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网络诽谤案中自诉人取证之公权力救济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娜
贾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诽谤罪作为亲告罪,采取"告诉才处理"的追诉原则,取证和起诉均由自诉人独自承担,公权力一般不得介入。但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诽谤愈演愈烈,而自诉人囿于举证能力之局限,使得其在此类案件中取证陷入困境,权利无法得到有...
诽谤罪作为亲告罪,采取"告诉才处理"的追诉原则,取证和起诉均由自诉人独自承担,公权力一般不得介入。但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诽谤愈演愈烈,而自诉人囿于举证能力之局限,使得其在此类案件中取证陷入困境,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告诉乃论"并非排斥国家追诉,公权力的介入并不会损害自诉制度之价值,在自诉人取证能力不足的境遇下,公安机关应承担起自诉权救济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告罪
网络诽谤
取证
公权力救济
公安机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网络环境下诽谤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2
2
作者
曾扬阳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0-32,共3页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诽谤案件几呈井喷之势,令司法机关遭遇诸多困境。文中从网络诽谤的特点入手,重新梳理相关法律规范。作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诽谤行为,网络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应更为严格,应更多地采用民事手段规制;对"公众人物&qu...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诽谤案件几呈井喷之势,令司法机关遭遇诸多困境。文中从网络诽谤的特点入手,重新梳理相关法律规范。作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诽谤行为,网络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应更为严格,应更多地采用民事手段规制;对"公众人物"的网络言论一般应排除在诽谤罪之外,公诉手段应受到严格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
情节严重
除罪化
公众人物
刑事公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表达追责的法治理性研究
3
作者
张星
陈堂发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4-22,共9页
网络表达追责存在法条适用形式化、刑事政策偏重倾向:一是"社会秩序""社会危害"认定的模糊性,表现为"社会危害性"解释的主观性,缺失"危害社会秩序"是否适合诽谤罪、"社会危害性"认...
网络表达追责存在法条适用形式化、刑事政策偏重倾向:一是"社会秩序""社会危害"认定的模糊性,表现为"社会危害性"解释的主观性,缺失"危害社会秩序"是否适合诽谤罪、"社会危害性"认定是否宜于采取优势证据标准的考量;二是以"寻衅滋事"追责须强化法条的实质性解释,强调援引"寻衅滋事"适用对象的明确性及法益取舍的恰当性;三是应当严格诽谤入罪条件,即以民事责任优先政策弱化检举不实言论的诽谤罪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表达追责
社会危害
诽谤
社会秩序
寻衅滋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网络直播“擦边球”现象分析直播平台管理问题及整治路径
4
作者
李衍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2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互联网+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直播迅速风靡全球并催生了大量网络直播平台运营商。这是一种依托于网络架构的新型娱乐化营销方式,并使得“网络直播经济”迅速繁荣,当然,大量网络直播乱象也应然而生。网络直播“擦边球”行为就是一...
“互联网+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直播迅速风靡全球并催生了大量网络直播平台运营商。这是一种依托于网络架构的新型娱乐化营销方式,并使得“网络直播经济”迅速繁荣,当然,大量网络直播乱象也应然而生。网络直播“擦边球”行为就是一种具体类型化的的网络直播乱象。而就目前国内法律法规和直播平台监管机制都难以彻底杜绝该类行为,这使得“擦边球”行为层出不穷,其严重阻碍了网络直播平台的市场发展、恶化了网络直播的健康环境、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触犯了法律法规的底线,我们应亮出“规制利剑”去彻底肃清该类破坏网络秩序的乱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擦边球”
网络治理
监管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捏造、传播网络谣言诽谤他人的刑法规制研究
5
作者
童怀玉
《法学(汉斯)》
2024年第4期2426-2430,共5页
捏造虚假事实,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这无疑是传统犯罪的网络化,信息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谣言以爆炸式的速度传播,其社会危害性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这要求刑法加大对其的规制力度。司法解释中关于“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捏造虚假事实,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这无疑是传统犯罪的网络化,信息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谣言以爆炸式的速度传播,其社会危害性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这要求刑法加大对其的规制力度。司法解释中关于“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的规定,属于类推解释而非扩大解释。应当依据是否存在严重过错、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来综合认定造谣、传谣者的刑事责任。司法解释第二条中以点击次数、浏览次数和转发次数来认定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并不合理。应当在现行刑法框架下,关联现有制度规范中对侮辱、诽谤、寻衅滋事等行为的调整间接实现对于网络诽谤行为的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诽谤罪
传谣者
实质解释
原文传递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之要件——兼评“两高”关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的解释
被引量:
24
6
作者
高铭暄
张海梅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5,175,共9页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应坚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标准。诽谤罪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非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两高"的司法解释将"散布他人捏造的诽谤信息"解释为诽谤行为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之嫌,应通过修改刑法增加此...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应坚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标准。诽谤罪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非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两高"的司法解释将"散布他人捏造的诽谤信息"解释为诽谤行为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之嫌,应通过修改刑法增加此种行为方式。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增加"散布于众"之目的要件以限制诽谤罪处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
