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性的再生产:博物馆空间的文本生成与叙事旨归
1
作者 闫志成 李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6,共9页
作为麇集民族物质文化精粹的场域,博物馆超越了空间艺术的表达局限,内蕴时间艺术的美学特质,是以自身物质空间为尺度的传播文本,传递着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通过以恢弘为核心主题的差异化叙事,博物馆建筑赋形现代个体对中华民族... 作为麇集民族物质文化精粹的场域,博物馆超越了空间艺术的表达局限,内蕴时间艺术的美学特质,是以自身物质空间为尺度的传播文本,传递着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通过以恢弘为核心主题的差异化叙事,博物馆建筑赋形现代个体对中华民族崇高形象的想象,相同主题文化器物的集中展陈,构筑了叙述璀璨民族文化特定组成部分的篇章。博物馆的建筑叙事与展陈叙事是意识形态建构的产物,推动了自上而下的民族性再生产。在与博物馆空间文本的日常互动中,大众践行着以选择民族、谈论民族、消费民族与表现民族为路径的读者叙事,促成自下而上的民族性再生产的实现。作为文本的博物馆空间是官方叙事与个体话语共建的产物,映射出日常生活中结构主义民族性再生产与个体主义民族性再生产的融合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空间文本 空间叙事 民族性 传播物质性
下载PDF
以现代性为锚:边疆性概念的得与失--云南瑞丽某抵边村的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玺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历经“三次研究高潮”的中国边疆学产生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但共享了一个基础语境,即“以现代性为锚”,可视为对现代性的自发性、自觉性或自反性的回应。现代性概念的牵引下,一方面,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确立了议题、内容甚至目标... 历经“三次研究高潮”的中国边疆学产生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但共享了一个基础语境,即“以现代性为锚”,可视为对现代性的自发性、自觉性或自反性的回应。现代性概念的牵引下,一方面,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确立了议题、内容甚至目标;但另一方面,中国边疆的复杂性也被部分忽视和遮蔽。聚焦于“边疆性”概念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民族志案例对边疆治理实践的考察,不仅可以简明勾勒出现代性对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的具体锚定,即“国家性”和“一致性”;也能反过来揭示现代性所造成的遮蔽,即“地方性”和“异质性”。由此在深化对中国边疆的复杂主体与复杂体系认知的同时,促成“以边疆性为锚”对现代性内涵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边疆性 抵边村 国家性 异质性
下载PDF
从“帝吧出征”看民族性的“再生产”——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再审视 被引量:10
3
作者 茅根红 蔡中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网络民族主义方兴未艾,作为互联网与民族主义的结合体,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是人们强烈自信心和自豪感基础上的态度反应,它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除了具有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政治功能之... 网络民族主义方兴未艾,作为互联网与民族主义的结合体,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是人们强烈自信心和自豪感基础上的态度反应,它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除了具有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政治功能之外,还具有"再生产"民族性和民族认同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吧出征 网络民族主义 民族性 日常民族主义
下载PDF
国家感与边疆性:中亚国家间的边界问题及其观念折射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7,共7页
中亚国家间的边界问题是中亚国家间关系的难点和重要内容。这一问题既存在历史传统的影响,又打上了苏联时期行政划界的深刻烙印,在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独立之后,又成为各国民族国家建构中作为内部动员要素的彼此互不相让的内容,费尔干纳... 中亚国家间的边界问题是中亚国家间关系的难点和重要内容。这一问题既存在历史传统的影响,又打上了苏联时期行政划界的深刻烙印,在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独立之后,又成为各国民族国家建构中作为内部动员要素的彼此互不相让的内容,费尔干纳盆地区域尤其成为各国边界争议的关键区域。基于中亚国家间边界问题的历时性探究,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所展现的内在逻辑,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亚各国在处理边界问题上的一些新进展,对中亚各国在国家建构与历史疆域认知方面呈现出的国家感与边疆性进行尝试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感 边疆性 中亚国家 划界
下载PDF
论唐代和亲视域下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1
5
作者 范香立 郭晓燕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9-66,共8页
和亲政策是唐王朝治理边疆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其影响之下,边疆民族与唐朝统治下的中原汉族形成了双向的文化认同,且边疆民族对唐王朝的国家认同也在逐渐加深。两种认同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既存在统一又相互矛盾,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文... 和亲政策是唐王朝治理边疆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其影响之下,边疆民族与唐朝统治下的中原汉族形成了双向的文化认同,且边疆民族对唐王朝的国家认同也在逐渐加深。两种认同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既存在统一又相互矛盾,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淡化了民族间的差异与隔阂,推动了民族同化;加速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增进了民族情感;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和亲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虹 袁学涌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79-81,共3页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要...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要。而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特点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民族危机 民族复兴
下载PDF
与时俱进地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雄俊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2-84,99,共4页
中华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已经落后了的中华民族要再度复兴,惟有弘扬民族精神。未来世界是大学生的世界,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和核心在于大学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再度腾飞的百年大计。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民族复兴 爱国主义 小康社会 价值观念
