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he Precipitating Reagents and Dispersants on the Formation Nano-Aluminum Hydroxide 被引量:1
1
作者 G. Sarsenbay L. A. Myltykbaeva +1 位作者 R. A. Abdulwalyev B. M. Sukurov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3年第5期11-15,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ipitating reagents and dispersants on the formation of nano-aluminum hydroxide from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persed seeds o...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ipitating reagents and dispersants on the formation of nano-aluminum hydroxide from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persed seeds on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too. The alkaline aluminate solutions were used as original solutions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Al2O3 having 14.78 g/dm3, αk—1.6 and127 g/dm3, αk—1.6. For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there were used follow-ing precipitating reagents—solutions HCl, NaHCO3 and NH4HCO3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80 g/dm3, dispersants—PEG 6000, (NaPO3)6 and Tween 20. For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the dispersed seeds and factories seeds were used. Structural studies of the aluminum hydroxide particles we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 electron-probe micro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products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mmonium bicarbonate and Tween 20 were determined as the optimal precipitating reagent and dispersant, correspondingly, resulting in dispersed aluminum hydroxide, which is used as a seed in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is product in form of dispersed seed considerably reduces the duration of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the maximal decomposition of solution (73.9%) was observed after injection of dispersеd aluminum hydroxide into solution. The final aluminum hydroxide having 90% of particles less than 100 nanometers was obtained within 7 hours of steady decreasing temperature from 70°C to 48°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aluminum HYDROXIDE PRECIPITATING REAGENTS DISPERSANTS Alkaline ALUMINATE Solution Precipitation Particles Decomposition Particle Diameter
下载PDF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凯 刘振宇 +1 位作者 肖伯律 马宗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4,229,共15页
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超高性能纳米碳,具有优越的力、热、电等综合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以纳米碳为强化相少量加入到铝中,有望开发出高强、高模、低热膨胀的复合材料,并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易加工等特性,在航空、航天、... 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超高性能纳米碳,具有优越的力、热、电等综合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以纳米碳为强化相少量加入到铝中,有望开发出高强、高模、低热膨胀的复合材料,并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易加工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因而以纳米碳/铝为代表的新一代铝基复合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易团聚,与铝等大多数金属并不浸润,且容易分布在晶界上诱导显著的晶粒细化,使得复合材料的强韧性等关键性能指标提升困难,或者使强度提高的同时使塑韧性下降显著,限制了其工程应用潜力。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纳米碳/铝复合材料强韧化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纳米碳分散、界面和构型调控等,以期推动新一代轻质高强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的发展,支撑国家未来重大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 强韧化 分散 界面 构型
下载PDF
喷雾-反溶剂结晶法制备掺杂铝粉的复合微球
3
作者 刘静 杨文博 +1 位作者 吕英迪 陶胜洋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4-1734,共11页
