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囊冷敷贴联合抗生素对精道感染的死精子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建波 闵保华 +3 位作者 马旭辉 杨涛 兰辉 王晓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9-783,共5页
目的分析阴囊冷敷贴联合敏感抗生素对存在精道感染因素的死精子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来我中心男科就诊,精液常规检查2次以上确诊为死精子症、且行精液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患者。选择药敏结果中敏感的抗生素进... 目的分析阴囊冷敷贴联合敏感抗生素对存在精道感染因素的死精子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来我中心男科就诊,精液常规检查2次以上确诊为死精子症、且行精液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患者。选择药敏结果中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阴囊冷敷贴及左卡尼汀口服液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根据每日冷敷贴使用次数不同分为实验A组(1次/d)和实验B组(2次/d)。选择单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作为对照组的患者分别统计治疗4周、8周及12周不同组患者的精液细菌培养转阴数和精子参数改变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145例,按随机化原则分实验A组49例,实验B组49例,另有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第4周,实验组在禁欲时间、细菌培养转阴、精液pH、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及精子存活率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在精子存活率方面,实验B组(53.1±14.1)优于实验A组(46.2±16.4,P<0.05)。治疗第8周,细菌培养转阴数实验组(74/98)高于对照组(26/47),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14,P<0.05);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实验组(26.5±11.9)高于对照组(22.8±12.6),精子存活率实验组(53.1±14.6)同样高于对照组(47.6±13.4),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细菌转阴数、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和精子存活率,实验A组(35/49、25.5±10.3、51.1±15.0)均低于实验B组(39/49、27.5±13.2、55.1±14.2),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第12周细菌培养转阴数实验组(67/98)高于对照组(21/47),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11,P<0.05);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实验组(30.9±11.2)高于对照组(24.7±13.4,P<0.05);精子存活率实验组(56.3±13.0)高于对照组(46.7±12.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细菌转阴数、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和精子存活率,实验A组(31/49、28.8±10.0、55.9±12.7)与实验B组(36/49、32.8±12.1、56.7±13.4)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阴囊冷敷联合抗生素对存在精道感染因素的死精子症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抗生素的治疗,尤其是在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和精子存活率方面,但与每日冷敷次数关系不大。因此,在此类患者的诊疗中,建议推广阴囊冷敷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精子症 精道感染 阴囊冷敷 不育症 抗生素
下载PDF
针挑治疗原发不育精子异常临床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栋 陈恕仁 +6 位作者 姜杰 肖远辉 蔡明雪 章岳娟 徐浩 邓列华 李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9-391,共3页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原发精子异常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针挑生殖点、骶丛神经点、腰2神经点为主;对照组83例口服五子衍宗丸。在3家医院进行了多中心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5%,...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原发精子异常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针挑生殖点、骶丛神经点、腰2神经点为主;对照组83例口服五子衍宗丸。在3家医院进行了多中心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5%,配偶受孕率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2%,配偶受孕率43·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生殖内分泌激素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微量元素锌显著增加,而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挑治疗原发性精子异常有显著改善和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精子与精浆质量、提高妊娠率的作用,是目前治疗本病非药物疗法中的较佳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精子症/针灸疗法 精子发生/针灸效应 挑治 不育 男性/针灸疗法
下载PDF
李曰庆教授辨治男性不育症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旭昀 张宏 +1 位作者 党进 李曰庆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2期1206-1208,共3页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临床常见病,治疗效果差,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此类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方案增加了难度。李曰庆教授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见解独到,认为男性不育症是阴阳失衡所致,治疗中要调和阴阳,并...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临床常见病,治疗效果差,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此类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方案增加了难度。李曰庆教授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见解独到,认为男性不育症是阴阳失衡所致,治疗中要调和阴阳,并参考现代医学的检验结果,综合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死精 少精 李曰庆
下载PDF
死精症患者精液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银辉 杨来智 +2 位作者 黄烈 陆学东 张小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35-236,275,共3页
目的了解致精子死亡的原因及死精症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死精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药敏纸片抑菌实验进行精液细菌学分析与药敏试验。用细菌培养液做抑制精子动力实验,及应用凝胶分子筛层析技术分... 目的了解致精子死亡的原因及死精症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死精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药敏纸片抑菌实验进行精液细菌学分析与药敏试验。用细菌培养液做抑制精子动力实验,及应用凝胶分子筛层析技术分离抑制精子活性的大分子物质。结果100例死精症患者精液标本中分离出12种细菌83株,其中G+菌6株,占7.2%;G-菌77株占92.8%,以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催产克雷伯氏菌为主要优势菌;对所选6种抗菌素纸片的药敏试验,以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抑菌非常显著,头孢三嗪和泰能也有较好的抑菌抑菌作用;凝胶分子筛层析分离结果表明,抑制精子的活性物质为细菌分泌的蛋白质。结论对死精症的诊治过程中,细菌分离培养非常必要,合理应用抗菌素,以有效的治疗死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精症 细菌培养 药敏 精子动力抑制
