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 and influence of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Bridget Martinez Philip V.Peplow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523-1531,共9页
Chara cterized by positive symptoms(such as changes in behavior or thoughts,including delusions and hallu cinations),negative symptoms(such as apathy,anhedonia,and social withdrawal),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schizoph... Chara cterized by positive symptoms(such as changes in behavior or thoughts,including delusions and hallu cinations),negative symptoms(such as apathy,anhedonia,and social withdrawal),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schizophrenia is a chro nic,severe,and disabling mental disorder with late adolescence or early adulthood onset,Antipsychotic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s to treat schizophrenia,but those currently in use do not fully reverse all three types of symptoms characte rizing this condition.Schizophrenia is frequently misdiagnosed,resulting in a delay of or inappropriate treatment.Abnormal expression of microRNAs is connected to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and could provide novel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chizophrenia.The recent studies reviewed included microRNA profiling in blood-and urine-based materials and nervous tissue mate rials.From the studies that had validated the preliminary findings,potential candidate biomarkers for schizophrenia in adults could be miR-22-3p,-30e-5p,-92a-3p,-148b-5p,-181a-3p,-181a-5p,-181b-5p,-199 b-5p,-137 in whole blood,and miR-130b,-193a-3p in blood plasma.Antipsychotic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as found to modulate the expression of certain microRNAs including miR-130b,-193a-3p,-132,-195,-30e,-432 in blood plasma.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with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having schizophrenia and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using animal models of the dis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ppressing or overexpressing specific microR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PSYCHOTICS biomarkers blood exosomes blood plasma brain tissue exosomes brain tissues leukocytes MICRORNAS neural stem cells olfactory neuroepithelium SCHIZOPHRENIA whole blood
下载PDF
脊髓神经管神经上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振纲 杨琳 +2 位作者 高英茂 孙晋浩 李振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 从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中分离神经上皮干细胞并诱导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方法 利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神经上皮干细胞 ;采用 5 溴 2 脱氧尿苷 (BrdU)标记新生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单标或双标染色技术 ... 目的 从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中分离神经上皮干细胞并诱导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方法 利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神经上皮干细胞 ;采用 5 溴 2 脱氧尿苷 (BrdU)标记新生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单标或双标染色技术 ,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 (nestin)和分化后特异性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 ;用纹状体组织提取液 ,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结果 从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中分离的细胞可以连续传代 ,表达nestin ,它们分化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 ;与对照组 3%相比 ,纹状体组织提取液可以诱导这些细胞中的 12 %分化成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结论 分离自脊髓神经管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 (multipotent) ,是增殖能力很强的神经干细胞 ;这些干细胞在一定的体外环境中能被诱导成为特定的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上皮 干细胞 神经管 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离 分化 大鼠
下载PDF
STAT3在小鼠胚胎神经系统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纪华 李泽桂 +5 位作者 马路 丁震宇 蔡文琴 傅新元 常智杰 刘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 观察STAT3在小鼠胚胎神经管发生和神经上皮分化迁移阶段的时空表达规律,为探讨STAT3在胚胎神经系统发生和发育过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提供形态依据。方法 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STAT3在神经胚形成和神经... 目的 观察STAT3在小鼠胚胎神经管发生和神经上皮分化迁移阶段的时空表达规律,为探讨STAT3在胚胎神经系统发生和发育过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提供形态依据。方法 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STAT3在神经胚形成和神经上皮分化迁移阶段的表达。结果 ①E8.75d整个鼠胚几乎没有观察到STAT3mRNA的表达,在E9.5d ,STAT3mRNA在前脑泡急剧增多,到E10 .5d ,阳性信号出现在中脑泡,E11.5d时在后脑泡的一狭窄区域有STAT3mRNA的表达;②E13 .5d ,在侧脑室周围即未来大脑新皮层区域、间脑、发育中的视网膜、第四脑室周围的脑组织(未来的脑桥)、脊髓、三叉神经节和背根神经节C1均可观察到较强的STAT3蛋白阳性信号,E14 .5d和E15 .5d时,大脑皮层、间脑、视网膜、第四脑室周围以及发育中的脑桥和脊髓等部位观察到中等强度的STAT3蛋白表达。结论 STAT3可能参与了神经管的关闭和神经上皮的分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神经胚形成 神经上皮
下载PDF
血清对联合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与Schwann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暴丽华 李振华 +3 位作者 孙晋浩 丛丽 刘文静 高英茂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7-440,4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对联合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与Schwann细胞的影响,进一步寻求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血清联合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与Schwann细胞,收集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条件培养... 目的:探讨血清对联合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与Schwann细胞的影响,进一步寻求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血清联合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与Schwann细胞,收集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条件培养液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统计分析分化为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MTT检测条件培养液促Schwann细胞存活及增殖的作用。结果:Schwann细胞促进神经上皮干细胞存活和分化,随着血清浓度增加,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元比例减少;神经上皮干细胞及血清均促进Schwann细胞存活和增殖,随血清浓度增加,存活及增殖率增加。结论:无血清或较低血清浓度有利于共培养的Schwann细胞存活和增殖,同时也有利于共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存活和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神经上皮 分化 雪旺细胞
