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xis 1 and codon adaptation index (R = 0.947, P 〈 0.01) in every nuclear gene sequence. Thus, codon usage bias of nuclear genes appeared to be affected by translational selection. Correlation between axis 1 coordinates and GC content (R = 0.814, P 〈 0.01) indicated that the codon usage of nuclear genes was also affected by GC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genes did not reveal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xis 1 and any parameter. Statist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codon usages of both nDNA and mtDNA were subjected to context-dependent mu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ndna MTDNA codon usage
下载PDF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Genus Gloydius(Serpentes: Crotalinae) 被引量:1
15
作者 Yan XU Qin LIU +5 位作者 Edward A MYERS Lian WANG Song HUANG Yun HE Peihao PENG Peng GUO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Based on two mitochondrial genes (cyt b, ND4) and one nuclear gene (c-mos), w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Asian pit viper genus Gloydius. In total, 23 samples representing 10 species were analyzed. All phyl... Based on two mitochondrial genes (cyt b, ND4) and one nuclear gene (c-mos), w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Asian pit viper genus Gloydius. In total, 23 samples representing 10 species were analyzed. All phylogenetic analyses support a monophyletic Gloydius with two major clades, one comprising G. brevicaudus, G. blomhoffii, and G. ussuriensis with the sister clade consisting of G. intermedius, G. saxatilis, G. halys and G. shedaoensi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montane species G. strauchi, G. qinlingensis and G. liupanensis, as well as the two monophyletic groups, are unstable, and discussed. Divergence date estimation indicates that Gloydius lineage formed 15 Ma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genus occurred at 9.89 Ma. Issues regarding the taxonomy of this genus are discussed where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venomous snake pit viper mtDNA ndna
下载PDF
DNA Variation of <i>Capoeta</i><i>damascina</i>(Valenciennes, 1842) in Three Rivers in Northern Israel 被引量:1
16
作者 Gad Degani 《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14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The present study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variation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ree rivers in northern Israel—the Dan, Hasbani and Hermon Rivers—affect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 species C... The present study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variation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ree rivers in northern Israel—the Dan, Hasbani and Hermon Rivers—affect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 species Capoeta damascina. Using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cytochrome b gene (Cytb), 16S and nuclear DNA (nDNA),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four different clusters were found in the Cytb of the Hasbani and Hermon Rivers and only two in the Dan River. Moreover, the clusters in the Hasbani River differed from those found in the Hermon River. A similar result was found when an analysis was made of a different sequence from five different haplotype frequencies using the MegAlign program, the lowest being in the Dan River (only two haplotypes) and the highest in the Hasbani River (four haplotypes). 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of Cytb and 16S (AMOVA) for individuals of C. damascina from eight populations in northern Israe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ivers and the populations. The analysis by mitochondrial 16S of haplotype frequencies of C. damascina populations in the rivers in northern Israel was very low compared to Ctb. Sixteen different haplotypes were found in the different rivers: eight in the Hasbani River, seven in the Dan River and only five in the Hermon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Capoeta damascina CYTOCHROME b Gene (Cytb)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Nuclear DNA (n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下载PDF
指甲游离缘及毛发中核DNA抽提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弘 陈虹帆 +2 位作者 安宇 王红艳 段文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指甲游离缘及毛发中抽提核DNA的方法,并对抽提结果进行评估。方法采集5名健康成人志愿者指甲游离缘、发根及发干样本各30份。分别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浸泡样本,去除外源性DNA。每份指甲游离缘样本为3mg指甲游离缘碎片;每份发根... 目的探讨指甲游离缘及毛发中抽提核DNA的方法,并对抽提结果进行评估。方法采集5名健康成人志愿者指甲游离缘、发根及发干样本各30份。分别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浸泡样本,去除外源性DNA。每份指甲游离缘样本为3mg指甲游离缘碎片;每份发根或发干样本各为3段0.3~0.5cm发根或发干。分别采用酚氯仿法、Chelex-100法和QIAamp DNA Investigator试剂盒法抽提3种样本的核DNA,并运用PCR扩增对抽提DNA进行评估。扩增片段位于不同染色体上,长度分别为188、248、300和741bp。PCR扩增产物用1.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为探讨样本量对抽提结果的影响,任意取指甲游离缘1、3和5mg,发根及发干各1、3和5根重复实验,并比较结果。初步探讨增加Taq酶量对黑色素抑制的消除作用。结果在3种抽提方法中长度为248bp的引物扩增成功率均为最高。指甲游离缘样本使用试剂盒法抽提核DNAPCR扩增成功率显著高于酚氯仿法及Chelex-100法(P<0.05)。发干样本使用试剂盒法抽提核DNAPCR扩增成功率显著高于酚氯仿法(P<0.05)。发根样本3种方法抽提核DNAPCR扩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甲游离缘样本的PCR扩增成功率显著高于发根及发干样本(P<0.05),发根和发干样本的PCR扩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剂盒法抽提指甲游离缘、发根和发干核DNAPCR扩增成功率随样本量增加而提高。酚氯仿法和Chelex-100法抽提发根或发干样本核DNAPCR扩增成功率随样本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提示可能存在黑色素抑制作用。增加Taq酶量对于消除黑色素抑制有一定作用。结论①3种抽提方法均能成功从指甲游离缘及毛发中抽提到核DNA,试剂盒法成功率最高。②指甲游离缘、发根和发干均可作为核DNA采样源,从指甲游离缘抽提DNA成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DNA抽提 指甲游离缘 发根 发干
下载PDF
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汉兵 姜凤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综述常用于中药质量研究的基因片段 ,介绍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在中药品种鉴定、资源评价、亲缘关系及中药材道地性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为中药在基因水平的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及药用动植物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资料。常用于中药研究的 ... 综述常用于中药质量研究的基因片段 ,介绍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在中药品种鉴定、资源评价、亲缘关系及中药材道地性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为中药在基因水平的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及药用动植物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资料。常用于中药研究的 DNA基因片段 ,主要包括叶绿体 DNA、核 DNA、线粒体 DNA三大类。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在中药质量研究中初步显示了优越性 ,也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 基因片段 叶绿体DNA 核DNA 线粒体DNA 质量
下载PDF
线粒体DNA损伤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栎 余时沧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325-328,335,共5页
细胞核DNA(nuclear DNA,nDNA)损伤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已经逐渐清晰,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损伤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mtDNA断裂、缺失或功能缺陷能够显著影响细胞凋亡... 细胞核DNA(nuclear DNA,nDNA)损伤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已经逐渐清晰,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损伤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mtDNA断裂、缺失或功能缺陷能够显著影响细胞凋亡发生率;线粒体缺失细胞(ρ0细胞)同其亲代细胞相比,对多种凋亡诱导因素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ROS的产生并非mtDNA损伤诱导凋亡的必要条件,mtDNA损伤断裂本身可能启动了凋亡的级联反应。但mtDNA的损伤,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具体扮演何种角色,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细胞核DNA 细胞凋亡 线粒体缺失细胞
下载PDF
线粒体和核基因的协作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学敏 杨雨善 李孝基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0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约占90%的线粒体蛋白质是核基因(nDNA)的产物,线粒体基因组(mtDNA)表达产物常与核编码的成分组成复合物发挥作用,此外nDNA对mtDNA的复制、表达以及线粒体组装均起调控作用。线粒体中代谢物信号、反应氧族可影响nDNA的表达。
关键词 线粒体 细胞核 核基因 n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