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顶间骨的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洛树东 侯施霑 +1 位作者 傅成钧 周志淳 《人类学学报》 1983年第3期247-252,306,共7页
观察1600个成入颅骨,顶间骨出现率为2.94%,皆在枕骨上项线上方,其中27.69%与最上项线交叉。观察60例7—38周龄胎颅的枕鳞上部以两个骨化中心进行膜内化骨的情况。本文认为顶间骨的形成是由于枕横裂未融合及异常骨化中心出现所致,并提... 观察1600个成入颅骨,顶间骨出现率为2.94%,皆在枕骨上项线上方,其中27.69%与最上项线交叉。观察60例7—38周龄胎颅的枕鳞上部以两个骨化中心进行膜内化骨的情况。本文认为顶间骨的形成是由于枕横裂未融合及异常骨化中心出现所致,并提出枕鳞上部与枕鳞下部之间的融合线位于上项线以上,而上项线和最上项线均不应认作是两部融合线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间骨 枕横裂 上项线 最上项线
下载PDF
后路减压枕颈融合钉棒固定与植骨治疗颅底凹陷症研究
2
作者 顾伟红 董建平 +1 位作者 王超 王和平 《中外医疗》 2020年第8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枕颈融合与植骨治疗颅底凹陷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颅底凹陷症患者48例,选择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普通组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钉棒...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枕颈融合与植骨治疗颅底凹陷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颅底凹陷症患者48例,选择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普通组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钉棒固定系统与植骨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JOA评分。结果普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87.36±12.59)mL,手术时间为(3.04±0.23)h,X线暴露时间为(4.36±0.17)min;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98.17±12.08)mL,手术时间为(3.57±0.41)h,X线暴露时间为(4.72±0.29)min,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普通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5,5.523,5.247,P<0.05)。治疗前,普通组患者的JOA评分为(8.31±1.57)分,研究组的JOA评分为(8.25±1.4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P>0.05)。治疗后,普通组患者的JOA评分为(12.33±1.29)分,研究组的JOA评分为(14.62±1.73)分,两组数据比较,研究组JO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9,P<0.05)。结论相比较后路减压枕颈融合治疗,增加植骨治疗虽会增加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但能显著提高JOA评分,对患者的颈椎功能进行改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则体现了治疗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颅底凹陷症 植骨 钉棒固定枕颈融合
下载PDF
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 被引量:5
3
作者 裴瑾玮 董宝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768-770,77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针灸科门诊42例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选取同样例数作为对照组,只针刺鼻三针穴。观察、比较2... 目的观察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针灸科门诊42例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选取同样例数作为对照组,只针刺鼻三针穴。观察、比较2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6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鼻三针加枕骨下项线痛点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疗效比单纯针刺鼻三针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针灸疗法 鼻三针 枕骨下项线
下载PDF
枝川疗法加小针刀治疗偏头痛51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文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63-663,共1页
临床观察发现偏头痛多在枕骨上项线上出现多个反应性肿胀、结疤结节,这些肿胀、结疤结节与该病的临床表现存在关联,应用针刀疗法及枝川注射疗法治疗这些结节,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枝川注射疗法 小针刀疗法 偏头痛 枕骨上项线
下载PDF
枕骨外板翻转行枕颈融合术的影像学设计
5
作者 李磊 王文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9期1290-1291,1294,共3页
目的:测量及分析成人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探讨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方法选取2013年8~11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行CT检查的90例健康成人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影像资料,分别用甲法(经枕骨大孔后缘中点上方1 cm处作板障圆弧的切线)及乙... 目的:测量及分析成人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探讨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方法选取2013年8~11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行CT检查的90例健康成人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影像资料,分别用甲法(经枕骨大孔后缘中点上方1 cm处作板障圆弧的切线)及乙法(经枕内外隆凸连线中点作板障圆弧的切线)进行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通过对2种设计相关指标的测量,比较甲、乙法的可行性及枕骨外板翻转的影像学参数。结果成人依据甲法或乙法的翻转比值(所需骨瓣长度/可获取最大骨瓣长度)与最大翻转比值(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甲法或乙法翻转,成年男性组和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人中甲法与乙法翻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乙法均有可行性,且乙法优于甲法。通过术前枕颈部正中矢状位行CT测量,可为术中枕骨外板的翻转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枕骨 计算机辅助设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