下载PDF
聚精颗粒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死精子症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卞廷松 徐福松 +3 位作者 谈小林 杨光 史兵伟 周华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2期958-960,I0001,共4页
目的聚精颗粒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死精子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死精子症患者69例,给予聚精颗粒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精子顶体酶定量、核蛋白组型转半定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定量和DNA荧光染色精子动(... 目的聚精颗粒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死精子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死精子症患者69例,给予聚精颗粒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精子顶体酶定量、核蛋白组型转半定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定量和DNA荧光染色精子动(静)态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观察治疗前后精液常规参数以及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SOD的变化。并观察21例正常生育者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级精子、a+b级精子、e级精子百分率及精子顶体酶值均有明显改变(P〈0.01);精子密度、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半定量值及精浆SOD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聚精颗粒联合复方玄驹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死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动率,但联合治疗的良好疗效可能并不体现在SOD活性值的改变。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检测和核蛋白组型转检测有一定的价值,而SOD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精子症 精液参数 精子顶体酶 核蛋白组型转换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聚精颗粒治疗死精子症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光 卞廷松 +1 位作者 史兵伟 谈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59-1760,共2页
目的:研究聚精颗粒治疗死精子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36例死精子症患者用聚精颗粒治疗前后精液参数、精子凋亡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生育组相比,治疗前患者精子凋亡率较高(P<0.01),治疗后凋亡率下降(P<0.01)、精液参数及... 目的:研究聚精颗粒治疗死精子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36例死精子症患者用聚精颗粒治疗前后精液参数、精子凋亡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生育组相比,治疗前患者精子凋亡率较高(P<0.01),治疗后凋亡率下降(P<0.01)、精液参数及配偶受孕率亦有明显改善。结论:聚精颗粒能明显改善死精子症患者的精液参数、提高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精颗粒 死精子症 凋亡率
下载PDF
死精子症患者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及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卞廷松 徐福松 +3 位作者 史兵伟 杨光 毛伟 周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7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和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SOD与CASA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男科门诊就诊的69例死精子症患者,年龄24~48... 目的观察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和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SOD与CASA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男科门诊就诊的69例死精子症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0.57岁。采用精子顶体酶定量、核蛋白组型转半定量、SOD定量和DNA荧光染色精子动(静)态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并以21例正常生育者作为对照。结果本组69例患者中,共有20例发现精子顶体酶异常,占28.99%;14例发现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占20.29%。与正常生育组相比,死精子症组患者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及a+b级精子百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精子顶体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精子症组患者的核蛋白组型转换半定量值和SOD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检测和核蛋白组型转检测有一定的价值,而SOD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精子症 精液参数 精子顶体酶 核蛋白组型转换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特发性死精子不育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孙自学 陈翔 +4 位作者 祝莉 陈建设 门波 卫肖 李鹏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特发性死精子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精子存活率、前向...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特发性死精子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总活力、精子DNA碎片指数、配偶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97%(2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2%(17/36)(P<0.05),治疗组在改善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总活力、精子DNA碎片指数方面疗效显著(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子总活力、精子DNA碎片指数等,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死精子症 肾虚络阻 益肾通络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328例生精异常的不育患者及4例国内外首报异常核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美佳 吕福通 +1 位作者 黄霈 华荣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8,33,共6页