下载PDF
小鼠KCTD10特异性抗体制备及其在小鼠背神经上皮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吉康 张波 +1 位作者 张健 周建林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KCTD10蛋白是一个TNF-α诱导表达的蛋白,能与DNA聚合酶δ的小亚基和PCNA相互作用。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研究KCTD10的功能,用小鼠KCTD10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鼠KCTD10多克隆抗体。由于小鼠KCTD10蛋白与小鼠PDIP1蛋白... KCTD10蛋白是一个TNF-α诱导表达的蛋白,能与DNA聚合酶δ的小亚基和PCNA相互作用。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研究KCTD10的功能,用小鼠KCTD10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鼠KCTD10多克隆抗体。由于小鼠KCTD10蛋白与小鼠PDIP1蛋白和TNFAIP1蛋白有较高的蛋白序列相似性,KCTD10抗体同PDIP1蛋白、TNFAIP1蛋白有抗体交叉反应。将同源蛋白PDIP1和TNFAIP1的部分降解片段与抗KCTD10血清在4℃下孵育3h从而消除非特异性抗体,成功地消除了KCTD10多克隆抗体对PDIP1蛋白和TNFAIP1蛋白的交叉反应。用此抗体做小鼠胚胎及胚胎切片的免疫组化,发现KCTD10蛋白在E12.5d的小鼠胚胎背根神经节以及神经管神经上皮中有明显的表达。该结果提示KCTD10可能在小鼠的神经管神经上皮和背根神经节发育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TD10 抗体交叉反应 免疫组化 神经管神经上皮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GFP转基因鼠神经上皮干细胞纹状体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家增 暴丽华 +2 位作者 孙晋浩 李振华 张静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9-654,共6页
目的:观察GFP转基因鼠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脑内移植后的存活与分化状况。方法:将GFP转基因鼠的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置于无血清培养基内纯化扩增,用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将扩增后的含GFP基因的神经干细胞在... 目的:观察GFP转基因鼠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脑内移植后的存活与分化状况。方法:将GFP转基因鼠的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置于无血清培养基内纯化扩增,用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将扩增后的含GFP基因的神经干细胞在立体定位仪下,定向移植到大鼠的纹状体内。术后不同时期取材、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状况,行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移植细胞的分化状况。结果:GFP转基因鼠神经管来源的神经上皮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内能增殖形成神经球,呈巢蛋白阳性。纹状体内移植2周、4周均可见明显的呈绿色荧光的移植细胞,显示细胞存活良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细胞在不同间隔时间可分化为MAP-2、GFAP及TH阳性细胞。结论:GFP转基因鼠来源的具有GFP标记的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移植到大鼠纹状体内存活良好并能分化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且能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转基因 神经上皮 干细胞 增殖 移植
下载PDF
aFGF对原代培养的鼠胚神经上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管英俊 高英茂 +1 位作者 郝晶 邴鲁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84-89,共6页
选用10d金黄地鼠胚胎,取神经管原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MTT自动比色定量检测、神经细胞蛋白总量测定以及NSE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aFGF对神经上皮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aFGF可明显促进突起生长,增加神经... 选用10d金黄地鼠胚胎,取神经管原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MTT自动比色定量检测、神经细胞蛋白总量测定以及NSE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aFGF对神经上皮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aFGF可明显促进突起生长,增加神经细胞存活数,提高线粒体酶的活性,增加神经细胞蛋白总量,诱导细胞分化。上述结果表明,aFGF具有支持原代培养的鼠胚神经上皮细胞的存活、突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GF 神经上皮 细胞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 金黄地鼠
下载PDF
从黄斑厚度探讨AMD中医病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丽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8-549,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AMD患者黄斑厚度的变化,探讨痰瘀在AM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的AMD患者33例39眼,按年龄匹配的正常人10例12眼,利用OCT测量黄斑部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色素上皮复合体及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对AMD患... 目的:通过分析AMD患者黄斑厚度的变化,探讨痰瘀在AM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的AMD患者33例39眼,按年龄匹配的正常人10例12眼,利用OCT测量黄斑部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色素上皮复合体及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对AMD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论:通过对AMD患者的黄斑厚度的病机分析,证实了痰瘀在AM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对治疗原则的确立及其遣方用药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可将RNL厚度作为中医对AMD辨证施治的一个客观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色素上皮复合体 神经上皮层 中医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成像检查对视盘小凹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陶绍武 多丽荣 李蕙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成像(OCT)检查对视盘小凹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例(6只眼)视盘小凹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采用OCT进行扫描,详细分析患者视盘、乳头黄斑束区及黄斑区的结构改变。结果 OCT显示全部6例患者视盘表现为颞侧筛板组...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成像(OCT)检查对视盘小凹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例(6只眼)视盘小凹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采用OCT进行扫描,详细分析患者视盘、乳头黄斑束区及黄斑区的结构改变。结果 OCT显示全部6例患者视盘表现为颞侧筛板组织缺失,呈无组织反射的暗区,5例视盘小凹与视网膜劈裂腔之间有光学空腔相连,伴有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2例有脉络膜缺损。结论由于OCT是横截面成像,能在活体上观察视盘小凹患者的视盘、乳头黄斑束区、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的改变;因而OCT在视盘小凹的发病机制、诊断、随访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盘小凹 视网膜劈裂 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
下载PDF
Cell extrusion in development and cancer,what MARCKS the difference for epithelial integrity?
