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Suppressed by TIMP2 Released from Human Amniotic Membranes 被引量:4
1
作者 XiangMa JunLi 《Eye Science》 CAS 2005年第1期56-61,共6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ulture medium of human amniotic membrane (AM) on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induced by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in mice.Methods: Culture medium of amniotic me...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ulture medium of human amniotic membrane (AM) on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induced by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in mice.Methods: Culture medium of amniotic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cultivating AM (with epithelium side up) in EGM basic medium for 3 days, and was collected separately to three groups, e.g. Control (EGM only), AM with epithelium (AM) and AM without epithelium (De-AM).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was induced in mice by using micropocket assay with Hydron polymer pellets containing 100 ng bFGF.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were performed in Boyden chambers and by using the CyQUANT fluorescence binding assay respectively.The levels of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 1 and 2 (TIMP1, TIMP2) in culture medium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assay.Results: CNV induced by bFGF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culture medium of amniotic membrane. When the medium was applied as an eyedrop 4 times a day for 7 days,the area of CNV was (2.48±0.76) mm2,(0.64±0.52) mm2 and (1.96±0.65) mm2 incontrol, AM and De-AM group respectively. The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HUVEC were strongly inhibited by culture medium of AM with epithelium, while the De-AM had no effect on the migration of HUVEC cells. The high level of TIMP2 was found in AM group, but not in De-AM group, whil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TIMP1 in medium among three groups.Conclusion: Culture medium of amniotic membran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s the corneal nevovascularization induced by bFGF. The mechanism of which at least in part is that high level of TIMP2 protein secreted or releas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of AM and inhibition of migration and growth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P2 羊膜 角膜疾病 血管形成 纤维原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间质瘤初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星 池畔 +3 位作者 卢辉山 官国先 蒋伟忠 陈致奋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7例对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舒尼替尼50mg/d服药4周、停药2周("50mg方案")或37.5mg/d连续口服("37.5mg方案")治疗,对...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7例对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舒尼替尼50mg/d服药4周、停药2周("50mg方案")或37.5mg/d连续口服("37.5mg方案")治疗,对其生存情况及副作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接受中位时间为64周(7~153周)的舒尼替尼治疗,其中9例采用"50mg方案",18例采用"37.5mg方案"。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中位时间为72周(14~164周)。(2)按Choi标准进行最佳疗效评估:完全缓解1例(1/27),部分缓解7例(7/27),疾病稳定10例(10/27),疾病进展9例(9/27),客观有效率达8/27。(3)随访过程中,进展21例,死亡15例。1年生存率为17/2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周,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4周。按既往伊马替尼日最高剂量分为400mg组和>400mg组分析,PFS为46周vs 33周(P=0.047),即400mg组的PFS优于>400mg组;但OS为89周vs 71周(P=0.259)。(4)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症(15/27),食欲减退(13/27),皮肤脱色(9/27),恶心呕吐(9/27),疲乏(9/27),腹泻(8/27),其中大多数是1/2级。按给药剂量分组,"50mg方案"组腹泻及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率(5/9及7/9)均高于"37.5mg方案"组(3/18及8/1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的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采用"37.5mg方案"患者更容易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药物耐受性 哌嗪类 嘧啶类
下载PDF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学晶 唐由之 张海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195-2197,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确诊的ICNV病变患者服凉血化瘀中药治疗,服中药3mo,总观察时间9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确诊的ICNV病变患者服凉血化瘀中药治疗,服中药3mo,总观察时间9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图像。结果:末次随访时,中药治疗46眼中,视力平均提高0.21,较治疗前有统计意义;FFA检查发现:显效(CNV闭合)34眼(73.9%),有效(CNV部分闭合)7眼(15.2%),进步(CNV小部分闭合)4眼(8.7%),无效(CNV扩大)0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OCT检查发现:CNV型别由治疗前活动期38眼(82.6%)、中间期8眼(17.4%),转变为有效(瘢痕期)38眼(82.6%),进步(中间期)6眼(13.1%),无效(活动期)2眼(4.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凉血化瘀可以促进ICNV中CNV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脉络膜新生血管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凉血化瘀
下载PDF
血管生成拟态在胆囊癌表达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宇辉 杨映红 林秀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48-250,276,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态学改变,初步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标记原发性胆囊癌VM的形态,结合病例资料,分析VM病理形态学改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VM阳性...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态学改变,初步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标记原发性胆囊癌VM的形态,结合病例资料,分析VM病理形态学改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VM阳性表达率为15.38%(8/52),低分化组的VM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VM表达与胆囊癌肝转移显著相关(P<0.05),VM阳性组和阴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月和15月,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存在VM,与胆囊癌低分化及血道转移相关,VM可作为初步判断胆囊癌预后的病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肿瘤侵润 预后 染色与标记
下载PDF
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影响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文芹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3,共3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多种眼底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近年治疗CNV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依然存在耐药性和停药复发等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在CNV的发生发...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多种眼底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近年治疗CNV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依然存在耐药性和停药复发等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在CNV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有望成为CNV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将阐述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在CNV生成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 脉络膜新生血管 细胞外基质 新生血管 骨髓来源细胞
下载PDF
螺内酯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6