纳米铝粉作为高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含能复合材料领域。然而,制备高球形度铝粉掺杂的复合微球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采用喷雾与反溶剂结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一种制备纳米铝粉与有机分子形成复合功能微球的喷射-结晶途径。通过自主设计... 纳米铝粉作为高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含能复合材料领域。然而,制备高球形度铝粉掺杂的复合微球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采用喷雾与反溶剂结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一种制备纳米铝粉与有机分子形成复合功能微球的喷射-结晶途径。通过自主设计的内混三流式空气雾化喷嘴,将前驱液雾化成液滴,反溶剂接收浴接收后,溶剂与反溶剂发生快速的相互扩散和传质过程,含能分子模拟物蔗糖八乙酸酯(SOA)在液滴内部析出,将铝粉包裹在内,洗涤干燥后得到铝粉掺杂的复合微球。通过调控合适的雾化、溶剂与反溶剂、添加剂等条件,成功解决了干燥后复合微球球形度低、微球之间相互团聚等现象,最终制备出粒径分布窄、形貌均一、分散性较好、球形度和密实度较高的掺杂铝粉的微球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聚合物添加剂 掺杂 蔗糖八乙酸酯 纳米铝粉 复合微球
下载PDF
纳米铝粉的可控制备及表面包覆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鹏 闫涛 刘平安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0-880,I0001,共12页
针对纳米铝粉表面物化性质带来的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缺陷,综述了纳米铝粉的可控制备方法、活性保护方法,以及保护前后铝粉热性能、能量性能的变化;重点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并分析了包覆方法对改性体系热反应活性的影响。在此... 针对纳米铝粉表面物化性质带来的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缺陷,综述了纳米铝粉的可控制备方法、活性保护方法,以及保护前后铝粉热性能、能量性能的变化;重点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并分析了包覆方法对改性体系热反应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米铝粉未来的发展方向:研发提高纳米铝粉在复合含能材料中分散性的方法;探究包覆材料与纳米铝粉结合方式对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加强改性纳米铝粉的应用研究。指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聚焦于改性纳米铝粉与环境兼容性的探索,以提升纳米铝粉在复杂条件下的应用效果。附参考文献66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纳米铝粉 能量性能 包覆材料 热性能
下载PDF
TiO_(2)原位包覆提升球形纳米铝粉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丹 佟乐乐 +2 位作者 王飞 成琦 毛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7,共5页
纳米铝(Al)粉是一种高能金属纳米粉末,但过高的表面能带来的易氧化问题显著降低其活性,限制其应用。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液相法在去除球形纳米Al粉表面氧化层的同时原位生长TiO_(2)包覆层,通过工艺优化,获得了活性Al含量最高的Al@TiO_(2... 纳米铝(Al)粉是一种高能金属纳米粉末,但过高的表面能带来的易氧化问题显著降低其活性,限制其应用。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液相法在去除球形纳米Al粉表面氧化层的同时原位生长TiO_(2)包覆层,通过工艺优化,获得了活性Al含量最高的Al@TiO_(2)复合粉体,包覆层厚度约为2 nm,且粉末中没有过量的TiO_(2)存在,包覆处理后的复合粉体中活性Al含量达到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粉 TiO_(2)包覆 活性
下载PDF
压强对纳米铝粉点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冯超杰 金枭 +3 位作者 许敦辉 李盛姬 黄雪峰 刘建忠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59,共7页
为了揭示压强对纳米铝(n-Al)粉点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高压燃烧实验台对n-Al粉堆进行了0.1~3.5 MPa的激光点火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仪、三色测温仪和光谱分析仪同步获取颗粒堆着火、火焰演变、表面辐射温度和特征辐射光谱等信息,... 为了揭示压强对纳米铝(n-Al)粉点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高压燃烧实验台对n-Al粉堆进行了0.1~3.5 MPa的激光点火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仪、三色测温仪和光谱分析仪同步获取颗粒堆着火、火焰演变、表面辐射温度和特征辐射光谱等信息,分析了n-Al粉堆点火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中的n-Al粉堆在1.5 MPa时,燃烧时间最短且最充分,剧烈燃烧阶段占比最大。随着压强的增加,n-Al粉的燃烧火焰强度和特征辐射光谱均增强,三个燃烧阶段时间从常压下的254.03、864.24、922.69 ms分别缩短至1.0 MPa时的118.85、435.69、452.50 ms,总燃烧时间缩短了50.65%。点火延迟时间和燃烧时间均随压强增加呈现非线性曲线的变化趋势,在0.1~1.5 MPa范围内,提高空气压强可以减小n-Al粉的燃烧时间,增大火焰锋面,提升最高燃烧火焰温度,促进气相燃烧。但过高的压强(1.5~2.5 MPa)会阻碍n-Al粉点火及火焰发展,减小剧烈燃烧阶段占比进而增大燃烧时间,引起中压熄火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铝粉 压强效应 点火 燃烧 光学诊断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自组装CL-20/n-Al/F2605复合空心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孙鹏瞻 杨敏 +4 位作者 尢淇 高登钊 李聪颖 张行泉 郭长平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高能量、高爆热的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Al复合物由于自身的高感度而限制了在炸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备高能量和高安全性的CL-20/Al含能复合材料,采用Pickering乳液法制备了空心球形CL-20/n-Al/F2605(氟橡胶)复合物,并对Picker... 