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金山会议中共代表问题新探
1
作者 贾钦涵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82,共14页
1945年董必武出席在旧金山举办的联合国制宪大会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中共代表取得参会权的过程却历经波折。在抗战后期的国共谈判中,新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为了善后“史迪威事件”,偏袒国民党政府、反对中共... 1945年董必武出席在旧金山举办的联合国制宪大会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中共代表取得参会权的过程却历经波折。在抗战后期的国共谈判中,新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为了善后“史迪威事件”,偏袒国民党政府、反对中共代表参加旧金山会议。随着美苏双方在雅尔塔会议上就远东问题达成秘密协定,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坚决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美国高层最终改变态度,敦促蒋介石同意在中国代表团内列入一名中共成员。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的背后蕴藏着遏制中共的复杂谋略,延安方面的因应策略则体现出抗战后期中共对国家发展前景的深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制宪大会 国共谈判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 中美关系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张闻天外交思想探析
2
作者 杜君 王成元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1,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闻天在从事我国外交工作期间,指出了世界的主要趋势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而且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对民族主义国家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对于我国外交工作问题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闻天在从事我国外交工作期间,指出了世界的主要趋势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而且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对民族主义国家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对于我国外交工作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所有这些丰富了新中国外交的理论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和平与战争 和平共处 民族主义国家 外交工作
下载PDF
南京政府中央银行之国库经理制度发展论——以政府主导下的制度生成过程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0,共5页
经理国库,并与国家财政部门相配合以管理政府账户、集中税收资金和给付支出,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三大特定职能之一。从制度层面来看,近代中国在北洋政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政府主导下的制度构建,但与西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出现及制度的形... 经理国库,并与国家财政部门相配合以管理政府账户、集中税收资金和给付支出,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三大特定职能之一。从制度层面来看,近代中国在北洋政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政府主导下的制度构建,但与西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出现及制度的形成相比较,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银行业的制度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断层。至南京政府时期,在垄断性的全国金融结构中,中央银行体制经历了由复合制到单一制的发展过程,中央银行集中行使的三大职能最终得以完成,但金融服务于财政的弊端却限制了中央银行制度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政府 中央银行 国库经理制度 政府主导
下载PDF
后分权化时代苏格兰地区的政党政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地区民族主义政党在推动英国分权化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少数民族争取到了很大的权利,但是,在中央向地方分权之后,民族主义政党往往容易在地方议会获得多数,如果中央与地方缺乏稳固的联系,就会出现权力失衡的情况,那些有独立要... 地区民族主义政党在推动英国分权化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少数民族争取到了很大的权利,但是,在中央向地方分权之后,民族主义政党往往容易在地方议会获得多数,如果中央与地方缺乏稳固的联系,就会出现权力失衡的情况,那些有独立要求的民族主义政党,也会成为国家统一的威胁。未来,主要政党在地方议会的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地方与中央关系,地方议会中的政党政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多民族的英国国家建设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分权化 地区民族主义政党 苏格兰民族党
下载PDF
民族国家想象视野中的《林海雪原》人物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贤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革命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物形象想象性的描写,充分展开对民族国家的想象,完成了新中国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对意识形态的要求,《林海雪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关键词 想象共同体 民族国家 仪式化 传播
下载PDF
民族国家史的建构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史学的发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均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6期111-126,157,共17页