10
作者 LUCÍA VELOZ SANTIAGO A.BOSCH +1 位作者 GONZALO APARICIO FLAVIO R.ZOLESSI 《BIOCELL》 SCIE 2022年第3期639-644,共6页
Cell extrusion is an active mechanism to eliminate non-viable or supernumerary cells in healthy epithelia.It also plays a role in carcinogenesis,both in tumor growth(apical extrusion)and metastasis(basal extrusion).Em... Cell extrusion is an active mechanism to eliminate non-viable or supernumerary cells in healthy epithelia.It also plays a role in carcinogenesis,both in tumor growth(apical extrusion)and metastasis(basal extrusion).Embryonic tissues like the neuroepithelium,on the other hand,present rates of proliferation comparable to that of carcinomas,without the occurrence of cell extrusion.However,the downregulation or phosphorylation of actinmodulating proteins like MARCKS,causes extensive neuroepithelial apical cell extrusion.As changes in MARCKS proteins phosphorylation and expression have also been correlated to carcinogenesis,we propose here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their functions in epithelial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thelial-mesenchymal plasticity Carcinoma NEURULATION neuroepithelium PHOSPHORYLATION
下载PDF
甘油二酯激酶γ参与大鼠胚胎脑神经上皮细胞的发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宝贝 崔慧林 +3 位作者 曹锡梅 师亮 马晋峰 乔从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γ(DGKγ)在大鼠胚胎脑神经上皮发育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胎龄(E)11.5、E12.5、E14.5、E16.5、E18.5大鼠胚胎用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GKγ在大鼠胚胎脑组织的表达,E9.5~E18.5大鼠胚胎各5只用...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γ(DGKγ)在大鼠胚胎脑神经上皮发育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胎龄(E)11.5、E12.5、E14.5、E16.5、E18.5大鼠胚胎用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GKγ在大鼠胚胎脑组织的表达,E9.5~E18.5大鼠胚胎各5只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DGKγ在大鼠胚胎脑的分布以及DGKγ与Ki67、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细胞内共定位。结果 DGKγ蛋白含量在E11.5~E14.5表达逐渐增多,E16.5表达较E14.5显著减少,E18.5表达显著增多且高于E14.5水平。E10.5~E12.5,DGKγ在脑泡壁出现表达,并随着脑泡的发育表达在端脑、除大脑脚外的中脑、后脑和末脑;E13.5~E14.5,DGKγ的强阳性表达从海马及周围的新皮质、苍白球、嗅脑和大脑脚阳性延伸到除新皮质外的脑的各区域;E15.5至出生前,DGKγ在新皮质阳性表达增强,但在大脑脚和脑桥表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14.5,与海马和苍白球相比,嗅脑的DGKγ阳性细胞中Ki67阳性率较高(87%),Ch AT阳性率较低(9%)(均P〈0.05),中脑顶盖的DGKγ阳性细胞中62%为TH阳性;E16.5,新皮质的DGKγ阳性细胞中Ki67阳性率为26%,较E14.5时(49%)显著降低(P〈0.05),Ch AT阳性率为70%,较E14.5时(45%)显著增高(P〈0.05);DGKγ多位于神经上皮细胞的胞质,也可见于胞膜上,或者同时位于胞质和胞核。结论 DGKγ在胚胎脑的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分布,提示其参与了胚胎脑神经上皮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后神经元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激酶γ 神经上皮 胚胎脑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反式维甲酸诱导显性脊柱裂胎鼠骶尾部神经前体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晓伟 袁正伟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脊柱裂发生早期,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胚胎10天时,实验组1次性经胃管注入致畸量反式维甲酸诱导产生脊柱裂动物模型,对照组胃饲等量溶剂,分别在妊娠11、12、13天(E11,E12,E13...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脊柱裂发生早期,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胚胎10天时,实验组1次性经胃管注入致畸量反式维甲酸诱导产生脊柱裂动物模型,对照组胃饲等量溶剂,分别在妊娠11、12、13天(E11,E12,E13)时剖宫取胚胎,一部分胚胎固定后进行全胚胎TUNEL染色观察其整体凋亡情况;另一部分胚胎常规制作石蜡切片,采用TUNEL切片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胚胎脊部神经管组织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于多个发育部位明显增多,集中表现在颅面原基、颅部神经管的背外侧、骶尾部神经管的背部中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脊柱裂组胚胎畸形发生部位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凋亡率升高[E11(2.02±0.52)%与(0.57±0.23)%,E12(3.56±0.33)%与(0.93±0.14)%,E13(3.76±0.37)%与(1.24±0.21)%,P<0.001]。而细胞增殖降低[E11(65.17±2.30)%与(81.76±2.17)%,E12(63.97±3.03)%与(76.98±5.14)%,E13(56.86±2.80)%与(73.43±1.99)%,P<0.001]。结论反式维甲酸诱导的大鼠脊柱裂胚胎骶尾部神经管中神经前体细胞凋亡增多,而细胞增殖减少,这可能是脊柱裂胚胎神经元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裂 全反式维甲酸 神经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下载PDF
