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捍平 王大平 +2 位作者 朱伟民 熊建义 阮建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作用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人工骨 骨缺损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下载PDF
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维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59,73,共5页
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基质沥青、松香基纳米增强沥青和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 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基质沥青、松香基纳米增强沥青和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较基质沥青混合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相当,在实际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硅酸盐 钠米 油石比 路用性能
下载PDF
纸张涂布颜料用纳米氧化铝的改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倩 王志杰 郭凌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79,共3页
介绍了纸张涂布颜料使用纳米氧化铝的现状,指出了目前纳米氧化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稳定分散问题,这是限制其在涂布纸范畴得到广泛应用的最重要原因,并指出在配制涂料前对纳米氧化铝进行改性是解决其稳定分散问题的根本途径。重点介绍... 介绍了纸张涂布颜料使用纳米氧化铝的现状,指出了目前纳米氧化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稳定分散问题,这是限制其在涂布纸范畴得到广泛应用的最重要原因,并指出在配制涂料前对纳米氧化铝进行改性是解决其稳定分散问题的根本途径。重点介绍了纳米氧化铝改性的定义、目的以及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纳米氧化铝改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纳米氧化铝颜料偶联剂改性的方法,为涂布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合理地应用纳米氧化铝颜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颜料 应用现状 氧化铝改性方法 偶联剂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安普贴治疗不可分期压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碧花 傅英妹 +2 位作者 程江涛 骆菊英 李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凝胶+安普贴治疗不可分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处不可分期压疮随机分成三组,均用生理盐水清洗压疮创面,实验组30处清洗后外搽纳米银抗菌,然后敷盖安普帖;对照1组30处清洗压疮创面后敷上安普帖;对照2组30处清...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凝胶+安普贴治疗不可分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处不可分期压疮随机分成三组,均用生理盐水清洗压疮创面,实验组30处清洗后外搽纳米银抗菌,然后敷盖安普帖;对照1组30处清洗压疮创面后敷上安普帖;对照2组30处清洗创面后敷上浸有1%聚维酮碘液的纱块,然后敷盖无菌纱块。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5项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安普贴治疗不可分期压疮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安普贴换药和聚维酮碘换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凝胶 安普贴 不可分期压疮 聚维酮碘
下载PDF
胃癌D2根治术中纳米碳显影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5 位作者 顾焱晖 马鹏飞 刘晨宇 霍明科 曹养辉 张俊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目前认为进展期胃癌分检35枚淋巴结更贴合患者准确病理分期,但常规分检淋巴结方法很难实现。本研究探讨纳米碳显影法在胃癌D2根治术中淋巴结分检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01-2016-09-30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00例胃癌... 目的目前认为进展期胃癌分检35枚淋巴结更贴合患者准确病理分期,但常规分检淋巴结方法很难实现。本研究探讨纳米碳显影法在胃癌D2根治术中淋巴结分检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01-2016-09-30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0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应用纳米碳显影分为纳米碳显影组(观察组)和非显影组(对照组),对照2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平均检出淋巴结数、淋巴结<15枚例数、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阳性率、患者转移率、平均直径<5mm数、平均直径<5mm阳性淋巴结数、第1、2站淋巴结数和淋巴结分检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检出淋巴结总数(3 005枚)和阳性淋巴结总数(509枚)均高于对照组的1 560和305枚。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检出淋巴结数分别为62.943±14.507和32.436±5.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分检时间分别为(14.1±2.5)和(17.4±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直径<5mm数分别为28.972±7.819和9.503±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直径<5mm阳性淋巴结分别为17.065±7.610和11.124±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第1(36.605±12.720和19.391±4.518)和第2站淋巴结数(30.110±10.298和14.876±5.396)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0.461±0.249)%和(0.453±0.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结论采用纳米碳显影方法在胃癌D2根治术的淋巴结分检中具有操作简便,获取淋巴结数目多,更有利于准确病理分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胃癌 病理 淋巴结分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