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物史观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生成
1
作者 曾平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生成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的人民性思想、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人民性,源自习近平对当前社会存在某些忽视“文化建设服务人民”现象的... 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生成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的人民性思想、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人民性,源自习近平对当前社会存在某些忽视“文化建设服务人民”现象的社会根源的反思,源自习近平从政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实践。因此,深入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有助于更加深刻领悟其思想内涵,有助于科学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人民性 思想渊源 社会根源 实践来源
下载PDF
Nature, Contingency, and the Limit of Socialist Literary-Artistic Practice: A Review of Zhu Yu's Socialism and "Nature"
2
作者 Qin WA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0年第3期406-423,共18页
As a review of Zhu Yu's recent book on socialist literary-artistic practice,Socialism and"Nature,"this essay explores the cultural-political concems that underlie Zhu Yu's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As a review of Zhu Yu's recent book on socialist literary-artistic practice,Socialism and"Nature,"this essay explores the cultural-political concems that underlie Zhu Yu's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socialist artistic genres.While Zhu Yu touches on the aporetic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ist artworks through examining different texts and contexts,his emphatic delineation of the problematic culminates in his illuminating reading of the artistic practice during the 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Pushing Zhu Yu's argument to its extreme,the essay holds that,if the self-effacing and self-negating nature of the cultural-political radically of socialist artistic practice leaves a paradoxical trace in the history of socialist China,it is the impulse of attributing"meanings"to everything eventually leads this practice to its self-destruction.When the contingency of"everyday life"appears spectrally as"nature"that is both representable and un-representable,neither representable nor un-representable in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we are one small step away from the motivation of cultural creations in the 1980s,which attempt to rehabilitate the so-called"authenticity"of everyday life through a wholesale critique and neg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grand narr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ism and"nature" socialist literary-artistic practice CONTinGENCY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3
作者 章道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社会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的不同时期,社会关系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但从思想逻辑来看,社会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关系。广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诸多其他... 社会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的不同时期,社会关系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但从思想逻辑来看,社会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关系。广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诸多其他关系。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决定、形成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又是人们开展实践过程的前提。社会关系的展开离不开辩证法的前提批判和原则高度,而辩证法只有与社会关系相互结合,才能避免流疏与空洞。社会关系的价值归宿是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社会关系不仅是人的本质,也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理解与诠释社会关系,对于把握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实践 辩证法 人的本质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意义
4
作者 赵晓琴 杨肇中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13,27,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受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视,并成为他们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成为争论的焦点。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态...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受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视,并成为他们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成为争论的焦点。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早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否定,到明确申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的变化过程。之所以从批判否定到忠诚继承,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思想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不可否定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想文化 马克思主义 革命性 实践性 社会性
下载PDF
为何做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古学斌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92-97,共6页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practice research)是针对社会工作各种实践所做的研究。内容可以涵盖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映对话、社会工作的一切实务和服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然后阐明了社会工作研究的本质...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practice research)是针对社会工作各种实践所做的研究。内容可以涵盖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映对话、社会工作的一切实务和服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然后阐明了社会工作研究的本质和定位;最后在详细概述实践研究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表明了实践研究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所创建的知识是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目标,它的研究也是有实用和实践取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研究 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本质
下载PDF
认识你自己:人是什么?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力军 张学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32,共9页
人是什么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 ,中外哲学家们都从各自偏好的方面发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方面。马克思总结中外哲学家的思想 ,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应该到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社会实践中去找寻 ,实... 人是什么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 ,中外哲学家们都从各自偏好的方面发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方面。马克思总结中外哲学家的思想 ,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应该到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社会实践中去找寻 ,实践才是人的一切本质力量的源泉和基础 ,人则是实践的主体 ,因而人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社会关系及其规范 ,同时改造自身的有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仁爱 理性 实践 社会主体
下载PDF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五个差异——兼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文华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4-839,共6页
比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基础与“认识旨趣”、理论特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5个方面的差异。认为研究对象上的差异处于核心地位。现代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社会科学... 比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基础与“认识旨趣”、理论特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5个方面的差异。认为研究对象上的差异处于核心地位。现代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社会科学理论很少有“范式”和创造性,但它仍然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差异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进化认识论光芒下的康德先验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冷惠玲 宋协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0,共4页
康德提出的“直观形式”、“知性范畴”以及“先天综合判断”等概念,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曾遭到西方不同哲学流派的否定与批判。而这一方面却是康德哲学的独特贡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指导思想;... 康德提出的“直观形式”、“知性范畴”以及“先天综合判断”等概念,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曾遭到西方不同哲学流派的否定与批判。而这一方面却是康德哲学的独特贡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指导思想;而现代自然科学和进化认识论则为康德先验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先验论 社会实践 现代自然科学 进化认识论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哲学层面的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辛世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5-59,共5页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感恩的心理和行为。然而,要认真追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感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觉的认识。从哲学的层面理解感恩的根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的实践本质决...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感恩的心理和行为。然而,要认真追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感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觉的认识。从哲学的层面理解感恩的根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的实践本质决定人必须依赖自然,感谢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社会性决定人必须依赖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人的精神属性使人能将感恩这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广泛传播,使之代代相传,泽被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 人的本质 实践 社会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理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敬志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8,共4页