下载PDF
论全球化语境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民族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练正平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3-65,共3页
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中民族风格的论述提出民族性风格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倡以尊重、珍惜以及发展完善的态度来展现民族文化特色,从而让中华民族文化的独有魅力重新发扬光大,同时与书籍装帧设计语言进行碰撞并产生共鸣。
关键词 书籍装帧设计 民族性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在历史神化的碎片中穿行——霍华德·布伦《罗马人在英国》评析
9
作者 陈红薇 李方慧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作为战后英国戏剧第二次浪潮的主要人表人,霍华德·布伦(Howard Brenton)(1942-)以其经典作品《罗马人在英国》而著称,它反映了布伦顿在经历了七十年代政治理想的幻灭之后对英国历史文化的反思。在这部作品中,布伦顿用历史学家的目... 作为战后英国戏剧第二次浪潮的主要人表人,霍华德·布伦(Howard Brenton)(1942-)以其经典作品《罗马人在英国》而著称,它反映了布伦顿在经历了七十年代政治理想的幻灭之后对英国历史文化的反思。在这部作品中,布伦顿用历史学家的目光,从非传统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历史和它的神话,将颠覆和批判和矛头直接指向了英国的民族性。在他的笔下,两千多年的英国历史不再是一个演绎文明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征服为主题的暴力史:在这一主题之下,人们所看到的不再是文明车轮的滚动,而是奴役与反抗的交替和人类梦想的无限延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神话 颠覆 民族性 暴力 梦想
下载PDF
从“哲学复兴”到“民族复兴”--论张岱年哲学的民族性
10
作者 张允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8-197,共10页
民族复兴需从"哲学再兴"做起,复兴民族哲学——这是张先生终生秉持的信念,也是他全部哲学活动的宗旨。如果离开了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中国哲学便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如果丢失了生生不息的哲学基础,民族精神也只能是一种游魂。... 民族复兴需从"哲学再兴"做起,复兴民族哲学——这是张先生终生秉持的信念,也是他全部哲学活动的宗旨。如果离开了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中国哲学便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如果丢失了生生不息的哲学基础,民族精神也只能是一种游魂。一个没有主体意识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在中国新文化的构建中,民族本位即中国本位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张先生的心目中,文化问题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他批判"全盘西化论",提出在融会中、西、马的基础上综合创造出中国新文化的思想是毕其终生学力而铸成的文化通观。从"哲学复兴"到"民族复兴",集中体现了张岱年先生哲学民族性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复兴 民族复兴 民族本位 “全盘西化”
下载PDF
在探寻民族教育时代精神中成长——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探微
11
作者 冯增俊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3期79-107,78+227-228,共32页
教育人类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中国步入全球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教育人类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和新任务,要推动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获得良性的新发展,需要我们从中国教育实际出... 教育人类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中国步入全球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教育人类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和新任务,要推动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获得良性的新发展,需要我们从中国教育实际出发,在积极吸取教育人类学原有学科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摆脱早期人类学研究的局限,真正定位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本质内涵,发挥中国教育人类学在探索中塑造新时代人类的作用,寻求民族时代精神,服务中华民族复兴,从中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人类学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学科发展 中国 时代精神 民族复兴
下载PDF
论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
12
作者 闵抗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7-91,共5页
鲁迅是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下开始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的,因而他的研究带有开放的、多元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实践上表现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拿来主义",用西方先进思想和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文化对人民的奴役... 鲁迅是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下开始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的,因而他的研究带有开放的、多元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实践上表现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拿来主义",用西方先进思想和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文化对人民的奴役与毒害所造成的"官方民族性",促进新的国民性格的形成。当前要弘扬的民族文化不是旧的封建文化,要警惕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口号下封建旧文化的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官方民族性 国民性批判 拿主义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文化建设战略意识——关于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思考
13
作者 何天明 《阴山学刊》 2004年第6期36-40,共5页
在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全国,将文化的时代性同地区性、民族性结合起来,树立解决文化与经济发展及各类文化间的不平衡问题的宏观战略目标,把微观的诸多目标统一到社会发... 在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全国,将文化的时代性同地区性、民族性结合起来,树立解决文化与经济发展及各类文化间的不平衡问题的宏观战略目标,把微观的诸多目标统一到社会发展对文化提出的要求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内蒙古 民族文化大区 地区性 民族性 时代性