高能量、高爆热的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Al复合物由于自身的高感度而限制了在炸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备高能量和高安全性的CL-20/Al含能复合材料,采用Pickering乳液法制备了空心球形CL-20/n-Al/F2605(氟橡胶)复合物,并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复合物表面结构、热分解、燃烧及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2 mL乙酸乙酯中溶解的CL-20固体质量为0.10~0.14 g、油水质量比在1:5~1:7之间、超声时间小于30 min、静置时间小于120 min时,形成的乳液稳定性好。该复合物表面结构粗糙,中位径d_(50)为73.17μm,各组分复合均匀。复合物的热分解峰温和活化能分别为236.7℃、164.6 kJ/mol,n-Al和F2605降低了CL-20分解过程中21.2%的活化能。复合物平均线性燃速为7.14 cm/s;特性落高H_(50)为39.5 cm,和原料CL-20相比提升了26.5 cm,安全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 纳米铝粉(n-Al) 微球 Pickering乳液
下载PDF
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铝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洋洋 张群力 +2 位作者 赵庆新 吴凯 常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2-130,共9页
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我国第三系列水泥,既是一种低碳绿色水泥,又是一种海工修补加固水泥。铝凝胶(AH_(3))是其最重要的水化产物之一,可有效提升该系列水泥石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结合化工中AH_(3)的基础研究,阐述了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 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我国第三系列水泥,既是一种低碳绿色水泥,又是一种海工修补加固水泥。铝凝胶(AH_(3))是其最重要的水化产物之一,可有效提升该系列水泥石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结合化工中AH_(3)的基础研究,阐述了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的形成过程,归纳了AH_(3)的一般性特征,对比了化工中AH_(3)与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的异同点,具体分析了各类因素对AH_(3)微纳结构及含量的影响,总结了目前AH_(3)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铝凝胶 形成过程 微纳结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纳米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超声滚压数值仿真研究
9
作者 连国辉 李宇罡 +2 位作者 左震宇 陈东 王浩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7,共6页
超声滚压数值仿真研究亟待丰富和深入开展。采用温度-应变率相关Johnson-Cook本构模型描述纳米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行为,通过Gleeble热压缩模拟实验结合最小二乘拟合标定相关本构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3D全六面... 超声滚压数值仿真研究亟待丰富和深入开展。采用温度-应变率相关Johnson-Cook本构模型描述纳米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行为,通过Gleeble热压缩模拟实验结合最小二乘拟合标定相关本构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3D全六面体渐变网格模型,通过6个步骤对复合材料超声滚压强化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分布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网格失效形式较好地反映了表层材料的开裂和分层,从模拟角度验证了往复超声滚压过程中过度塑性变形导致材料表面损伤的现象。该结果对金属基复合材料超声滚压工艺的探索和相关数值仿真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 超声滚压 有限元仿真 残余应力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纳米铝辅助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曾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目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人员用佐剂吸附变应原,可延长变应原的作用时间,增强辅助T细胞的作用。目前,研究最广泛的佐剂是氢氧化铝佐剂,但是临床发现其注射入机体后局部注射部位出现肉芽肿反...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目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人员用佐剂吸附变应原,可延长变应原的作用时间,增强辅助T细胞的作用。目前,研究最广泛的佐剂是氢氧化铝佐剂,但是临床发现其注射入机体后局部注射部位出现肉芽肿反应。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的佐剂。最新的研究发现纳米氢氧化铝作为佐剂更加安全有效,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后续可以通过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探索纳米铝佐剂免疫佐剂,提高AI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纳米氢氧化铝 变应原 尘螨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铈对铝合金环氧镁铝复合涂层的防护作用研究
11
作者 张培 郑琪 +4 位作者 聂国朝 梁彩团 刘括 韦应 周晓婷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49-53,共5页