马克思总结了历代思想家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观点,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的纽带,社会性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性质。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性关系 自然界 实践 社会性
下载PDF
对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重新透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商大恒 刘海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0-24,33,共6页
在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从"革命的实践"出发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试从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出发,在对近代法国唯物主义自然环境决定论... 在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从"革命的实践"出发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试从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出发,在对近代法国唯物主义自然环境决定论和社会环境决定论进行批判与考察的基础上,来认识马克思是如何从"革命的实践"出发,对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关于人和环境关系问题的批判。进而,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提出的"革命的实践"对人与环境关系论述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克服了以往人们从经验常识的层面对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庸俗化理解的缺陷,从而揭示了马克思所实现的从"革命的实践"出发,进行解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的真正内涵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教育 实践 一致
下载PDF
制度变革与人性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人是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的中间环节,从人性论的视角解析制度是一个直接的有益的视角。马克思从人的需要、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的社会关系三个方面理解人性,这是我们解析制度的理论依据。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人们社会实践基础... 人是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的中间环节,从人性论的视角解析制度是一个直接的有益的视角。马克思从人的需要、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的社会关系三个方面理解人性,这是我们解析制度的理论依据。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人们社会实践基础上制度与人性存在互动关系,制度的起源、变革体现着人性发展要求。构建适合人性发展要求的制度,必须在现实的人性基础上,至少解决四个矛盾:多数人与少数人人性发展差异的矛盾;秩序与自由的矛盾;制度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矛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 制度 人性 互动
下载PDF
也论“教育的本原”——兼与史宁中教授商榷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守纪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2,共10页
研究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揭示人的本质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在于机体的自然属性及其功能方面,而在于其社会性(实践性)方面。人的大脑等机体及其属性功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 研究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揭示人的本质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在于机体的自然属性及其功能方面,而在于其社会性(实践性)方面。人的大脑等机体及其属性功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活动)中进化发展的。对于人的本质的把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教育本原等问题的回答,必须超越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研究思路,必须超越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线性研究范式,而应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入手,研究人的发展及其教育的规律。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出发,才能科学地把握教育,教育也才可能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社会性 实践性 理想的教育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立足于社会考察自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伟 付文佳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6,共4页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而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从人的实...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而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研究整个世界,从而建构起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把哲学的聚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从而使哲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彻底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自然观 社会历史观 物质实践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宝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现实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以及由它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精神交往关系等等的一切社会关系,而且,他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现实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以及由它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精神交往关系等等的一切社会关系,而且,他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描述了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理想的交往关系,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原则与社会性原则的统一、物质性原则与历史性原则的统一、价值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的统一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交往理论 实践性原则与社会性原则 物质性原则与历史性原则 价值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下载PDF
当代中国20年文艺本体论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毛崇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3,22,共7页
文艺是由多重本质决定的。本体论一个巨大的底盘,几乎可以囊括人的生存之本质与现象中的一切:自然与社会、肉体与灵魂、认知、情感与意志、日常生活生实践与宏大历史叙事……迄于今日任何一种文艺本质论,如认识论、生产论、工具论等等,... 文艺是由多重本质决定的。本体论一个巨大的底盘,几乎可以囊括人的生存之本质与现象中的一切:自然与社会、肉体与灵魂、认知、情感与意志、日常生活生实践与宏大历史叙事……迄于今日任何一种文艺本质论,如认识论、生产论、工具论等等,无不安放在本体论这个底盘之上,并由之得以说明和阐发。正因为如此,这个大而无当的底座,似乎什么都可以说明,但是对于揭橥文艺的多重本质,重要的是理清本体论与其他本质论的关系。本体论与文艺多重本质是层级关系,层级关系在总体上也属于构造式关系,但由于处于构造的最底层,本体论与文艺其他的本质相互勾连榫接支撑关系略有不同,本体论之作为"第一哲学"正表明了这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本体论 20年 美学 文艺的多重本质 实践 社会存在
下载PDF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楠明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6,共5页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 ,是人类解放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关联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 ,与此相应 ,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 ,是人类解放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关联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 ,与此相应 ,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自由自觉的活动 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
下载PDF
深化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兼与房玫先生商榷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曙光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与自然规律不同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是一个在人的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它的孕育、形成、展开、实现和失效都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 ;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没有人和人类社会也就无所谓社会规律 ,在这个意义... 与自然规律不同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是一个在人的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它的孕育、形成、展开、实现和失效都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 ;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没有人和人类社会也就无所谓社会规律 ,在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社会规律既可以创造也可以消灭”。对社会规律 ,不仅要从客观性方面去理解 ,而且要从主体方面来理解。社会历史规律可以区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 ;社会规律是历史性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律 房玫 社会历史规律 自然规律
下载PDF
对价值本性的哲学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芳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对价值本性的传统探讨大多走向了以人为中心的个体主义和人性论。马克思主义从发生学的角度揭示了价值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把价值与社会实践联结起来,进而区分了现实的价值与作为评价的价值这两种价值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 价值 本性 社会实践
下载PDF
略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洪君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4,共4页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异同?二者又是如何转换的?转换的“中介”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把两类规律统一起来,又指出了其根本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表明即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异同?二者又是如何转换的?转换的“中介”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把两类规律统一起来,又指出了其根本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表明即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最关键的是“两类规律”可以相互转换,其“中介”是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的社会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社会规律 实践 辩证关系 马克思 恩格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