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足球形封闭壳体无模液压胀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强 张琦 +2 位作者 滕步刚 苗启斌 王仲仁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
无模液压胀形是对封闭壳体施加内压力的一种成形方式。本文描述了用近足球型封闭壳体的无模内压胀形过程,实测了典型点的应变变化情况,壳体最终成为球形。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各处减薄量不等,但变薄率均小于3.86%。
关键词 球形容器 近足球形封闭壳体 无模液压胀形
下载PDF
近足球形封闭壳体无模热塑性胀形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瑞虎 史诺 陈海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2-75,84,共5页
无模热塑性胀形是对封闭壳体加热到热塑性状态,再用气体施加内压力使之胀形为球形容器的一种无模胀形方式.作者对近足球型封闭壳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加热温度900℃,内压0.45 MPa条件下胀形,胀形后球壳圆度误差小于0.2%.实验证明,球形容... 无模热塑性胀形是对封闭壳体加热到热塑性状态,再用气体施加内压力使之胀形为球形容器的一种无模胀形方式.作者对近足球型封闭壳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加热温度900℃,内压0.45 MPa条件下胀形,胀形后球壳圆度误差小于0.2%.实验证明,球形容器无模热塑性胀形是完全可行的,为大型球形容器的加工制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胀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容器 近足球形封闭壳体 无模热塑性胀形
下载PDF
渡槽槽身U型止水闭水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杨君磊 胡汤呷子 周波 《四川水力发电》 2022年第5期65-69,共5页
渡槽槽身U型橡胶止水带的安装是整个渡槽施工中的重要部分,检测U型橡胶止水带安装后是否渗漏是整个工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渡槽止水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多采用闭水试验检测渗漏情况。阐述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渡槽槽身U型闭水检测装置... 渡槽槽身U型橡胶止水带的安装是整个渡槽施工中的重要部分,检测U型橡胶止水带安装后是否渗漏是整个工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渡槽止水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多采用闭水试验检测渗漏情况。阐述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渡槽槽身U型闭水检测装置对槽身U型止水进行的闭水渗漏检测过程,对比了传统砖砌闭水试验方案,其更为简便、经济、快捷。该装置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中首次应用即获成功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河供水 U型薄壳渡槽 U型GB复合橡胶止水 闭水检测装置 设计与应用
下载PDF
三心圆柱面煤棚风荷载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辉 杜文风 +1 位作者 赵艳男 王英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70-478,共9页
三心圆柱面干煤棚网壳结构对侧向风荷载作用十分敏感,其封闭形式对风载体型系数的影响也尤为重要,因此,对其表面风荷载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ANSYS CFX 19R2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宣城某三心圆柱面干煤... 三心圆柱面干煤棚网壳结构对侧向风荷载作用十分敏感,其封闭形式对风载体型系数的影响也尤为重要,因此,对其表面风荷载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ANSYS CFX 19R2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宣城某三心圆柱面干煤棚网壳结构进行风洞试验数值模拟,分别得到在不同风向角工况下,全封闭式(两端山墙)、半封闭式(只有一端山墙)和敞口式(无山墙)网壳结构表面风压系数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全封闭时,网壳顶部体型系数较大,而端口顶部负风压较大;半封闭时,开口处位于迎风区和背风区内压分别为正值与负值;敞口时,风荷载对结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心圆柱面 大跨结构 封闭形式 体型系数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某大跨度封闭干煤棚风洞试验的分析
5
作者 张伏 张鹏 王子庠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45-148,共4页
