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远期效果观察
1
作者 倪建平 周国柱 +3 位作者 顾军 黄亮 包文龙 魏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比2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ODI、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VAS评分降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ODI评分降低,Harris评分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促进患者腰椎指标及功能改善、缓解疼痛程度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被引量:7
2
作者 羊国民 郭德全 +2 位作者 徐国平 张志士 孔德宏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腰椎 脊拄滑脱 钉棒系统内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椎管神经鞘瘤单侧钉棒系统置入对脊椎稳定性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延庆 韦玮 +2 位作者 陈延 杨小岗 赵开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采用单侧钉棒系统置入时,对脊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神经鞘瘤患者采用部分椎板关节突切除,同时采用单侧钉棒内固定,在内固定后3天和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X线复查,对椎管稳定性、神经系统...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采用单侧钉棒系统置入时,对脊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神经鞘瘤患者采用部分椎板关节突切除,同时采用单侧钉棒内固定,在内固定后3天和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X线复查,对椎管稳定性、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质量等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单侧钉棒内固定后,内置物固定良好,脊柱无失稳、滑脱现象,且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也比治疗前好转(P<0.05)。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行单侧钉棒系统置入,在减少脊髓损伤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持脊柱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椎管 单侧钉棒系统 脊椎稳定性
下载PDF
Quadrant可扩张通道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尚建伟 袁正兵 +4 位作者 莫锦伦 李江 纪军 张庆林 陈嘉裕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微镜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20例,患者均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微镜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20例,患者均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微镜下手术,对单侧组实施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双侧组实施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JOA评分变化、疗效。结果单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单病种总医疗费用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均良好,术后1年植骨融合。单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恢复优良率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术后1周JOA评分高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实施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时比双侧固定创伤更小,早期恢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 显微镜手术 单侧钉棒系统固定 双侧钉棒系统固定
下载PDF
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弘毅 刘平 +2 位作者 杨盛力 韦卓 柳湘洁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复查X片;比较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患者...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复查X片;比较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患者腰椎JOA功能评分;平均随访38个月,并进行JOA功能评分。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35例,1名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脑脊液外露;X线片复查示植骨于13~42周出现骨性融合,1例Cage融合器沉陷1 mm,36例患者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移位,椎间隙高度和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手术后JOA评分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P〈0.05);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功能改善满意,治疗后改善率为86.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有效的解除病变部位对患者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改善腰椎功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钉棒系统 CAGE 植骨融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33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中平 冯子明 +1 位作者 董谢平 付旸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高度恢复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腰椎压缩>2/3骨折钉棒固定撑开复位恢复腰椎椎体高度并经椎弓根植骨;15例行...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高度恢复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腰椎压缩>2/3骨折钉棒固定撑开复位恢复腰椎椎体高度并经椎弓根植骨;15例行钉棒固定撑开复位横突间植骨作为对照组。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恢丢失高度测量,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组间t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椎弓根植骨组33例随访18-24个月,术后椎体高度丢0-5%,平均2.3%;组间比较P=0.425>0.05,说明经椎弓根植骨组间数据为近似正态分布。对照组15例行钉棒固定撑开复位骨折、横突间植骨术后椎体高度丢10-25%,平均16.7%;组间P=0.953>0.05,说明对照组间数据为近似正态分布。33例予以钉棒固定撑开复位骨折腰椎并经椎弓根植骨椎体高度丢失与15例行钉棒固定撑开复位骨折并经椎板横突间植骨组行秩和检验(P=0.000<0.001)有统计学意义,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结论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防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经椎弓根植骨 钉棒系统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3
7
作者 唐俊 梁红锁 +1 位作者 李林 黄克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29期4052-4053,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爆裂性 脊髓损伤 内固定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 骨移植
下载PDF
钉棒系统在骶髂关节脱位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及对骨折移位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文斌 周洋 +1 位作者 方淼 杨东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在骶髂关节脱位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及对骨折移位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后侧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前路髂腹股沟...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在骶髂关节脱位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及对骨折移位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后侧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前路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疗效(Matta标准)、功能恢复(Majeed肢体功能评分标准),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系统在骶髂关节脱位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良好,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可缩短术后下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棒系统 骶髂关节脱位 内固定 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观察
9
作者 陈华荣 温桃芳 +5 位作者 何朝洪 黄忠福 周致能 邓志强 徐林 温涛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分为常规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分为常规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 1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1. 76%(P <0. 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钉棒系统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刘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22期3-5,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片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对38例患者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以...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片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对38例患者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以及前后椎体高度、脊髓神经功能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得到很大的改善,由术前的38.2%恢复到95.8%;后缘高度由原来的76.7%恢复到98.2%;Cobb角改善明显,对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好,且该方法的操作便捷、固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钉棒系统 内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益锋 武文 +3 位作者 李泳 何飞平 盖景颖 李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9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用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90例患者均进行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 目的:探讨用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90例患者均进行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然后,对比手术前后这90例患者腰椎滑脱的距离、腰椎滑脱的角度、VAS评分及无疼痛步行的距离。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6个月这90例患者腰椎滑脱的距离较短,其腰椎滑脱的角度较小,其VAS评分较低,其无痛步行的距离较远(P <0.05)。结论:用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各项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椎体间植骨术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能鸿 黄祖奇 龚平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5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实施骶髂关节前... 目的探究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实施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3.02±11.41)mL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4.15±0.72)cm、手术时间(68.85±12.97)min、住院时间(8.00±1.65)d以及骨折愈合时间(14.08±1.35)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17%)、功能恢复优良率(91.6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实施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促进骨盆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前环复位固定 钉棒系统