为了获得耐腐蚀性能较好的涂层,采用一定质量的铝粉代替镁粉,并添加纳米二氧化铈,制备了改性的铝合金表面环氧镁铝复合涂层。采用马丘测试、划叉浸泡实验、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镁粉、铝粉及二氧化铈对环氧镁铝... 为了获得耐腐蚀性能较好的涂层,采用一定质量的铝粉代替镁粉,并添加纳米二氧化铈,制备了改性的铝合金表面环氧镁铝复合涂层。采用马丘测试、划叉浸泡实验、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镁粉、铝粉及二氧化铈对环氧镁铝复合涂层的防护作用,并得到二氧化铈与镁粉和铝粉的协同保护机理。结果表明:当镁粉质量分数为30%、铝粉质量分数为20%时,环氧镁铝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纳米二氧化铈在涂层中的最佳填充量为5%时,可以增强复合涂层对铝合金基体的防护作用。镁粉、铝粉粒子在复合涂层中有大量的分布,粒径较大。少量的纳米二氧化铈粒子在复合涂层中呈球状分布、粒径较小,且涂层形貌均匀致密,屏蔽性能较好。改性后的复合涂层显著增强了铝合金在服役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镁铝复合涂层 纳米二氧化铈粒子 铝合金 防护作用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氮化铝纳米陶瓷粉末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林玉 张向军 +4 位作者 张鸣一 刘红伟 王伟 尹飞 刘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AlN具有优异的热性能、电性能及光学性能,在电子封装材料、光学材料、陶瓷基板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高品质纳米AlN粉体是相关新型材料获得高性能的基础,在当下具有应用前景及商业价值,其粉体制备工艺仍具备较大的... AlN具有优异的热性能、电性能及光学性能,在电子封装材料、光学材料、陶瓷基板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高品质纳米AlN粉体是相关新型材料获得高性能的基础,在当下具有应用前景及商业价值,其粉体制备工艺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梳理分析了多种纳米级AlN粉末的制备工艺,并讨论了其发展前景及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纳米粉体 制粉工艺
下载PDF
球磨工艺对机械合金化制备AlN涂层的影响
13
作者 陈庆艮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62-64,107,共4页
在金属Al基板表面制备AlN涂层可结合两者优势,使得复合基板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绝缘性以及与芯片匹配的热膨胀系数,有望获得大规模应用。本文采用表面机械纳米合金化工艺在铝表面制备AlN涂层,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系统... 在金属Al基板表面制备AlN涂层可结合两者优势,使得复合基板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绝缘性以及与芯片匹配的热膨胀系数,有望获得大规模应用。本文采用表面机械纳米合金化工艺在铝表面制备AlN涂层,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系统地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其结构的影响,分析了涂层形成过程及相关作用机理。同时,为了减缓Al基体与AlN涂层之间的不匹配性,还设计并制备了W-Al中间过渡层,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对中间过渡层的结构进行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机械纳米合金化 铝合金 AlN涂层
下载PDF
纳米铝负极材料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至 吴振宇 +1 位作者 王立 祁松林 《船电技术》 2024年第6期87-91,共5页
本文综述了铝作为合金型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上的优劣以及纳米铝材料的合成方法。从三氯化铝、铝材、有机铝化合物以及混合无机物等多种铝源的不同合成方法介绍了目前纳米铝储锂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及铝碳复合产物的性能。并指出各... 本文综述了铝作为合金型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上的优劣以及纳米铝材料的合成方法。从三氯化铝、铝材、有机铝化合物以及混合无机物等多种铝源的不同合成方法介绍了目前纳米铝储锂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及铝碳复合产物的性能。并指出各方法所存在的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今后纳米铝的合成及与导电材料的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纳米铝 合成方法
下载PDF
基于纳米级铝基吸附剂的含氟废水治理研究
15
作者 李小华 王义青 +3 位作者 张辉建 辛盛洋 冯梦竹 谢先如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9期95-96,129,共3页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含氟工业废水的排放进一步加剧了氟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基于此,文章针对典型的高浓度含氟废水,提出了基于纳米级铝基吸附剂的含氟废水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7,氢氧化铝投加量...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含氟工业废水的排放进一步加剧了氟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基于此,文章针对典型的高浓度含氟废水,提出了基于纳米级铝基吸附剂的含氟废水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7,氢氧化铝投加量为0.5g/L,反应时间为150min,氟离子的去除率达到86%以上,而对于初始浓度100mg/L的含氟废水,出水氟浓度可降至3mg/L以下,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排放标准(氟化物≤10mg/L),具有较高的实践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铝基吸附剂 含氟废水 氟离子
下载PDF
新型纳米增强铝质耐火浇注料及预制块在回转窑煅烧带的应用
16
作者 张显 郝富锁 《耐火与石灰》 2024年第1期17-19,24,共4页