大跨度干煤棚结构设计中,风荷载通常起控制作用。风荷载取值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干煤棚结构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本文将某工程超大跨煤棚网壳的物模试验数据与现行荷载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对实际工程中干煤棚风载体型系数的确定提出一... 大跨度干煤棚结构设计中,风荷载通常起控制作用。风荷载取值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干煤棚结构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本文将某工程超大跨煤棚网壳的物模试验数据与现行荷载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对实际工程中干煤棚风载体型系数的确定提出一些建议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风荷载体型系数 封闭干煤棚 超大跨网壳
原文传递
质子数Z分别位于Ru之上和之下的A~(100~126)丰中子原子核三轴形变在原子核形状变迁和共存中的重要作用(英文)
6
作者 罗亦孝 J.H.Hamilton +23 位作者 J.O.Rasmussen A.V.Ramayya S.Frauendorf 王恩宏 J.K.Hwang 王建国 李红洁 杨韵颐 朱胜江 刘艳鑫 焦长峰 梁午阳 石跃 许甫荣 孙扬 刘少华 N.T.Brewer I.Y.Lee G.M.Ter-Akopian A.V.Daniel Yu.Oganessian M.A.Stoyer R.Donangelo 马文超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共23页
基于Ru(Z=44)丰中子同位素中存在最大三轴形变的理论预言和实验证据,综述了近年来Rh(Z=45),Pd(Z=46),Ag(Z=47),Cd(Z=48)(质子数Z位于Ru,Z=44之上)及Zr(Z=40),Nb(Z=41),Mo(Z=42),Tc(Z=43)(质子数Z位于Ru,Z=44之下)的A~(100~126)丰中子... 基于Ru(Z=44)丰中子同位素中存在最大三轴形变的理论预言和实验证据,综述了近年来Rh(Z=45),Pd(Z=46),Ag(Z=47),Cd(Z=48)(质子数Z位于Ru,Z=44之上)及Zr(Z=40),Nb(Z=41),Mo(Z=42),Tc(Z=43)(质子数Z位于Ru,Z=44之下)的A~(100~126)丰中子同位素中关于三轴形变的形状变迁和形状共存系统性研究的重要进展。252Cf自发裂变瞬发γ射线γ-γ-γ三重符合、特别是新建立的γ-γ-γ-γ四重符合数据的系统观测和研究,在Ru,Pd,Cd和Nb丰中子同位素中显著扩展或首次观测到了一系列能带,为这个核区原子核形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实验数据。联系此前报道的有关进展,使用PES,TRS,PSM,CCCSM和SCTAC理论模型计算拟合新的实验数据,在该核区沿同中素和同位素链,并随自旋和激发能变化各自由度,跟踪原子核形状渐进变化,获得了新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显著扩展和深化了人们对原子核形状变迁和形状共存的认知。对于Ru及其上的Rh(Z=45),Pd(Z=46),Ag(Z=47)和Cd(Z=48)丰中子同位素的研究表明:Rh丰中子核具有比最大值稍小的三轴形变,γ=-28°,并在103–106Rh同位素链上鉴别出了手征对称破缺;在三轴形变核112Ru和114Pd(N=68)中发现了三轴原子核的摆动运动,该摆动运动也可能在114Ru(N=70)中存在;观察到了从具有最大三轴形变的110,112Ru中手征破缺到稍小三轴形变的112,114,116Pd中扰动的手征破缺的过渡;在较软的Ag核中观察到了丰富的谱学结构,在104,105Ag中鉴别出了可能的手征对称破缺,在较重的115,117Ag中提出了趋于三轴形变的γ软度;具有小形变的Cd核的能级结构被解释为准粒子耦合、准转动和软三轴形变;最近的库伦激发的研究提供了Z=50,N=82满壳附近122,124,126Cd核中出现核集体性的实验和理论证据;上述研究成果展现出从Ru中的最大三轴形变(γ=-30°,三轴形变极小增益为0.67 Me V),经具有大三轴形变的Rh核(γ=-28°),到Pd核中的稍小、但稳定于中等自旋到高自旋区的三轴形变(γ~-41°,三轴形变极小增益为0.32 Me V),再经Ag核中的γ软度,最后到具有很小形变、但仍出现集体性质、包括软三轴形变的Cd核的过渡。对于Pd核转动带交叉系统性的研究揭示了其第一带交叉(νh11/2)2中子转动顺排的上行γ驱动,和第二带交叉(πg9/2)2质子转动顺排的下行γ驱动效应,成功地解释了114Pd中的三轴摆动运动,并给出了110-118Pd同位素链中理论早已预言、而比早期理论预言更为完整准确的形状渐进变迁和形状共存的图像。根据该核区的系统研究,发现最大三轴形变出现在112Ru,而在相邻的偶Z(Pd)同位素链,三轴形变极小的中心在114Pd,两者均为N=68。上述系统性研究沿相邻的Ru和Pd偶Z同位素链,在N=68同中素中鉴别出最大三轴形变,均比理论预言的108Ru和110Pd多4个中子。在Z值位于Ru(Z=44)之下的Zr(Z=40),Nb(Z=41),Mo(Z=42)and Tc(Z=43)丰中子同位素中,Y和Zr核具有很强的轴对称四极形变,而在较重的Zr同位素中出现了γ自由度;较重的Nb核(A=104~106)基态具有中等程度的软三轴形变和强四极形变,随着自旋和激发能的增加,过渡到接近于轴对称的强四极形变;而较轻的Nb核(A 103)基态均接近轴对称形状;在Nb同位素链上基态由球形到强四极形变的形状突变发生在100Nb(N=59),在100–106Nb同位素链中基态的软三轴形变随中子数增加而增加;在Nb核中还观察到关于软三轴形变的形状共存;Mo核具有大的三轴形变,观察到了γ振动和手征对称破缺;Tc核具有比最大值稍小的三轴形变,γ=-26°,并观察到了手征对称破缺。质子数Z从41到48的A~(100~126)丰中子同位素,特别是Pd和Nb同位素,呈现出关于三轴形变的过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数从41到48范围的丰中子核 原子核形状变迁和共存 长椭球到扁椭球形状变迁 三轴形变 三轴形变原子核摆动运动 原子核手征对称破缺 扰动手征态 γ振动能带 高自旋态 带交叉 γ驱动效应 准转动 Z=50和N=82闭壳附近集体性和软三轴形变的出现 能级纲图 原子核能级自旋/宇称/组态指定 位能面(PES) 投影壳模型(PSM) 总Routhian面(TRS) 推转和组态限制壳模型(CCCSM)和壳修正斜轴推转模型(SCTAC)理论计算 自发裂变瞬发γ谱学 γ射线三重和四重符合及角关联测量 锎-252 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