印度教民族主义史学诞生于印度遭遇英国殖民主义、丧失历史叙述话语权的特殊背景之下。它的孕育过程反映了印度民族主义精英两个层面的强烈诉求,一是反驳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历史档案做意图处理、服务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建构,二是争夺印度... 印度教民族主义史学诞生于印度遭遇英国殖民主义、丧失历史叙述话语权的特殊背景之下。它的孕育过程反映了印度民族主义精英两个层面的强烈诉求,一是反驳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历史档案做意图处理、服务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建构,二是争夺印度历史叙述话语权,实现民族国家身份与民族历史传统谱系的建构。其现代形式历史谱系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首先,经过往世书式史学叙述模式困局的反思和西方理性史学思维的接受,初步形成以印度教历史作为民族传统历史的基本构想,诞生出自己的民族主义史学理念;其次,从国家、民族、宗教等方面,策略性地建构出新的民族国家历史谱系;最终,形成成熟的史学叙事模式,完成史学体系的建构。它的诞生从史学上促进了印度在"民族性"上达成共识,使"婆罗多之地"印度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得到合法化。但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史学从其萌芽之初,在本国族裔与宗教关系的处理方面,过分强调印度教特性、无视国家内部本身的多样性与多质性,忽略了历史运动的多面性。特别是它对印度伊斯兰教及其历史的处理,复制了西方史学中的殖民意识和民族本质论的偏见,在本质上无法摆脱其作为"殖民者的知识"的本源特性。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在印度史学内部形成了一种新的殖民,甚至使民族主义史学新建立起来的印度历史再次出现传统史"叙事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印度教 印度教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史学 往世书式历史
下载PDF
From Democracy to Bureaucracy: The Baojia in Nationalist Thought and Practice, 1927-1949
7
作者 Lane J. Harris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3年第4期517-557,共41页
In the 1939 New County Reform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ade the baojia system the lowest level of self-government in the country. This decision was the result of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iscussion among Nationalist... In the 1939 New County Reform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ade the baojia system the lowest level of self-government in the country. This decision was the result of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iscussion among Nationalist administrators and writers who were searching for a tutelary system to train the people in their political rights in preparation for constitutional rule. In the 1920s and 1930s, Nationalist writers claimed to be following Sun Zhongshan's (Sun Yat-sen) philosophy by reinventing the baojia as a form of democracy. Harkening back to a reimagined national past, they "discovered" that the imperial baojia was not a system of local control, but a traditional model of bureaucratically-designed local self-government. Nationalist writers dovetailed this new baojia with Sun Zhongshan's philosophy in order to rationalize its posi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State. Once philosophically legitimized, Nationalist writers endorsed the baojia as a top-down bureaucratic system that would transform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of the country; it would become the core political unit of their state-making and nation-building projects. In so doing, the baojia came to represent the Nationalists' deeply-held belief in the power of human agency to create state institutions capable of entirely remaking society and transforming th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ojia SELF-GOVERNMENT BUREAUCRACY state-making nation-building nationalist Party Sun Zhongshan
原文传递
国家英雄典范的生成:孙中山1925年国葬报道与宣传研究
8
作者 董书华 《新闻春秋》 CSSCI 2022年第2期80-95,共16页
本文以孙中山先生1925年国葬仪式与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民党对葬礼的政治运作以及民间报刊、国民党党报对国葬的相关报道,研究发现,孙中山逝世之际,民间报刊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多元的舆论空间,对他生前的评价有赞誉有贬斥,... 本文以孙中山先生1925年国葬仪式与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民党对葬礼的政治运作以及民间报刊、国民党党报对国葬的相关报道,研究发现,孙中山逝世之际,民间报刊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多元的舆论空间,对他生前的评价有赞誉有贬斥,评说间可见孙中山形象的歧异,与当时国民党的尴尬地位恰相映照。历经连年的军阀混战,社会也召唤“伟人”出现来终结混乱的局面,实现南北和平。在弥漫的民族主义浓厚气氛中,民间报刊基于民族情感将孙中山建构为“民国伟人”,报道了社会各界的哀悼和纪念,并向民众宣示了再创共和、建设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信念。国民党通过纪念空间(中山陵的设计方案的公开征集与中山陵修建等)、仪式操演(总理纪念周)等多种技术形式将总理神圣化。新生的党报则配合党的政治任务,以超常的报道数量、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宣传话语,塑造了孙中山的国家英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政党威信与建构国家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英雄 国葬 党葬 党报 民族主义宣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