采用异丙醇铝和柠檬酸镁为制备镁铝尖晶石纳米粉的前驱体,将铝质浇注料的颗粒在镁铝尖晶石先驱体的溶胶中浸渍,浸渍处理后的颗粒经过热处理得到附着有纳米镁铝尖晶石粉的铝质浇注料颗粒原料。包覆有镁铝尖晶石的颗粒对制备高强度铝质浇... 采用异丙醇铝和柠檬酸镁为制备镁铝尖晶石纳米粉的前驱体,将铝质浇注料的颗粒在镁铝尖晶石先驱体的溶胶中浸渍,浸渍处理后的颗粒经过热处理得到附着有纳米镁铝尖晶石粉的铝质浇注料颗粒原料。包覆有镁铝尖晶石的颗粒对制备高强度铝质浇注料及其预制块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要根据材料的导热系数,合理地设计并砌筑石灰回转窑高温煅烧带窑衬。此种新型纳米增强浇注料及预制块,经现场使用,延长了石灰回转窑煅烧带窑衬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窑体热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增强铝质耐火浇注料 回转窑 煅烧带 窑衬
下载PDF
高性能双模式压电驱动氮化铝音叉型谐振器
17
作者 原毅 杨清瑞 +6 位作者 张志强 李浩霖 石帅 牛鹏飞 李全宁 陈雪娇 张孟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9-1855,共7页
设计并制造了一种面向质量传感器应用的高性能双模式压电驱动音叉型谐振器。测试结果表明,真空中该谐振器扭转振动模式的Q值为9274,面内弯曲振动模式的Q值为11379;空气中两种振动模式的Q值分别为1019和1059,使该谐振器可以灵活应用在不... 设计并制造了一种面向质量传感器应用的高性能双模式压电驱动音叉型谐振器。测试结果表明,真空中该谐振器扭转振动模式的Q值为9274,面内弯曲振动模式的Q值为11379;空气中两种振动模式的Q值分别为1019和1059,使该谐振器可以灵活应用在不同空气阻尼环境中。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两种振动模式对音叉结构不同位置和覆盖率的质量负载的灵敏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扭转振动模式和面内弯曲振动模式分别在质量负载位于振动臂根部和前端时具有最大的灵敏度,因此,可以通过在音叉结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敏感膜,从而实现对不同物质实时高灵敏度的在线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质量传感器 有限元分析 微纳加工 压电驱动 氮化铝薄膜 音叉型谐振器 双模式
下载PDF
铝基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防冰/霜性能
18
作者 钟涛 刘超 +1 位作者 张艳梅 杨晚生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目的]在铝上构建具有粗糙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赋予其良好的防冰/霜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铝的超疏水性会逐渐变差甚至失效,微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疏水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先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在铝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 [目的]在铝上构建具有粗糙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赋予其良好的防冰/霜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铝的超疏水性会逐渐变差甚至失效,微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疏水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先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在铝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再用不锈钢筛网模板压印的方法在铝表面获得微米级结构,扩孔处理后采用低表面能物质(如三乙氧基-1H,1H,2H,2H-十三氟代正辛基硅烷)进行修饰,最终获得了微纳米结构的铝基超疏水表面(标记为MN-SHS),并就其表面形貌、水接触角、液滴粘附性、防冰/霜性能和耐久性与只进行二次阳极氧化的铝试样和进行二次阳极氧化+扩孔的铝试样作对比。[结果]MN-SHS样品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64°,液滴粘附性低,防冰/霜性能和耐久性最优。[结论]采用阳极氧化结合微米压印技术可制得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铝基超疏水表面,在防冰/霜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防冰/霜 阳极氧化 压印 微纳米结构 低液滴粘附性
下载PDF
铝电解预焙阳极防氧化涂层材料的性能检测研究
19
作者 王博一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本文针对纳米陶瓷基阳极防氧化涂层材料工业应用的特点,设计了该涂层材料的实验室性能检测流程,并对检测流程的各个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及原因分析,确定了纳米陶瓷基阳极防氧化涂层材料检测的评判标准。
关键词 铝电解 阳极防氧化 纳米陶瓷基 涂层材料 性能检测
下载PDF
规整微纳米锥结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
20
作者 牛鑫 窦若兮 +1 位作者 刘皓 孙海博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70,共5页
首先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锥形阳极氧化铝(C-AAO)模板,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和旋涂法,构建规整微纳米锥结构聚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NI-PMMA)柔性导电膜,最后通过互锁封装制备规整微纳米锥结构柔性压阻传感器,并对规整微纳米锥结... 首先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锥形阳极氧化铝(C-AAO)模板,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和旋涂法,构建规整微纳米锥结构聚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NI-PMMA)柔性导电膜,最后通过互锁封装制备规整微纳米锥结构柔性压阻传感器,并对规整微纳米锥结构PANI-PMMA导电膜的表面形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传感器的传感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微纳米锥长度为(1.38±0.03)um的传感器在0~2.3kPa范围内表现出108.27kPa^(-1)的高灵敏度、2000次载荷加载和卸载下循环稳定性和±4.72%的低迟滞性,并且可以对手腕运动状态和身体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阳极氧化铝 原位聚合 规整微纳米锥结构 智能可穿戴 运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