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初中国新知识界的国家主权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德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0,共6页
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性国家主权话语形成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清末新政崛起的新知识群体,借助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国际公法理论对国家主权的本质特征、主权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人民主权观作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国家主权... 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性国家主权话语形成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清末新政崛起的新知识群体,借助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国际公法理论对国家主权的本质特征、主权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人民主权观作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国家主权思想。新知识界作为当时中国的新生社会阶层和重要变革力量,其国家主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谋求国家主权独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权 民族国家 新知识界 人民主权观
下载PDF
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吴虞与民初四川思想界的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天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6,共9页
辛亥前后,四川的新派与旧派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此盛彼衰,形成了拉锯战的格局。吴虞与各方新人物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反孔非儒",为此他们求同存异,同心协力,互相声援,加上青年学生的支持和一些旧派人物的逐渐... 辛亥前后,四川的新派与旧派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此盛彼衰,形成了拉锯战的格局。吴虞与各方新人物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反孔非儒",为此他们求同存异,同心协力,互相声援,加上青年学生的支持和一些旧派人物的逐渐趋新,新文化运动才得以在四川逐渐兴起、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虞 新文化运动 民初四川思想界
下载PDF
梁启超、胡适的初晤与“研究系”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洪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4,共6页
《梁启超年谱长编》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两种重要年谱都认为梁启超和胡适的初次见面是在1918年11月23日,这一说法被许多论著沿用。其实,此说有误。1918年底梁启超国参与北京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讨论,同时筹备私人赴欧考察事宜,... 《梁启超年谱长编》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两种重要年谱都认为梁启超和胡适的初次见面是在1918年11月23日,这一说法被许多论著沿用。其实,此说有误。1918年底梁启超国参与北京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讨论,同时筹备私人赴欧考察事宜,致使未能与胡适在11月23日如期会面,直到梁启超从欧洲回来以后,1920年3月21日两人才在林长民的家中第一次正式见面。这两位知识界领袖的初晤颇具象征意义,透露了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及新知识分子群体演变的某些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启超 胡适 新知识分子群体 研究系 思想转向
下载PDF
当前高校知识分子的新变化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坚良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92-95,共4页
知识分子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决定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高校知识分子在队伍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今后高校知识分子的政策要根据这些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关键词 高校知识分子 新变化 对策
下载PDF
从《新上海》窥探近代上海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心态
5
作者 叶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近代小说家陆士谔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上海,这个时期上海的社会文化环境给他提供了从更深层来观察知识分子的外在契机,使他能够超越同时期知识分子的普遍文化心态,主动地从中心位置向边缘游离。辛亥革命前夕,他创作了被称作“清末十大... 近代小说家陆士谔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上海,这个时期上海的社会文化环境给他提供了从更深层来观察知识分子的外在契机,使他能够超越同时期知识分子的普遍文化心态,主动地从中心位置向边缘游离。辛亥革命前夕,他创作了被称作“清末十大谴责小说”之一的长篇小说《新上海》,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本人以及当时上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某些超越于同时代的边缘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士谔 《新上海》 知识分子 边缘化心态
下载PDF
俄罗斯知识分子与新宗教意识
6
作者 安宁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是俄罗斯一个动荡飘摇的时代,但亦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俄罗斯知识分子迅速成熟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坚力量,进行了一场试图协调、重整甚至再造俄罗斯文化、宗教的运动,其中一项重要的历史遗产便是...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是俄罗斯一个动荡飘摇的时代,但亦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俄罗斯知识分子迅速成熟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坚力量,进行了一场试图协调、重整甚至再造俄罗斯文化、宗教的运动,其中一项重要的历史遗产便是新宗教意识。这场运动既是努力回到俄罗斯精神传统的一次尝试,也是在客观上突破俄罗斯的旧宗教传统,获得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知识分子 新宗教意识 历史语境
下载PDF
试论当前知识分子队伍的新变化、新特点
7
作者 陈健 《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36-37,90,共3页
知识分子掌握着先进科学技术 ,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者。要做好知识分子工作 。
关键词 知识分子队伍 现状 中国 政策
下载PDF
新知识群体与五四运动 被引量:5
8
作者 程美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4,共11页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新知识群体有密切的联系。五四前夕,全国大学以及专门学校突破100所,全国在校的大学生及专科生18429人,历年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近10万。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群体,不仅接受的知识新颖且视野开阔...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新知识群体有密切的联系。五四前夕,全国大学以及专门学校突破100所,全国在校的大学生及专科生18429人,历年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近10万。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群体,不仅接受的知识新颖且视野开阔,他们具有强烈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情怀和意识。他们对于当时中国外处于列强欺凌、侵略,内有军阀政府无能昏聩的统治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严重不满,他们面对民族国家衰落、危亡的现实有强烈的忧虑和悲情意识,逐渐形成了一种改变现实的巨大冲动。五四前夕大量学生社团的出现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知识群体关切社会、改造社会意识的直接体现。五四就是新知识群体对于国家被列强蹂躏、社会被无能腐败的官僚阶层统治失望的悲情意识的激情表达,五四标志着新式精英知识群体以整体的自觉来承担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任,五四也标志着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的社会革命运动开始越来越发挥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了。"五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被接受,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新知识群体 大学生 留学生
原文传递
新俄罗斯文学中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谱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姜磊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1,共7页
苏联解体不仅是一场政治地震,一次"文化革命",也是社会的"精神转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轰然倒塌,新俄罗斯文学异军突起。在后苏联文化生态中,俄罗斯当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学会适应和生存,从而在新俄罗斯文学中形... 苏联解体不仅是一场政治地震,一次"文化革命",也是社会的"精神转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轰然倒塌,新俄罗斯文学异军突起。在后苏联文化生态中,俄罗斯当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学会适应和生存,从而在新俄罗斯文学中形成了从新时代"多余人",到"堕落蜕化者"、"地下人,当代英雄",再到"传统守望者"的成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俄罗斯文学 当代知识分子 形象谱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