hMLH1基因对脑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容容 邱振纲 +1 位作者 何晓 刘先发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h MLH1基因对脑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耐药细胞株(U251/TMZ)和亲本敏感细胞株(U251)的h MLH1表达水平;使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予耐药细胞株去甲基化干预后,采用MB... 目的:观察h MLH1基因对脑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耐药细胞株(U251/TMZ)和亲本敏感细胞株(U251)的h MLH1表达水平;使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予耐药细胞株去甲基化干预后,采用MBP法检测其h 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干预前后耐药细胞株的h MLH1表达水平以及替莫唑胺IC50的变化。结果:脑胶质瘤复发患者组织h MLH1表达水平低于初治患者;耐药细胞株h MLH1表达水平低于敏感细胞株,去甲基化干预后耐药细胞株h MLH1表达水平及对替莫唑胺敏感性增加。结论:h MLH1沉默促进脑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其机制可能与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LH1 甲基化 肿瘤 神经上皮 替莫唑胺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硕果 梁文 +3 位作者 贾洪顺 朱正兵 杨建明 全显跃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DNT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DNT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12例患者肿瘤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皮层内,颞叶8...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DNT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DNT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12例患者肿瘤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皮层内,颞叶8例,额叶及顶叶各2例,其中6例累及邻近脑白质.MRI平扫中,T1WI呈低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肿瘤表现为囊性或以囊性部分为主,部分内可见网状分隔.5例病灶表现为"三角征",5例表现为"脑回征",另2例表现为圆形病灶.肿瘤均无明显占位效应,1例瘤周轻度水肿,增强扫描仅1例有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DNT符合一般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MRI诊断价值很大.大脑半球皮层内囊性病变,无占位效应,瘤周无水肿,出现"三角征"和"脑回征"等征象可提示DN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上皮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继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静 冯洁 吕学森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继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性黄斑前膜手术52例(52眼)的临床资料。A组(26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0.5mg/0.05ml)术,B组(26眼...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继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性黄斑前膜手术52例(52眼)的临床资料。A组(26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0.5mg/0.05ml)术,B组(26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气液交换+C3F8(20%)注入术,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形态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随访4~14个月。随访期末A组BCVA提高20眼,视力不变5眼,下降1眼,术后BCVA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5,P=0.00035)。随访期末B组BCVA提高18眼,视力不变6眼,下降2眼。术后BCVA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7,P=0.00052)。两组相比手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1,P=0.24),两组手术前后黄斑中心神经上皮层厚度(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术后CMT改善较快。并发症:A组术中视网膜少许出血6眼,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1眼;周边牵引性小裂孔3眼,激光治疗后恢复1眼,再次手术2眼。B组术中少许视网膜出血8眼,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4眼;周边牵引性小裂孔3眼,均采用激光治疗。随访期内B组复发前膜2眼,均发生于玻璃体积血吸收以后。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继发性黄斑前膜。A组手术方式可较快改善CMT,较少发生术后玻璃体积血,减少黄斑前膜复发。B组手术方式对于术后发生的牵引性裂孔可以更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膜 继发性 手术 黄斑中心区神经上皮层厚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