下载PDF
微创改良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联合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征文 李敏 +1 位作者 黄振盛 李平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minimally invasive)改良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联合双侧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初步...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minimally invasive)改良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联合双侧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初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随机选取有微创TLIF术适应证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例30例,其中微创改良TLIF联合双侧钉捧系统固定组(A组)15例,常规开放TLIF组(B组)15例,行各自术式手术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6个月A组同B组在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JOA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改良TLIF联合双侧钉捧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不破坏症状侧对侧正常骨性结构、脊柱的稳定性高,住院时间短,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改善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双侧钉捧系统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忠平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9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减压及钉棒系统内固定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DS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均开展腰椎后路减压及钉棒系统内固定,对比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腰背部疼痛评分、下肢放射...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减压及钉棒系统内固定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DS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均开展腰椎后路减压及钉棒系统内固定,对比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腰背部疼痛评分、下肢放射性疼痛评分、无痛步行距离、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滑脱角与术后不同时间康复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4.56±10.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5.25±56.32)mL,住院时间平均(12.68±1.32)d,切口均呈现一期愈合。术后3、6及12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分别为(3.95±1.42)分、(2.78±0.68)分、(2.05±0.54)分和术前(6.48±1.98)分相比降低,下肢放射性疼痛分别为(2.35±0.46)分、(1.58±0.40)分、(1.26±0.32)分和术前(6.85±2.14)分相比降低,ODI评分分别为(22.36±7.62)分、(18.14±5.35)分、(14.02±4.38)分和术前(40.35±5.38)分相比降低,滑脱角分别为(2.60±0.65)、(2.68±0.74)、(2.70±0.72)°和术前(6.50±1.22)°相比减小,同时无痛步行距离分别为(2005.26±110.38)、(2010.35±108.46)、(2028.46±124.52)m和术前(202.14±50.38)m相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22、364.00、271.45、337.00、5320.94,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患者的康复优良率为83.82%、88.24%、92.65%,呈现不断升高趋势,但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0,P>0.05)。68例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总满意度为92.65%(63/68)。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及钉棒系统内固定对DS疗效确切,能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增加其无痛步行距离,促进其康复,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钉棒系统 腰椎后路减压 腰椎滑脱症 疼痛 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万军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某院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经后路椎弓根钉...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某院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椎体后缘高度丢失率、椎管截面积、Cobb角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予以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修复伤椎生理结构及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鞠海庆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3期287-289,293,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三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三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4、14.203、5.018,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腿疼、腰痛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5、17.842;t=2.439、3.935,P<0.05);术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2、 3.436、 2.320、 2.360、 2.281、 2.573、4.219,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7、2.618、2.113、2.176、2.716、2.413、2.133、3.749,P<0.05)。结论: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较短,效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比较
17
作者 辛瑞文 姚积龙 +3 位作者 叶锡勇 陈远华 祝健红 刘志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9期6-10,共5页
目的:比较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后路... 目的:比较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联合传统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观察组腰椎减压后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定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腿痛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变节段及上、下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周出现暂时性神经牵拉损伤2例,1周后症状消失。术后12个月,两组下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下腰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病变节段及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ROM)均高于对照组,且病变椎间隙高度及上位、下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下腰痛程度,降低ODI指数,同时对相邻节段ROM及椎间隙高度影响小,不会引起邻近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钉棒系统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及促进骨折愈合和术后功能恢复的研究
18
作者 张磊峰 程向前 +4 位作者 蒋春闪 刘震 仲冬 吕兰欣 张寰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0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骨盆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观察组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骨盆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观察组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两组均于术后随访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手术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1~3周相比于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术后1~3周相比于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的总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17)。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疼痛,改善骨盆功能,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椎弓根钉棒系统 骨盆功能
下载PDF
探讨寰枢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
19
作者 黄克敏 刘社庭 熊波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4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寰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寰枢椎不稳行颈椎后路寰枢关节环抱钩棒内固定与钉棒内固定... 目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寰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寰枢椎不稳行颈椎后路寰枢关节环抱钩棒内固定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手术方式的患者进行比较。分为寰枢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A组)与钉棒内固定系统(B组),两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JOA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回访3个月、6个月、1年的JOA评分与植骨融合率、寰枢椎关节稳定性[测量寰齿前间隙(ADI)]情况。结果无1例患者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泌尿系、伤口感染,顺利出院。44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术后JOA评分、寰枢椎关节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寰枢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相比,本术式操作安全简便,患者身体恢复较快;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较钉棒系统无明显差异;对寰椎后弓采用钩的固定,降低了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故该术式在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内固定 环抱钩棒系统 钉棒系统
原文传递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应用自体髂骨移植对脊柱侧凸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晓吉 刘永涛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8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自体组采用自体髂骨治疗,异体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观察两组患...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8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自体组采用自体髂骨治疗,异体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利用X射线测量患者Cobb角,对患者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自体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异体组(t分别为7.840、9.057);自体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血沉恢复正常时间低于异体组(t分别为33.424、3.147、13.766、27.341);两组Cobb角丢失情况及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组7例患者出现骨区疼痛,异体组有2例患者出现植骨部位活性感染。结论 :自体髂骨治疗脊柱侧凸,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患者易发生取骨处疼痛,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相关的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棒系统 自体髂骨 脊柱侧凸 同种异体骨 生物材料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