作者 谷学静 王玉彬 巴彩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594-595,共2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spironolactone,SL)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6只6眼为正常组,其余36只36眼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CRNV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观察螺内酯(spironolactone,SL)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6只6眼为正常组,其余36只36眼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CRNV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给予SL(100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术后第4,7,1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CRNV的面积。结果:对照组在碱烧伤后4d,大鼠角巩膜缘处有新生血管芽成刷状生长,生长速度迅速,至14d新生血管交织成网状,几乎布满整个角膜。实验组大鼠CRNV管径细、分布生长速度缓慢。在碱烧伤后4,7和14d实验组CRNV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下载PDF
EBVaGC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及其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志新 崔凯 +3 位作者 李胜 张伟 靳猛 王爱亮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检测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的阳性率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BVaG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小RNA1,从60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筛选出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标本,对其采用免疫组... 目的检测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的阳性率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BVaG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小RNA1,从60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筛选出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标本,对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BHRF1、VEGF-C、LYVE-1和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在600例胃癌标本中EBVaGC的阳性率为5.0%,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在30例EBVaGC标本中LMP1呈低表达,与性别、分期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BHRF1、VEGF-C高表达,均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P<0.05);EBVaGC中MVD与性别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TNM分期显著有关(P<0.05);MLVD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BHRF1的表达与MVD无显著关系,而与MLVD有明显差异(P<0.05)。VEGF-C阳性表达的19例EBVaGC组织中,MVD和MLVD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无关。EBVaGC中LMP1的表达率低,BHRF1的表达率高,可能与EBVaGC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可能参与EBVaGC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其高表达间接促进肿瘤细胞沿新生的淋巴管迁徙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相关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血管生成 微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斑马鱼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震 杨柱 +4 位作者 龙奉玺 罗莉 邓茜 王倩 唐东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52-2354,共3页
作为一个整体的实验动物,斑马鱼具有许多生物功能,如更多的后代,体外受精,胚胎是透明的。而且斑马鱼是一种新兴的动物实验模型,可以很好地评价抗癌药物化合物的活性和对抗癌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斑马鱼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斑马鱼 动物模型 肿瘤 肿瘤疾病 药物高通量筛选 肿瘤新生血管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珣旖 王云鹏 陈梅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通常以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和闪光感为主要临床表现。PIC早期较少对视力产生损害,因此大多数患者无需就诊,部分患者随病情发展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时会...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通常以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和闪光感为主要临床表现。PIC早期较少对视力产生损害,因此大多数患者无需就诊,部分患者随病情发展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时会迅速出现视力下降,需要及时治疗。PIC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对于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没有明确的共识,因此未来需进一步研究PIC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显著疗效并最大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脉络膜炎 脉络膜新生血管 白点综合征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朝斌 吴晓民 +2 位作者 朱梅红 林金泉 庄国斌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评价其对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和眼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2例(22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IVB)2.5mg/0.1ml。对伴有虹... 目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评价其对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和眼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2例(22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IVB)2.5mg/0.1ml。对伴有虹膜前粘连的NVG患者,除了进行IVB,同时还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上述操作后的患眼,都尽可能早地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NVI消退程度、眼压控制情况、视力提高程度和滤过性手术成功与否。结果进行IVB后的第2个月,所有患眼的NVI消退;第4个月,6例(27.3%)再次出现NVI,而第8个月时16例(72.7%)NVI复发。平均IOP从(42.93±5.61)mmHg分别下降到(19.93±3.83)mmHg(第6个月)和(16.72±1.91)mmHg(第12个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率达70%。19例(86.4%)患眼视力提高,分别从术前的(O.10±0.08)提高到术后的(0.15±0.12)。结论IVB治疗NVG患者,对NVI消退和眼压控制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但这一作用具有时间局限性,需要反复进行IVB以维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 小梁切除术 虹膜新生血管 眼压
原文传递
结膜下注射AMD 3100对小鼠角膜碱烧伤血管新生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亮红 柳林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AMD 3100对小鼠角膜碱烧伤血管新生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小鼠角膜血管新生(CNV)形成。在碱烧伤后当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AMD 3100 5μg(10μL)和生理盐水(10μL),每日1次,连续用...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AMD 3100对小鼠角膜碱烧伤血管新生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小鼠角膜血管新生(CNV)形成。在碱烧伤后当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AMD 3100 5μg(10μL)和生理盐水(10μL),每日1次,连续用药7 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角膜炎症指数。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症细胞数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角膜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在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指数、炎症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MD 3100可有效抑制CNV,可能与减轻碱烧伤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 3100 角膜碱烧伤 角膜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尼古丁对人RPE细胞及HUVEC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营春 杜祥阁 +2 位作者 颜昕 王翠 赵博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4-80,85,共8页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形成新生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尼古丁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及成管实验检测其对HUVECs迁移、成管的影响;RT-PCR和Wester...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形成新生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尼古丁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及成管实验检测其对HUVECs迁移、成管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种细胞经尼古丁处理后VEGF、PED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尼古丁促进HUVECs增殖、迁移、成管(P<0.05),但对ARPE-19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且高浓度(100μmol/L)时抑制细胞增殖(P<0.01)。尼古丁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促进两种细胞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PEDF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VEGF/PEDF基因表达的比率(P<0.05)。结论尼古丁可上调ARPE-19细胞和HUVECs中VEGF/PEDF基因表达的比率,促进HUVECs增殖、迁移、成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