构成要件
诽谤罪
司法解释
原文传递
题名
网络诽谤案中自诉人取证之公权力救济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娜
贾宇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
出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文摘
诽谤罪作为亲告罪,采取"告诉才处理"的追诉原则,取证和起诉均由自诉人独自承担,公权力一般不得介入。但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诽谤愈演愈烈,而自诉人囿于举证能力之局限,使得其在此类案件中取证陷入困境,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告诉乃论"并非排斥国家追诉,公权力的介入并不会损害自诉制度之价值,在自诉人取证能力不足的境遇下,公安机关应承担起自诉权救济的责任。
关键词
亲告罪
网络诽谤
取证
公权力救济
公安机关
Keywords
trial-only-with-complaint
network libel
evidence
public power relief
public security organ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网络环境下诽谤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2
2
作者
曾扬阳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摘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诽谤案件几呈井喷之势,令司法机关遭遇诸多困境。文中从网络诽谤的特点入手,重新梳理相关法律规范。作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诽谤行为,网络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应更为严格,应更多地采用民事手段规制;对"公众人物"的网络言论一般应排除在诽谤罪之外,公诉手段应受到严格限制。
关键词
网络诽谤
情节严重
除罪化
公众人物
刑事公诉
Keywords
network libel
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 Decriminaliza- tion
Public figures
Criminal prosecution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表达追责的法治理性研究
3
作者
张星
陈堂发
机构
现代快报社总编室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4-2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15ZDB144)
文摘
网络表达追责存在法条适用形式化、刑事政策偏重倾向:一是"社会秩序""社会危害"认定的模糊性,表现为"社会危害性"解释的主观性,缺失"危害社会秩序"是否适合诽谤罪、"社会危害性"认定是否宜于采取优势证据标准的考量;二是以"寻衅滋事"追责须强化法条的实质性解释,强调援引"寻衅滋事"适用对象的明确性及法益取舍的恰当性;三是应当严格诽谤入罪条件,即以民事责任优先政策弱化检举不实言论的诽谤罪适用。
关键词
网络表达追责
社会危害
诽谤
社会秩序
寻衅滋事
Keywords
accountability for
network
expression
social harmfulness
libel
social order
quarrel-provoking
分类号
DF4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网络直播“擦边球”现象分析直播平台管理问题及整治路径
4
作者
李衍
机构
贵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2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文摘
“互联网+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直播迅速风靡全球并催生了大量网络直播平台运营商。这是一种依托于网络架构的新型娱乐化营销方式,并使得“网络直播经济”迅速繁荣,当然,大量网络直播乱象也应然而生。网络直播“擦边球”行为就是一种具体类型化的的网络直播乱象。而就目前国内法律法规和直播平台监管机制都难以彻底杜绝该类行为,这使得“擦边球”行为层出不穷,其严重阻碍了网络直播平台的市场发展、恶化了网络直播的健康环境、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触犯了法律法规的底线,我们应亮出“规制利剑”去彻底肃清该类破坏网络秩序的乱象行为。
关键词
网络直播
“擦边球”
网络治理
监管机制
Keywords
Webcast
"Skirting
libel
Law"
network
Governance
Regulatory Mechanism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捏造、传播网络谣言诽谤他人的刑法规制研究
5
作者
童怀玉
机构
扬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汉斯)》
2024年第4期2426-2430,共5页
文摘
捏造虚假事实,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这无疑是传统犯罪的网络化,信息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谣言以爆炸式的速度传播,其社会危害性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这要求刑法加大对其的规制力度。司法解释中关于“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的规定,属于类推解释而非扩大解释。应当依据是否存在严重过错、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来综合认定造谣、传谣者的刑事责任。司法解释第二条中以点击次数、浏览次数和转发次数来认定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并不合理。应当在现行刑法框架下,关联现有制度规范中对侮辱、诽谤、寻衅滋事等行为的调整间接实现对于网络诽谤行为的规制。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诽谤罪
传谣者
实质解释
Keywords
network
Rumor
libel
Crime
The Rumor Reader
Substantive Explanation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之要件——兼评“两高”关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的解释
被引量:
24
6
作者
高铭暄
张海梅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5,175,共9页
文摘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应坚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标准。诽谤罪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非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两高"的司法解释将"散布他人捏造的诽谤信息"解释为诽谤行为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之嫌,应通过修改刑法增加此种行为方式。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增加"散布于众"之目的要件以限制诽谤罪处罚范围。
关键词
网络诽谤
构成要件
诽谤罪
司法解释
Keywords
network libel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libel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D916.3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网络诽谤案中自诉人取证之公权力救济
刘娜
贾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略论网络环境下诽谤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曾扬阳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网络表达追责的法治理性研究
张星
陈堂发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网络直播“擦边球”现象分析直播平台管理问题及整治路径
李衍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捏造、传播网络谣言诽谤他人的刑法规制研究
童怀玉
《法学(汉斯)》
2024
0
原文传递
6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之要件——兼评“两高”关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的解释
高铭暄
张海梅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