目的:对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及死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探讨染色体与生精异常之间的关系,及造成男性不育的机制。方法对328例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与死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计算... 目的:对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及死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探讨染色体与生精异常之间的关系,及造成男性不育的机制。方法对328例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与死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计算机软件进行核型分析,计数30个核型,观察5个核型,异常者加倍分析。结果在328例生精异常男性不育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132例,异常检出率为40.2%,其中性染色体异常75例,占异常核型的56.8%;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7例,占异常核型的12.9%;染色体多态现象40例,占异常核型的30.3%。经专家鉴定,有4例异常核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男性生精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或死精子症的临床诊断时,遗传因素不可忽视,这为确定是否有治疗价值提供重要依据。首报异常核型与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男性生精异常及不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精子症 弱精子症 无精子症 死精子症 染色体畸变
原文传递
严重男性不育症ICSI治疗能获得与同源卵子供精IVF预期的胚胎结局 被引量:6
10
作者 Ju-Fen Zheng Xiao-Bao Chen +5 位作者 Lei-Wen Zhao Min-Zhi Gao Jie Peng Xian-Qin Qu Hui-Juan Shi Xing-Liang Jin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45-849,I0011,共6页
无精子症、隐匿精子症和死精子症能使自然怀孕率显著下降或不育,但这些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还可以选择ICSI治疗成为生物学父亲。本研究分析了这些精子经ICSI治疗后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对照组为同一治疗周期使用供精精子IVF治疗。取... 无精子症、隐匿精子症和死精子症能使自然怀孕率显著下降或不育,但这些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还可以选择ICSI治疗成为生物学父亲。本研究分析了这些精子经ICSI治疗后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对照组为同一治疗周期使用供精精子IVF治疗。取卵当天,当两次取精所获的全部精子或手术获取的睾丸精子总数少于卵子数时,剩下的卵子使用供精精子IVF治疗。72对夫妇(73周期)共获取1117个成熟卵子,512个卵子用于夫精ICSI,另外605个用于供精IVF;与对照组相比,夫精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隐匿精子症组和死精子症组的受精率都显著下降,分别为65.4% v s .83.2%(P〈0.001)、68.8%vs.75.5%(P〈0.05)、65.0% vs.85.2%(P〈0.0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的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96.4% vs.99.4%, P〈0.05),但优质胚胎率则无显著差异;隐匿精子症组和死精子症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尽管严重男性不育症所获精子经ICSI治疗后会显著降低受精能力,但已受精的胚胎发育潜能与对照组相比影响并不显著,临床结局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隐匿精子症 胚胎发育 受精 不育症 死精于症 同源卵子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行宫腔授精治疗死精子所致不育症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苏梅 杨丹彤 +2 位作者 孙慧清 贾颐舫 邱毅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探索采用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PVSA)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方法治疗极弱精子症或死精子症不育患者。方法PVSA-IUI助孕技术。结果 12例极弱精子症或死精子症患者PVSA有11例吸出活精子,IUI共9个月经周期,3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33.... 目的 探索采用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PVSA)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方法治疗极弱精子症或死精子症不育患者。方法PVSA-IUI助孕技术。结果 12例极弱精子症或死精子症患者PVSA有11例吸出活精子,IUI共9个月经周期,3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33.3%。结论 PVSA可以得到有较高活率的精子,结合IUI可治疗极弱精子及死精子不育症,并出生健康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精子症 不育症 经皮穿刺吸精子 宫腔授精 治疗 PVSA IUI
原文传递
Homogeneous Microscopic Abnormalities in Sperm Morphology and Immotility as A Cause of Male Infertility
12
作者 Delia Acevedo León Josep Ventura Gayete +3 位作者 Carmen Aguado Mu?oz Carmen Carda Batalla Miguel Armengot Carceller Jerónimo Forteza Vila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14年第2期102-118,共17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use of specific sperm abnormalities.Methods Two adult men with specific alterations in sperm morphology causing 100%immobilit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of 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use of specific sperm abnormalities.Methods Two adult men with specific alterations in sperm morphology causing 100%immobilit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of sperm us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both patients); apoptotic markers, DNA fragmentation test and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patient 1)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study of sperm flagellum using anti-β tubulin antibodies and ciliary activity test(patient 2).Results Increased DNA fragmentation(52.6%) and apoptosis biomarkers were detected in patient 1, and loss of the central pair of microtubules in patient 2(‘9+0'axoneme); the nasal ciliary activity was normal.Conclusion Results suggest an apoptotic origin of the abnormalities in the sperm from patient 1 and dysplasia of the fibrous sheath in patient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形态 男性不育症 异常 DNA片段化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生物标志物 原因 微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