下载PDF
国学现代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绍宏 王燕 +1 位作者 洪辉 魏央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6,22,共3页
通过对中国国学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探讨,阐明了在全球化时代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国学现代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点。
关键词 国学 和谐社会 文化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民国时期潘光旦民族复兴思想述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培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80-84,共5页
民国时期,国内民族复兴思潮不断涌现。众多的知识精英在"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的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设想。潘光旦以生物学的视角,认为中华民族自身的民族品性出了问题。这与生物的演化、地理... 民国时期,国内民族复兴思潮不断涌现。众多的知识精英在"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的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设想。潘光旦以生物学的视角,认为中华民族自身的民族品性出了问题。这与生物的演化、地理的环境、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只有实行优生方法、提倡民族位育,才能实现民族复兴。潘光旦的民族复兴设想集中体现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希冀通过当时最新的学说理论解决民族复兴问题,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在面对国家危亡之际的主动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光旦 民族复兴 优生 民族位育
下载PDF
文化自觉与民族复兴的曙光——从文化角度反思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历程
16
作者 杨先梅 谢贵兰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0-32,51,共4页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民族复兴的时代课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从魏源、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最终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民族复兴的时代课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从魏源、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最终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有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指导与先进阶级领导的中华民族从而踏上了复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文化自觉 马克思主义 民族复兴
下载PDF
论美术作品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个性
17
作者 谭崇正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2-53,共2页
美术作品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兼备是每个画家终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美术品能流传后世的必要条件,因此从事中国美术的创造,必须在突显艺术家个性的同时,始终保持民族特色,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关键词 民族性 时代性 个性
下载PDF
职业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坚强柱石
18
作者 崔希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第12期96-97,共2页
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民族复兴 科教兴国
下载PDF
全面抗战爆发后社会各界对乡建运动的反思
19
作者 刘庆丰 邓群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1-51,共11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救亡图存的时代所需与除旧革弊的现实召唤共同推动下,社会各界对以往的乡建运动进行了反思,认为目标不一、工作无法统一、经费上难以为继、缺少切实可行的方法、缺乏强固严密的组织等是过去乡建运动缺乏实效的原因。...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救亡图存的时代所需与除旧革弊的现实召唤共同推动下,社会各界对以往的乡建运动进行了反思,认为目标不一、工作无法统一、经费上难以为继、缺少切实可行的方法、缺乏强固严密的组织等是过去乡建运动缺乏实效的原因。同时认识到战时的乡建运动除了要依靠政治力量、注重人员建设和组织建设,还要进行抗战总动员下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自卫建设;战时的“乡村建设”是“抗战建国”的基础,目标是实现“抗战建国”。爬梳和评析社会各界对乡建运动的反思结果,可以为时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历史资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乡村建设运动 抗战建国 人员建设 组织建设 物质建设 精神建设 自卫建设
下载PDF
从民族到文化的德国借镜——张君劢1930年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20
作者 宋溟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5-20,共6页
19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张君劢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张君劢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以德国哲学作为借镜与参照系的。其中,费希特、黑格尔思想的影响是他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他先是从军事问题入手,提出要建立“民族主体性”... 19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张君劢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张君劢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以德国哲学作为借镜与参照系的。其中,费希特、黑格尔思想的影响是他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他先是从军事问题入手,提出要建立“民族主体性”,进而,他以费希特思想为主要借鉴,强调从文化的角度树立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又以黑格尔哲学为参照,主张建立现代的“民族国家”。“民族性”与“民族国家”的内在张力构成了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即一种“文艺复兴式”的民族启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哲学 民族主义思想 民族性 民族国家 张君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